王銀虎(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英雄)

王銀虎(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英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銀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英雄。1926年生,河北贊皇縣人。194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3年12月離職休養。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他作戰機智勇敢,4次立功。1947年12月,他隨部隊進軍大別山,時任排長,身先士卒,積極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被評為“模範共產黨員”。1950年9月,王銀虎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授予“特等殺敵英雄”稱號,並出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後任指導員、教導員、團政治委員、師副政治委員、省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銀虎
  • 出生地河北贊皇縣
  • 出生日期:1926年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簡介,抗戰事跡,膽大心細,智取通道,抗美援朝,

簡介

王銀虎(1926~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英雄。河北贊皇縣人。1944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3次受獎,4次立功。1947年進軍大別山時任排長,在艱苦困難的環境中,他注重做思想政治工作,並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幫助戰士克服困難,鼓舞鬥志,被評為“模範共產黨員”。1949年12月,任副政治指導員時,在四川大邑縣戰鬥中,帶領部隊發揮夜戰優勢,智俘守河國民黨軍一個連。隨後,又率領11名戰士攻進城南關,突入國民黨軍團部,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他配合軍事打擊,開展政治攻勢,迫使其團長帶領所屬15個連隊繳械投降,繳獲29輛滿載軍用物資的卡車。1950年 9月,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評為“特等殺敵英雄”,並出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後任指導員、教導員、團政治委員、師副政治委員、省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等職。1983年12月,離職休養,離休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省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

抗戰事跡

王銀虎出生於河北省贊皇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9歲就參加兒童團。由於他個頭大、反應快,不久就當上兒童團團長。14歲那年,經他叔叔推薦參加了村武裝民兵隊。在他的鄰村有一個日軍據點,王銀虎年齡雖小,也隨村裡的民兵一邊保護村民勞動生產,一邊配合八路軍進行抗日鬥爭。
1944年8月,王銀虎參加了八路軍,隨大部隊由河北到山西左權縣,在朱德警衛團團部任警衛員。左權縣屬我軍抗日根據地,警衛團共有五個連,不足千人,他分配在一連,駐地距敵占區只有5公里。這年冬天,部隊奔赴距離駐地200多公里的敵後方祁縣打仗,雖然打敗了敵人,警衛團一連卻損失三分之一以上兵力。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打仗。
第二年初,山西沁縣駐紮著日本兵2000餘人,朱德警衛團調集4個團,以兩倍於日軍的兵力準備把它消滅掉。不料這天剛好敵人“換防”(即交換駐守),又來了2000餘人。我軍打了兩天兩夜也沒拿下,部隊損失很大,王銀虎所在連損兵大半。王銀虎的帽子被打飛了,子彈擦過他的發間燃燒起來。這是他平生中第一次感受到生死就在分毫之間。
王銀虎在抗戰時期,參加過祁太、廖和等戰役;在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上黨、邯鄲等戰役,可謂身經百戰。他榮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一次。1950年初王銀虎被西南軍區評為“智勇雙全的特等殺敵英雄”。1950年9月25日,他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第一屆英雄代表大會,受到了毛主席及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53年王銀虎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勳章一枚;1955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勳章一枚。先後14次受到毛主席及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接見,6次在北京天安門城樓觀禮台上參加國慶觀禮,4次與毛主席合影留念。

膽大心細

1949年12月,在四川大邑南關戰鬥中,王銀虎帶領七連執行團先遣連任務。經過幾個關口的衝殺,當趕到大邑南關時,全連只剩下53個人,而此時駐守大邑的是敵人的一個保全團。王銀虎果敢決定:攻打南關,拖住敵人。他命令一排在城南門口用火力封鎖城門,二排迂迴後面切斷敵後路,自己帶領三排正面攻城。做好一切戰鬥準備,三路人馬同時攻擊。王銀虎帶領三排的11個人如猛虎般殺入城內。突如其來的猛打猛衝,一下子把敵人搞得暈頭轉向,弄不清到底有多少解放軍,只感到兩面挨打,內外夾擊。王銀虎乘敵兵驚慌失措之際,帶領戰士迅速突入敵團部。驚恐未定的敵團長出來想談判,王銀虎拎著兩顆手榴彈來到他面前,斬釘截鐵地說:“要想活命,趕快投降。”為了不讓他知道虛實,王銀虎命令身後的司號員:“吹號,通知各團,停止攻擊。”緊接著王銀虎又妙施空城計,對身後的司號員喊:“吹號,通知一團二團(實際是一排二排)停止進攻(其實是發出增援的信號)。”當司號員正要轉身時,他又大聲補上一句: “還傳我命令,三團原地待命。”司號員也很機靈,出去轉了一圈跑回來報告:報告首長,命令已經發出,一切按計畫進行。
說來有點神奇,見到這般陣勢,敵團長垂頭喪氣地命令自己的部隊投降了。此戰役共俘敵近2000人,繳獲輕機槍80餘挺、滿載軍用物資的大卡車29輛,創我軍戰史上的一個奇特戰例。
為了控制住俘虜,王銀虎讓敵人官兵分開、人槍分離,一面向俘虜宣傳我軍優待政策,一面暗示司號員吹號與後續部隊聯繫。半個小時後,團政委帶領部隊趕來了,他緊緊握著王銀虎的手,風趣地說:“你們的買賣做得不壞呀!”

智取通道

第二野戰軍第12軍進軍大西南的時候,我軍乘勝連夜奔向大邑。夜漆黑,寒風刺骨,不斷傳來稀疏的槍炮聲。同志們在勝利的鼓舞下,忘記了長途進軍,連續殺敵的疲勞,快速的向企圖逃往康藏的敵人迎頭劫去,在川康路上,到處丟滿了敵人的汽車,炮車和馬車,12軍36師106團3營7連是先頭連,7連雖然是一個連,但是連長和副連長均在戰鬥中掛彩到後方了,只有1個多排,7連在指導員王銀虎的率領下在這些敵人丟棄的車輛之間穿行著,時而會趕上一股股被打散的敵人,在黑夜裡他
們也看不清我們是什麼人,只顧著逃命,我軍也沒有功夫收拾這些殘兵敗將,繼續前進。為了爭取時間,營長權銀剛所率的部隊超捷徑,插上了小路。深夜2點鐘左右,前面有條河擋住了部隊的去路,河面有百十公尺寬,一道不到一公尺的木橋通向對岸。先頭7連的部隊剛跨上橋頭,忽然一聲喊叫:“站住”!接著就是一陣槍彈掃了過來,幸虧有所準備,部隊趕緊分散隱蔽。這時營長權銀剛和7連指導員王銀虎嘀咕了幾句,他倆就戰起身來,大模大樣地走向橋頭,權銀剛對對岸高聲喊道:“你們是哪部分的?怎么亂打槍!”對岸的敵人也不甘示弱,反問道:“你們是哪部分的?”權銀剛營長接著喊到:“胡先生的部隊!你們的指揮官是誰?誰敢亂開槍,我殺他的頭!”河對岸沉寂了一會,就聽到有個人戰戰兢兢的說道:“剛才我們是誤會,請貴部過河”。權營長聽後立即命令部隊過河,快速前進!一過橋,就發現沿河岸的工事裡,黑糊糊的趴著不少敵人,在過去不遠,又有一部分敵人,足有一個連上百人。這時營長權銀剛想他所率的是先頭部隊,人少,想把這股敵人留給後面的部隊。忽然聽到一個敵兵叫到:“長官,他們搶我的槍。”原來有的同志急於繳敵人的槍抓俘虜,見了敵人就動起手來。這時敵軍一個軍官提著手槍走了過來,說時遲,那是快就見王指導員一個箭步上去,一把抓住了那個敵人的手槍,用槍抵住了敵軍軍官的胸口,說:“我們是解放軍,繳槍吧!”那個傢伙怔住了,看了看我們的胸章帽徽,頓時嚇的渾身發抖,舉起了雙手,只好叫他的守衛橋頭的800餘人繳械投降,最後一問俘虜這竟然是國民黨軍一個團部.
王銀虎王銀虎

抗美援朝

1951年3月,王銀虎所在部隊奉上級命令出國參加抗美援朝,他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06團一營教導員,在朝鮮戰場上達兩年零五個月。
1952年10月,敵人向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據守的面積僅3.7平方公里的上甘嶺發起進攻。30多天后,12軍第106團接到參戰命令。當時,一營剛剛完成前線防禦和反擊任務,準備後撤休整,半途接到增援上甘嶺的命令。11月17日夜間,一營700多人進入上甘嶺537.7高地北山。
“戰爭是多么的殘酷呀!”說起上甘嶺一戰,王銀虎雙眉緊鎖:敵人6萬多人,每天平均100多架次飛機、100多輛坦克、400多門大炮向我陣地扔下2萬多枚炮彈、炸彈,削平地表兩米多。有一次,他和團參謀長等十幾個人在陣地上,突然敵機10多架次飛來狂轟濫炸,“我被埋在土裡了,卻還活著,身邊的人全都犧牲了。”王銀虎說,“我踏上朝鮮戰場就沒有想回來了,那真的很殘酷啊!”
白天大部隊不能出坑道,陣地只由一個班或者一個小組的兵力堅守,以阻擊敵人進攻,當他們把敵人擊退之後,也在敵人反擊的炮火中犧牲了。可是,“派誰出去堅守,明明知道根本回不來了,也從沒有人說不去。”王銀虎說,“這樣一天都要派好幾撥人出去,很少有回來的。夜幕降臨了,我們就走出坑道攻打陣地。”王銀虎追憶說,他手下有個排長很厲害,晚上帶領戰士炸掉敵人3個碉堡,我軍無一傷亡。正當要給他們報功的時候,敵人幾十架戰機飛來報復,把坑道口炸堵了,一個排就這樣活活被埋了……此時,老英雄的神情突然黯然下來。
敵人每天都有三四個營的兵力向王銀虎所在的一營陣地撲來。陣地常常是白天被敵人占領了,晚上又被我們搶回來。在激戰中,有的戰士眼睛被打瞎了,有的腿被打斷了,有的腸子都被打流出來了,但仍堅持戰鬥。有的戰士手被炸傷,拉不動槍栓,就拉開手榴彈和敵人抱在一起,同歸於盡。
王銀虎說,“上甘嶺戰役”中的許多戰鬥場面,其實比電影《上甘嶺》里的場面更殘酷、更壯烈。仗打到後面我們沒水喝,大家把水壺收羅在一起,騰出一點水來,第一是讓傷病員喝,第二再讓報務員和電話員喝。後來一滴水都沒有了,只好喝尿。最後尿也成了寶貝——沒水喝哪能有尿呀?在上甘嶺28天,打了20個日夜的仗,一營共打退敵人40多次進攻,殲敵2000多人。
1983年12月,王銀虎從福建省軍區後勤部政委的崗位上離休了。可是他從不居功自傲,而是走到哪裡,就把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傳播到哪裡。許多工廠、學校、機關單位,都留下了老英雄王銀虎的足跡。他共作革命傳統報告200多場,受到省軍區、機關領導的好評。如今,老英雄雖然年事已高,但是,向人們講述戰鬥故事仍然樂此不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