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瑚(民國政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瑚(1864—1933年),字鐵瑚,民國政要,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河北定縣人。光緒進士。清末曾任知縣知府等職。曾參與組織護國軍中華民國成立後,歷任湖南民政長、肅政廳肅政使、京兆尹、江蘇省省長、山東省省長。後追隨馮玉祥參加北伐。1926年後,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副委員長、輔仁大學國文系教授等。1933年4月26日在北平病逝。

基本介紹

  • 本名:王瑚
  • 字號:鐵瑚
  • 所處時代:清末民國時期
  • 去世時間:1933年4月26日
  • 祖籍:河北定縣
  • 讚譽:清正廉潔、循吏第一
循吏第一,清官第一,活動年表,

循吏第一

1864年出生於定州市南支合村一個書香之家。少年時的王瑚迷上了讀書,21歲考中秀才,23歲中舉人。1894年他步行赴京應試,中了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1895年王瑚被放為四川慶符知縣。王瑚在慶符任職五年,生活儉樸,布衣粗食,不吃葷酒。他平息匪患,罷黜贓官,任賢才,解民難。他步行下鄉,深入民眾,就地解決爭訟處理政務,極受慶符人民的愛戴。1902年王瑚應川督岑春煊之請,再度入川,協助岑督平定了匪患,並招集流浪貧兒數千人,供給衣食,教以技藝,建立貧兒工廠。由於政績突出,次年王瑚超遷為布政使
1907年4月,王瑚因在廣東南部平匪失誤,遭人誣陷被罷回籍。他為官多年,身無積蓄,回鄉後以務農為生。他面對國勢日危,頹風漸盛,常懷憂國憂民之心。此後王瑚又多次被聘為地方官,因政績突出於1910年被授為吉林伊蘭兵備道。伊蘭地區地處邊陲,地廣人稀,王瑚派人從河北、山東招來10萬移民,他親率移民拓荒種田,一年的奮鬥,使伊蘭地區煥然一新。為開發建設東北邊疆作出了重要貢獻。民國元年(1912年)冬,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作為東三省籌邊使考察吏政績時,稱王瑚為“循吏第一”。

清官第一

居官多年,以清正廉潔著稱於世,其座右銘有“萬分廉潔,只是小善;半點貪污,即為大惡。”
民國建立後,袁世凱竊任大總統,總想借王瑚的清廉名聲為他所用,於是將王瑚請到北京,袁的獨裁專制日益發展,復辟帝制的野心也已顯露。1915年11月王瑚機智地逃出袁的控制,到了雲南同蔡鍔李烈鈞唐繼堯等策劃反袁,組織了護國軍,掀起了討袁運動。袁世凱死後第二年,江蘇督軍張勛率辮子兵擁清遜帝溥儀復辟。王瑚義憤填膺,當面指斥張勛“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有悖事理”。
1921年6月王瑚被任命為江蘇省長,他毅然決然地查處了貪污受贓的省警察廳副廳長及其同案人員,抑制住了江蘇省官場腐敗的風氣。1923年8月,王瑚辭去了省長之職,回到原籍,以務農為生。是年冬,西北軍馮玉祥延請王瑚佐助自己。1926年9月馮率部五原誓師以應北伐。此後王瑚隨馮玉祥共赴北伐革命大業,轉戰於陝甘豫等地。馮玉祥將軍稱他是“中國第一流清官”。馮玉祥早年曾慕名拜訪過他,後來馮玉祥在泰山建五賢祠,把他列為五賢之一。
擅長國學,熟於經史,一生多收藏,無所他好,惟好書,後以他所收藏966部珍貴圖書在定縣建立“鐵珊圖書館”。好讀《老子》,凡有《老子》異本,盡力搜羅。1917年,遊歷廣州,購得宋本《淮南子纂圖互注》,曾是倫明舊藏。與倫明為故交,一日,談論此事,取之細看,果為倫明之藏。倫明記其在江蘇任職期間,凡有書友造訪,“與行賓主禮,留宿衙齋”。“宦囊所得,盡付書肆”,以至於在其死後無錢下殮。

活動年表

早年進保定蓮池書院。
1888年,中舉人
1894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後任四川慶符縣知事。在任五年期間,罷黜奸吏,裁治陋規,勤於聽斷,於是政聲大震。
1900年,調署灌縣。
1907年,赴日本考察,歸國後創辦保定農務學堂。此後曾任四川營務處總辦、廣西柳州知府、廣東欽廉兵備道、東三省巡警局總辦和吉林伊蘭兵備道兼統領。
1913年,回直隸任雄縣知縣。
1915年,任湖南肅政使。
1916年,任總統府諮議。
1919年春,任甘肅禁菸專員。
1920年8月,任京兆尹。12月,調任江蘇省省長。
1923年,馮玉祥聘其講文化課,從此二人成為莫逆之交。
1925年,任包寧鐵路督辦。
1927年,任豫陝考試委員會委員長。
1928年,任賑務委員會委員長兼黃河水利委員會副委員長。
1932年,被聘為北京輔仁大學教授。
1933年,馮玉祥在張家口組建抗日同盟軍,他迅即前往,對馮說:“我雖不能上前線,只在隊伍前一站,對抗日士兵也是一種鼓舞。”
1933年4月25日,逝世於北平。泰山建五賢祠時,被列為五賢之一。馮玉祥曾在定縣師範建立鐵珊圖書館,以資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