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燮(清代武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燮(1848—1900)字襄臣,清代著名武將,號湘岑,順天寧河(今屬天津)人。清代著名將領王錫朋的曾孫,著名語音學家王照的大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燮
  • :襄臣
  • :湘岑
  • 朝代:清
人物簡介,著作,

人物簡介

王燮生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曾祖父王錫朋,出身行伍,善騎射,曾任壽春鎮總兵,久經戰場,戰功累累,1841 年10 月,在定海抗擊英軍中壯烈殉國。祖父王承泗,曾任山西代州知州,署蒲州知府。其父王楫太學生,承襲都騎尉兼雲騎尉武職。清鹹豐年九年(1859),王燮不幸喪父,他年僅11 歲,下面還有兩個年幼的弟弟。二弟就是戊戌變法的積極參與者和中國最早的文字語音的改革家王照;三弟王焯和王照一樣,都考中了進士,在吏部任職。王燮的父親病故後,由母親帶著兄弟三個節儉度日,生活拮据,二弟王照由叔父王橚收養。王當時任刑部員外郎(注 1)。同治七年(1868) 王燮補縣學生,娶妻劉氏。同治十二年(1873)舉行順天鄉試,王燮因家庭生活困難而錯過了參加鄉試的機會。後來,靠襲職候補官缺,也就是這一年,25 歲的王燮補任了京城右營都司。這是清朝政府的步軍統領衙門,俗稱“九門提督”統領下的武職,為正四品頂戴。對於初步仕途的王燮來說,這官階品級可算不低。他感謝皇恩浩蕩,格外盡職盡責,成績突出,很快提升為左營游擊(從三品),後又特加二品,賜總兵銜和倉場侍郎銜。
王燮像王燮像
王燮任京城左營游擊一職期間,時逢八國聯軍進犯北京,義和團運動也風起雲湧,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大批湧進京城,治安秩序非常混亂。光緒二十六年(1900) 六月十日,八國聯軍有二千餘名進犯北京,在天津和北京之間的廊坊落垡遭到了義和團的阻擊。這時的京城治安形勢日趨嚴峻。湧入京城的大批義和團仇殺洋人,查拿奸細,燒洋店鋪,燒教堂,割電線,砸車站郵局,團民的過激行動也嚴重地傷及無辜。比如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日(1900 年6 月16 日)那場大火,有關史料就有這樣的記載: “火燒大柵欄是義和團運動期間一件頗具影響的事。有些論著談及此事時,只講燒了老德記西藥房,將延燒大片民居事加以諱飭;有的甚至對此事加以頗高的肯定評價,以為表現了義和團反帝和‘嚴厲禁販售洋貨’的決心。這顯然是片面和不符合歷史真實的。事實上,由於一場大火給數千家居民帶來災難。”在這樣的治安形勢下, 王燮冒著生命危險每天堅持巡邏,惟恐失職。這時清廷為加強京城治安,特命專職京師團練大臣會同五城御史稽查巡邏。義和團的行動是殺滅洋人,但也仇視私通洋人的官軍。就在王燮巡邏遇害的前幾天,清廷西太后連續四天召開御前會議,決定招撫義和團。六月十九日慈禧召開第四次御前會議,決定對列強宣戰。就在官軍同義和團聯合抗擊外敵的情況下,王燮在六月二十一日巡邏中,被義和團拿獲,誤認為是私通洋人的奸細,慘遭殺害。時年52 歲。

著作

王燮著有《秦園詩草》,輯詩詞152 首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