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革命博物館

武漢革命博物館

武漢革命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紅巷13號,由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舊居紀念館、陳潭秋烈士紀念館武昌起義門管理所合併(掛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牌子),2000年11月正式成立。

武漢革命博物館現有藏書3000餘冊;照片底片資料10000餘張;文字資料3000餘份;複製(印)件1300餘件;文物原件594件。其中一級文物10件,二級文物48件,三級文物266件。參考品273件。有毛澤東1927年撰寫的《中國佃農生活舉例》、農講所編印的《規約》、學生佩帶的《證章》,有周恩來董必武張平化伍修權等領導人的題字、題詞。有黃興鄧演達陳潭秋夏明翰包惠僧、等用過的實物,均為珍貴的革命文物。

2017年11月17日,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漢革命博物館
  • 外文名稱:the WuHan revolutionary museum 
  • 類別:革命博物館
  • 地點:武昌紅巷13號
  • 館藏精品武昌起義門管理所
發展歷史,館藏文物,展覽陳列,參觀信息,門票,開放時間,交通信息,

發展歷史

武漢革命博物館位於武昌紅巷13號。2000年11月由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舊居紀念館、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陳潭秋烈士紀念館和武昌起義門管理所合併,組建武漢革命博物館,辦公地點在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內,負責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武昌毛澤東舊居、陳潭秋烈士早期活動舊址及武昌起義門舊址的管理、保護和對外開放;負責武漢地區近現代文物的徵集、保護、展示、研究及武漢近現代史的研究;負責舉辦反映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專題展覽。

館藏文物

毛澤東同志主辦的中央農民講習所舊址位於武漢市武昌紅巷13號,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同志倡議創辦並主持的一所培養全國農民運動幹部的學校。校舍建於1904年,由四棟磚木結構的房屋組成,中間有一個大操場。農講所舊址是武漢市現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學宮式建築,占地面積12850平方米。當初為張之洞創辦的北路國小堂。1927年為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校址。
武漢革命博物館
農講所1926年底開始籌備。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課,4月4日舉行開學典禮,學生來自全國17個省,共800餘人。武昌農講所以訓練能領導農村革命人材為培養目標,領導機構是常務委員會。毛澤東實際主持工作,許多著名的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和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三惲代英彭湃方誌敏陳蔭林於樹德李漢俊、何翼人、李達等在農講所任教。
1927年6月18日,農講所舉行畢業典禮。大多數學生被委任為農民協會特派員,深入開展農民運動,猶如星星之火,燎原於神州大地。大革命失敗後,他們積極投身於各地的工農武裝起義,如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湘贛邊秋收暴動、黃麻起義以及參與創建湘鄂西等革命根據地的鬥爭,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距農講所200米遠的都府堤41號,是毛澤東1927年主持農講所工作並在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時的舊居,也是毛澤東、楊開慧一家最後團聚的地方。占地面積909平方米。毛澤東在這裡完成了他的光輝著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當時與他同住在這裡的有他的夫人楊開慧及兒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蔡和森彭湃郭亮夏明翰毛澤民毛澤覃羅哲等共產黨人也都先後在這裡居住過。
毛澤東臥室毛澤東臥室
1958年中共湖北省委決定復原舊址紀念館。同年12月,周恩來題"毛澤東同志主辦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館標。1963年紀念館正式開放。該館現有工作人員35人,設有辦公室、陳列宣教部、資料保管部、總務科、保衛科等業務機構。1982年農講所被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國家文物局、中宣部分別授予武昌農講所紀念館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稱號。2004年,中宣部等七部委聯合將武昌農講所確定為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30多年來,武昌農講所、武昌毛澤東舊居已接待國內外觀眾2000多萬人次,成為觀眾遊覽瞻仰的勝地,學習研究中共黨史、中國大革命史,特別是農民運動史的課堂和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農講所農講所
農講所舊址紀念館現有館藏文物500餘件,其中有毛澤東1927年撰寫的《中國佃農生活舉例》、農講所編印的《規約》、學生佩帶的《證章》,有周恩來、董必武張平化伍修權等領導人的題字、題詞。有黃興鄧演達陳潭秋夏明翰包惠僧等用過的實物,均為珍貴的革命文物。
館內有毛澤東同志主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復原陳列、《農民革命大本營》基本陳列。對外開放的復原陳列有常委辦公室、總隊部、教務處、庶務室、醫務室、財務部、大教室、學生寢室,以及毛澤東同志舊居復原陳列。除此之外該館還開闢了面積1000平方米的臨時展廳,適時圍繞主旋律舉辦臨時展覽。
中共五大開幕式舊址暨陳潭秋革命活動舊址
中共"五大"開幕式舊址暨陳潭秋革命活動舊址紀念館位於武昌都府堤街20號。1985年對外開放。舊址原為武昌第一國小,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學校小禮堂內舉行了開幕式,同年5月10日,共青團"四大"也在此召開。這所學校還是中共早期在武漢的革命大本營。 黨的創始人之一陳潭秋及夫人徐全直曾在這裡居住和工作過。 陳潭秋以教書作掩護,進行革命活動, 領導湖北武漢地區的革命鬥爭。現保存有4棟原建築,舊址大部分建築由武昌區教育局所用。現對外開放的有陳潭秋夫婦的住房,辟有中共"五大"會址陳列室和陳潭秋烈士早期革命活動陳列室。
武昌起義門舊址館位於武昌首義南路。起義門原名"中和門",它是武昌城十大古城門之一。1年10月10日,武 昌首義爆發後革命黨占領並打開中和門, 迎接城外部隊入城,在城樓布定 大炮轟擊總督府。武昌首義勝利後191,中和門被譽為"首義勝利的開端"。1912年,改名"起義門"。但1913年,段祺瑞任湖廣總督時,又恢復了"中和門"原名。1926年10月10日,北伐軍攻克武昌後,為拓展市區,決定拆除 武昌城牆和城樓,"中和門"因在辛亥首義中的重要作用而得以保留下來,但"中和門"城樓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被毀,城門在解放前也瀕於倒塌,僅存門洞。新中國成立後,"起義門"的名稱得以恢復。1956年省人民政府公布起義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起義門起義門
起義門高7.1米,寬5米。城樓分為上下兩層, 建築面積約為280平方米。城樓為重檐歇山頂式仿木結構。樓額上刻有"起義門"三字,是葉劍英元帥1981年在80多歲高齡時所題。
武漢革命博物館現有藏書3000餘冊;照片底片資料10000餘張;文字資料3000餘份;複製(印)件1300餘件;文物原件594件。其中一級文物10件,二級文物48件,三級文物266件。參考品273件。有毛澤東1927年撰寫的《中國佃農生活舉例》、農講所編印的《規約》、學生佩帶的《證章》,有周恩來董必武張平化伍修權等領導人的題字、題詞。有黃興鄧演達陳潭秋夏明翰包惠僧、等用過的實物,均為珍貴的革命文物。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位於武昌紅巷(原黌巷)13號,是大革命時期,由毛澤東倡議國共兩黨合作創辦的一所培養農民幹部的學校所在地。農講所舊址是武漢市現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學宮式建築。由建於1904年的四棟磚木結構的房屋組成,坐北朝南。舊址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舊址原系張之洞創辦的北路學堂。1927年為農講所校址。農講所學員來自全國17個省共800多人。常務委員會為校內最高領導機構,由鄧演達、毛澤東、陳克文三人組成,毛澤東主持實際工作。許多著名的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和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三惲代英彭湃方誌敏李漢俊李達等在農講所任教。1927年3月開學,學員經三個月的理論學習和嚴格軍事訓練,於同年6月18日畢業。大多數學生被委任為農民協會特派員,深入農村開展農民運動,猶如星星之火,燎原於神州大地。大革命失敗後,他們積極投身於黨領導的各地工農武裝起義,如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湘贛邊秋收暴動、黃麻起義等。農講所師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58年中共湖北省委決定籌備紀念館,周恩來同志題寫館名“毛澤東同志主辦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1963年正式對外開放。現對外開放的復原陳列有常委辦公室、總隊部、教務處、庶務室、醫務室、大教室等,輔助陳列為《農民革命大本營》。1982年農講所舊址被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國家文物局、中宣部分別授予武昌農講所舊址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毛澤東舊居——位於武昌都府堤41號,距離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200米,原為一普通民房,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50平方米。1927年以農講所名義租用,是毛澤東1927年上半年在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時的住所。毛澤東在這裡完成了他的光輝著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這裡居住的還有蔡和森郭亮彭湃夏明翰毛澤覃毛澤民羅哲等革命者。當時與毛澤東同住在這裡的有他的夫人楊開慧及兒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武昌舊居是也是毛澤東、楊開慧一家最後團聚的地方。毛岸龍是1927年4月4日在武昌出生的。原建築1956年被拆除,1967年經中共湖北省委和武漢市委決定重修。現復原陳列有:毛澤東和楊開慧、蔡和森、彭湃、毛澤覃、夏明翰、楊開慧母親及幼時的毛岸英、毛岸青的臥室,前堂屋和後廳等。 2001年與武昌農講所舊址一起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五大”開幕式舊址暨陳潭秋革命活動舊址(陳潭秋烈士紀念館)——位於武昌都府堤街20號。1985年對外開放。舊址原為武昌第一國小,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學校小禮堂內舉行了開幕式,同年5月10日,共青團“四大”也在此召開。這所學校還是中共早期在武漢的革命大本營。黨的創始人之一陳潭秋及夫人徐全直曾在這裡居住和工作過。陳潭秋以教書作掩護,進行革命活動,領導湖北武漢地區的革命鬥爭。現保存有4棟原建築,舊址大部分建築由潭秋中學所用。現對外開放的有陳潭秋夫婦的住房,辟有中共“五大”會址陳列室和陳潭秋烈士早期革命活動陳列室紀念室。地址:武昌紅巷13號
公汽: 以上景點均可在市內乘公車到司門口下車即到。
起義門——原名“中和門”,它是武昌城十大古城門之一。20世紀初,武昌還有完整的城牆,方圓足有數十里,牆高三丈有餘,城外護城河深達二、三米。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爆發後革命黨占領並打開中和門,迎接城外部隊入城,在城樓布定大炮轟擊總督府。武昌首義勝利後,中和門被譽為“首義勝利的開端”。1912年,改名“起義門”。但1913年,段祺瑞任湖廣總督時,又恢復了“中和門”原名。1926年10月10日,北伐軍攻克武昌後,為拓展市區,決定拆除武昌城牆和城樓,“中和門”因在辛亥首義中的重要作用而得以保留下來。但“中和門”城樓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被毀,城門在解放前也瀕於倒塌,僅存門洞而已。新中國成立後,“起義門”的名稱得以恢復。1956年省人民政府公布起義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1991年、2001年武漢市人民政府拔專款進行重建和維修。現起義門高7.1米,寬5米。城樓分為上下兩層,建築面積約為280平方米。城樓為重檐歇山頂式仿木結構。樓額上刻有“起義門”三字,是葉劍英元帥1981年在80多歲高齡時所題。

展覽陳列

2011年10月“情系長江”展覽2011年10月“情系長江”展覽
武漢革命博物館曾舉辦和引進各種歷史、文化、藝術專題展覽,先後舉辦了《中國近百年史展覽》、《毛澤東與武漢》、《基層幹部的榜樣——吳天祥先進事跡展》《勝利屬於人民》、《鐵流二萬五千里》、《禁毒大風暴》、《國旗在我心中》、《紅岩魂》、《香港回歸展》、《紀念周恩來誕辰百年》、《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澳門回歸展》、《毛澤東中南海遺物展》、《中國共產黨創建史展覽》、《中國共產黨武漢歷史八十年》、《中華傳統美德展覽》、《人民領袖毛澤東》等三十多個陳列展覽。 武漢革命博物館所在的武昌農講所舊址紀念館開放至今已接待觀眾2000萬人次。

參觀信息

門票

免費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進入;周一全天閉館。

交通信息

公交
市內乘公交11路、514路、530路內環、530路外環、539路、542路、554路、566路、607路、804路到解放路司門口站;43路環線、576路、584路到中山路解放路站下可到。
514路專線車下車即到。722、507、6路電車、8路電車、4路電車在梅家山下車。43、717、609、510在紫陽路下即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