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本

王治本

王治本(1836—1908)字維能,號桼園,清慈谿黃山村(今屬浙江寧波江北慈城鎮)人,精通詩文,尤擅駢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治本
  • 別名:字維能,號桼園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慈谿黃山村
  • 出生日期:1836
  • 逝世日期:1908
  • 主要成就:詩文,駢文,書畫。
人物介紹,在日本經歷,王治本故居,

人物介紹

精通詩文,尤擅駢文,並工書善畫,具有出色的文藝素養。清光緒三年(1877)夏赴日,結識日本貴族大河內輝聲,雙方的筆談結集為《桼園筆話》17卷。曾向大河內輝聲推薦《紅樓夢》,《紅樓夢》因此在日本引起轟動,從而產生了一批又一批日本“紅迷”、研究者和專家。
王治本在日本30年間,足跡遍及日本的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深入中國人很少甚至從未到過的地區。傳播中華文化,其旅行路線之長、所到地方之多、交結朋友之眾、留下遺墨之豐,在近代旅日華人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對於中日民間文化交流的貢獻良多。日本人稱:“當時的文人儒士,仰之如泰斗”。

在日本經歷

王治本1877年到日本後,先在日本漢學家广部精創辦的日清社裡教授漢文,並為漢文報刊撰稿,後來轉到同人社教漢文,還參加了詩社聞香社,與日本漢學家、文人學者廣為結交。其中交往最多的,要數日本世襲藩主源輝聲。
這對異國師生,留下筆談記錄達17卷之多,現保存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從已經披露的一些筆談內容看,兩人常探討中日兩國的文化藝術,也談及時事風俗和生活飲食等,內容包羅萬象。
王治本在日本期間,深受日本文壇信賴,留下書畫文章不計其數,還為許多日本人的著作撰寫序跋並題詞。據日本著名學者、漢學家實藤惠秀1965年通過《朝日新聞》的徵集統計,日本國內至少有38人收藏有王治本的作品和資料。
在與日本學者、文人的交遊過程中,王治本還成了日本《紅樓夢》研究的啟蒙者。根據寧波大學季學源教授的研究,王治本、黃遵憲等中國文人到日本後,從很多方面引導、幫助日本人閱讀《紅樓夢》,為《紅樓夢》在日本的廣泛傳播、紅學在日本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紅樓夢》是清乾隆五十年(1793)傳到日本的,過了半個多世紀,日本讀《紅樓夢》的熱度依舊高漲,不過尚未進入深層研究。直到19世紀70年代王治本等中國文人到日本後,日本紅學才開始形成。
雖然沒有專門的紅學著述,也沒有舉辦專門的研究機構,但王治本等人通過日常聚會、筆談答疑、提供資料等方式,持之以恆地在日本推廣、談論《紅樓夢》,啟發日本文人深入研討、理解,從而培育出大量的紅迷和一大批紅學研究者。例如,日本早期紅學史上最具開拓性的學者、日本翻譯《紅樓夢》第一人森槐南,就是在王治本等人的指導、啟迪下成長起來的。
20多年的日本漫遊路是中日文化交流之路。
明治十五年,也就是1882年,王治本離開了源輝聲的家,開始了“東瀛探奇”的漫遊生涯。
王治本在日本的漫遊大體有四次:第一次,1882年~1884年,主要漫遊本州中部地區;第二次,1885年~1887年,主要漫遊本州西部、四國和九州;第三次,1892年~1893年,主要漫遊日本的東北地區;第四次,1905年~1907年,故地重遊。
王治本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政要和文化人士的熱忱歡迎,都會在當地掀起一股文化熱潮。1882年8月,他到日本文化名城金澤時,被尊為“孔子之國的貴賓”,各界人士爭相請他作詩作畫、題詞點評、鑑定書畫等。1883年,王治本與旅居日本的族兄弟王汝修、王琴仙一起漫遊北海道函館,停留半月多,不僅展示了詩文書畫的才能,還表演了篆刻,受到當地文人的熱烈歡迎,當時的《函館新聞》在一篇題為《清客漫遊》的報導中記錄了他們的行程,並稱他們“詩文書畫均稱絕妙,為清客之中屈指可數者,本港文雅之士亦多乞請揮毫”。
王治本的漫遊之路,實際上就是中日文化交流之路。他在日本各地擁有眾多“冬粉”。有日本文獻記載,金澤有一位玉纖女士,二十七八歲,是王治本的超級冬粉,聽說王治本到了新潟港,就以學習書畫為由前往尋訪,與之結交,還陪同出遊。
20多年時間裡,王治本的足跡遍及日本的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沿途傳播中華文化,所到之處,無不留下詩文詞賦、書畫金石作品,以及考察日本文史哲、政治經濟民情風俗等各類著述。其旅行路線之長、所到地方之多、交結朋友之眾、留下遺墨之豐,在近代旅日華人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甲午戰爭後,王治本又去日本,做了一些研究翻譯工作。例如,應邀擔任日本善鄰譯書館的協修,校訂出版了《戰法學》《日本警察法》等書籍,他希望將這些日本新政的著作帶回中國,供中國有志之士參考。1900年,他翻譯、補正了日本“易聖”高島吞象的《圖解高島易斷》,2008年被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點校出版。

王治本故居

在江北慈城黃山村,找到了王治本的故居——新旗桿門頭。
王治本
新旗桿門頭由清嘉慶年間朝議大夫王肅雍所建,王肅雍就是王治本的祖父,如今故居內依然住著王氏後人。王治本的曾孫,73歲的王勉寬,當天也在現場。他對曾祖父的了解並不多,只知道曾祖父在日本多年,留下了很多書畫文章,翻譯了很多書,名氣很大,還上了日本的名人字典。曾祖父晚年是回到祖居壽終正寢的,還以桼園老人為名自撰墓志銘。不過,王勉寬提到,他的哥哥王勉善還保存有曾祖父的遺物——三顆印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