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生(中共邯鄲市叢台區原組織部長)

王彥生(中共邯鄲市叢台區原組織部長)

王彥生,男,漢族,1959年11月生,1975年參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3月,任涉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1998年1月起,先後任曲周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邯鄲市叢台區委常委、組織部長。2005年7月被確診患腦部動脈瘤。患病期間,他仍恪盡職守,忘我工作。2009年2月4日,在趕赴叢台區政協會議開幕式時突然發病,不幸去世,年僅49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彥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9年11月
個人簡介,先進事跡,早年經歷教會他懂得心繫百姓、勤勉自強,十幾年組織工作經驗使他知人善任、堅持原則,最後的時光他堅守信念、奉獻一切,王彥生言論實錄,

個人簡介

作為一名組工幹部,特別是在擔任組織部長的十多年間,王彥生同志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黨性堅強、品行端正,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清正廉潔、公道正派,多次被邯鄲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他以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實際行動,樹立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組工幹部和組織部門領導幹部的良好形象。

先進事跡

出生於革命老區河北涉縣一個小山村,曾在部落格里自名“山生”。幼年艱辛,吃百家飯長大,他體悟到真誠的可貴,最懂得感恩。
在組工戰線上工作的近20年,他襟懷坦蕩、勤勉自持,用親民獲得愛戴,用求索破解疑難,用公道贏得尊重,身邊的人都說,“王部長是有原則的好人”。經歷與病魔抗爭、與時間賽跑的四年,最終他還是撒手塵寰。 帶著依戀不捨,他別過了養育他的沃土,關愛他的家人,朝夕相處的同事。
王彥生
他,用49歲短暫的生命歷程,書寫了自己的信條:把一切奉獻給對家鄉父老的熾愛、對黨無限的忠誠。
2009年2月4日早上7點,正準備參加當日召開的區政協會議的中共邯鄲市叢台區原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彥生,就在起身上班的那一剎那,在自己家裡的沙發前猝然倒下。無論妻子女兒怎么呼喊,他也無法再睜眼看看他深愛的家人、眷戀的故土,無法再為他熱愛的組工事業工作一天、一小時、哪怕是一分鐘……
這位農民的兒子,優秀的黨員,受到尊重和愛戴的組工幹部在與病魔抗爭了5年後,過早的離開了人間,年僅49歲。王彥生去世半年多了,每當家人、親友、同事和受他幫助的農村和社區居民談起他來,無不眼眶濕潤,感慨不已。

早年經歷教會他懂得心繫百姓、勤勉自強

王彥生在部落格里曾經這樣寫道:“我的童年是在親人們的可憐聲中度過的。父親為了我一直未再娶,相依為命而又嚴厲的愛自不必說,親人們給我的愛使我終生難忘,無以回報。他們造就了我的性格特徵……”
幼年喪母、家境貧寒的王彥生,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考上了中專,從山村出來的中專生轉變為縣城裡的工人,後來在黨組織的培養下,一步步走上領導幹部崗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早年的農村生活經歷和求學歷程,使他總是以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組織、回饋社會,用一種平和包容的態度處世為人。作為一名領導幹部,王彥生對老百姓特別是農村百姓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在工作實踐中特別重視到田間地頭了解基層情況,體察百姓冷暖。每次到村走訪調研,從不跟鄉鎮領導打招呼,不搞前呼後擁,經常是和司機兩個人,輕車簡從進村。他怕給基層添麻煩,很少在村里吃飯。曲周縣依莊鄉東路莊村是王彥生在曲周縣工作期間的聯繫點。該村原黨支部書記張德順回憶到,有一次,王彥生來村調研工作,回去時天色已晚,在他一再懇求下,終於同意留下吃飯,但有“約法三章”:一不動酒,二不吃肉,三不準其他幹部作陪。就這樣,王彥生和司機二人破例在他家簡簡單單吃了一頓農家飯。
王彥生對生活困難的民眾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總是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儘管收入有限,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但王彥生每次下基層時都會帶一些現金,給遇到的困難民眾一些幫助。他在曲周東路莊村調研時,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難,馬上掏出一百塊錢,給了孩子,讓他交學費、買書本、囑咐孩子好好學習。為了徹底解決李守仁家的貧困問題,他又與村幹部一起研究,劃給了李家一片荒地,扶持他種樹苗,解決了李家的生活困難。李守仁每當談起這些事時,總是熱淚盈眶,感念不已。在黨政幹部眼裡,作為組織部長的王彥生是一個區縣裡掌握人事變動的重要“人物”,一般百姓卻很少弄得清楚“組織部長”是一個什麼樣的官。在他們老百姓眼裡,王彥生就是一位慷慨大方、古道熱腸的共產黨員,真誠樸實、心繫民眾的好乾部。
從念書上學開始,王彥生的勤勉都是身邊的人公認的。不論是在他工作過的涉縣、曲周縣還是叢台區,在他的辦公桌上、書櫃裡、床頭上都堆滿了書。既有政治、經濟方面的,又有文學藝術方面的,他把業餘時間大都用在了讀書學習上。他常說“一定要多看書,學會積累、學會運用,只有將理論融入到實踐中才能做好工作”。正是基於這樣不斷的積累,王彥生在工作環境發生改變或是遇到新問題時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斷,都能想出一些“新點子”來。
1998年,著眼於解決幹部隊伍能上難下、活力不足的問題,他親自謀劃修訂了曲周縣幹部管理辦法,提出了“無功就是過,有錯就追究,末位遭淘汰”的嶄新理念,在全縣有效營造起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2000年,針對部分農村黨員存在黨性意識差,不作為、亂作為的突出問題,他提出開展處置農村“五不”黨員的工作措施,對此作法先後刊發並在全省予以推廣。2002年,立足於規範幹部初始提名權,他主持制定了幹部職位空缺預告制度,並提請縣委開展了曲周歷史上首次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調任叢台區組織部長後,王彥生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倡導該區開展了 “領導聯社區、部門幫社區、幹部駐社區”為主要內容的“聯幫駐”活動,從2004年到2006年,全區共籌措資金2000多萬元用於硬體建設,79個社區的辦公條件全部得到了更新和改善。幫扶幹部和幫扶部門累計為民眾辦好事、實事1800多件,更加密切了幹群關係。
談到王彥生的學習精神,他的前同事、時任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俊興回憶到:王彥生讀書十分廣泛,政治、經濟、哲學、歷史、小說都有涉獵,而且電腦操作熟練,網上辦公輕車熟路。“一定要多看書,學會積累、學會運用,只有將理論融入到實踐才是工作。”王彥生常常這樣告誡部里的同志。

十幾年組織工作經驗使他知人善任、堅持原則

多年的工作經驗,使得王彥生懂得作為一個組織部長,首要的責任就是選好人用好人。王彥生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用什麼人是個導向,不用什麼人也是個導向。用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在社會上就會多起來,不用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在社會上就會少下去。
為了培樹起風清氣正的用人導向,王彥生總結歸納出幹部工作的“四對”原則:“對千里馬型幹部不虧待,讓開拓者無憂;對老黃牛型幹部不忽視,讓實幹者無悔;對包青天型幹部不挑剔,讓公正者無畏;對智囊團型幹部不嫉妒,讓諫言者無慮”,並在實踐中嚴格執行。
王彥生從擔任涉縣組織部副部長開始,就十分注重注意選賢任能。原涉縣縣委組織部幹部、現任縣黨校支部書記付岩偉回憶起自己被破格提拔的經歷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按論資排輩、先來後到的“潛規則”,研究室主任絕對輪不上他,但主管研究室和組織科的王彥生,還是將他這個沒有副股級任職經歷的新手扶上了研究室主任的位置。“在和他一起工作的7年時間裡,我也從未聽說過哪個同志因為工作崗位安排問題對他有意見,他剛直不阿,按原則辦事的作風得到了周圍同志的一致認可” 付岩偉在接受採訪時談到。
後來,他在曲周縣叢台區擔任組織部長的近11年 里,他一直保持著知人善任的敏銳目光和力倡公道正派的用人風氣。2004年,當時的聯東街道辦事處原班子內部矛盾較多,各項工作受到嚴重影響,王彥生及時向區委建議,果斷地將原黨政一把手全部調離,將時任叢東街道辦事處主任的劉興國調任聯東街道黨工委書記,把扭轉工作局面的重任交給了他。劉興國到任後身先士卒深入一線團結帶領幹部民眾苦幹實幹,使該街道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各項工作在全區名列前茅,得到全區上下的一致好評。
回憶起這段往事,劉興國感慨頗深,“當時我心情很矛盾,既感激於組織和領導的信任,又惶恐於不可預知的挑戰,猶豫徘徊間,是王部長的一番語重心長的談話打消了我的顧慮,王部長說“任人唯賢,不僅僅是選賢舉能,而是要把合適的人放在能夠發揮最大潛能的合適位置。作為一名領導幹部,一個領導班子,只要能以寬廣的胸襟去面對困難,不謀私利,不爭權力,就能獲得最大的擁護和支持……”。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許多經王彥生建議提拔的幹部,都在自己的新崗位上做出了成績,但是當這些幹部向王彥生表示感謝時,王彥生總是說,不辜負組織信任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對他最好的感謝。王彥生平時很注意廉潔自律,他的“請客不到、送禮不收”是出了名的。在他看來,受了別人的恩惠,哪怕是一頓飯、一盒煙,自己的公正就無法保持下去。

最後的時光他堅守信念、奉獻一切

2005年7月,王彥生不幸被確診患了腦部左側基底動脈梭形瘤,這就像腦子裡安了一顆定時“炸彈”,勞累、著急、血壓升高,都有可能“引爆”這顆炸彈,瞬間奪去他的生命。與王彥生生前同為區委班子成員、同鄉的叢台區委常委、政府副區長樊中青回憶到:2005年王彥生常常感到頭痛,7月到北京醫院檢查時被確診為腦部左側基底動脈梭形瘤後,他在醫院裡住了20多天,又做了一次腦血管照影,醫生說他頭上的動脈瘤又有所發展,建議上支架介入治療,但風險很大,如果不做,繼續發展,又很危險。做還是不做?做,需要二三十萬元,且有下不了手術台或留下後遺症的風險,不做,腦袋裡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彥生說:“花那么多 錢,做完不見得比現在好,說不定還會拖累人,何必呢?即使手術成功,也恐怕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工作,何以報答?現在除了偶有頭暈,沒 別的不好感覺,說不定還能好好做幾年事情。”
從那以後,王彥生把時間抓的更緊了,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時光多做一些事情。在叢台區擔任組織部長的幾年裡,他依舊保持自己堅持原則、勇於探索的本色。與工作上的一絲不苟相反,王彥生對名利卻看得很淡。2007年叢台區政協正職空缺,市里、區里準備推薦他任政協主席,但他主動向考察組提出: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好,還是把機會讓給其他同志吧。由於王彥生的一再謙讓,他成為邯鄲市在基層組織部長崗位上任職時間最長的一個,達11年之久。
“我從小失去母親,沒有人民的哺育和黨的教育,就不會有我的今天。為此,我將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忠誠於黨的事業……”在入黨志願書里,王彥生這樣寫道。王彥生同志用自己短暫的一生,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王彥生言論實錄

來自人民,不能忘本。
黨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黨把我們放在這么重要的崗位,我們山里人說話算數,從我們在黨旗前面舉起右手的那天起,我們就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黨……我從小失去母親,沒有人民的哺育和黨的教育,就不會有我的今天。為此,我將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忠誠於黨的事業……
王彥生(中共邯鄲市叢台區原組織部長)
我的母親去世早,是父老鄉親們把我養大的,人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作為人民的公僕,心裡要時刻裝著老百姓,要多為老百姓辦實事。
沒有鄰里和親戚的幫助,我生活不下來;沒有黨的培養、組織的信任,我走不到今天。一想起老家的鄉親終日忙碌的情形,想起他們艱苦的生活環境,我不敢有一點點的放縱,否則我的良心不安。
我不是什麼官,以前條件不好的時候,左鄰右舍、親戚朋友都幫過我。當時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從臨時工轉成契約工,好回饋大家。現在條件好些了,我只想著能為國家、為老百姓做點實事就好,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個什麼官兒。內心除了感恩,就是憑黨性憑良心乾好本職工作。
選人用人是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大事,用好一個人,會激勵一大片;選錯一個人,會挫傷一群人。我們肩頭有萬千責任啊!
組織工作的效益是最大的,而且是不可估量的。用好一個人就可以安一方百姓,富一方民眾,興一方經濟,就可以救活一個企業、振興一個單位,提供上百上千個就業崗位。
用什麼人是個導向,不用什麼人也是個導向。用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在社會上就會多起來,不用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在社會上就會少下去。
作為一名組織部長,權力意味著責任,而不是謀求私利的工具。要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做人。
作為一名組工幹部,肩負著黨組織的重託,因此,做人要有準則,做事要有原則。
做嫁衣的未必要穿好衣;事情總要有人乾,工作總要有人做;人活在世上總要有點精神,組工幹部更要站位高一點,眼光看得遠一點,要為組織分憂,要從大局出發。
我們要挺起胸膛做事,夾著尾巴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對千里馬型幹部不虧待,讓開拓者無憂;對老黃牛型幹部不忽視,讓實幹者無悔;對包青天型幹部不挑剔,讓公正者無畏;對智囊團型幹部不嫉妒,讓諫言者無慮。
任人唯賢,不僅僅是選賢舉能,而是要把合適的人放在能夠發揮最大潛能的合適位置。作為一名領導幹部,一個領導班子,只要能以寬廣的胸襟去面對困難,不謀私利,不爭權力,就能獲得最大的擁護和支持……
要講原則、懂規矩,每位從咱手裡出去的幹部都要符合條件,在這方面,不能盲從,要對得起黨的信任。
一個人的靈魂永遠不能出賣。一個人生活可以貧寒,但靈魂不能貧賤,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幹部首先要做到。
為人之道在於正,為官之道在於廉。
我推薦你,是因為你能幹,實績好;提拔你,是黨組織的決定。你如果感覺過意不去的話,那就把工作幹得更出色一些,這才是對黨也是對我最好的報答。
今天我開了這個口子(面對“說情風”),明天就會有更多想開口子的人找過來。我們決不能做這種自毀長城的事情。
組織部門不但要選幹部、管幹部,更要愛護幹部,不然誰還為黨工作。
作為一名年輕幹部,受點挫折,走點彎路也是難免的事,關鍵是自己不能灰心喪氣,要能夠放下思想包袱,繼續奮鬥,經受實踐考驗。只要你好好努力,組織上絕對不會放棄你。
(王彥生手機里存著上百條民眾信息。)這是一本民心賬,只有還清了賬,才不覺得虧欠,才活得踏實。
咱們下基層,是真心真意為貧困學子解決生活難題。如果擺譜作秀,興師動眾,既給鄉村領導找麻煩,也讓老百姓瞧不起。
(王彥生把書包、書籍和200元錢送到貧困孩子的手裡,對他說:)孩子,有我在,一定不讓你因貧困輟學。以後有困難,隨時可以打我的電話。
一定要多看書,學會積累、學會運用,只有將理論融入到實踐中才能做好工作。
看廣播電視常開新聞頻道,參加會議要認真聽上級報告,開部落格常與‘能人’聊聊,出公差常到先進地區跑跑。
一名黨的幹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堅持黨性、彰顯人性的統一作為第一追求。
(他給幸福開出一個公式:幸福=現實/欲望。)對一個個體的人來說,現實往往是一個變化不大的定值,那么幸福感的大小就取決於欲望的高低。
樂觀為之,苦中有樂苦亦甜;悲觀為之,苦中掙扎苦無邊。人生旅途中,艱難困苦是不可避免的,能否戰勝,完全由對待艱難困苦的態度決定。只要始終如一地保持著積極進取的心態,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保持著飽滿昂揚的熱情,就能無往不勝。
生命對人是多么的寶貴,應該倍加珍惜。但應該如何珍惜呢?那就是儘自己所能,多乾一些對社會、對別人有意義的事情。我不能決定自己的生命,但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通過做更多有益的工作來延長自己的生命。做到了這一點,死而無憾。
現在看來,病情結果已經無法改變,就讓我用有限的時間多做一些工作吧。你看,我現在不是好好的嘛,在家裡我也待不住,只有工作才是我最大的快樂。
花那么多錢,做完(手術)不見得比現在好,說不定還會拖累人,何必呢?即使手術成功,也恐怕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工作,何以報答?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王彥生(中共邯鄲市叢台區原組織部長)
(他對女兒說:)我不奢望你有多大的成就,但是,你必須先學會做人,凡事要以善為先,要做個好人。
我的女兒沒有什麼特殊的,基層才是最鍛鍊人的地方。你們還得更加嚴格要求,多壓擔子,不可以有絲毫的照顧。
對工作堅持原則,對個人嚴格要求,對組織從不張口。
——新華網北京11月5日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