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壽焚書

王壽焚書

“王壽焚書”是一個出自於《韓非子》的故事。說明了知識應該不斷發展變化,不必拘泥於前人經驗的道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壽焚書
  • 出處:《韓非子
  • 類型:成語
來源,原文:,注釋,譯文:,寓意,思考,1、前人的書是否有價值,2、怎樣讀前人的書,

來源

原文:

王壽負書而行,見徐馮於周塗。馮曰: “事者,為也,為生於時,知者無常事;書者,言也,言生於知,知者不藏書。今子何獨負之而行?”於是王壽因焚其書而舞之。—出處《韓非子

注釋

① 於:在
② 負:背
③ 為:做
④ 言:言論

譯文:

王壽背著一大包書在彎彎曲曲的小路上碰見徐馮。徐馮說:“事情是靠人做出來的。做任何事情都要適合時代的潮流,隨著時勢的變化而變化,知識哪能會固定不變的呢!書本上所記錄的都是人們的言論,而人的言論又是出於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因此,有知識的人是不收藏書籍的,現在你為什麼還背著書走路呢?”王壽聽了,便立即把書燒掉,並為自己知道的高興得手舞足蹈

寓意

王壽將全部的書焚毀,並不是說明前人的書沒有價值,只是在讀前人書的同時,我們不一定要按照古人的方式去做,我們所學習的應該是做事的道理,要懂得變通運用,才是有智慧的人。
真正的知識是活的,不是死的,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知識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才會有真本領。

思考

1、前人的書是否有價值

前人的書是有一定價值的,但要辯證看待:前人的書介紹的經驗,可供後人參考。但前人的書作為人意識的產物有其主觀性、本身的不全面性,不可全信。知識應該不斷發展變化,不必拘泥於前人的經驗。世事洞悉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真正用心,知識就在自己的眼裡,而不是別人的書上。

2、怎樣讀前人的書

讀前人書欲得意則需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得意需忘言。
讀書只是作為了解,看了一遍就“忘了吧”,並不是說真正的忘記,而是真正要體會其意,擴廣自己的視野,具體是怎樣的應該在實踐中自己證明,並不斷補充拓展知識。
因為前人的書有很大價值,又應該抓住前人的書籍的利弊,參考真實的歷史,吸取其中有用的經驗,將其變為自己的知識之後,再將這部分書籍整理一下,去獲取新的知識。
有智慧的人絕非學究,應該是立足於實際的,生活中遊刃有餘的人。不僅需要知識,還要有能力,能力要有知識,但是知識不等於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