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蜀黍霜指霉

玉蜀黍霜指霉,是印度尼西亞玉米最嚴重的病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玉蜀黍霜指霉
  • 二名法:P.maydis
  • :真菌界
  • :卵菌綱
  • :霜霉目
基本信息,分布地區,危害性狀,生物特性,傳染途徑,防疫方法,

基本信息

病蟲害名稱 玉蜀黍霜指霉
科學分類 真菌:卵菌綱、霜霉目、霜霉科
檢疫分類 外檢(進境一類)

分布地區

印度尼西亞、印度、前蘇聯、薩伊、澳大利亞

危害性狀

本病是印度尼西亞玉米最嚴重的病害,年損失高達40%. 幼苗受侵染後全株呈淡綠色,逐漸變黃枯死。成株受侵染,多自中部葉片的基部開始發病,逐漸向上蔓延,初為淡綠色長條紋,後即互相癒合,使葉片的下半部或全部變為淡綠色至淡黃色,以致枯死。葉鞘與苞葉發病,其症狀與葉片相似。病株矮小,偶爾抽雄,一般不結苞,提早枯死。輕病株能抽雄結苞,但籽粒不飽滿。在潮濕條件下,病葉的退綠條斑上長出霜霉狀物。

生物特性

除了根部之外,在病株各部分都有菌絲,以葉部最多。菌絲有兩種類型,一種直而少分枝;另一種具裂片、不規則分枝而成簇。菌絲有不同形狀的吸器。分生孢子梗無色,基部細,有一隔膜,上部肥大,雙分叉2-4次,整體呈圓錐形,梗長150-550pm,小梗近圓錐形彎曲,頂生一個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長橢圓形一近球形。大小為27-39pm×17-23pm,未發現卵孢子。 夜間植株表面結露,氣溫低於24℃,在病葉上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發需要游離水,玉米葉的吐水促進其萌發。分生孢子在培養皿內飽和濕度中10h失去侵染力,在嫩玉米葉上飽和濕度中20 h也不完全失活。在孢子形成的同一夜晚發生侵染,病菌經氣孔侵入葉片。

傳染途徑

在印度尼西亞,病菌在活玉米植株中,由旱季至雨季周年存活。爪哇大部分玉米種在旱田,早雨季是玉米主要生長季節,病原菌來自灌溉田中的旱季玉米、距灌溉田越近,雨季玉米發病率越高。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多年生羽高粱為野生寄主,乾旱季節地上部枯死,病菌在分櫱基部存活。分生孢子氣傳不斷再侵染。病株種子中含有菌絲,若潮濕種子長出自生苗可能成為侵染源,但種子乾燥後不傳病。 高濕多露,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氮肥過量,有利於發病. 指霜霉屬病菌主要根據分生孢子與分生孢子梗的大小形狀分種,這些特徵受環境條件寄主種類影響,變化很大,使分類中出現混亂,因此應當在標準的條件下進行比較鑑定,除進行傳統的形態學與致病性研究外,還可套用同功酶分析、DNA雜交等新技術進行分類研究。 玉米霜黴菌為專性寄生苗,其菌絲體不耐乾燥,在常規乾燥貯存的種子中失去活力,一般玉米種子不傳病。但菌絲可在甘蔗的無性繁殖材料中保持活力,甘蔗插條可傳播病害。分生孢子由於對陽光與乾燥敏感,只能在生長季進行田間侵染。而卵孢子抗逆性強,可隨高粱種子(尤其是帶穎殼者)進行遠距離傳播,這可能是高粱霜黴菌分布廣泛的原因。

防疫方法

不從病區引進種苗。引種應隔離試種。②處理種苗。用瑞毒霉Apron 35 DS(有效成分0.2%)、萎銹靈(有效成分0.1%)拌種效果好。但減少種子萌發,而用金黴素無此弊病。甘蔗插條可用熱水處理殺菌,在45℃水中預浸1h,室內晾24 h,再放入52℃熱水中浸l h或55℃熱水中浸0.5 h。③採用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方法。④拔除並銷毀田間病株與病草,去除侵染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