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蜀黍指霜霉

玉蜀黍指霜霉,菌類。病株矮小,葉片呈現淡綠黃綠相間的條紋,葉背生白色霜狀霉層,後期病葉枯死,引致玉米霜霉病,又名瓜哇霜霉病(Java corn downy mildew disease)。分布在中國、中非、薩伊、尼泊爾、印度、印度尼西亞、剛果、俄羅斯、索馬里、菲律賓、澳大利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玉蜀黍指霜霉
  • 別稱:瓜哇霜霉病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中國、中非、薩伊
國外分布,寄主範圍及危害特點,典型症狀,病原菌形態與生物學特性,發病條件與傳播途徑,檢疫措施與防治方法,

國外分布

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日本、以色列;阿根廷、牙買加、委內瑞拉;澳大利亞,薩伊。

寄主範圍及危害特點

寄主包括玉米、羽高梁、墨西哥假蜀黍以及狼尾草屬、摩擦禾屬植物等,玉米受害重。

典型症狀

幼苗發病後全株淡綠色、黃白色活白色,逐漸枯死。成株多自中部葉片的基部開始發病,逐漸向上發展。葉上初生淡綠色長條紋,可互相匯合,失葉片下半部或全葉變為淡綠色、淡黃色。高濕條件下,褪綠條紋上長出白色霜霉層。葉鞘與苞葉發病,症狀與葉片相似。病株矮小,偶爾抽雄,一般不結果穗,提早枯死。輕病株雖可抽雄結穗,但籽粒不飽滿。

病原菌形態與生物學特性

分生孢子梗無色,基部細,有一隔膜,上部肥大,梗長150~550岬,上部二叉狀枝2~4次,整體呈圓錐形。小梗近圓錐形,頂部著生1個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長橢圓形至近球形,大小27~39μm×17~23μm。未發現卵孢子。
夜間植株結露,溫度24℃以下,適於分生孢子形成。夜間3~4時為產孢高峰期。分生孢子壽命短,在培養皿內保濕10h,即喪失侵染能力,在玉米幼葉上,高濕下經20h,仍有侵染能力。

發病條件與傳播途徑

在熱帶禾亞熱帶病區病原菌在各季玉米之間互動感染,輾轉為害。分生孢子不斷再侵染。野生寄主也是重要侵染菌源。例如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多年生羽高粱,病原菌在分櫱基部存活,度過旱季,成為下一季發病的菌源。田間排水不良,土壤黏重,高濕多露,氮肥過量等都有利於病害流行。
病原菌可能隨帶菌植物材料和種子遠傳,但種子乾燥後,病原菌失活。

檢疫措施與防治方法

檢疫措施包括禁止由境外疫區引進玉米種子和寄主植物材料(包括包裝、鋪墊材料)。國內發現疫情後,應立即採取隔離、剷除措施。發病地區的防治需採取綜合方法,包括種植抗病品種,搞好田間衛生,清除雜草寄主,防止來自發病田的交叉感染,早期拔除病苗,以及生長期噴藥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