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稅

率稅

率稅,lǜ shuì,唐代由率貸轉化而來的一種雜稅,出自《論當州朝邑等代納率錢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率稅
  • 外文名:The rate of tax
  • 拼音:lǜ shuì
  • 釋義:唐 代由率貸轉化而來的一種雜稅
  • 出處:《論當州朝邑等代納率錢狀》
出處,基本概念,稅率和稅額,

出處

唐 代由率貸轉化而來的一種雜稅。率貸在名義上是向富戶借錢,率稅則為按財產的多少而抽稅。 唐 元稹 《論當州朝邑等代納率錢狀》:“緣 夏陽 、 韓城 兩縣殘破,量減逃戶率稅,每年攤配 朝邑 、 澄城 、 郃陽 三縣代納錢六百七十九貫九百二十一文。”

基本概念

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交給國家。稅收是國家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國家把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國防等事業。每個公民都有納稅的義務。

稅率和稅額

稅率是應納稅數額與徵稅對象數量之間的法定比例,它是計算稅額的尺度。在徵稅對象數量既定的條件下,稅額的大小主要取決於稅率的高低。稅率的具體形式一般有三種:比例稅率(多運用於對商品的徵稅,套用廣泛,計算簡便,用“%”表示)、定額稅率(即固定稅額,適用於從量計征,以“元”表示,套用範圍不廣)、累進稅率(徵稅對象數額越大,稅率越高。多適用於對所得額的徵稅。以“%”表示)稅額的多少由徵稅對象數量(有從價、從量兩種)和稅率共同確定,以“元”為計量單位。實際繳納的稅額是納稅人對國家所做的貢獻,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