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紀念堂

玄奘紀念堂

那爛陀寺附近有一座中國式的玄奘紀念堂,是中國政府在1957年捐款30萬元人民幣建造的,以紀念這位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驅。

這也是中印兩國人民之間源遠流長的傳統友誼的最有力的見證,是2006年的中印友好活動的主會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玄奘紀念堂
  • 地點:印度那爛陀寺附近
  • 開放時間:2007年2月12日
玄奘紀念堂,玄奘法師,玄奘紀念堂來源,

玄奘紀念堂

隨著幾聲悠遠的鐘鳴,期盼已久的玄奘紀念堂2月12日在印度東部比哈爾邦那爛陀向世人露出了它的尊容。從玄奘法師西行印度取經至今,1000多年的歲月悄然走過,然而他踏出的溝通之路卻沒有被歲月淹沒。
玄奘紀念堂
2007年2月12日,那爛陀上空一掃連續幾日的陰沉,天氣非常的好。這一天上午,玄奘紀念堂修復完善工程全面竣工,中印雙方在此舉行盛大慶祝儀式。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中國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等中方高級官員遠道而來,與印度高官一起出席儀式,代表兩國人民向玄奘表達尊敬。11時許,上述貴賓2人一組,中印代表各1人,開始撞鐘儀式,每組敲3下。接著,貴賓向玄奘立像獻花。之後,中印8位僧人一同拉開大殿正門處的簾幕,這標誌著玄奘紀念堂正式揭幕。在這8位僧人的引領下,貴賓及眾人魚貫進入大殿。殿內有銅油燈2盞,中方7人,印方7人,共分7組,每組2人,雙方各1人,依次點燈。點燈完畢,盛大的法會開始。中印近百位法師在大殿內誦經達10分鐘。
法會結束之後,雙方代表分别致辭。李肇星外長充滿激情地說:“我代表中國政府,在此對玄奘紀念堂修復完善工程的全部完成表示衷心的祝賀1他說,中國和印度是兩大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兩國人民共同書寫了人類文明的輝煌篇章。玄奘是開創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驅,是溝通兩大文明的橋樑。印度文化關係委員會主席卡蘭·辛格說到激動處,還現場演唱了一首歌曲。他在歌中唱道,中印文化源遠流長,中印友誼萬古長青,中印人民親如一家。

玄奘法師

玄奘,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在印度也是名聞遐邇。印度和平與衝突研究所的一位中印問題專家曾說過,當印度人提起玄奘時,會重新勾起印度人“對中國塵封已久的美好記憶”,拉近與中國人的感情距離。7世紀,玄奘法師遊學印度,其中在當時的世界佛學中心那爛陀待的時間最長。根據玄奘法師所著的《大唐西域記》記載,那爛陀寺四周的聖跡多至上百處。在這裡,玄奘法師潛心研究佛法,所學各門,無不精通。公元641年,那爛陀寺舉行了一場大型辯論會,持續了18天,最後玄奘法師取勝。他從印度回到中國時,攜帶了大量佛學經典書籍,對佛教在中國和東亞的弘揚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對於中印兩國佛教徒與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友誼做出了傑出貢獻。
不僅如此,玄奘法師還幫助印度找回了對歷史的記憶。12世紀,盛極一時的那爛陀寺毀於兵災,斷壁殘垣沉睡於地下達600多年。後來歐洲和印度考古學家經過與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記載核對後,才讓那爛陀逐漸重見天日。現在發掘面積已超過了14萬平方米,出土了11座僧院和5座寺廟。印度一位著名學者曾經說,歲月無情人有情,如果不是玄奘以及他所著的《大唐西域記》,印度中世紀的歷史仍是一片漆黑。
玄奘紀念堂

玄奘紀念堂來源

中印兩國的後人沒有忘記這位傑出的先人。中印兩國政府早在1956年便開始合作籌建玄奘紀念堂。中國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當時兩國總理對這一工程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並撥專款修建,尼赫魯總理親自參與選址工作,並對施工標準做出指示。在兩國總理的倡導和直接支持下,玄奘紀念堂開工建設。這見證了當時中印兩國人民親如一家的歷史時刻。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玄奘紀念堂並未完全竣工,半拉子工程在風雨中飄遙進入新世紀,隨著中印關係的全面改善,玄奘紀念堂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從2000年開始,中印兩國政府兩度將玄奘紀念堂的修復完善納入了兩國文化合作執行計畫。兩國佛教界對這一工程的熱情也格外高漲。印度中央政府還將紀念堂周圍的大片土地劃撥給紀念堂,以建成以玄奘紀念堂為核心的“新那爛陀大學文化村”。玄奘紀念堂終於在2006年“中印友好年”圓滿結束之際勝利竣工,又在2007年“中印旅遊友好年”開始之時舉行落成典禮。
一位印度僧侶對記者表示:“那爛陀一連幾天的陰雲今天忽然散去,出現了少有的朗朗晴空,這是一個好兆頭,象徵著中印關係前景明媚。”一些致力於中印友好的專家認為,中印關係的最大問題是中印人員往來太少,相互了解不夠。這次玄奘紀念堂的聚會,又為大家提供了溝通的紐帶。
玄奘紀念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