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賦

《獼猴賦》是三國時期阮籍所作的一首賦。賦文先描寫奇珍異獸、鼷鼠的不幸命運,接著描寫獼猴不同的神態,最後自然得出獼猴的命運,賦文對獼猴神態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事物觀察的細微和高超的藝術技巧。

從整篇構思來看,《獼猴賦》主要採用寓言形式和擬人手法,想像奇特而生動形象,語言清暢而不失諧謔,深得《莊子》散文的神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獼猴賦》
  • 創作年代三國
  • 作品出處:《藝文類聚
  • 文學體裁:賦
  • 作者:阮籍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獼猴12
平水土,而使益3驅禽,滌盪川谷兮櫛梳4山林,是以神奸5形於九鼎6,而異物7來臻8。故豐狐9文豹10釋其表11,間尾12騶虞13獻其珍;夸父14獨鹿1516其豪17,青馬三騅18棄其群。此以其壯而殘其生者也。
若夫熊狚19之游臨江兮,見厥功20以乘危21。夔22負淵23以肆24志兮,楊震聲25而衣皮26。處閒曠27而或昭28兮,何幽隱之罔隨29。鼷30畏逼31以潛身32兮,穴33神丘34之重深35。終或餌36以求食兮,焉鑿37之而能禁?誠有利而可欲38兮,雖希覿39而為禽40。故近者不稱歲,遠者不歷年41;大則有稱於萬年,細者42為笑於目前。
夫獼猴直43其微者也,猶繫纍44於下陳45。體多似而匪類,形乘殊46而不純。外察慧47而內無度48兮,故人面而獸心,性褊淺49而乾進50兮,似韓非之囚秦。揚眉額51而驟呻52兮,似巧言53而偽真54。藩5556後之繁眾57兮,猶伐樹而喪鄰58。整衣冠而偉服59兮,懷60項王61之思歸,耽62嗜欲63而眄視64兮,有長卿65之妍姿66。舉頭吻67而作態68兮,動69可增70而自新。沐蘭湯71而滋穢72兮,匪73宋朝74之媚人75。終蚩弄76而處紲77兮,雖78近習79而不親。多才使其何為兮?固受垢而貌侵80。姿81便捷82而好技83兮,超超84騰躍乎岑喦85。既投林86以東避87兮,遂中岡88而被尋89
90徽纏91以拘制兮,顧西山92而長吟。緣榱桷93以容與94兮,志豈忘乎鄧林95?庶96君子之嘉惠97,設奇視98以盡心。且須臾以永日99,焉逸豫100而自矜101?斯伏死於堂下102,長滅沒103乎形神104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獼(mí)猴:猴的一種。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黃色,有光澤;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紅,兩頰有頰囊;臀部有紅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譁好鬧。以野果、野菜等為食物。
2.賦:我國古代的一種有韻文體,介於詩和散文之間。
3.益:即伯益,舜時東夷部落首領,為贏姓各族祖先。為夏禹之名臣,因助禹治水有功,禹欲讓位於他,益避居箕山之北,禹遂傳子啟,為家天下之始。
4.櫛(zhì)梳:即梳理山林,驅趕禽獸。
5.神奸:能害人之神怪。
6.九鼎:禹鑄九鼎以象九州,夏、商、周三代奉為傳國重器。
7.異物:稀罕珍貴之物。
8.來臻(zhēn):來到。
9.豐狐:即大狐。
10.文豹:一種動物,因豹身有花斑,故名。
11.釋其表:脫其皮。
12.間尾:指禽類。尾羽可以分開,故間稱尾。
13.騶(zōu)虞(yú):古人傳說中的義獸。
14.夸父:傳說之獸名。
15.獨鹿:古代獸名。
16.祓(fú):義同拔,拔除。
17.豪:指其中之健碩者。
18.青馬、三騅(zhuī):傳說中獸名。
19.狚(dàn):獸名。
20.功:有的版本為“巧”,靈巧便捷。
21.乘危:冒險。
22.夔(kuí):神話中獸名。
23.負淵:依仗其生活在水中。
24.肆(sì)志:放縱其行,任意而為。
25.震聲:即雷聲。
26.衣(yì)皮:以其皮蒙鼓。
27.處閒曠:處於空曠地帶。
28.昭(zhāo):顯眼。
29.罔(wǎng)隨:不隨。
30.鼷(xī):鼠類中最小的一種。
31.畏逼:畏懼逼迫。
32.潛身:潛藏隱身。
33.穴:打洞。
34.神丘:祭社神之壇。《莊子·應帝王》:“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重鑿之患。”
35.重深:更深。
36.餌(ěr):食物總稱,今多作誘餌用。
37.鑿:挖掘。
38.有利可欲:有利可圖。
39.希覿(dí):仰慕拜見。
40.禽:借作擒,被逮。
41.近不稱歲,遠不歷年:皆指時間短促。
42.細者:細小者,失敗者。
43.直:簡直。
44.累:繩索。
45.下陳:此指皇家後苑,亦隱喻居於下位,地位卑下者。
46.乖殊:怪異、不同。
47.察慧:聰明狡慧。
48.無度:無法度,無氣度。
49.褊(biǎn)淺:偏狹短淺。
50.乾進:謀取官職。
51.揚眉額:揚眉舒頰,得意忘形。
52.驟呻:反覆鳴叫。
53.巧言:好聽而虛偽的話。
54.偽真:表面真而實假。
55.藩(fān):本指籬笆,此處用為圈柵。
56.從:順從、依從。
57.繁眾:因得厚養而繁衍其族群。
58.伐樹而喪鄰:摧殘樹木,傷害鄰里。
59.偉服:盛裝,或奇裝異服。
60.懷:心裡惦記著。
61.項王:西楚霸王項羽
62.耽(dān):沉溺。
63.嗜(shì)欲:指身體感官之享樂。
64.眄(miǎn)視:左顧右盼。
65.長卿:西漢詞賦家司馬相如,字長卿。
66.妍姿:美好之姿態及容貌。
67.頭吻:頭與嘴,嘴臉。
68.作態:搔首弄姿。
69.動:動輒。
70.增:疑作“憎”,增加。《墨子·非命下》:“帝式是增。”畢沅云:“增、憎字通。”
71.蘭湯:泛指加有香料之洗浴用水。
72.滋穢(huì):滋生污穢。
73.匪(fěi):不是。
74.宋朝:此指春秋時的宋國朝堂。
75.媚人:或指宋襄公之夫人王姬。
76.蚩(chī)弄:愚蠢賣弄。
77.處紲(xiè):指繫繩於頸或囚於牢籠之中。
78.雖:即使,哪怕之意。
79.近習:身邊狎習之人。
80.貌侵:面貌醜陋。
81.姿:指身形,體態。
82.便捷:靈敏,迅捷。
83.好技:好的技巧。
84.超超:有離世出塵意。
85.岑(cén)喦(yán):喦,同“岩”;岑,小而高的山。
86.投林:進入山林。
87.東避:向東方躲避。
88.中岡:中間的山岡。
89.被尋:被捉住。
90.嬰:系在頸上,纏繞。
91.徽(huī)娌(lǐ):繩索。
92.西山:有日暮途窮之意。
93.榱(cuī)桷(jué):屋椽,借指屋檐。
94.容與:徘徊。
95.鄧林:古代傳說中之大樹林。據《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96.庶(shù):幸得。
97.嘉惠:美好之惠賜。
98.奇視:奇巧之視觀。
99.永日:一天、長晝。
100.逸豫:安樂。
101.自矜:自負。
102.伏死堂下:伏法死於公堂之下。
103.滅沒(mò):湮滅消亡。
104.形神:形體與精神。

白話譯文

從前大禹奉命平治水土,而命伯益驅逐禽獸。滌盪清除河川峽谷,櫛梳山嶺森林。因而神奸之形被鑄在九鼎之上,而怪異禽獸隨即匯聚於此。所以大狐紋豹被解脫其華美的毛皮,長尾的騶虞被作為珍獸進獻;夸父獨鹿在祓祭中被供奉其強健的形體,青馬三騅被迫離棄其種群,這些異獸都是因為其自身的強壯而被殘殺了生命。
又如那山林中的熊狙游臨江河之地,顯現其靈巧之技而同時踏上危險之途;夔獸依恃淵水而姿意怡情,黃帝傳揚震天聲威而蒙鼓以夔獸之皮。(這些動物)處身於遠方荒裔之地而亦時常昭顯於世,哪還有什麼幽蔽隱藏的動物不能隨人所願?鼷鼠懼怕災禍而潛藏身形,隱居在神丘之下的重重深穴。最終受惑於誘餌而尋求食物,何恃於挖掘洞穴之事的能被禁止?如果確有厚利而又能夠辦到,即使是十分罕見的動物也不免被人們所擒。所以(獲取珍禽異獸)近處的不必用盡一歲,遠處的不必經歷數年,大的動物則聞名於萬年之上,小的動物則可以取樂於眼前。
獼猴屬於較為微小的動物,尚且被系縛在猥瑣的下陳。體態多有相似而實非一類,形貌乖舛殊異而並不純同。外表明察聰慧而內心沒有器度,所以是長著人的面孔而獸的肺心。性情狹隘淺薄而圖謀進取,就像那韓非被囚拘在強秦;揚起雙眉前額而驟聲長吟,就像在花言巧語而偽裝純真。離絕了隨從身後的眾多同類,就像孔子在宋國遭受伐樹的驚險而在鄭國走失了弟子眾人。自整衣冠而穿著奇異的衣服,心中懷有楚王項羽的思歸之情。沉迷於嗜好和欲望而顧盼四視,有那司馬相如的麗態美姿。抬起頭面嘴臉而故作神態,這些動作可增其意而自表日新。沐浴了芬芳的熱水而愈發污穢,不象宋朝那樣嫵媚迷人。最終仍被譏笑戲弄而處身繩索之中,即使在主人身邊得寵而並不真親。身懷多種才能技藝又有什麼作為,長久受此垢辱而形貌不振。天資敏捷靈活而喜弄技巧,輕迅騰身奔跑跳躍在山嶺岩岑。既已投身樹林而向東逃避,逃到中部山岡而被人追尋。
捆綁以繩索而遭受拘禁,顧望西山而哀聲長吟。憑藉著屋椽的遮蔽而躊躇徘徊,心志豈能忘卻那茂密的鄧林。幸得這聖賢君子的美好恩惠,設定了獼猴奇觀以盡娛其心。聊且用這須臾之樂以逍遣長日,哪裡能放任愉悅而自負自珍。此時獼猴已伏身死於堂階之下,永遠喪失其姿形神魂。

創作背景

《獼猴賦》是阮籍現存最早的賦作。陳伯君先生在《阮籍集校注》中認為,《獼猴賦》作於魏嘉平元年(249年),並指出賦作是“為諷刺或悼嘆曹爽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文章第一部分描寫人類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捕捉各種珍禽異獸,連潛藏深穴中的鼷鼠也難以倖免。有的因此丟了生命,有的喪失了本性。
第二部分專寫獼猴,作者對獼猴的神態、表情、性格、動作作了細緻的描繪:“體多似而匪類,形乖殊而不純,外察慧而內無度兮,故人面而獸心,性褊淺而乾進兮,似韓非之囚秦,揚眉額而驟呻兮,似巧言而偽真,藩從後之繁眾兮,猶伐樹而喪鄰,整衣冠而偉服兮,懷項王之思耽嗜欲而眄視兮,有長卿之妍姿拳頭吻而作態兮,動可增而自新,沐蘭湯而滋穢兮,匪宋朝之媚人。”作者把獼猴的神態描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讀者很容易聯想到其時百醜圖:既有人面獸心的虛偽,也有忘形的得意,更有矯揉的作態 世間群小儘管有獼猴的多變世故,但仍然擺脫不了“斯伏死於堂下,長滅沒乎形神”的命運,表現了作者對他們的憎恨和厭惡。獼猴被人捕獲加以馴制,專為獻媚主人在堂下表演種種醜態,裝腔作勢,實在令人憎惡。但它又是迫不得已,嚮往山林已不可能,留下了一條性命,當感恩不盡。故常常戲耍須臾,等待死亡的降臨。以此觀之,該賦當為描繪社會上一部分人屈服於人主,被控制鎮壓而表現出的可憎而又可憐的面目,一種本性被扭曲以後的變態。其諷喻乃是針對特定的時代現象,而並非針對具體事件或人物。在該文中,阮籍對“人”的殘害生靈、束縛生靈本性的自私自利行為,懷有極大憤慨。而對獼猴則既厭惡而叉憐憫,其思想是比較深刻而博大的。而其中以孔子的流浪、項羽的東歸、相如的姣美、宋公子朝的獻媚來作獼猴形象的比喻,把他們相提並論,著實大膽。這篇文章與《大人先生傳》前半部分的思想一致的,獼猴的形象,即禮俗之士的形象。“人”對禽獸的殘害控制,即人君對臣民的殘害和控制。阮籍賦的語言,既不似漢人之追求鋪陳閎麗和結構工整,也不像晉人之追求綺靡精緻。相對而言,語言比較平實,結構也較為散漫。
《獼猴賦》為諷刺賦,雖有老莊清靜無為之思想,但也反映了當時政爭之殘酷激烈。

名家點評

現代文學評論家胡大雷:《獼猴賦》以獸喻人,以抨擊作者自己所痛恨的那些人,此賦為刺禮法之士。《詩品》稱阮籍詩“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頗多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獼猴賦》亦是如此。

作者簡介

阮籍畫像阮籍畫像
阮籍(210-263年),三國魏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竹林七賢”之一。
博鑒嗜學,慕老、莊之學,崇尚自然,不拘禮俗。善於五言詩的創作,主要有五言《詠懷詩》82首,同時工巧於文。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原有文集,已散佚,後人輯《阮步兵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