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黑霉病

獼猴桃黑霉病是一種植物疾病,受害葉背面生出許多點狀、團塊狀至不規則形,黑褐色或灰黑色厚而密的擴散霉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獼猴桃黑霉病
  • 外文名:Kiwi black mold
  • 別名:獼猴桃污霉病、黑星病
  • 病原:半知菌亞門中的獼猴桃假尾孢
  • 危害部位:葉部
基本信息,發病條件,危害症狀,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獼猴桃黑霉病
中文別名:獼猴桃污霉病、黑星病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病原為半知菌亞門中的獼猴桃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ctinidiae Deighton)。
危害部位:葉部

發病條件

栽植過密、棚(籬)架低矮、枝葉稠密或瘋長而通風透光不良的果園極利於病害的發生與流行。

危害症狀

受害葉背面生出許多點狀、團塊狀至不規則形,黑褐色或灰黑色厚而密的擴散霉層。葉片初期生褪綠的黃色小點,後擴大成圓形至不規則形的黃褐色至深褐色病斑,其上依稀可見許多近黑色小點,最後多個病斑連成大斑,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

1、建園時選用抗病品種,如梅沃德、建寧79D-13等品種(株系)。
2、生產管理上除做好冬剪、夏剪、落葉後清園外,還應注意防止病菌傳入新區。對發病植株,在發病初、中期對全植株噴灑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的多菌靈500倍液,或20%的三環唑10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