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的沉重未來

獨生子女的沉重未來

養老的重負,就如同一座大山,死死地壓在每個獨生子女的身上,網上一篇題為《獨生子女的沉重未來》的帖子被廣泛轉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生子女的沉重未來
  • 簡介:養老模式舒適度成本高低便利性
  • 分析:人口老齡化對發展影響重大
  • 觀念:到養老院養老逐漸被人們認同
簡介,分析,觀念,對策,問題,統計,

簡介

獨生子女的沉重未來
養老模式舒適度成本高低便利性安全性
1居家養老
自由性較高、隱私受到保護衣、食、行等開銷全部自理,但無護理費,花費整體不高視住房周圍硬體、軟體配套設施而定,可能沒有專為老年人服務的網點獨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較低,一旦身體有恙或發生意外,容易耽誤治療時間
2社區養老
自由性較高、隱私受到保護、吃、住、行等方面可由社區提供幫助,生活較方便由於政府資助,個人承擔的服務開支較低,花費不高上門服務、就近網點服務對老年人有利,便利性較強獨居老人在家安全性較低,但考慮到社區中有定點醫療機構,一般疾病可及時治療
3養老院
高級養老院生活條件較好,普通養老院半集體化生活自由度不高,且很難保障隱私成本視養老院級別、床位級別而定,高級養老院成本較高養老院中基本設施完備,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品齊全老年人安全係數較高
4高級(產權化)養老社區
自由性高、隱私受保護,有管家照顧,生活較舒適會員制、購買產權房等成本較高社區中硬體、軟體配套齊全,較好的便利性服務人員隨叫隨到,安全性有較高保障
5異地(候鳥式)養老
自由度高,享受體驗度高如果是投奔親友或居住到當地的老年中心,成本雖高但尚能接受;如果是異地置業型,一次性購房支出壓力較重隨著各地度假式養老機構的興起,已經相當便利;自行購房的,也較為便利安全性較差,主要考慮旅途風險,陌生目的地的環境、餐飲風險等。

分析

人口老齡化對發展影響重大
人口老齡化對大連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這一影響使得大多數人都得分擔這一養老“成本”:一是使社會負擔加重,社會保障問題突出。
除了社保之外,3年來,市政府投入農村的敬老院建設資金就達2.6億元,城市養老床位補貼每年要達到600萬元,居家養老服務補貼1000多萬元,每年新增床位的建設資金投入總額近3億元,而這些投入受益的老年人還不到全市老年人的3%,此外,老年人在各方面享受的優待政策的隱性支出每年也要達億元以上。在老齡化繼續加劇的情況下,今後的投入還需要大幅度增加。
兩個人要養四個甚至更多的老人,30年前的推測現在已變為現實問題。我國實行計畫生育政策以來,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離巢”,他們的父母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養老考驗。
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有自己的養老需求,對養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子女的數量卻減少到不能再少,這便形成了尖銳的矛盾。有專家認為,目前在老年人和中年人當中存在著養老恐慌。

觀念

到養老院養老逐漸被人們認同
如果還抱著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他們有自己的小家庭,不能給他們過多的負擔。
“養老不能依賴兒女,只能靠自己。”在甘井子區周水子街道億達社區的一間會議室里,60歲的社區居民白桂琴說。在她看來,他們這一代人中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而孩子對他們的意義是精神寄託,“如果還抱著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他們有自己的小家庭,不能給他們過多的負擔。”
退休前,白桂琴是撫順市政府機關的一名幹部,女兒在大連安家落戶。退休後,白桂琴來大連替女兒看孩子,自己也在大連買了房子。“子女或許能在物質上給你幫助,但這些都是次要的,養老的時候還要靠自己去調節心情,安排好生活,讓老年時光也過得有滋有味。”
白桂琴所說的有滋有味,也包括去照顧周圍那些有困難的鄰居,這能讓她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當然,幫助對象也多是她這樣的獨生子女家庭。
坐在白桂琴對面的56歲的於秀麗就是接受過她幫助的人之一。曾做過乳腺癌手術的於秀麗看上去精神飽滿。2008年,發現自己患病後,於秀麗為了不讓正在江蘇工作的獨子擔心,她隱瞞了自己的病情,“現在想起來,我好像挺自私的,孩子不知道,都是鄰居照顧我。”
手術期間,每天都有社區的工作人員和鄰居去看望她,照顧她,於秀麗第一次有機會吃上“百家飯”,這消融了唯一的孩子不在身邊的小小遺憾和一絲淒涼。“我們這一代人想得很開,讓孩子給自己養老是不現實的,我們可以接受到養老院去養老的方式,這也逐漸成為大家認同的一種最合適的養老方式。”
白桂琴的想法和30年前的一封公開信不謀而合。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為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向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發出一封公開信,公開信指出:將來生產發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一定會不斷增加和改善,可以逐步做到老有所養,使老人生活有保障……
從家庭養老過渡到社會養老,不僅是時間和觀念的問題,還有經濟水平問題以及社會所能提供的養老環境問題。

對策

社區啟動獨生子女家庭互助制度
這些人對只有一個子女還不在身邊的不方便有切身體會,感同身受,所以幫助和自己情況相同的家庭那種細緻是發自內心的。
根據甘井子區周水子街道億達社區的統計數據,在該社區的4800戶家庭中,有30%的家庭是老年空巢家庭,在這些空巢家庭中,有40%多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這意味著,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老人進入“空巢期”。
大連市人口計生委提供的數字顯示,1991年,在國家計畫生育政策實施10年後,市內三區人口出現負增長,全市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婦有59.58萬對,全市符合生育二胎條件而自願只生一個孩的育齡夫婦18562對,從中可以看出獨生子女家庭的基數。
該社區居委會主任張秀蘭在接受採訪時說,目前社區通過“獨生子女家庭互相關愛制度”來解決這一現實問題,而保證這一制度有效實施的,則是無法用制度來約束的和諧鄰里關係。
老人生病住院,社區安排志願者排班護理。“這就是我們社區的‘獨生子女家庭互相關愛制度’所能解決的問題。”參與病人護理的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確切地說是獨生子女家庭的空巢家庭。“這些人對只有一個子女還不在身邊的不方便有切身體會,感同身受,所以幫助和自己情況相同的家庭那種細緻是發自內心的。”目前,這些志願者隊伍的主體就是獨生子女空巢家庭。調查發現,這些獨生子女空巢家庭夫妻雙方的年齡很多都是剛剛接近60歲,和七八十歲的老年人相比,他們有能力去當志願者,以實現“助人者自助”。

問題

過高期望造成極度失望
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再加上現在很多孩子上大學寄宿或者出國,導致空巢期提前。
在億達社區的心理指導中心,國家心理諮詢師黃鶴證實,獨生子女空巢家庭出現的心理問題比較多。“一般傳統的家庭關係要經歷戀愛、生育、撫育孩子成長、空巢、老年等五個階段,但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再加上現在很多孩子上大學寄宿或者出國,導致空巢期提前。”
黃鶴認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庭養老是最主要也是被文化所崇尚的養老方式,父母認定孩子對自己的老年生活負有義不容辭的撫養義務;但事實往往並非如此,他們對兒女的過高期望造成了空巢時的極度失望。特別在一些父母和子女溝通頻繁、互動較多的家庭,孩子的離開不僅使生活的重心發生轉移,而且讓家庭突然失去快樂、祥和的氛圍,父母無所適從。
“在家有保姆、出門有車子、老死不相往來”似乎已經成了中高檔封閉小區的鄰里關係寫照,但“獨生子女家庭互相關愛制度”在這裡被高度認可,其實也反映了獨生子女空巢家庭對自己老年生活狀態的思考。

統計

大連60歲以上老人超百萬
大連市早在1987年,就先於全國13年進入老齡化城市行列。
對獨生子女家庭來說,晚年從子女那裡得到的支撐和支持會少,一旦唯一的兒女“不孝”,晚年就會面臨最大的贍養風險,這是無法避免的。在“421”結構的家庭模式中,不但對子女提出更高的經濟要求,還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大連市民政局公布,大連市早在1987年,就先於全國13年進入老齡化城市行列。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60歲以上老年人101.6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7.4%。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74.7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2.94%;90周歲至99周歲高齡人口達2.4萬人,百歲老人442人,居全省首位。大連市老齡化呈現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和“未富先老”等突出特點,老齡事業發展面臨嚴峻形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