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下(1974年徐克導演電視劇)

獅子山下(1974年徐克導演電視劇)

獅子山下》香港系列電視劇。七十年代伊始,經濟的急速增長及政治氣氛的改變,令香港社會不論在民生、文化,以致價值觀方面均產生急劇的變化。香港電台電視部自1973開始,攝製了多輯《獅子山下》電視劇集,內容均環繞著當時最切身的社會課題,忠實地紀錄了七十至九十年代香港社會的進化過程,為這二十年間,香港社會的精神面貌留下重要的腳註。

基本介紹

分集劇情,精彩長評,香港精神,獅子山簡介,相關故事,相關影視,影視簡介,背景,1978 - 80,1984,1985,1987,1992,1994,2006,主題曲,現代文化,

香港精神

獅子山,端坐於香港九龍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圍之間,對香港人來說,獅子山象徵著香港的精神高地。有獅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
說起獅子山精神的起源,是一九七三年香港電視台開始播放的一部單元劇《獅子山下》,其後一直轟動全港,至一九九四年,播出跨度達二十一年,講述著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
物化的獅子山,百多年間,見證著香港由一個小漁村到今日國際化大都市的艱辛歷程;精神化的獅子山,鼓舞著幾代香港人頑強不息。
每每提起“獅子山精神”,香港人總能尋找到力量所在,振奮精神,迎接挑戰。而一代代香港人也以自已的實踐來闡釋獅子山精神,並為獅子山精神注入新的內涵。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騰飛時,獅子山精神代表著草根階層的努力與掙扎以及他們的頑強不息。
其代表人物,數不勝數,從實業家李嘉誠,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到明星劉德華及無數從社會底層奮鬥爭得社會一席的普通勞動者。
其後的三十多年,社會環境相異,價值觀念不變,代代香江兒女用自己的傳奇繼續演繹著“獅子山精神”。
如“香港女兒”謝婉雯的勇氣與犧牲精神。因感染SARS而逝世的三十五歲女醫生謝婉雯,身後被傳媒冠以“香港女兒”的稱號。謝婉雯的父親曾寫下一段話送予港人:希望婉雯的勇氣和犧牲精神,能夠鼓勵港人永不放棄。
如香港銀行界翹楚莊世平,開創先河的創舉。社會對莊老的評價是勇於創新,膽識和魄力過人,跳出常規的框框,令南洋商業銀行在困境中取得成功。商界成功,莊老不忘回報祖國,為香港成功回歸祖國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對於“獅子山精神”的發展,社會學家認為,不同年齡層人士,對“獅子山精神”有不同的理解。每種精神的出現,都有一個特定的生態環境。
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在逆境中團結奮鬥、和衷共濟、守望相助及包容和諧,創出
一個又一個奇蹟,寫下無數不朽的傳奇故事。

獅子山簡介

獅子山早在1.4億年前已形成,獅子山的位置,從前是一片大熔岩,岩漿由西貢及九龍噴出,後來火山停止爆發,大熔岩在海底慢慢冷卻成了花崗岩,地殼的變動令花崗岩突出地面,成了新土地。獅子山上那頭俯伏山頂的“獅子”,是由大自然操刀,經過不斷的風雨侵蝕,直至最近的數百萬年才形成的。香港大部分山都由火山岩形成,獅子山則是花崗岩。花崗岩不及火山岩能抵受風化侵蝕,但獅子山卻十分特別,經過千百年仍可清晰見到“獅子”的頭、身及尾。“獅子”的外形至今仍清晰可見,“獅子”頭面向九龍西邊,獅身連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相信再過一個世紀這頭“獅子”仍會一直坐鎮山上。

相關故事

獅子山下的傳奇人生
1 從山峰到電視劇再到流行歌曲,獅子山成為艱苦打拚的香港精神的化身
那時國共兩黨正在打仗,廣東潮陽人、20齣頭的劉錦木從家鄉順著海岸線走,一直走到了深圳。 他要跟著一群鄉親去香港,以逃避戰亂、保全性命。劉七歲喪父,九歲喪母,離開家鄉沒有什麼牽掛。
他和鄉親們一起過了深圳河,踏足九龍半島,繼續向前推進。劉與他所在的人流一起,被稱為難民潮。劉錦木來到了一座山下面,先前來到的難民已經搭起了參差的木屋。人們都說這座山峰看起來像一頭威武的獅子,所以叫獅子山。
傳說以前這裡有九條龍肆虐,上天派這頭獅子下凡鎮壓,遂成山水。劉錦木來到這裡後學著鄉親們那樣,從山上砍了樹木,為自己搭起一座木屋。他有了一個住處,然後跑到西環的碼頭去賣苦力。他從一個潮陽人變成了一個香港人。他看到獅子山下正在成為一個龐大的貧民區。
20年後,一首以獅子山下命名的歌曲開始流行,劉錦木的四兒子迷戀上了這首歌,因為他覺得歌里唱的就是自己一家的情懷。再30年後,在經濟蕭條中,時任香港財政司長的梁錦松唱起這首歌,勉勵香港市民攜手渡過難關。5個月後,朱鎔基總理也朗誦這首歌的歌詞,呼籲港人進行第二次創業。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地大家
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
難以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
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拋棄區分求共對
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誓相隨
無畏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邊
攜手踏平崎嶇
我地大家
用艱辛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一首歌寫出了香港上世紀70年代經濟騰飛時草根階層的努力與掙扎以及他們的頑強不息,未料及的是,世紀之交,《獅子山下》又一次唱響香港,600萬港人重溫艱苦打拚信念。
獅子山海拔只有495米,劉錦木的孩子們當年在山徑上跑上跑下;如今,在三四十層高的政府公屋的環伺下,獅子山愈發顯不出高大,它甚至也沒有出現在介紹香港旅遊的手冊里,那裡也只有一個並不熱鬧的公園。然而,獅子山成為艱苦打拚的香港精神的化身。“經濟最低時,大家互相打氣,經常會說到它(獅子山),並相信只要勇敢面對,明天會更好。”49歲的公司老闆林振華說。
貧民區
2 居民都是一樣窮,所以家家都不用鎖門
在西環碼頭賣苦力的多是“潮州幫”。
三年後,劉錦木有了些積蓄,他跑回汕頭,和一位老人家談起錢、豬和米。他把這些東西留下,帶走了這家18歲的姑娘程蘭花。她成了他的妻子,住進了獅子山下簡陋的木屋。
剛到獅子山下的程蘭花一定看到瞭望不到邊的簡陋木屋和在木屋間出沒的男男女女,這裡叫做竹園村。他們像她一樣窮,生存環境惡劣,隨時面臨火災的威脅。其時的背景是,內地難民的湧入,使香港人口急劇增加。獅子山下的鄉村在日占時期被大量拆毀,為新移民們提供了廣闊的土地搭建臨時木屋。這裡也就成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主要的寮屋區。那時候貧民們還分布在馬仔坑、九龍城、沙田及屯門等處。
高大魁梧的劉錦木繼續到碼頭上扛米包,程蘭花在家裡穿塑膠花,這在貧民區是婦女們極為普遍的活計。香港富豪李嘉誠就是靠經營塑膠花起家的。
1964年7月16日,劉家誕下了第四個兒子。這個俊俏的男孩在獅子山繁密的草木中度過了自己的快樂童年,並喜歡上了音樂,20年後他成為香港無線電視台(TVB)名噪一時的當紅小生,他叫劉錫明。劉家人丁興旺,程蘭花在獅子山下的寮屋區生下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
獅子山給錫明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每天刷牙時,一抬頭,山峰就進入眼帘,儘管他覺得它並不太像一頭獅子。他和哥哥及其他寮屋區的夥伴們廝混獅子山上,最吸引他的遊戲是逮一種紅色的蜘蛛裝在樹葉折成的小房子裡,小夥伴們碰到一起就把它們放出來,看紅蜘蛛打架。
然而,父母卻肩負著生活的重擔。錫明經常看到母親挑著兩個大水桶到山坡上的取水口擔水,她來回數趟,把一個水缸裝滿。錫明驚異於母親的力量和忍耐。8歲時,他幫著母親擔水,但只能吃力地裝三分之一桶水。
這個時候一家人已經住進了石屋。政府在獅子山山坡至平地蓋起了一排排石頭房屋,一直在木屋中棲身的難民們得以改善住宿條件。竹園村的石屋一共有六段,劉家就住在第六段。每一段都有公共廁所。學校設在第三段,劉家的四個孩子都是在這裡讀完了國小。
五六十年代寮屋區的居民都是一樣的窮,所以家家都不用鎖門。鄰里之間“守望相助”的風氣給錫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家有了病人,幾家都會來照看。誰家的孩子沒有照看,也會有鄰居來幫忙。
獅子山下的貧民區,現在看來,就是黃大仙行政區的範圍。實際上,從1948年起,政府就已經在獅子山下撥出偏僻的地區讓居民搭建木屋、石屋和磚屋。但頻仍的火災和惡劣的居住環境威脅著居民的生命。
由於人口激增,上世紀50年代中期,獅子山下建起了大量七層高的徙置大廈,進入60年代,公屋建設進入興盛期,其中一個屋村堅起了66座大廈。
竹園村從1957年就開始清拆,將居民遷入附近新建的徙置大廈。不過,當政府把劉家從石屋中搬遷到觀塘的公屋居住時,錫明的三個哥哥都已經各自成家。劉家新的居所有自來水和衛生間,在錫明看來這是很好的改善,母親不用去挑水,自己也不用為上廁所發愁了。
劉家離開了獅子山。進入80年代,竹園村已經變成了翠竹花園,聳立起16幢30層以上的公屋,近20000名居民在這裡生活。劉錦木在過世之前,還常與程蘭花一起回到竹園看看,買菜。錫明每每憶及獅子山的快樂童年,母親卻總是嘆息:那些年好辛苦,好辛苦。她同時感傷:竹園認不出來了。
錫明覺得:父母的青春和汗水都在艱苦打拚中遺落在獅子山下,遺落在香港經濟騰飛中。
塑膠花
花朵蘊含著香港經濟第一次騰飛的信息
程蘭花在獅子山下穿起第一朵塑膠花時,不會想到那花朵蘊含著香港經濟第一次轉型及騰飛的信息。
1950年以前,香港是以轉口貿易為主的自由港。在上世紀50-70年代,在韓戰和聯合國對華禁運中,香港走上工業化的道路,實現第一次經濟轉型。此次經濟轉型主要是發展勞動密集型轉加工製造業,形成了原材料從國外進口、加工後到國外市場銷售的兩頭在外的出口加工工業。
程蘭花和其他家庭婦女手中的塑膠花成為香港經濟的火車頭。1962年底,香港共有塑膠花工廠997家,雇用30000多名工人。1967年,香港塑膠花製品出口總值達8.23億港元,占香港工業出口總值的12%。
50年代末,港府銳意將獅子山下的黃大仙區南部新蒲崗發展為工業區,周圍寮屋區為工廠準備了充足的勞動力,劉家人的左鄰右舍很多都成了工人。到1980年第三季度,黃大仙工業區工開設3634間工廠,雇用了91036名員工。
獅子山下的9萬多勞工辛勤地工作在工業經濟的浪潮中,他們中半數以上就職於製造成衣、電子、塑膠及金屬製品行業,四成就職於服務業。勞工中女性占了六成。他們從周一工作到周六,每天工作9小時,有時還要輪兩班或三班,趕工時更要在晚上甚至星期日加班。全香港人以這樣的熱情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時托撐起香港經濟。
劉錦木並沒有當工人,他也不再去碼頭做苦力。他跑到海邊買魚,拿到竹園的市場上出售。
劉錦木有了自己的鋪面,經營的魚類也多起來,並向一些酒樓供貨。錫明的大哥中學畢業後開始幫父親打理生意,逐漸,龍蝦、石斑魚、象拔蚌都出現在他們的鋪面上,多家酒樓長期從劉家訂購海鮮。錫明的二哥中學畢業後也加入了經營海鮮的行列。後來,劉家也有了自己的酒樓。
其實,獅子山下也住有少數的富人,比如影星喬宏、大導演李翰祥。影星和大導演們住在鑽石山,是為了在鑽石山的山林草木中拍攝外景方便。作為工業經濟文化表現的電影業,在獅子山下拍攝了大量民初和古裝的電影。
廠房、工人、富豪、明星、電影,獅子山下的生態恰恰是香港工業經濟及與之相輔的明星文化心態的縮影。1973年,香港電台電視部拍攝的《獅子山下》開始播放,轟動全港。它以良鳴的屋邨為中心出發,內容涉及家庭倫理、兩性地位、鄰舍關係等,都是市民如何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反映草根階層的生活,小市民們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心聲。從1973年到1994年21年間,該單元劇播出了200多集。1979年,黃沾撰寫了與節目同名的歌曲歌詞,由當紅歌星羅文演唱,此曲頓時紅遍香江,更成為《獅子山下》的主題曲。有評論者認為,《獅子山下》是電視版的香港歷史,獅子山遂為香港精神代言。
錫明在《獅子山下》的劇集及歌聲中讀完中學考上了浸會大學音樂系,他的藝人生涯起步。早在中二時,他就喜歡上了《獅子山下》這首歌,並在一次比賽中獲得二等獎。他喜歡歌星羅文,更感覺這歌曲唱的就是自己家一路奮進的情形。錫明走了跟哥哥們不同的路,他進入娛樂圈,在90年代成為影視明星。
1970年,工業出口占到香港出口額的81%,這標誌著香港第一次經濟轉型完成。獅子山下,工廠林立,工人們在機器聲中辛苦工作。香港經濟在加工製造業的喧囂中高歌狂進,並於80年代躋身“亞洲四小龍”。
1972年,14歲的林振華跟隨父母從廣東來到香港九龍城。那時一支人的收入不足2000港元,在林的印象中,日子過得還很辛苦。
1978年的一天晚上,從廣州“上山下鄉”到珠海的民兵小徐把一枝五六式衝鋒鎗放在沙灘上,操船偷渡往香港。他的任務是抓獲偷渡者,如今他也成了其中一員。他沒有去獅子山下,他來到深水埗一個親戚家,很快就找到了一家製衣廠的工作,月入800港元。
負資產
3 財爺“欽點”,《獅子山下》再次唱響香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同月,美國知名炒家索羅斯主導量子基金進軍經濟疲軟的泰國,亞太金融危機破籠而出,向東南亞蔓延。10月,經濟高度國際化的香港被索羅斯攻擊,高樓價、高股市、高工資和高成本造成的泡沫經濟破碎,香港霎時成為風雨飄搖中的危城。此時的香港經濟,在經歷了七八十年代的持續高揚之後,已經歷了第二次轉型,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轉向毗鄰的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前店後廠”的格局。香港金融、貿易及各類工商服務產業蓬勃發展,成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在索羅斯的進攻之下,恒生股指狂瀉。香港成了國際炒家的自動取款機。1998年,香港經濟跌入最低潮。
劉錫明家在經濟衰退中遭受重大損失。大哥劉錫榮和二哥劉錫耀長年經營海鮮批發,到1997年前已經各自有上千萬的資產,向很多家酒樓供貨,自己家的酒樓也是紅紅火火。金融危機後,大家縮減開支,眾多酒樓沒有生意做,紛紛倒閉,兩個哥哥把自己的酒樓也關了,海鮮鋪位減至最少。
1978年到香港的小徐如今成了老徐,從事建築裝修行業。但是在1999、2000年兩年間,他心情沮喪,每天帶著兩歲的小女兒去公園打發時間。“那時只能吃老本(積蓄)。”他說。
林振華是開工廠的,他1984年從加拿大讀完大學返回香港,事業平穩上升。1997、1998年是他最困難的時期,“香港的中產受傷最重,資產貶值,我的房子從700萬跌成了200萬,銀行都供不下去了。”
金融危機後劉錫榮和劉錫耀在海鮮批發上還能苦苦支撐,但到了2003年SARS降臨,“沒人再去酒樓消費,中環到處都是戴口罩的人,晚上8點多尖沙咀就已沒有人了。”錫明回憶說。他的兩個哥哥發現他們多年創下的基業一下子“歸零”了。
在一片萎靡的氣息中,香港需要振奮人心。2002年3月6日,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宣讀他的首份預算案後,朗誦起《獅子山下》歌詞,他勉勵港人在經濟困境中咬緊牙關踏實苦幹,彼此幫助關愛。他說:“香港是一個生氣蓬勃、生機處處的地方,只要肯努力,便會找到理想……今日香港遇到風浪,正是你我都可以出一分力的時候……我們一定會闖出一個新天地。”幾天后,在香港大學財政預算論壇上,他應師生之邀現場清唱《獅子山下》。
錫明還記得梁錦松以此歌與市民共勉的情形。財爺”欽點“,《獅子山下》再次唱響香江。錫明說,政府顯然有意以這首歌喚醒港人在逆境中拼搏的信念,所以那時電台電視台上經常可以聽到這首歌。亞視亦於同年4月重播了《獅子山下》部分劇集,獲該台當周全線節目收視之冠。重播之際,原羅文則表示這首歌不只屬於老一代港人,亦應屬於年輕人,使年輕人更認識同舟共濟的精神。
4 新生代:老一輩重溫《獅子山下》時,年輕人已轉向另一個方向
林振華對1997、1998年大家咬牙撐過難關有著難忘的記憶。“香港從一個落後小島變成現在這個東方之珠,我們這一代人是與它一起走過來的,所以對以獅子山為典型的艱苦奮鬥的精神很親切。”
小時候他在家裡的黑白電視機上看《獅子山下》,當他以公司老闆的身份再次聽到政府將它作為宣傳歌曲來唱,“又到了咬緊牙、共倡團結的時候,感觸的確很深”。
林振華和公司的雇員們共渡難關。他沒有炒掉人,但是減了他們的薪水,雇員也體諒他,沒有因為減薪而走人。他看到這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工廠裡面,工人們情願減薪而繼續自己的工作。在鋪面里,業主減低了地租,勸經營者留下來。“大家私下聊起市面來往往很傷感,但是一到工作起來就立刻顯得很精神。”林振華的生活開支也縮減下來,家人到酒樓吃飯的次數少了,購物時也多了一層算計。
錫明的哥哥們掙扎著各奔前路,將生活和事業重心移向內地。劉錫榮在深圳開了一家小餐廳,從規模上來說跟他在香港時算得上是小打小鬧。劉錫耀則成了“打工者”,在上海一家餐廳做主管。雖然知道兩個哥哥想“東山再起”很難,但錫明覺得他們也會一天天好起來。“終歸有天龍傍鳳,難道天天褲穿洞?人生總有起有落,不可能天天好,但沒有什麼關是過不了的。”
SARS之後,香港經濟好轉。2004年,香港經濟成長率達到7.5%,是過去7年中發展得最好的一年。
樓價和股市都漲起來了,媒體的說法是,香港人在2006年可算是大豐收的一年,不少市民升職加薪,股票又大賺。老徐2001年後就在“西鐵”工程中找到了工作。在錫明眼中,侄子劉文杰是個聰明人,他仍在香港做海鮮生意,隨著經濟復甦,他的鋪位又增加了兩三個,繼續向酒樓供貨。儘管他有時會向錫明抱怨說,鋪位租金好貴,做生意好累。
在林振華看來,現時的香港經濟要比1997年健康,“那時好多泡沫,現在好穩健。”他同時認為,香港經濟上揚是從內地經濟發展中分到了一杯羹。
錫明2005年出了一張碟。在選歌時,他說,其他歌都可以不錄,但一定要有《獅子山下》。而在黃大仙行政區,每當區裡有活動人們必先齊唱《獅子山下》。
在林振華、劉錫明這一代人對香港精神仍倍感溫暖之際,年輕一代也許已經向另一個方向走去,這讓他們感到年輕人缺乏父輩吃苦耐勞的意志。
27歲的ANDY從黃大仙祠旁的鑽石山家中到公司,常常可以從車窗里看到獅子山。小時候他跟同學們一起到那裡燒烤。他的第一份工作做了8個月,第二份工作做了一年,如今則在一家印刷公司供職。回想起剛進入社會的時候,他慶幸自己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自己在外租房住,以當時的收入就會很拮据。”如今他的收入比那時多出了5000元。
他沒看過《獅子山下》劇集,但他會唱這首歌,“聽多了就會唱了”,他同時奇怪於努力、耐勞這些品質仍被政府及大眾推崇為香港精神的主流,“那應該是創新才對”。ANDY說他的很多夥伴都是這種看法。
這實際上已經成為香港經濟第三次轉型的共識:通過“創新”發展“高增值”產業,走向以知識和技能為基礎的“知識密集”型經濟。

相關影視

影視簡介

獅子山》系列(英語:Below the Lion Rock Series)是香港電台於1974至1979年、1984至1988年、1990年、1992至1995年以及2006年間所製作的實況電視劇系列,以處境故事述說一般市民的生活和他們對社會民生的看法。這些故事反映當時草根階層的掙扎歷程、如何面對種種生活挫折,並見證了香港歷史。
該節目最初以黑白菲林拍攝,每集15分鐘,其後增至每集30分鐘,1978年起更增至每集60分鐘。在1970年代初期的獅子山下片集,以良鳴飾演家住九龍黃大仙區橫頭磡徙置區第二十二座,以寫信為業的老知識份子“德叔”為主人翁,帶出家在徙置大廈的苦與樂,而橫頭磡正位處獅子山之下。在1970年代後期才改為單元劇,但仍圍繞草根階層生活。
獅子山下》可以說香港影視文化的代表作,匯聚了香港影視界頂尖的創作和製作人員,包括著名劇作家梁立人先生、創意文化教父甘國亮先生、文化人陳冠中先生等等,而製作的編導團隊更加是孕育香港電影新浪潮的最佳土壤,徐克許鞍華方育平張婉婷劉國昌等都曾為《獅子山下》執導效力,而台前客串演出的明星更加星光熠熠,雲集香港演藝界頂尖戲劇巨星。

背景

七十年代伊始,經濟的急速增長及政治氣氛的改變,令香港社會不論在民生、文化,以致價值觀方面均產生急劇的變化。香港電台電視部自1973開始,攝製了多輯《獅子山下》電視劇集,內容均環繞著當時最切身的社會課題,忠實地紀錄了七十至九十年代香港社會的進化過程,為這二十年間,香港社會的精神面貌留下重要的腳註。在每一個《獅子山子》的故事裹,我們總可以找到親切熟悉的身影。
九七年金融風暴過後,在經濟蕭條、前景不明朗的陰霾下,一曲《獅子山下》重新喚起伴隨著我們度過艱難歲月,引領香港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豐盛的「香港精神」—一股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在艱難中打拚的信念。而這套反映社會實況的電視劇亦因此再度成為社會大眾的話題。
全新一輯《獅子山下》,當中亦少不了如沙士爆發、失業率上升、新移民問題等的社會性題材。但反映時代轉變之餘,多位編劇、導演都不約而同地選取了圍繞親情的故事。今天的香港社會,人際關係逐漸疏離,廿一世紀獅子山下的人,除了關注社會,是否更需要反思與家人的關係呢?
香港電台電視部:《獅子山下》系列

1978 - 80

集數首播日期標題編導
1
1978年11月3日
老犁(芸娘)
2
1978年11月10日
故人
3
1978年11月18日
越南來客
4
1978年11月27日
夢的選擇
方育平
5
1978年12月1日
高老頭
6
1978年12月15日
無言(天保)
敬海林
7
1978年12月22日
危機(工業安全)
黃敬強
8
1978年12月28日
許鞍華
9
1979年1月4日
全餐(莊伯)
10
1979年1月11日
抉擇(小販)
羅孔忠
11
1979年1月18日
風波
黃志
12
1979年1月24日
敬海林
13
1979年10月21日
何處是吾家(上)
單慧珠
14
1979年10月28日
何處是吾家(下)
單慧珠
15
1979年11月4日
局中人
黃志
16
1979年11月11日
頌惠的故事
單慧珠
17
1979年11月18日
蚝劫
18
1979年11月25日
新生
方育平
19
1979年12月2日
梅花(農婦)
單慧珠
20
1979年12月9日
保險(第三者)
黃志
21
1979年12月16日
牽魂記(理髮師)
黃志
22
1979年12月23日
再生
錢鳴章
23
1979年12月30日
兩女性
羅孔忠
24
1980年1月6日
疑犯
25
1980年1月13日
林德祿

1984

集數首播日期標題編導
1
1984年4月8日
蘇蝦這一家
麥繼安
2
1984年4月15日
青春旅程
麥繼安
3
1984年4月22日
我的教練
溫燦華
4
1984年4月29日
青春組曲
溫燦華
5
1984年5月6日
天生你才(上)
6
1984年5月13日
天生你才(下)
單慧珠
7
1984年5月20日
平步青雲
王璐德
8
1984年5月27日
火焰樹
王璐德
9
1984年6月10日
喝啤酒的阿志
黎秋華
10
1984年6月17日
小慧的煩惱
11
1984年6月24日
雨中花(上)
12
1984年7月1日
雨中花(下)
李欣頤
13
1984年7月8日
落雨擔遮
麥繼安

1985

集數首播日期標題編導
1
1985年4月7日
心之歌
2
1985年4月14日
爛賭老豆肥仔嘜
麥繼安
3
1985年4月21日
好萊塢蘇伯
翁偉微
4
1985年4月28日
不是愛情故事
王璐德
5
1985年5月5日
父親(父子情)
黎略
6
1985年5月12日
飛機仔(小童老同)
7
1985年5月26日
東家唔打
黎秋華
8
1985年6月2日
洛克道33號
李才良
9
1985年6月9日
圈子遊戲(四女性)
王璐德
10
1985年6月16日
黎明(非法移民)(上)
施潔玲
11
1985年6月23日
黎明(非法移民)(下)
施潔玲
12
1985年6月30日
是你最好
馮焯鎏
13
1985年7月7日
街邊生涯
黎秋華
14
1985年7月14日
雨夜的幻想
黎秋華
15
1985年7月21日
我愛大表哥
麥繼安
16
1985年7月28日
救救孩子
施潔玲
17
1985年8月4日
夜曲
王璐德

1987

集數首播日期標題編導
1
1987年3月8日
老夫老妻
黃敬強
2
1987年3月15日
老媽子
黎略
3
1987年3月22日
老頭子
黎略
4
1987年4月12日
老大哥
5
1987年4月19日
客自南北來
6
1987年4月26日
載譽歸來
王璐德
7
1987年5月10日
我始我終
8
1987年5月17日
眼眉跳
9
1987年5月31日
煙火人間(上)
10
1987年6月7日
煙火人間(下)
單慧珠
11
1987年6月14日
阿龍的故事
12
1987年6月21日
單慧珠

1992

集數首播日期標題編導演員
1
1992年8月8日
變奏之前
施潔玲
2
1992年8月22日
面具
王璐德
3
1992年8月29日
歸去來兮
4
1992年9月5日
落櫻
麥繼安
張國強劉小慧、樂慧
5
1992年9月12日
魑魅魍魎
黎略
6
1992年9月19日
風風雨雨
7
1992年9月26日
王璐德
顧美華、黃錦江高宏
8
1992年10月3日
歷史時刻
施潔玲

1994

集數首播日期標題編導演員
1
1994年8月6日
再進沈園
麥繼安
2
1994年8月13日
走過從前
王璐德
雪梨、劉殷良、高瀚文
3
1994年8月20日
後過渡女人
郭鳳儀、廖偉龍、王錦歡
4
1994年8月27日
九七同學會
5
1994年9月3日
讓戀愛終結
伍詠薇、高瀚文
6
1994年9月10日
四壁為家
王璐德
7
1994年9月17日
借東風
施潔玲
8
1994年9月24日
榮哀
施潔玲

2006

主條目:獅子山下 (2006年電視劇)
集數首播日期標題編導編劇演員
1
2006年5月14日
獅子頭
陳志樺
2
2006年5月21日
夜貓
夏桂昌
3
2006年5月28日
水中的故鄉
爾冬陞
4
2006年6月4日
青春小鳥
劉應匆
5
2006年6月11日
零用錢
6
2006年6月18日
第一封電郵
曾志偉
黃浩然(執行導演)
黃浩然
盧堅
曾志偉、曾國祥林苑
7
2006年6月25日
一口氣
余世民
8
2006年7月2日
別了,石峽尾
馮家鍵
滿道
9
2006年7月9日
菊帶霜
麥繼安
10
2006年7月16日
無聲狗

主題曲

這套電視節目的主題曲本來是叫《步步高》,為一廣東傳統樂曲。到了1979年,黃沾撰寫與節目同名的歌詞,並由羅文獻唱。自此之後,這首與節目同名的歌曲便成為主題曲。

現代文化

2002年:梁錦松及羅文
  • 2002年4月,時任香港財政司梁錦松在宣讀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時以《獅子山下》主題曲歌詞作為結語,使社會掀起了一場“《獅子山下》熱”。亦由於演繹《獅子山下》主題曲的一代著名歌手羅文在2002年10月逝世,亞洲電視把《獅子山下》之中的部份片集(如《遷》、《元洲仔之歌》等)重播以紀念他。
2006年:廣播劇
這是首次將《獅子山下》以廣播劇形式,並透過電台廣播,而這亦是首批香港電台外判電台節目之一。最終由謝月美為首的組織投得製作權。廣播劇在2006年4月3日星期一開始播出,時間:
  1. “故事說不完”香港電台第5台(星期一至星期五中午12時至12時半)
  2. “香港故事”香港電台第1台國語台聯播(星期二至星期六凌晨2時至2時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