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尾鯰(狗仔鯨)

紅尾鯰

狗仔鯨一般指本詞條

紅尾護頭鱨(學名:Phractocephalus hemioliopterus),商品名:軍艦鴨嘴紅尾鴨嘴鯰魚紅尾鯰魚狗崽鯨狗仔鯨紅尾貓.分布於亞馬遜河與奧里諾科河流域,是一種常見的觀賞性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尾護頭鱨
  • 拉丁學名:Phractocephalushemioliopterus
  • 別稱:紅尾鯰,狗仔鯨,軍艦鴨嘴,紅尾貓等等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鮎形目 Siluriformes
  • :油鯰科 Pimelodidae
  • :護頭鱨屬 Phractocephalus
  • :紅尾護頭鱨 P.hemioliopterus
  • 分布區域:廣泛分布於亞馬遜河流域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形態與行為,形態,飼養,繁殖,產前培育,催產效果,產卵習性,疾病防治,營養價值,

形態特徵

紅尾鴨嘴
外型比較優美,身體延長,寬而扁平。嘴的上下有雪白高貴的白須共6對,其中一對比較長,常向前方伸展。該魚體色基本上有三種顏色:
背部的灰黑色、腹部的雪白色、尾鰭的桔紅色頭及吻部很大,有一條白線從吻部一直延伸到尾部,此魚尾和背鰭均為胭紅色,其他各鰭為藍黑色,體態優雅。眼眶上半部為白色,形成一半圈白圈。
吻短而圓鈍,眼睛較小。
在嘴的上下有雪白的觸鬚3對,其中一對吻須極長,後伸至尾柄中部;頤須2對,較長,達胸鰭基。
背鰭與胸鰭均發達,前緣均具一根強壯硬棘;脂背鰭較發達。
紅尾鯰在型體上有高背平背之分,挑選時最好以高背,短尾柄、大尾鰭、體色黑白分明,尾鰭桔紅為首選。
過去紅尾鯰尾巴都很紅,體色深黑,經過國產化,現在魚的尾巴都不紅,品質已經嚴重退化了

生活習性

繁殖方式:卵生
紅尾鯰生性懼光,夜晚比較活躍,喜歡到處亂撞,白天常群居於水體的底層蔭蔽處,但經多年人工養殖後,很多夜行的習性也基本改變了。
它的性情凶暴,食量大,喜吃活食和肉塊等動物性餌料,尤其是小魚。
對小魚性情凶暴,其他時候性情溫和食量大。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投餵粒徑大的配合飼料,並且具有明顯的集群搶食習性。
紅尾鯰飼養容易,並且生長速度很快,適宜於在大型水槽中單獨飼養。
性成熟期的紅尾鯰能發出貓一樣的叫聲。
最適宜水溫為22~28℃,水質宜弱酸性軟水,Ph值為6左右,硬度為5左右,忌鹼性水。
在水質差的環境下飼養容易出現蒙眼和翻鰓症狀。
紅尾鯰同種類之間有撕斗現象,鬍鬚容易被打斷,但很快會恢復。
紅尾鯰能與人親近,視覺很差,主要依靠它的鬍鬚上的味蕾進行覓食。

形態與行為

形態

紅尾護頭鱨具有十分寬廣的口部以及頭部背鰭上總共有7個鰭刺,口部上並有三對觸鬚,而上顎骨則不延伸至背鰭。紅尾護頭鱨主要體色為深灰色,並在上面會有許多微小不明顯的深黑色的斑點,體中間有一條明顯的白色側線,延伸到雪白的腹部,其紅色的尾部是紅尾護頭鱨最明顯的特徵。體型十分巨大,一般在水族館的紅尾護頭鱨就可達到90厘米,在野外,甚至可見到長達120厘米左右的大型個體。而目前體型最大的紅尾護頭鱨可長至1.34,重達44.2公斤

飼養

適宜飼養水溫:25℃左右;
硬度:5左右;
Ph值:6左右;
食物:喜食動物性飼料,尤其是小魚;
性情:性情凶暴(對小魚),其他時候性情溫和;
形態特徵:該魚外型比較優美,體延長,寬而扁平。在嘴的上下有雪白高貴的白須共6對,其中一對較長,常向前方伸展。該魚體色基本上有三種顏色:背部的灰黑色、腹部的雪白色、尾鰭的桔紅色。眼眶上半部為白色,形成一半圈白圈。成魚體長70~100厘米。
紅尾鴨嘴魚飼養容易,飼養時需有過濾器,並且要求單獨飼養,要求水質中性或弱鹼性的軟水中生活良好,水溫要求25℃左右,餌料為活餌、魚肉等,白天游水動作優雅,夜晚開燈,容易受到驚嚇上下翻動。

繁殖

此魚飼養容易,並且生長速度很快。體型差異小的單獨飼養。
餌料為活餌、肉塊等,在原產地為食用魚,也被用來清除河道的動物死屍
此魚在剛入水族箱時會影響進食,一段時間適應環境後,能吃光同缸中飼養所有的稍小的魚只。
紅尾鯰屬夜行魚(經多年人工養殖後,夜行的習性基本改變了),夜晚很活躍,喜歡到處亂撞,因此在缸中不要做太複雜的造景,更不要種水草之類。
在夜晚突然開燈後,容易受到驚嚇而撞缸。在捕撈的時候也會因為驚嚇出現短暫的退色現象。
食量和排泄較多,需要加強過濾,在水質差的環境下飼養容易出現,蒙眼和翻鰓症狀。(翻鰓可按照龍魚翻治療法醫治)
紅尾鯰,活潑好動,需要較大的水族箱。
性成熟期的紅尾鯰能發出貓一樣的叫聲,30厘米以下的亞成體小魚,胃袋還沒未發育完全,餵食過量或環境突然改變,以及受到驚嚇之後會產生嘔吐的應激現象。
和鯰科的魚一樣,紅尾鯰也容易吞食一些小型器械零件,但之後大多能自己吐出來。情形嚴重者也可以用鑷子伸進胃袋中夾出來。
鯰科的魚因沒有鱗片,所以不耐鹽和魚藥。如果水族箱中加鹽過量,它就會出現表皮黏膜落皮的症狀!
在給紅尾鯰加鹽和藥物食需特別注意。容易因為加藥過量和水質不良導致腮絲變黑死亡。
不要餵食泥鰍,泥鰍生命力極其頑強,在進入紅尾鯰胃袋後的強烈掙扎也會造成刺激使紅尾鯰嘔吐。
紅尾鯰食量大,曾有一家水族館引進6條飼養,日食魚苗1公斤,且創下15分鐘內狂吞1公斤小螃蟹的紀錄.
此魚飼養容易,飼養時需要有過濾器,且要求單獨飼養,在中性或弱鹼性軟水水質中生活良好,水溫25℃左右,餌料為活餌、魚肉等,
沒有什麼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入水時需要注意些。缸與袋子的水,水溫和水質都不同,如果你直接把魚倒進魚缸,魚會出現不適,輕者不活潑或感冒,重者可能當場死亡。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入缸前一定要過水:將新買的魚連袋泡入缸中20分鐘,然後就是最關鍵的開袋了,很多人會著急的將袋解開,這是不正確的,因為袋中一般都被充滿純氧,水中的溶氧量也較高,突然的釋放出來會使魚短時間內無法適應而造成危險的,所以一般會用一根針在袋口處上方扎破幾個大洞,大概5--10分鐘後袋中的氧氣會自然與袋外的空氣共溶在一起的,這時打開袋是絕對安全的;
然後舀出原袋中的1/10的水,再從你的缸里舀1/10的水入袋,這期間要在袋裡不停的打氣,觀察魚是否有何不適,一小時後再重複以上動作,以後就每30分鐘重複以上動作一次直至換完,原袋中的水要倒掉,不要倒入自己的缸中,最後將袋沉入水中,把魚放出。

產前培育

本試驗於1994—1997年在壽縣大井水庫漁場進行。親魚來自於瓦埠湖和當地的水庫,在秋冬季節捕撈、收集。雌魚體重500—1500克,雄魚300—1000克。收集的親魚放入700平方米的一口魚塘中專養,產前的2個月投放泥鰍、野雜魚,每半個月沖水一次,促進親魚性腺發育成熟。親魚也可混養在其他的魚塘里。保持水質清新。產卵池、網篩、魚巢等的準備:產卵池可選擇“家魚”的產卵池,或一般的水泥池、池塘等,催產前一周用漂白粉生石灰消毒。網篩用40目和25目的聚乙烯網製作,一般製成4×1×1米或2×2×1米的規格,網篩做好後應放入水中浸泡幾天,並用孔雀石綠高錳酸鉀消毒。魚巢用柳樹根、棕櫚或竹殼絲,紮好後2—3米一串,用繩子連成一體。魚巢使用前用孔雀石綠或高錳酸鉀浸泡消毒。雌雄比例和親魚選擇:雌雄比例以1∶1較合適。在非生殖季節雌雄親魚不太容易區分。在生殖季節,雌魚體色新鮮、光滑、富有光澤感,腹部膨大,隱約可見卵巢輪廓,生殖孔發紅、膨大、富有潤澤,生殖孔周圍有放射狀斑,稍用力壓腹部後側,能擠出1—2粒卵粒,P第一硬棘後緣鋸齒不太強大,稍光滑。雄魚外生殖突顯得較長而光細,性腺發育良好的雄魚,擠壓腹部可見少許白色精液流出。雄魚P刺上的鋸齒較強大,手摸有割手的感覺。人工催產:人工催產採用不同激素組合,不同劑量對親魚進行催情。注射HCG,雌魚3000~2500IU/kg。雄魚1500~1300IU/kg。注射HCG+LRH-a,雌魚HCG3000IU/kg+LRH-a15ug/kg,雄魚HCG1500IU/kg+LRH-a7ug/kg。
人工注射藥液的劑量以每尾雌魚不少於1ml為標準。基本上採取肌肉一次性注射法,也採用了兩次注射法進行對比。催產後刺激方式:為了尋找親魚最佳產卵要求的環境條件,對催產後的親魚分別給予不同的刺激。①將親魚輕輕放入產卵池,2—3小時後投入魚巢,並給以微流水刺激。②將親魚放入網篩,網篩事先吊好在產卵池,再投入魚巢,並給以循環水刺激。③將親魚投入產卵池,給以循環水刺激。④將親魚放入網篩,網篩事先吊好在池塘,池塘有微流水。受精卵孵化方式:①受精卵較均勻地粘附在魚巢上,將其輕輕地移入網篩,網篩吊好在水泥池,並使水泥池保持微流水狀態。②受精卵較均勻地粘附在網篩上,將網篩吊好在水泥池中,並保持微流水狀態。③受精卵較均勻地粘附在魚巢上,將其輕輕放入網篩,將網篩吊好在池塘中,微流水狀態。④將收集好的受精卵放入環道,進行環道流水孵化。魚苗培育:魚苗孵化出膜第2天就開始投餌,開口餌料最好是輪蟲,也可以用雞蛋黃。3—5天后,投餵幼小的枝角類、橈足類和小型浮遊動物豐年蟲無節幼體、水蚯蚓等。魚苗培育的設施,可以用網篩、水泥池、土池等進行對比試驗。土池培育應提前一個星期潑灑豆槳水,培養適口的餌料。2 結果:產孵情況:總計催產親魚163組,產卵尾數為115組,產卵率為71%,共獲卵102萬粒,平均每尾雌魚產卵數為0.87萬粒,共獲苗80萬尾,平均每尾雌魚產苗數為0.7萬尾。受精率為80~90%,孵化率為90~95%,發情時間為12~17小時,產卵效應時間13~21小時。對激素HCG的耐受、敏感範圍為雌魚2500—3000IU/kg,雄魚1300~1500IU/kg。產卵適宜水溫為16~28℃。

催產效果

①HCG劑量雌為300IU/kg,雄魚1500IU/kg催產的親魚有Ⅰ、Ⅱ、Ⅲ、Ⅳ共四批鯰魚119組,產卵組數為72組,產卵率為60.5%,其中Ⅰ、Ⅵ批計26組,產雌魚數為26尾,產卵率為100%;Ⅱ批60組, 產卵雌魚32尾,產卵率為53%,因第Ⅱ批親魚催產前在一個約6平方米的小水泥池暫養了4天,推測其原因可能親魚密度太大,溶氧不足,促使性腺在這4天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影響了親魚產卵的順利進行。另外,催產後所有親魚放入一個產卵池,密度也很大,對其產卵也有影響。第Ⅲ批鯰魚33組,產卵雌魚14尾,產卵率42%,因為Ⅲ批親魚選自94年5月6日、5月9日催產過的親魚,經一個多月的培育,第二次催產的,估計一部分親魚性腺重新發育的成熟度不夠。②注射HCG劑量,雌為2500IU/kg,雄為1300IU/kg的有Ⅶ、Ⅷ兩批,計16組親魚,產卵雌魚15尾,產卵率為94%。③注射HCG+LRH-a,雌魚HCG3000IU/kg+3000IU/kg+LRH-a15ug/kg,雄魚HCG1500IU/kg+LRH-a7ug/kg,有第Ⅳ、Ⅴ批計28組,產卵雌親魚數為28尾,產卵率100%。從上面可以看出,鯰魚可以注射HCG或HCG和LRH-a的合劑,注射劑量是家魚的2~3倍。總的來說,以注射HCG+LRH-a合劑效果為最好,發情較早,發情時間為12~15小時,產卵比較集中,產卵效應時間也最短13~18小時,儘管當時水溫偏低。鯰魚注射激素12~17小時後開始發情,13~21小時後開始產卵。本文基本摸清了鯰魚發情時間和產卵效應時間,對生產實踐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發情時間的長短,產卵效應時間的長短,主要與親魚的成熟度,催產時的水溫、所用激素的劑量和種類相關。一般來說,親魚發育程度好,催產時水溫在合適的範圍內較高,注射激素為HCG+LRH-a合劑,則發情時間較短,產卵效慶時間也較短。在生產實踐中觀察到,鯰魚發情持續的時間較長,產卵持續的時間也較長。

產卵習性

開始發情時,雄魚追逐雌魚,並用吻部“碰撞”雌魚的腹部或生殖孔附近。經過數次“碰撞”後,雌魚開始產卵,雄魚整個身體緊緊纏繞著雌魚的後腹部,當雌魚排出卵子後,雄魚排出精子,然後雌雄親魚分開雙雙用尾巴攪動水流,使精卵“結合”受精,並均勻散開。雌雄親魚的卵子和精子不是一次排完,一次只排一點點,要經過數次才能排完,親魚這種產卵交配行為要持續3~4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有魚巢時,親魚愛在魚巢附近產卵,將卵子均勻地布在魚巢上,有網篩設有魚巢時,親魚將卵子均勻地布在網篩上,沒有網篩、魚篩時,則將卵子排在水中。鯰魚產卵時間:鯰魚產卵時間可以從4月初延續至6月底,產卵盛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我們催產親魚的時間從4月28日至晚期的6月20日,均取得了較好的催產效果。鯰魚適宜催產、產卵的時間是較長的。催產、產卵適宜的水溫是16~28℃。可以多次產卵:在自然界中,我們觀察到產卵延續的時間較長,其後代往往形成不同的群體,如在瓦埠湖流域,夏季可捕到10厘米以上的鯰魚苗,而秋季也可以捕到10厘米以上的鯰魚苗,從這種現象可以推測,鯰魚要么存在不同的生殖群體,要么可以多次產卵。本文對此作了試驗,於94年6月20日,對94年5月6日、5月9日催產過的鯰魚進行了第二次催產,催產組數33組,產卵尾數14尾,產卵率42%,獲卵10萬粒,說明鯰魚可以多次產卵。催產後刺激方式與產卵的關係:鯰魚能否順利產卵主要取決於親魚性腺發育的成熟度和適當的激素注射催產,而對催產後刺激方式的變化沒有顯著差異。試驗設計的數種方式,均能順利地產卵,Ⅱ、Ⅲ批產卵率較低,主要是親魚的性腺成熟度發生變化所至。適合的產卵水體、魚巢、水流是鯰魚順利產卵不可缺少的條件。孵化方式與孵化率的關係:孵化率與不同的孵化方式沒有顯著的相關性,因為鯰魚受精率較高,所以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保持受精卵有充足的溶氧,及時清除未受精卵,以防感染髮生水霉病,都可獲得較高的孵化率。孵化出苗及培育:在水溫18~28℃,溫度越高,魚苗孵化出膜時間越短。在水溫18~20℃範圍內,約經48小時魚苗開始孵化出膜,50小時以後,魚苗大量破而出。

疾病防治

體表疾病
出血病
病原:初步認為是細菌感染所致。症狀:病魚最初表現為獨游水面,頭上尾下,嘴部張開,稍受驚即竄游於水下,不久即又上浮;中期病魚於流水處聚集成團;臨近死亡時,病魚激烈翻滾、竄游,頭部常帶有污泥。吻端黏膜潰爛;鰭及鰭基出血,鰭條末端稍腐爛,體表充血發炎;撕開皮膚,可見肌肉呈局部點狀、線狀或斑塊狀出血;鰓絲顏色變淡,粘液增多,末端腐爛缺刻,多數病魚的鰓由於嚴重貧血及出血,而呈花斑狀;病魚腹部膨大,肛門紅腫,腸道充血發炎,腹腔內積有淡黃色或紅色腹水;部分病魚的等實質器官有不同程度的點狀出血,膽囊也常腫大變色。流行情況:此病主要發生在3~15厘米的苗種階段,池塘養殖、網箱養殖均較流行。流行於5~7月。水溫24~28攝食度。 防治方法:(1)用濃度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3毫克/升的強氯精全池潑灑。並在當天開始投餵魚血散,每天每萬尾魚種用藥100克拌餌投餵連餵5天。(2)用濃度0.3~0.4毫克/升的魚蝦安全池潑灑連續3天;並開始用魚血康以3%~5%的含量拌餌投餵連餵6天。
正在吞食小魚的紅尾鯰魚正在吞食小魚的紅尾鯰魚
爛鰓病
病原待研究。症狀和病理變化:早期可見病魚鰓絲顏色變淡,有少量腐爛,尾部與體表黑色素增多,食量減少,每日可見個別死魚。後期可見病魚體色發黑,鰓絲邊緣附有污泥或餌料殘渣,大部分鰓絲腐爛缺刻,每日數量急增。此病流行於4~6月。
防治方法:(1)外用藥物--漂白粉:濃度為1毫克/升(治療網箱養殖大口鮎時,加0.4~0.5毫克/升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或全箱潑灑。強氯精:0.3毫克/升(或生石灰15~20毫克/升)全池或全箱潑灑。(2)內用藥物--呋喃唑酮:每100千克魚體重每日用藥10~20克,拌餌投喂,每天1次,連用3天。魚菌靈:每100千克餌料加藥200克,製成藥餌投喂,每天1次,連用3天。
赤皮病
病原為細菌,詳細情況有待研究。症狀及流行情況: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充血發炎。主要危害魚種,6~7月流行。防治方法:用濃度為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潑灑,同時用磺胺噻唑拌餌投喂,第一天每100千克魚用藥10克,第二至第六天減半,連餵6天。
白頭白嘴病
病原為一種細菌。症狀:病魚吻端、頭部失去正常顏色而呈白色,該現象在水中觀察尤為明顯。此病主要危害大口鮎3日齡水花或1~1.5厘米的鮎苗。防治方法:(1)五倍子煎劑全池潑灑,使池水成2~4毫克/升濃度。(2)呋喃唑酮全池潑灑,使池水成0.2~0.5毫克/升濃度。
白皮病
病原為細菌。病魚首先是尾鰭發白,繼而擴展至整個尾柄和體後半部發白,與前半部顯著不同,故此病又稱白尾病。嚴重的病魚尾鰭爛掉或殘缺不全。主要危害3~6厘米的大口鮎苗種,高密度下容易發生。 防治方法:(1)濃度為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潑灑,連用3~5天。(2)用2.5%的食鹽水加幾滴醋浸洗病魚5~10分鐘。
列印病
病原待研究。病魚體色發黑,體表粘液明顯減少。病灶位於體表腹部兩側,少數在背部。發病初期皮膚潰爛,充血發炎,肌肉呈橢圓暗紅色斑塊,如印章,嚴重者肌肉爛穿。少數並發鯴病爛鰓病。此病主要危害大口鮎親魚及後備親魚,無明顯流行季節。發病與魚的營養狀況、放養密度、魚體受傷及水質環境等因素關。 防治方法:(1)青黴素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2萬國際單位,同時患處用紅黴素軟膏塗抹。(2)掌握合理放養密度,注意保持水質清新(定期加注新水或適量換水,每隔半月左右用生石灰15~20毫克/升全池潑灑一次),可預防此病發生。
細菌疾病
潰瘍病
病原有待研究。病魚吻端發白,口腔腫脹發白,嘴不能張閉,鬍鬚發白或斷掉,魚體兩側出現紅斑,嚴重時紅斑處表皮潰爛,露出肌肉。此病主要危害成鮎,流行於3~4月。 防治方法:(1)呋喃唑酮0.1~0.2毫克/升全池潑灑,或以5~10毫克/升的濃度浸洗病魚15~30分鐘。(2)病情嚴重者可肌肉注射氯黴素5毫克/千克。
爛尾病
病原為一種氣單胞菌。病魚從背鰭到肛門附近出現大面積潰爛,嚴重時尾鰭斷掉。此病主要危害2.5~5厘米的鯰魚苗種。防治方法同白頭白嘴病。
腸炎病
病原有待研究。病魚初期臀鰭基部或各鰭鰭條發炎充血,有時出現肛門紅腫。死魚幾乎都是腸道充血。主要危害成鯰,尤其吃配合餌料的大口鮎或吃大量腐敗變質魚肉塊的易生此病。流行於4~6月。可與爛鰓病形成併發症。 防治方法:(1)加強飼養管理,保持水質清新,不投霉變或腐敗餌料是預防此病關鍵。(2)發病後,每100千克魚體重用呋喃唑酮10~20克拌餌投喂,每天一次,連用3天;或者每100千克餌料加病毒靈(鹽酸嗎啉脒胍)40克製成藥餌投喂,每天一次,連續4~5天。投餵藥餌的同時應結合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3毫克/升的強氯精進行水體消毒,視情況全池或全箱潑灑1~3次。
水質疾病
紅尾鯰紅尾鯰
水霉病
病原為水黴菌。此病主要發生在魚卵孵化階段,水溫19攝食度以下更為嚴重。水黴菌先是在寡卵上滋生,隨之在受精卵上蔓延,使魚卵變成灰白色的絨球,水中觀察更明顯。此病應著重預防。在每次孵化過程中,每天用67毫克/升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魚卵10~15秒鐘,連續2天。或者每日上午或傍晚用同樣濃度的孔雀石綠溶液潑灑孵化環道兩次,直至孵出魚苗為止。對患輕度水黴菌病的魚卵,可用濃度為67毫克/升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5~10分鐘,有一定療效。
粘孢子蟲病
病原為粘孢子蟲。病鯰體表上分布著許多白色小點狀胞囊。鏡檢可發現大量粘孢子蟲。流行於5~6月。防治方法:用濃度為0.3~0.5毫克/升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視情況潑灑2~3次。
車輪蟲病
病原為車輪蟲屬和小車輪蟲屬中的種類。車輪蟲寄生於鯰魚體表和鰓絲。寄生於體表的常密集於病魚的嘴部、鰭等處而形成一層白翳;寄生於鰓絲的常成群地聚集在鰓絲邊緣或縫隙里,破壞鰓組織,嚴重時使鰓組織腐爛,鰓絲軟骨外露,使病魚呼吸困難而死。流行於4~6月。防治方法:(1)用濃度為0.3毫克/升的硫酸銅和濃度為0.1毫克/升的硫酸亞鐵,分別溶解混合後全池潑灑。(2)池塘養鯰用魚苗平0.5毫克/升,網箱養鯰用2毫克/升,潑灑,每天一次,連用3天。
13、斜管蟲病:病原為鯉斜管蟲。斜管蟲主要寄生於鯰魚的鰓絲,嚴重感染時鰓上粘液增多,鰓絲末端發白、腐爛。此病主要危害1~2厘米的鯰魚苗,流行於4~6月。防治方法同車輪蟲病
小瓜蟲病
病原為多子小瓜蟲。小瓜蟲寄生於鯰魚體表及鰓絲。大量寄生時,魚在水面集群浮游,不吃食,體色發黑,肉眼可見病魚體表及鰭條上出現白色小點狀囊泡,鰓絲顏色變淡,粘液增多。嚴重時病魚體表尤其是頭頂部常出現一層白膜。在高密度下飼養容易發生,流行於5~6月。防治方法:(1)用濃度為20~40毫克/升福馬林溶液浸洗病魚20~30分鐘。(2)生薑辣椒混合劑,每平方米水面(深1米)用乾辣椒0.37克,乾生薑0.1~0.15克,加水煮沸半小時後用藥汁對水全池潑灑,每天一次,連用3天。 15、固著纖毛蟲病:病原為累枝蟲、後柱蟲、短柱蟲、筒形杯體蟲和鐘形蟲。固著纖毛蟲主要固著在鯰魚體表及鰓上,嚴重時,病魚身體消瘦發黑不吃食,反應遲鈍。此病主要危害3~6厘米的鯰魚苗種,流行於5~6月。防治方法用濃度3毫克/升的硫酸銅浸洗病魚2小時,或用0.6毫克/升的硫酸銅全池潑灑。
鯰盤蟲病
病原為單殖吸蟲亞綱、錨首蟲科、似盤鉤蟲屬中的種類。症狀為病魚攝食量減少,離群獨游於水面,反應遲鈍,呼吸急促,身體消瘦,體色發黑。肉眼檢查可見病魚鰓部腫脹,鰓絲粘液增多並附有污物。鯰盤蟲主要寄生於鯰魚鰓,也寄生於鯰魚體表,主要危害7~10厘米的苗種,流行於5~7月。防治方法:(1)用0.2~0.3毫克/升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2)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浸洗病魚30分鐘,或用3毫克/升的晶體敵百蟲浸洗1小時。
絛蟲病
病原為華麗絛蟲。病魚解剖觀察可見胃、腸內無食物,腸內有較多淡黃色粘液,絛蟲即寄生在腸內。防治方法:根據該寄生蟲的生活史和大口鮎苗種培育情況,可採取如下防治措施。(1)投餵的水蚤要鮮而精,投餵前進行過濾、漂洗,除去雜質及大型甲殼類,並用0.03%的食鹽水浸泡消毒,以減少或殺滅絛蟲的中間寄主(2)投餵水蚯蚓前用晶體敵百蟲浸泡處理,也可降低鯰魚苗絛蟲的感染率。1千克蚯蚓/1克晶體敵百蟲,浸泡到蚯蚓出現萎縮為止。(3)發病鯰魚用晶體敵百蟲藥餌(100千克餌料+60克晶體敵百蟲)每天一次,連用3天。
甲殼動物病
病原為中華蚤或錨頭蚤日本鯴。這三種甲殼動物病通常分別發生在池養大口鮎親本上。症狀是魚在水面遊動不安,不時豎起尾鰭。網捕發現魚體表和鰓部寄生有上述寄生蟲。防治方法:用晶體敵百蟲溶液全池潑灑,使池水成0.4~0.5毫克/升的濃度。
營養性魚病
病因為餌料原料單一,或缺乏某種營養物質或餌料腐敗霉變等。症狀為病魚肝腫大、發黃,多腹水,膽囊腫大,膽汁變黑,胰臟顏色變淺。流行於3~5月。
防治方法:餵新鮮雜魚等動物性餌料;改進餌料配方,增加維生素礦物質添加劑用量。

營養價值

紅尾鯰肌肉(鮮樣)中蛋白質含量為18.75%,脂肪為4.14%,水分為75.57%,灰分為1.48%;肌肉中含有18種胺基酸,含量為85.96%(乾樣),其中8種為人體必需胺基酸,總含量為35.16%,占胺基酸總量的40.90%;其必需胺基酸的構成比例基本符合食品法典委員會(FAO/WHO)的標準,紅尾鯰的限制性胺基酸為色氨酸,4種鮮味胺基酸總質量分數為32.98%(乾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