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姓

狐姓

狐姓,晉國六卿之一,源於姬姓,出於上古周朝。歷史中有許多“狐”姓的名人,比如:狐突狐偃狐射姑狐鞫居狐卷子等。狐姓宗祠有一通用對聯:治道須從身始;父教惟望子忠。上聯典指戰國時期魏國人狐卷子,下聯典指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狐姓
  • 讀音:hú
  • 姓氏淵源:源於姬姓
  • 得姓始祖:唐叔(姬封)、狐突、魏顆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第四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狐突,狐毛,狐偃,狐射姑,狐鞫居,狐忠,狐卷子,狐溱,郡望堂號,郡望,堂號,狐姓宗祠通用聯,四言通用聯,六言通用聯,七言通用聯,

基本介紹

狐(hú)
狐
[狐,(ㄏㄨˊ)]

姓氏淵源

狐姓源出有:

第一個淵源

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君主給周文王后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在典籍《廣韻》中記載:“晉有狐氏,代為卿大夫。”上古時期,周文王姬昌有個兒子叫畢公高。畢公高有個孫子叫畢萬。在春秋時期,畢萬到晉國當上大夫,他有一個曾孫叫魏顆。魏顆建有軍功,曾活捉了秦國大將杜回,也就是《左傳·宣公十六年》(公元前593年)中記載的“魏顆敗秦師輔氏,獲杜回”,因功被晉景公姬獳賜封於令狐(今山西臨猗)。
狐姓淵源狐姓淵源
在魏顆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稱令狐氏。令狐氏後來大多省文簡改為單姓狐氏,亦有維繫令狐氏複姓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出自上古周朝時期王子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典籍《尚書·晉語》中也記載:“狐氏出自唐叔。又令狐,複姓。”據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東周時期,周平王姬宜臼有個兒子(一說為孫),由於他為人行事有三德,即“其色中和,小前豐後”,因此起名叫“貔”。古人認為“狐”為妖獸,有鬼神附體,而“貔”是狐中最佳者,即白狐,要敬而遠之。當一個人待人衷和,先前看著不起眼,而後卻驚天緯地,即可稱貔。因此周平王就為自己的這個兒子起名叫“貔”,也就是“狐”。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理念中,無論是道教還是儒教,都不排斥狐的形象與內涵之存在,甚至還具有人類所不能比擬的美德,因此在人名、地名、族稱中多有存在。而將“狐”貶化為狡詐、貪婪、淫蕩的形象,則是在佛教泊入中國之後。但是,在諸多隱諭的反佛文學作品和政論性文章中,依然維持著“狐”之聰穎、善良、美麗的傳統形象,例如蒲松齡的《聊齋》。
在王子貔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貔氏,後多省稱狐氏,以示謙恭,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三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大狐容,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大狐氏,為春秋時期晉國原始舊姓。據傳說,大狐氏原姓姬,因其先祖被分封在狐氏大戎(今山西交城),故以地名為姓氏,稱大狐氏。這種說法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太原為古唐“帝堯初都”之地,又是夏朝統治的根據地,狐氏大戎即是其屬地之一。但是在西周初年,該地已經是戎、翟諸民族出沒遊牧的地方了。
據史籍《左傳·定公四年》記載,周成王姬誦“分唐叔(叔虞)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這裡的“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實際上是晉國建國初期的根本治國方略,就是在中央政權的建設上,堅持夏朝的先進制度,但是在地域管理方面又遵循當地遊牧民族的風俗。在晉國建立初期,真正的宗周貴族是不多的,叔虞只帶去了“懷姓九宗,職官五正”等極少數姬姓族人,大部分還是土著居民,晉國大夫狐氏到底出於姬姓王室,還是當地土著民族,在史籍中無考。事實上,晉國的“胡”風一直是很濃厚的,從西周初期受封於唐邑,後改唐為晉,建立晉國。其時,晉國人與周邊民族通商、通婚的現象一直就十分普遍,國君也不例外。在史籍《左傳》中稱,晉獻公“又娶二女於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漢朝史學大家司馬遷也認為:“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不過,當時也有其他民族是姬姓的——那么,兩周之際狐氏大戎的首領狐突(晉國重臣狐偃之父,春秋霸主晉文公重耳的外祖父),其祖上到底是姓姬還是姓狐?是土著民族還是宗周后裔?如果是出自土著民族,那么到底是戎(羌)還是翟(狄)?均已經頗為渺茫難考了。
大狐氏,後多省文簡改為單姓狐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留濟理氏,滿語為Linggirl Hala,漢義“黑狐皮”,世居黑龍江兩岸,所冠漢姓中有狐氏。

得姓始祖

唐叔(姬封)、狐突、魏顆。

遷徙分布

狐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灣省沒有單姓狐氏,但有複姓令狐氏,名列第九百四十九位,以太原、弘農為郡望。狐氏源出上古周朝時,有個王子叫“狐”,他的後代就以狐為姓,世代相傳。狐王子是東周時國君周平王的兒子,這個記載可見於古書《通志》中的《氏族略》一篇。狐姓在歷史上也出現了不少名人,如狐卷子是戰國時代,魏國的名人,他口才很好,腦子也靈,跟人對答中最能顯出他的聰敏。他對國家的政治怎樣才能搞好,也有深刻獨到的見解,他與魏國君主討論國家大事的對話,在史書里有著記載。狐氏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名門望族,晉文公之母就是狐氏之女。晉文公早年長時期流落他國,得到舅舅狐偃的幫助,終能定周室之亂,完成霸業。春秋時代的晉國所在地(即今山西省境內)望族出於河東郡(即今山西省夏縣西北)。

歷史名人

狐突

狐突字伯行,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突的大女兒生一子叫重耳,重耳放逐在外19年間,狐突教子輔佐重耳忠貞不二,被逼而死。晉文公重耳功成業就後,為懷念忠貞不渝大義凜然的外祖父狐突,在梗陽(今清徐縣)、卻波(今交城縣)之間的馬鞍山下,重整墳塋,隆重安葬外祖父,狐突被譽為三晉名臣。

狐毛

狐毛字子羽,春秋時期晉國卿,公子重耳(即晉文公)的舅父,狐偃之兄。拜中軍車騎將軍,英標冠世,才能兼備。

狐偃

狐偃字子犯,春秋時期晉國卿,公子重耳(即晉文公)的舅父,亦稱舅犯。曾隨從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遊歷各國,並且幫助重耳回國即位。回國後任上軍之佐,幫助晉文公改革內政,以“尊王”相號召,平定王子帶之亂,在城濮(今山東省鄄城西南)戰勝楚軍,使晉文公當上了霸主。

狐射姑

狐射姑,又名季他,出身在賈,行次季,又名賈季,春秋時期狐偃之子。晉文公重耳滅賈國後,晉襄公便把賈地賞給輔佐晉文公完成霸業的狐偃晉文公的舅舅)之子狐射作為封邑。射字季他,所以又稱賈季、賈他。晉襄公去世後,在立晉襄公的哪個弟弟為君之事上發生了爭鬥,賈季因避禍便逃往翟國,他的子孫便以賈為姓氏,稱為賈氏。

狐鞫居

狐鞫居,晉大夫,食邑於續,謚曰簡,行次伯,《左傳》杜《注》:“(狐)鞫居,續簡伯”,子孫因以為氏,後有續姓、簡姓、鞫姓。《春秋分記·世譜六》:“狐氏,唐叔之後。突生二子:曰毛,曰偃;毛生溱,偃生射姑。又,鞫居,狐氏族,附之射姑右,不詳其世。”
其兄狐射姑與大夫陽處父不和,因此令狐鞫居刺殺了陽處父。然而此後狐鞫居也因此事而被趙盾處斬。
據《東周列國傳》(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簫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記述,狐射姑益怒曰:“使趙孟有權者,陽處父也,處父族微無援。今出宿郊外。主諸國會葬之事。刺之易耳,盾殺公子樂。我殺處父。不亦可乎?"乃與其弟狐鞫居謀,鞫居曰:“此事吾力能任之!”與家人詐為盜。夜半逾牆而入。處父尚秉燭觀書。鞫居直前擊之。中肩,處父驚而走。鞫居逐殺之,取其首以歸。此即狐鞫居射姑弟之根據說。

狐忠

狐忠是明代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陽典縣人,善書,洪武中官中書舍人。

狐卷子

狐卷子戰國時期魏國人,他口才很好,腦子也靈,跟人對答中最能顯出他的聰敏。他對國家的政治怎樣才能搞好,也有深刻獨到的見解,他與魏國君主化國家大事的對話,在史書里有著記載。狐卷子就是王子狐的後代,因為出身貴族,所以對國家政治特別關心。而且春秋戰國時代,正是百家爭鳴的時代,有思想的文化人,總要根據自己的知識結合現實,講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大大地推動了那個時候的文化進步。

狐溱

狐溱狐毛之子。著名春秋時期晉國重臣。公元前635年,晉文公出兵勤王,周天子把“南陽”(太行山之南,黃河之陽)地區的陽樊、溫、原、欑茅地區賞賜給晉國,晉文公便命趙衰為原大夫、狐溱為溫大夫。作為狐氏的第三代人,能和趙衰成為平級幹部,狐溱的起點可謂很高了。但是漸漸的,狐氏的勢頭似乎盛極而衰了。公元前629年狐毛去世,狐溱並沒有取得六正的席位,而是由先軫的兒子先且居做了上軍將。以後,史書重便基本不見了狐溱的記載,看來是日漸衰落了。到了一百年後的公元前539年,叔向(羊舌肹,著名晉國大夫,政治家)已經在慨嘆:“欒、邵、肯、原、狐、續、慶、伯,降在皂隸矣……”而這些“皂隸”中,很可能就包括狐溱的後裔在內。

郡望堂號

郡望

河東郡:①指今山西省。②秦置河東郡,治安邑,轄晉西南地區。東晉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濟市蒲州鎮,按即劉裕滅後秦時)。隋唐為蒲州河東郡。隋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明並河東縣入蒲州。③唐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蒲州,節度使治太原(今山西省太原西南)。④宋有河東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轄地北以內長城為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金分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治平陽(今臨汾),北路治太原府。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改為市,成為山西省會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弘農郡:弘農郡始建於西漢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農縣(今河南靈寶函谷關城),其時轄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內鄉以西、宜陽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陝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華山以南的地區。王莽執政時期改名為右扶風。東漢初期復名弘農郡,東漢末年又因避漢靈帝名諱而改名為桓農郡。三國時期曹魏國再次復名為弘農郡。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國移其治到陝縣(今河南陝縣)。北魏時期又改恆農郡。北周明帝再改西恆農郡為弘農郡,還治弘農縣(今函谷關)。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到隋朝大業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又復置,移治今河南省靈寶縣北部,隋朝義寧元年(丁丑,公元617年)又移治到陝縣。到了唐朝武德初年(戊寅,公元618年),弘農郡被徹底廢黜。

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
弘農堂:以望立堂。
泣墓堂:後魏令狐仕,兄弟四人,早年喪父,泣墓十載。他事母至孝,鄉里無不稱讚。
博施堂:令狐仕兄弟勤儉持家,用自家勤勞換來的財物廣泛地施捨給窮苦人家。

狐姓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弘農冰操;翰苑金蓮:上聯典指三國時魏國冀州人令狐邵,官弘農太守,廉明清白,節操如冰雪。當弘農郡內沒有人懂得五經,令狐邵使派人到河東跟樂詳學經,從此郡內文風大盛。下聯典指唐代京兆華原人令狐綯,字子直,令狐楚的兒子。唐大和年間進士,歷任湖州刺史、吳興太守,官至宰相,封涼國公。他在翰林院時,曾與唐宣宗在皇宮探討學問到深夜,唐宣宗命人用皇帝座車並金蓮花炬送他回翰林院,人們看見,以為是天子駕臨。
華宣玉輔;榮徹金蓮: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令狐楚,貞元進士。工詩文,官尚書僕射,權重一時。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令狐綯,令狐楚之子,大和進士。唐宣宗時居相位,輔政十年。嘗夜對禁中,年老時,帝命以乘輿金邊華炬送令狐綯歸院。
名高建武;玉輔華宣:上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太原人令狐子伯,曾任楚相,為建武年間名士。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京兆華原人令狐楚,字殼士,進士出身,歷任右拾遺、中書舍人,官至宰相。歷唐朝德宗、順宗、憲宗、敬宗、文宗六朝,為人寬厚有禮,以仁惠理政,深受器重。
名高建武;望重弘農:上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令狐子伯,漢建武中期與尚書王霸為友。下聯典指三國時期的令狐邵,為弘農太守,清如冰雪。

六言通用聯

治道須從身始;父教惟望子忠:上聯典指戰國時魏國人狐卷子魏文侯曾連續問他:“作為君主,父親賢能可以依賴嗎?兒子賢能可以依賴嗎?兄弟賢能可以依賴嗎?臣子賢能可以依賴嗎?”他都說:“不足以依賴。”魏文侯大怒。他又說:“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是達不到目的的,依賴別人的人是不會長久的。您要治理國家,應從自身開始,別人怎么能夠依賴呢?”下聯典指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突,字伯行,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的外祖父。晉懷公繼位,狐突的兒子狐毛狐偃跟隨重耳流亡在秦國,晉懷公抓住狐突,對他說:“你把你兒子叫回來,就可以免死。”狐突說:“兒子在外做官,父親教導他忠君,自古以來這是正體。現在,我兒子為重耳做事,如果把他們叫回來,就是教他們背叛。施行淫刑,誰能無罪!我願意您隨意處置。”於是被殺。

七言通用聯

節度煥永平之業;秘丞推文獻之英: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富平人令狐彰,字伯陽,初從安祿山、史思明,暗中歸附朝廷,唐肅宗時任滑亳魏博節度使。安史之亂後,加御史大夫,封霍國公。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史學家令狐德棻,宜州華原人,博覽經史,早年就有名。高祖入關,歷任大丞相府記室、秘書丞、禮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弘文館崇賢館學士。當時書籍散失,他建議多方購求,使專人補錄,從而保存了大批書籍;又建議修撰梁、陳、齊、周、隋等朝史記,並參與編撰《藝文類聚》、《五代史志》等書,主編《周書》、《太宗實錄》、《高宗實錄》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