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狐姓

大狐姓

大狐姓氏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稀有姓氏之一,它的淵源、遷徙、分布都是有史可循,有據可查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狐姓
  • 拼音:dà hú
  • 注音:ㄉㄚˋ ㄏㄨˊ
  • 出處:《左傳·定公四年》
姓氏淵源,得姓始祖,郡望堂號,郡望,堂號,遷徙分布,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突,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大狐氏,為春秋時期晉國很早即出現的姓氏。宋朝時期著名學者鄧名世在《古今姓氏書辯證·去·十四泰》中記載:“大狐,出自姬姓。晉大夫狐突,字伯行,文公重耳外祖父也,生毛及偃,毛生溱,皆為晉卿,別為大狐氏。”姓氏學界一般認為,大狐氏本姓姬,因其先祖被分封在狐氏大戎(今山西交城一帶),故改姬姓為大狐氏。在史籍《左傳》中記載,後來晉獻公姬佹諸(公元前676~前651年在位)“又娶二女於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漢朝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也認為,“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不過,當時也有其他民族是姬姓的,那么狐突的祖上是姓姬還是姓狐,是土著民族還是宗周后裔?如果是出自土著民族,那么到底是戎還是翟?均已渺茫難考了。山西,為上古唐“帝堯初都”之地,又是夏王朝統治時期的根據地,但是到了商末西周初,該地區已經基本上是戎、翟(狄)、氐、羌諸民族出沒遊牧的地方了。
據史籍《左傳·定公四年》中的記載,周成王姬誦“分唐叔(叔虞)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這裡的“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實際上是就晉國在建國初期的根本治國方略,就是在中央政權的建設上,堅持周王朝比較先進的政治制度,但是在地域管理方面又遵循和順應當地各個遊牧民族的風俗。在晉國建立初期,真正的宗周貴族是不多的,姬叔虞當時只帶去了“懷姓九宗,職官五正”等少量姬姓族人以及一軍之卒(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一軍),晉國的大部分國人還是當地土著居民。事實上,在整個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中的晉國“胡”風一直是很濃厚的,從西周初期受封於唐邑,後改唐為晉,建立晉國,晉國人與周邊的各個民族通商、通婚的現象一直就十分普遍,就連國君也不例外,這與燕國、秦國的情況大體相同。
大狐氏,歷代皆為晉國重臣,傳到歷晉文公姬重耳(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晉襄公姬歡(姬環,公元前627~前621年在位)、晉靈公姬夷皋(公元前620~前607年在位)三朝、史稱晉國“股肱”的大狐射姑以後,因其封地在賈(今山西臨汾),其後裔子孫大多省文簡改為單姓狐氏、賈氏,大狐氏複姓就此在歷史上基本消失了。如今,僅在浙江省西南部麗水地區還有極其稀少的複姓大狐氏族人,仍以平陽(今山西臨汾)為郡望。

得姓始祖

大狐突(姬狐突)。

郡望堂號

郡望

平陽郡:亦稱臨汾郡。歷史上的平陽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臨汾市。西漢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與平陽縣合併,設定為平陽郡,治所亦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其時轄地在今山西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境內為司州平陽郡,轄十縣。西晉時期仍為平陽郡,轄十二縣。西晉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劉淵自蒲子城(隰縣)遷都平陽,稱帝建漢,境內屬之。東晉時先後屬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時境內為東雍州,轄七郡二十縣;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築白馬城(今山西臨汾),因魏刑白馬祭祀天地神靈築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陽故城(劉村);北魏建義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稱晉州,移治自馬城,與郡縣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東省鄒城市。鄒城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稱平陽,是“鄒魯聖地”,為中國儒學發源地。夏王朝時期屬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時期開始設定“騶縣”,歷漢、晉、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騶”為“鄒”,稱“鄒縣”,沿襲至1992年10月,撤縣設市,稱鄒城市。大狐氏的郡望為①即今山西臨汾。

堂號

平陽堂:以望立堂。

遷徙分布

大狐氏複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今浙江省西南部的麗水地區,有零星大狐氏族人分布,以平陽為郡望。人口總數不及一百,大概屬於人口最稀少的姓氏群體之一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