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羅美術

犍陀羅美術(GandharaArt)是公元1~6世紀犍陀羅地區的佛教美術。犍陀羅地區相當於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曾先後為興起於亞洲西部伊朗高原上的波斯帝國、興起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上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及興起於中亞地區的希臘化王國——巴克特里亞王國所統治。貴霜帝國時期,犍陀羅又成為其統治中心。佛教及其他宗教的傳播和流行,以及東西方貿易的交流,使犍陀羅成為多種文化的聚集地和融匯點,結果是佛教寺院的大量建立,和由此而盛興的佛教雕像。5世紀末,因入侵的嚈噠人摧毀佛寺,其雕像也隨之漸衰,但其餘流傳到6世紀。對阿富汗的巴米揚石窟、中國新疆內地朝鮮日本等地佛教美術影響巨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犍陀羅美術
  • 外文名:GandharaArt
  • 時間:公元1~6世紀
  • 定義:犍陀羅地區的佛教美術
犍陀羅建築,犍陀羅雕刻,

犍陀羅建築

在建築上犍陀羅的佛教寺院較之印度已有明顯變化。中印度窣堵波中的圍欄和塔門已被捨棄,覆缽部分增高而漸趨縮小,台基增高,且多至數重;傘頂也升高、伸長,傘蓋也增至7層或13層。在大型的窣堵波周圍,還由佛教徒贈建了許多小塔,稱奉獻塔。犍陀羅佛教寺院的代表作有今巴基斯坦白沙瓦近郊的迦膩色迦大塔,據記載大塔高達213米,四周有數以百計的小塔,今大塔已傾圮,僅殘留幾塊基石。另外,在犍陀羅還有一種兼有塔院和僧院的新式寺院伽藍,院中央常建有一大佛塔,供佛徒禮拜,四周圍以成排的僧房和奉獻小塔。在這些佛教建築中,裝飾有佛教故事的浮雕嵌板,而壁龕則供奉著圓雕或高浮雕佛像、菩薩像。
犍陀羅佛像犍陀羅佛像

犍陀羅雕刻

早在貴霜時代,犍陀羅美術就出現了直接雕刻佛陀本身人形形象的作品,打破了印度早期佛教美術中不雕刻佛陀本身人形,僅以法輪、足跡、菩提樹、寶座等象徵符號暗示佛陀存在的成規。犍陀羅的佛像雕刻是在1世紀時由佛傳故事浮雕開始的,最早的浮雕是希臘古風類型的,人物比例失調,頭部過大,造型粗拙,構圖簡單;稍後的則較多的吸收了希臘、羅馬雕刻的因素,比例協調,造型精細,姿態高雅靜穆,構圖單純平衡,沒有背景;更晚的則仍大量吸取了羅馬雕刻的因素,其雕像注重人物性格特徵、面部表情及身體動態的刻畫,構圖則變為錯綜複雜,裝飾繁縟富麗,佛像異常高大,具有神龕佛像的特徵。犍陀羅佛像因採用青灰色的雲母質片岩為材料,幽暗、沉著、冷峻的色調,使佛像古樸、莊重、靜穆的特徵得到了充分表現。後期犍陀羅佛像日趨程式化,缺少活力。
犍陀羅佛教雕像的另一重要貢獻是菩薩像的創造。它突破了佛像千佛一面的佛的程式化傾向,其姿態生動多變,注重性格和精神的表現。另外,在犍陀羅地區還流行希臘、羅馬或希臘化的男女諸神像,說明了多種文化要素和藝術形式在這一地區的存在及其相互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