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城

犁城是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的別稱。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德州市境中東部,南臨徒駭河。總面積1016平方公里,總人口54.19萬人(2012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犁城
  •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
  • 面積:1016平方公里
  • 人口:53.22萬人(2007年末)
臨邑概況,經濟發展,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臨邑概況

臨邑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名人輩出,三國時期的彌衡,明代被譽為“四大書法家”之首的邢侗誕生於此。這裡地理位值優越,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年平均氣溫12.6度,年平均降水613毫米。
臨邑縣城區地圖形似臥牛,故有“臥牛城”,“犁城”之別稱。臨邑縣林子鎮森林公園有大面積槐林,臨邑還有“槐鄉”之名。
臥牛崛起臥牛崛起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臨邑縣地理位置優越,是山東省進出京津的喉嚨之地。西靠津滬鐵路和京福高速公路,與德州相距50公里;南臨濟南機場和濟青高速公路,距省城濟南60公里;東距濱州碼頭100公里,青島碼頭400公里;北接京津,距天津240公里,北京400公里。是魯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104國道和臨棗、臨南、臨武、溶莘、永館等5條省道貫穿縣境,並交會於縣城;境內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九五”期間,全縣累計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85億元,是“八五”的3.4倍,年均增長26%。完成了鄉村公路、農網改造、電話縣建設等多項大的建設工程。境內建有11萬伏、22萬伏變電站各一處,生產生活用電有充分保障;所有鄉鎮駐地、行政村通了柏油路,7路公車可直通全縣各鄉鎮駐地和70%的村莊;普及了移動通信,開通了國際網際網路,所有村莊都通上了電話。
臨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西周時屬齊地,春秋分邑,名犁邱邑。秦朝時設漯陰縣,南朝時改為臨邑縣。三國時期的禰衡和明末著名書畫家、詩文家邢侗誕生於此地。歷史上還湧現出蓋忠、郭諶、葛守禮、邢慈靜、王洽等一批歷史名人。
臨邑資源豐富,環境優越,風景秀美,經濟繁榮,伴隨著經濟國際化戰略的實施,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個“富而美”的現代化城市正在齊魯大地崛起。
新世紀廣場新世紀廣場
臨邑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石油儲量2.9億噸,天然氣40億立方米,開發前景非常廣闊。
縣人民政府駐臨邑鎮,郵編:251500。行政區劃代碼:371424。區號:0534。拼音:Linyi Xian。

經濟發展

近年來,臨邑縣不斷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改革開放步伐明顯加快,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迅速提高。
工業經濟蓬勃發展 臨邑縣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石油天然氣資源,現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92億噸,天然氣儲量40億立方米。境內駐有勝利石油管理局臨盤採油廠、滇黔桂石油勘探局臨盤鑽探公司和華東輸油管道管理局臨邑首站三家大型石油企業,現有油氣井1800餘口,年開採量達230萬噸。圍繞工業強縣,名牌立縣,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培植髮展骨幹財源企業和“臨邑恆源經濟開發區”建設工程,拉長優勢,最佳化結構。目前,臨邑縣已經形成了石油化工、造紙、輕紡、機械、白酒、啤酒、食品、蔬菜加工等為重點的工業體系,培育起了恆源石化、昌源紙業、克代爾啤酒、洛北春白酒等一批骨幹企業。
特色農業多姿多彩 臨邑縣地處魯西北平原,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擁有依傍黃河水灌溉的88萬畝耕地,沙河故道橫跨境內,沃野百里,是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和山東省重要的蔬菜基地。適宜的氣候,肥沃的土地,發展高產、高效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圍繞調優結構、突出特色,臨邑面向市場,因地制宜加快農業發展步伐。大力發展以蔬菜、畜牧、水產、棉花、林果為重點的特色農業,一鄉一品初具規模。農業總產值達到18.17億元,比上年增長6%。新增各類經濟作物4.5萬畝,總面積達到38萬畝,蔬菜26萬畝,被確定為“進京蔬菜市場準入生產基地”。畜牧業產值達到4.6億元,占整個農業總產值的25.4%。全縣農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呈現出勃勃生機。
城鄉建設日新月異 臨邑縣以經營城市的全新理念,突出以發展輕工業為主的工貿型園林城市功能,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全面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先後完成了新世紀廣場、邢侗公園等一批形象工程,城區“六縱五橫”街道主體框架已基本形成,城市設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被德州市列為三個次中心城市之一。目前,城區各功能區劃分科學合理,城區街道潔淨寬敞,綠化成蔭,一街一式樣,一路一風格,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公園、綠地遍布城區,擁有大型污水處理廠,開發建設居民住宅小區10個,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0.04%,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5.34平方米。2002年,投資500餘萬元在城區實施了“亮化工程”,每當夜幕降臨,七彩的霓虹燈照亮了整個城區。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實現村村通電、電話和有線電視,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鎮如雨後春筍迅速興起,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現代化農村新景象。

行政區劃

臨邑縣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邢侗街道、恆源街道、臨盤街道、臨邑鎮、臨南鎮、德平鎮、林子鎮、興隆鎮、孟寺鎮、翟家鎮、理合務鎮、宿安鄉。縣政府駐邢侗街道。

歷史沿革

南朝宋置臨邑縣。系僑置漢舊縣名。據《史記》:“漢元朔四年封中山靖王子劉光以臨樂國為食邑”,縣以故國為名。
1992年10月4日,撤銷臨邑縣太平寺鄉、張家寨鄉,合併設立臨盤鎮,以原太平寺張家寨兩鄉的行政區域為臨盤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臨盤。12月26日,撤銷臨邑縣夏口鎮,雙豐鄉,合併設立臨南鎮,以夏口鎮、雙豐鄉的行政區域為臨南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夏口。
1995年9月27日,撤銷臨邑縣林子鄉,設立林子鎮。
1996年5月3日,撤銷臨邑縣興隆寺鄉,設立興隆鎮(魯政函民字[1996]20號)。
1999年,臨邑縣轄6個鎮、12個鄉:臨邑鎮德平鎮臨南鎮臨盤鎮林子鎮興隆鎮、滿家鄉、鹼李鄉理合務鄉翟家鄉宿安鄉李家鄉、孟寺鄉、孫庵鄉、趙家鄉、沙河子鄉、營子鄉田口鄉
2000年5月8日,臨邑縣撤銷趙家鄉、李家鄉、沙河子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臨邑鎮;撤銷營子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臨盤鎮;撤銷滿家鄉、鹼李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德平鎮;撤銷田口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興隆鎮;撤銷孟寺鄉、孫安鄉,以原孟寺鄉、孫安鄉的行政區域設立孟寺鎮,鎮人民政府駐原孟寺鄉人民政府駐地。
2000年,臨邑縣轄7個鎮、3個鄉。總人口508213人,各鄉鎮人口: 臨邑鎮 143069 臨盤鎮 79161 臨南鎮 43607 德平鎮 55078 林子鎮 25430 興隆鎮 39599 孟寺鎮 42449 翟家鄉 27108 理合務鄉 25671 宿安鄉 2704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8年1月8日,臨邑縣轄6個鎮、3個鄉、3個街道辦事處。
2010年,撤銷翟家鄉、理合務鄉,設立翟家鎮、理合務鎮。截至2010年末,全縣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邢侗街道、恆源街道、臨盤街道、臨邑鎮、臨南鎮、德平鎮、林子鎮、興隆鎮、孟寺鎮、翟家鎮、理合務鎮、宿安鄉。縣政府駐邢侗街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