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專業學科)

物流管理(專業學科)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套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現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上的專業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流管理
  • 外文名:Logistics Management
  • 開設課程:專科高校,本科高校
  • 就業方向:物流公司,快遞公司,郵政單位等
定義解釋,解釋一,解釋二,解釋三,主要內容,相關分類,基本原則,信息管理,企業管理,實施目的,注意事項,發揮作用,管理與競爭力,可達到的目標,提升競爭力,發展經歷,管理順序,計畫階段,實施階段,評價階段,價值核心,配送中心建設,提供增值服務,現代物流管理,基本情況,管理特點,配送流程,訂單處理,物件採購,進貨入庫,庫存管理,補貨及揀貨,流通加工,出貨處理,配送作業,會計作業,營運管理,相關影響,物流專業,專業特點,基本課題,自考課程,自考條件,就業前景,存在問題,

定義解釋

供應鏈活動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要面對商品、服務以及相關信息從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動和儲存進行的規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套用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經濟地理學(二級學科)。
物流管理
物流(logistics)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實現合理化服務模式和先進的服務流程。物流是隨商品生產的出現而出現,隨商品生產的發展而發展,所以物流 是一種古老的傳統的經濟活動。
物流管理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對物流活動諸要素的管理,包括運輸、儲存等環節的管理;對物流系統諸要素的管理,即對其中人、財、物、設備、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對物流活動中具體職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計畫、質量、技術、經濟等職能的管理等。
物流管理科學是近一二十年以來在國外興起的一門新學科,它是管理科學的新的重要分支。隨著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的提高,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人們逐漸發現,企業在降低生產成本方面的競爭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產品質量的好壞也僅僅是一個企業能否進入市場參加競爭的敲門磚。這時,競爭的焦點開始從生產領域轉向非生產領域,轉向過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視為輔助環節而不被重視的,諸如運輸、存儲、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領域。人們開始研究如何在這些領域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創造"第三個利潤源泉"。 物流管理從此從企業傳統的生產和銷售活動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研究領域和學科範圍。物流管理科學的誕生使得原來在經濟活動中處於潛隱狀態的物流系統顯現出來,它揭示了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的內在聯繫,它的發展和日臻完善,是現代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制勝的法寶。

解釋一

物流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準確的、及時的、安全的、保質保量的、門到門的合理化服務模式和先進的服務流程。
物流構成:商品的運輸、配送、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以及相關的物流信息等環節。
物流活動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用戶服務、需求監控、定單處理、配送、存貨控制、運輸、倉庫管理、工廠和倉庫的布局與選址、搬運裝卸、採購、包裝、情報信息。

解釋二

在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解釋三

物流中的“物”是物質資料世界中同時具備物質實體特點和可以進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質資料。“流”是物理性運動,這種運動有其限定的含義,就是以地球為參照系,相對於地球而發生的物理性運動,稱之為"位移"。流的範圍可以是地理性的大範圍,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環境中的微觀運動,小範圍位移。“物”和“流”的組合,是一種建立在自然運動基礎上的高級的運動形式。其互相聯繫是在經濟目的和實物之間,在軍事目的和實物之間,甚至在某種社會目的和實物之間,尋找運動的規律。因此,物流不僅是上述限定條件下的“物”和“流”的組合,而更重要在於,是限定於軍事、經濟、社會條件下的組合,是從軍事、經濟、社會角度來觀察物的運輸,達到某種軍事、經濟、社會的要求。

主要內容

相關分類

物流管理的劃分有以下分類標準:
一、巨觀物流與微觀物流
巨觀物流是指社會再生產總體的物流活動,是從社會再生產總體的角度來認識和研究物流活動。巨觀物流主要研究社會再生產過程物流活動的運行規律以及物流活動的總體行為。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
微觀物流是指消費者、生產者企業所從事的實際的、具體的物流活動。在整個物流活動過程中,微觀物流僅涉及系統中的一個局部、一個環節或一個地區。
社會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戶的以整個社會為範疇,以面向社會為目的的物流。這種物流的社會性很強,經常是由專業的物流承擔者來完成。
企業物流是從企業角度上研究與之有關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微觀的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它由企業生產物流、企業供應物流、企業銷售物流、企業回收物流、企業廢棄物物流幾部分組成。
三、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
國際物流是指當生產和消費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獨立進行的情況下,為了克服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空間距離和時間距離,而對物資(貨物)所進行的物理性移動的一項國際經濟貿易活動。因此,國際物流是不同國家之間的物流,這種物流是國際間貿易的一個必然組成部分,各國之間的相互貿易最終通過國際物流來實現。國際物流是現代物流系統中重要的物流領域,近十幾年有很大發展,也是一種新的物流形態。
區域物流是相對於國際物流而言的概念,指一個國家範圍之內的物流,如一個城市的物流,一個經濟區域的物流均屬於區域物流。
四、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
一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動的共同點和一般性,物流活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涉及全社會的廣泛性,因此物流系統的建立及物流活動的開展必須有普遍的適用性。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
特殊物流是指在遵循一般物流規律基礎上,帶有制約因素的特殊套用領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勞動對象、特殊機械裝備特點的物流。

基本原則

(一)物流管理的總原則——物流合理化
物流管理的具體原則很多,但最根本的指導原則是保證物流合理化的實現。所謂物流合理化,就是對物流設備配置和物流活動組織進行調整改進,實現物流系統整體最佳化的過程。它具體表現在兼顧成本與服務上,即以儘可能低的物流成本,獲得可以接受的物流服務,或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達到儘可能高的服務水平。
(二)物流合理化的基本思想
物流活動各種成本之間經常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係,物流合理化的一個基本的思想就是“均衡”的思想,從物流總成本的角度權衡得失。不求極限,但求均衡,均衡造就合理。
(三)物流管理面臨的新挑戰
很多先進的信息技術的出現,極大的推動了物流行業的巨變。我們不能再以傳統的觀念來認識資訊時代的物流,物流也不再是物流功能的簡單組合運作,它已是一個網的概念。加強連通物流結點的效率,加強系統的管理效率已成為整個物流產業面臨的關鍵問題。

信息管理

第一層是基礎技術層。包括基礎網路架構,OA辦公自動化,財務管理,信息的採集條形碼、RFID,GPS技術等等。
第二層是運作執行層。包括倉儲管理(WMS)、運輸管理(TMS)、流程管理(PM)與事件管理(EM)等套用系統。
第三層是計畫協同層。包括供應鏈計畫(Supply Chain Management)和網路設計(Network Design)、需求計畫(Demand Planning)和高級計畫/高級排程(AP/AS)、以及B2B業務集成(協同)套用等。
第四層是戰略決策層。在這一層並沒有太多的軟體系統可以幫助領導者決定企業的戰略方向,尋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決定企業採取何種競爭、發展策略。領導者的思路大概是最好的系統。供應鏈信息化的四個層次和供應鏈管理的戰略、計畫、執行是相對應的。

企業管理

企業物流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分支,是對企業內部的物流活動(諸如物資的採購、運輸、配送、儲備等)進行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的活動。通過使物流功能達到最佳組合,在保證物流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實現物流成本的最低化,這是現代企業物流管理的根本任務所在。

實施目的

實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儘可能最低的總成本條件下實現既定的客戶服務水平,即尋求服務優勢和成本優勢的一種動態平衡,並由此創造企業在競爭中的戰略優勢。根據這個目標,物流管理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就是把合適的產品以合適的數量和合適的價格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提供給客戶。
物流管理強調運用系統方法解決問題。現代物流通常被認為是由運輸、存儲、包裝、裝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諸環節構成。系統方法就是利用現代管理方法和現代技術,使各個環節共享總體信息,作為一個一體化的系統來進行組織和管理,使系統能夠在儘可能低的總成本條件下,提供有競爭優勢的客戶服務。系統方法認為,系統的效益並不是它們各個局部環節效益的簡單相加,這就意味著對於出現的某一個方面的問題,要對全部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從這一思想出發,物流系統並不簡單地追求在各個環節上各自的最低成本,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存在著交替易損的關係。比如過分強調包裝材料的節約,就可能因其易於破損造成運輸和裝卸費用的上升。因此,系統方法強調要進行總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應和成本權衡套用的分析,以達到總成本最低,同時滿足既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目的。

注意事項

庫存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1)如果從單個企業擴大到同供應商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組成的物流範圍考慮庫存問題的話,就會發現有問題的庫存數量會大大增加。組成物流供應鏈的各企業之間的關係在過去是互相買賣交易關係,因而企業並不習慣在它們之間交流信息,在不習慣相互協調進行庫存管理,更不用說在整個供應鏈水平上分享交流信息和共同協調庫存管理,這樣往往會形成不必要的大量庫存,同時有可能降低顧客的滿意度。
(2)隨著組成供應鏈的企業間關係從過去建立買賣交易的對立關係向基於共同利益的協作夥伴型關係的轉變,供應鏈各個企業間交流、分享信息,協調進行庫存管理成為可能,而先進的庫存管理方法和技術的出現時這種可能變為現實。
(3)企業經營管理中最薄弱的環節就是採購環節。一是“暗箱操作”,這非常容易產生以權謀私、弄虛作假、舍賤求貴、以次充好、收受回扣等等。二是“跑、冒、滴、漏”的現象也容易發生。
企業需要充足的庫存以保證正常的經濟活動;同時,減少庫存可以最大限度節約企業成本。
總之,庫存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意義是不能小視的,庫存管理做好了,就能夠促進企業平穩的發展和企業穩步的進行行銷 手段,使企業不斷的發展壯大。

發揮作用

管理與競爭力

先看一組數據:(1)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36%, 生產成本只有13%;(2)物流時間為84%,而加工製造時間僅為12%;(3)資金周轉率僅為1.9%;(4)全社會物流費用占GDP的18.1%,如果物流費用降為15%, 我們可節約每年9000多億,相當於3個成都市的GDP(根據2008年數據)
再看物流管理對資金周轉率的影響:資金周轉率=年銷售額/(庫存成本+固定資產),庫存成本越大,資金周轉率越小,我國資金周轉率為1.9次,海爾為15次(3萬億資金就相當如45萬億元)日本製造業為15-18次,美國流通業為20-30次。

可達到的目標

供應鏈可以耗費中國企業高達29%的運營成本。而通過物流管理和供應鏈最佳化,可以達到以下目標:(1)原材料採購成本將減少7%~11%;(2)整個供應鏈的庫存將下降15%~30%;(3)運輸成本將下降3%~15%;(4)整個供應鏈的運作費用將下降15%~25%;

提升競爭力

事實與實踐已經證明,由於物流能夠大幅度降低企業的總成本,加快企業資金周轉,減少庫存積壓,促進利潤率上升,從而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國際上普遍把物流稱為“降低成本的最後邊界”,排在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後的第三利潤源泉”,是企業整體利潤的最大源泉。所以,各國的企業才越來越重視物流,逐漸把企業的物流管理當作一個戰略新視角,變為現代企業管理戰略中的一個新的著眼點,通過制定各種物流戰略,從物流這一巨大的利潤空間去尋找出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發展經歷

物流管理的發展經歷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3個層次。物流管理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隊輸送物資裝備所發展出來的儲運模式和技術。在戰後這些技術被廣泛套用於工業界,並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運作效率,為企業贏得更多客戶。當時的物流管理主要針對企業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產出來後,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經過配送中心把產品送達客戶,並儘可能維持最低的庫存量。美國物流管理協會那時叫做實物配送管理協會,而加拿大供應鏈與物流管理協會則叫做加拿大實物配送管理協會。在這個初級階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數量的成品生產出來後,被動地去迎合客戶需求,將產品運到客戶指定的地點,並在運輸的領域內去實現資源最最佳化使用,合理設定各配送中心的庫存量。準確地說,這個階段物流管理並未真正出現,有的只是運輸管理、倉儲管理和庫存管理。物流經理的職位當時也不存在,有的只是運輸經理或倉庫經理。
物流管理(專業學科)
現代意義上的物流管理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人們發現利用跨職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觀察、分析和解決企業經營中的問題非常有效。通過分析物料從原材料運到工廠,流經生產線上每個工作站,產出成品,再運送到配送中心,最後交付給客戶的整個流通過程,企業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率卻實際上降低了整體效率的局部最佳化行為。因為每個職能部門都想儘可能地利用其產能,沒有留下任何富餘,一旦需求增加,則處處成為瓶頸,導致整個流程的中斷。又比如運輸部作為一個獨立的職能部門,總是想方設法降低其運輸成本,但若其因此而將一筆必須加快的訂單交付海運而不是空運,這雖然省下了運費,卻失去了客戶,導致整體的失利。所以傳統的垂直職能管理已不適應現代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而橫向的物流管理卻可以綜合管理每一個流程上的不同職能,以取得整體最最佳化的協同作用。
在這個階段,物流管理的範圍擴展到除運輸外的需求預測、採購、生產計畫、存貨管理配送客戶服務等,以系統化管理企業的運作,達到整體效益的最大化。高德拉特所著的《目標》一書風靡全球製造業界,其精髓就是從生產流程的角度來管理生產。相應地,美國實物配送管理協會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改名為美國物流管理協會,而加拿大實物配送管理協會則在1992年改名為加拿大物流管理協會。
現代物流:現代物流不僅單純的考慮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貨物配送問題,而且還考慮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對原材料的採購,以及生產者本身在產品製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和信息等各個方面,全面地、綜合性地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問題。因此,現代物流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把製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考慮的一種戰略措施。這與傳統物流把它僅看作是"後勤保障系統"和"銷售活動中起橋樑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廣度上又有了進一步的含義。

管理順序

物流管理按管理進行的順序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即計畫階段、實施階段和評價階段。

計畫階段

計畫是作為行動基礎的某些事先的考慮。物流計畫是為了實現物流預想達到的目標所做的準備性工作。
物流計畫首先要確定物流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為實現這個目標所進行的各項工作的先後次序。
其次,要分析研究在物流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任何外界影響,尤其是不利因素,並確定對這些不利因素的對策。
第三,做出貫徹和指導實現物流目標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具體措施。

實施階段

物流的實施階段管理就是對正在進行的各項物流活動進行管理。它在物流各階段的管理中具有最突出的地位。這是因為在這個階段中各項計畫將通過具體的執行而受到檢驗。同時,它也把物流管理與物流各項具體活動進行緊密的結合。
(一) 對物流活動的組織和指揮
物流的組織是指在物流活動中把各個相互關聯的環節合理地結合起來,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便充分發揮物流中的每個部門、每個物流工作者的作用。物流的指揮是指在物流過程中對各個物流環節、部門、機構進行的統一調度。
(二) 對物流活動的監督和檢查
通過監督和檢查可以了解物流的實施情況,揭露物流活動中的矛盾,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提出克服的方法。
(三) 對物流活動的調節
在執行物流計畫的過程中,物流的各部門、各環節總會出現不平衡的情況。遇到上述問題,就需要根據物流的影響因素,對物流各部門、各個環節的能力做出新的綜合平衡,重新布置實現物流目標的力量。這就是對物流活動的調節。

評價階段

在一定時期內,人們對物流實施後的結果與原計畫的物流目標進行對照、分析,這便是物流的評價。通過對物流活動的全面剖析,人們可以確定物流計畫的科學性、合理性如何,確認物流實施階段的成果與不足,從而為今後制定新的計畫、組織新的物流提供寶貴的經驗和資料。
按照對物流評價的範圍不同,物流評價可分為專門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按照物流各部門之間的關係,物流評價又可分為物流縱向評價和橫向評價。 應當指出無論採取什麼樣的評價方法,其評價手段都要藉助於具體的評價指標。這種指標通常表示為實物指標和綜合指標。

價值核心

為了建立合理高效的連鎖經營物流體系,我們先來解剖物流體系。物流體系的四個核心是:採購、倉儲、配送、運輸。
一、採購
任何企業離不開採購,連鎖企業亦是如此,商品採購是連鎖企業經營活動的起點。採購必須根據要貨計畫,由配送中心匯集各連鎖分店提出的要貨計畫,再結合總部的要求和市場供應的情況,制定採購計畫統一向市場採購商品和物料。
連鎖企業的採購必須是整個連鎖分店的要貨計畫,配送中心匯集各連鎖分店提出的要貨計畫後,結合總部的要求和市場供應的情況,制定採購計畫統一向市場採購商品和物料。對連鎖企業而言,採購環節是一個創造性部門,其所經營的商品均需通過採購環節的引進來創造效益。然而很多連鎖企業的現狀是,很難準確掌握本部及下屬連鎖超市的商品和採購信息,常因庫存不足而影響銷售。有時甚至因採購交易時間過長,而致使商品長期脫銷。
二、倉儲
連鎖店與其他商店一樣,需要有常年銷售的商品,需要銷售產銷不同時間的商品如果對常年銷售的商品,在各連鎖店每次發出要貨請求後,配送中心就到市場上採購,勢必增加成本和採購費用,也不可能最大限度的享受到批量優惠。這就要求配送中心在保證商品儲存品質的限度內大批量購進,在連鎖分店提出要貨請求後,就直接調運分送。對季節性商品,配送中心也應保持一定的倉儲量,以保證異時銷售的需要。
三、配送
配送作為連鎖業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其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實踐證明連鎖經營的發展離不開物流配送,合理的物流配送使連鎖經營中的統一採購、統一配貨、統一價格得以實現,能否建立高度專業化、社會化的物流配送中心關係到連鎖經營的規模效益能否充分發揮。配送中心的建設是整個物流體系的重點,因此我們有必要詳細闡述一下。  大型連鎖企業要重視配送中心建設,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合理確定配送中心規模,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體系。積極發展社會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物流資源,通過資產聯合、重組和專業化改造等途徑,打破行業界限和地區封鎖,滿足各連鎖企業的經營需要。
四、運輸
連鎖分店分布相對較散,且數量眾多,限於交通條件、經濟上的考慮,不可能配備足夠多的交通工具。
運輸是人和物的載運及輸送。它是在不同地域範圍之間(如兩個城市、兩個工廠,或一個大企業內相距較遠的兩車間),以改變對象的空間位置為目的的活動,對對象進行空間位移。由於各連鎖分店分布相對較散,且數量眾多,限於交通條件或基於經濟上的考慮,不可能配備足夠多的交通工具這就要求配送中心能夠根據計算機網路所獲得的各分店的要貨信息,合理安排調運力量,及時向各分店運送商品,充分滿足各分店的銷售要求。

配送中心建設

發展連鎖企業要加快配送中心建設。我國很多連鎖企業發展到30~40家以後,是物流制約了它們的發展。若是加快物流配送的投資,無疑會使我國的連鎖企業更趨於良性發展。但是,現階段我國的社會化物質基礎不很發達,連鎖企業中配送數量少,規模也小,而國外是大物流,配送中心面積大,輻射範圍也很大。比如:沃爾瑪的一個配貨中心要管100個店鋪,輻射半徑是200公里,一個配送中心就10萬平方米以上。由此可見,加強配送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對連鎖經營的重要性。
物流配送物流配送
A、自建配送中心
此方法適用於已達到一定規模的連鎖企業。配送中心與店鋪面積有一個相對適應的比例關係,從世界連鎖業發展的實踐來看,一個便利連鎖公司,在擁有20個店,總面積達到4000平方米時,就可考慮建配送中心;一個超市連鎖公司,在擁有10個店,總面積達到5000平方米時,就有建立配送中心的必要。考慮到配送收入與配送成本因素,配送中心業應具有相應的配送經濟規模。一般來講,判斷標準應是:分店規模擴大使配送中心正常運轉所取得的數量折扣和加速資金周轉的效益,足以抵償配送中心建設和配送設施所花費的成本。並且一些大型連鎖公司都擁有自己的配送中心。
歐洲(特別是德國)的物流配送設定是世界第一流的,但其物流成本的可觀導致了大零售商紛紛把物流業務送給了第三方的專業性配送公司。在歐洲向主要連鎖零售商發貨的業務中,除30%由零售商自有的配送中心發貨外,61%是控制在第三方的專業性配送公司手裡,即將連鎖配送活動交給社會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B、社會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一些大型超市公司投資建造的配送中心,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本系統的商品配送任務。而一些中小型的超市公司在資金、設施和人才等方面遇到不少難題,開展配送業務問題較多,如缺乏規範作業,各種編碼(包括商品編碼、運輸包裝編碼等)缺乏標準,出貨選揀、到貨分揀、組配、商品盤點等作業均無電子掃描裝置,出貨外包裝不加貼用於運輸、送貨的條碼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服務水平。
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產的分工越來越細,在國外已經出現了許多專門承擔配送任務的公司,一些連鎖企業不再自建配送中心,轉而依託社會化的配送中心。社會化的配送中心對我國尤為適用。
(1)因為我國的連鎖店規模普遍較小,自建配送中心由於不能取得規模效應而導致所得收益不足以補償建設費用。
(2)由於專門承擔配送任務的公司和連鎖店之間是服務和被服務的關係,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配送中心的切身利益。因此,在當前我國企業內部管理能力較差的情況下,由專職配送中心完成配送任務有利於提高配送效率,反過來又促進了配送業的發展。很多以前承擔單一運輸和倉儲的企業可以藉助其資源開展物流配送服務,使社會資源得到整合。
(3)我國大量的連鎖店需要的商品具有品種繁多、批次不一的特點,且多品種、小批量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渠道,按批發業的業種來各自進行配送的話,既會增大物流的成本,且連鎖店鋪也難於應付增多的送貨卡車。把向各店鋪配送的商品混裝在一輛卡車上配送,對於大幅度提高連鎖物流配送效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利用第三方物流企業或是社會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將同一區域有相同需求的各連鎖分店大量分散的共同貨物或商品集中運送,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員、物資、金錢、時間等物流資源的效率,達到集約化,節省物流成本。
C綜合性物流配送中心
由於業務所限,許多大型連鎖企業的配送中心都開始或多或少承擔其他公司的配送任務。如日本的西友公司在自建物流配送系統的基礎上,還同時為社會上其他企業配送商品。東京附近的西友公司府中配送中心像一家大工廠,裡面從上到下都是像流水線一樣的機器傳送帶。沒有上傳送帶的商品成箱地碼放在5層的貨架上,起碼高度有6米多。這個配送中心的貨場有6.5萬平方米,全部是機器操作的分類場也有3.16萬平方米。其流水線平均每小時要分1。62萬箱貨物,為全國250家連鎖店提供商品。

提供增值服務

首先,配送中心要加強信息化建設。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收集的資料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位化等。因此,條碼技術(Bar Code)、資料庫技術(Database)、電子定貨系統(EOS)、電子數據交換(EDI)、快速反應(QR)、有效的客戶反應(ECR)、射頻技術(RF)、管理信息系統(MIS)、企業資源計畫(ERP)等先進技術與管理策略,應在我國的物流配送企業大力推廣運用。信息化是一切現代技術和管理手段的基礎,只有實現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承擔起電子商務時代賦予物流配送業的歷史任務。
其次,物流配送方要改變單一送貨的觀念,利用電子商務協助客戶完成售後服務,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內容,如跟蹤產品訂單、提供銷售統計和報表等。顧客化的配送中心面向一些有很高專業需求的客戶,配送中心可以涉入購買方與原材料供應方之間的交易過程,如:代替購買方向供應方下定單,原材料的運入和產成品的運出安排運輸,還提供最終產品裝配的操作和用倉庫設施為顧客做產品測試,擴大配送中心的服務範圍。對於客戶的跨國交易,配送中心還可以幫其進行報關、繳稅費等手續。物流配送方與客戶要發展長期的戰略夥伴關係,加強雙方的信息溝通,切實站在客戶的立場思考,挖掘更多潛在的合作利益。
鼓勵物流配送中心開展“一攬子”物流服務,開闢物流服務新領域,增強我國連鎖企業競爭優勢。相對國外技術先進、實力強大的零售連鎖商業的威脅,我國連鎖業要抓住本國市場,應從提供更細化的服務來著手。我國連鎖業應著眼於“末端物流”的物流新領域。
“一攬子”物流服務也稱為一括型的物流服務,是從效率化地進行商品的進貨到店鋪貨架的陳列作業而萌發的新的物流系統。一括型物流是儘可能地將店鋪的作業在中轉的配送中心完成,以大幅度減少店鋪內的作業為目標的物流方式。一括型的物流系統是從店鋪的貨架開始向上推移進行物流構築的方式。一括型配送的物流中心要擁有對貨物的分檢、包裝、貼價簽、對要捆綁促銷的產品進行拆包和捆綁、重新包裝、甚至對最終產品進行裝配等等加工功能,就是說,一括型的系統能夠通過一括型的配送中心直接連線從廠家到零售業店鋪的貨架,顯示出可能建立的效率化的供應鏈系統。為客戶提供附加價值。為了更好的提高配送效率,配送中心可以將從零售店鋪門前到店內貨架途中的貨物的搬運,包裝的拆卸、上架,甚至是搬運前後店內衛生的打掃等工作都納入自己的服務範圍。節省了貨物交手過程的時間和人員的浪費,讓店內人員可以全心的進行自己的工作,更好的為顧客服務。同時,也利於配送方和收貨方對於貨物破損的責任劃分。
最後,要加強環境保護意識,做好廢棄物物流如廢舊紙板箱回收工作,發揮社會效應。

現代物流管理

基本情況

1.現代物流管理是系統整合的協作物流,以企業整體最優為目的。從商品供應體系的角度來看,現代物流
不是單個生產、銷售部門或企業的事,而是包括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等有關聯企業在內的整個統一體的共同活動,從而使物流管理成為一種供應鏈管理。從供應鏈戰略管理的角度出發,現代物流管理指揮著跨企業組織的物流作業,通過強化流通過程中所有企業的關係,以實現產品供應鏈全過程的價值和經營行為的最適化。
2.現代企業物流是客戶服務物流,客戶服務是物流管理創新的原動力。傳統物流認為物流是“內部事務”,只對組織體內部產生影響,其服務對象是組織內部的生產或銷售部門;現代物流認為物流是“外部事務”,其服務對象是組織體外的顧客,與此相適應,企業經營理念的核心已從產品製造轉向市場行銷和客戶服務。企業的物流活動也以客戶服務為價值取向,同時向生產過程的上下游延伸,通過提供顧客所期望的服務,在積極追求自身交易擴大的同時,強調實現與競爭者顧客服務的差別化。
3.現代企業物流管理依靠高度發達的信息網路和全面、準確的市場信息,來實現企業各自的經營目標和實現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化。信息已成為物流管理的核心,現代物流活動必須及時了解和反映市場的需求,並將之反饋到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才能保證生產經營決策的正確和再生產的順利進行。

管理特點

物流管理的4個特點
(1)以實現客戶滿意為第一目標;
(2)以企業整體最優為目的;
(3)以信息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物流管理強調運用系統方法解決問題。現代物流通常被認為是由運輸、存儲、包裝、裝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諸環節構成。
工商企業的物流管理課題
物流企業的物流管理課題
政府方面的物流管理課題
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
如何創造現代物流發展的巨觀環境
培育和發展物流市場,物流資源重組 如何解決好物流與環境和城市發展的矛盾

配送流程

訂單處理

物流中心的交易起始於客戶的諮詢、業務部門的報表,而後由訂單的接收,業務部門查詢出貨日的存貨狀況、裝卸貨能力、流通加工負荷、包裝能、配送負荷等來答覆客戶,而當訂單無法依客戶之要求交貨時,業務部加以協調。
由於物流中心一般均非隨貨收取貨款,而是於一段時間後,予以結賬,因此在訂單資料處理的同時,業務人員尚依據公司對該客戶的授信狀況查核是否已超出其授信額度。此外在特定時段,業務人員尚統計該時段的訂貨數量,並予以調貨、分配出貨程式及數量。退貨資料的處理亦該在此階段予以處理。另外業務部門尚制定報表計算方式,做報表歷史資料管理,訂定客戶訂購最小批量、訂貨方式或訂購結帳截止日。

物件採購

自交易訂單接受之後由於供應貨品的 要求,物流中心要由供貨廠商或製造廠商訂購商品,採購作業的內容包含由商品數量求統計、對供貨廠商查詢交易條件,而後依據我們所制訂的數量及供貨廠商所提供較經濟的訂購批量,提出採購單。而於採購單發出之後則進行入庫進貨的跟蹤運作。

進貨入庫

當採購單開出之後,於採購人員進貨入庫跟蹤催促的同時,入庫進貨管理員即可依據採購單上預定入庫日期,做入庫作業排程、入庫站台排程,而後於商品入庫當日,當貨品進入時做入庫資料查核、入庫品檢,查核入庫貨品是否與採購單內容一致,當品項或數量不符時即做適當的修正或處理,並將入庫資料登錄建檔。入庫管理員可依一定方式指定卸貨及棧板堆疊。對於由客戶處退回的商品,退貨品的入庫亦 經過退貨品檢、分類處理而後登錄入庫。
一般商品入庫堆疊於棧板之後有兩種作業方式,一為商品入庫上架,儲放於儲架上,等候出庫,需求時再予出貨。商品入庫上架:由電腦或管理人員依照倉庫區域規劃管理原則或商品生命周期等因素來指定儲放位置,或於商品入庫之後登錄其儲放位置,以便於日後的存貨管理或出貨查詢。另一種方式即為直接出庫,此時管理人員依照出貨要求,將貨品送往指定的出貨碼頭或暫時存放地點。在入庫搬運的過程中 由管理人員選用搬運工具、調派工作人員、並做工具、人員的工作時程安排。

庫存管理

庫存管理作業包含倉庫區的管理及庫存數控制。倉庫區的管理包括貨品於倉庫區域內擺放方式、區域大小、區域的分布等規劃;貨品進出倉庫的控制遵循:先進先出或後進先出;進出貨方式的制定包括:貨品所用的搬運工具、搬運方式;倉儲區儲位的調整及變動。庫存數量的控制則依照一般貨品出庫數量、入庫所 時間等來制定採購數量及採購時點,並做採購時點預警系統。訂定庫存檔點方法,於一定期間印製盤點清冊,並依據盤點清冊內容清查庫存數、修正庫存帳冊並製作盤虧報表。倉庫區的管理更包含容器的使用與容器的保管維修。

補貨及揀貨

由客戶訂單資料的統計,我們即可知道貨品真正的需求量,而於出庫日,當庫存數足以供應出貨需求量時,我們即可依據需求數印製出庫揀貨單及各項揀貨指示,做揀貨區域的規劃布置、工具的選用、及人員調派。出貨揀取不只包含揀取作業,更應注意揀貨架上商品的補充,使揀貨作業得以流暢而不至於缺貨,這中間包含了補貨水準及補貨時點的訂定、補貨作業排程、補貨作業人員調派。

流通加工

商品由物流中心送出之前可於物流中心做流通加工處理,在物流中心的各項作業中以流通加工最易提高貨品的附加值,其中流通加工作業包含商品的分類、過磅、拆箱重包裝、貼標籤及商品的組合包裝。而欲達成完善的流通加工,必須執行包裝材料及容器的管理、組合包裝規則的訂定、流通加工包裝工具的選用、流通加工作業的排程、作業人員的調派。

出貨處理

完成貨品的揀取及流通加工作業之後,即可執行商品的出貨作業,出貨作業主要內容包含依據客戶訂單資料印製出貨單據,訂定出貨排程,印製出貨批次報表、出貨商品上所 要的地址標籤、及出貨檢核表。由排程人員決定出貨方式、選用集貨工具、調派集貨作業人員,並決定所 運送車輛的大小與數量。由倉庫管理人員或出貨管理人員決定出貨區域的規劃布置及出貨商品的擺放方式。

配送作業

配送商品的實體作業包含將貨品裝車並實時配送,而達成這些作業則須事先規劃配送區域的劃分或配送路線的安排,由配送路逕選用的先後次序來決定商品裝車的順序,並於商品的配送途中做商品的追蹤及控制、配送途中意外狀況的處理。

會計作業

商品出庫後銷售部門可依據出貨資料製作應收帳單,並將帳單轉入會計部門作為收款憑據。而於商品購入入庫後,則由收貨部門製作入庫商品統計表以作為供貨廠商請款稽核之用。並由會計部門製作各項財務報表以供營運政策制定及營運管理之參考。

營運管理

除了上述物流中心的實體作業之外,良好的物流中心運作更要基於較上階層的管理者透過各種考核評估來達成物流管理流程中心的效率管理,並制訂良好的營運決策及方針。而營運管理和績效管理可以由各個工作人員或中級管理階層提供各種資訊與報表,物流管理流程包含出貨銷售的統計資料、客戶對配送服務的反應報告、配送商品次數及所用時間的報告、配送商品的失誤率、倉庫缺貨率分析、庫存損失率報告、機具設備損壞及維修報告、燃料耗材等使用量分析、外僱人員、機具、設備成本分析、退貨商品統計報表、作業人力的使用率分析等。

相關影響

一、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係
電子商務是一場商業領域的根本性革命,核心內容是商品交易,而商品交易會涉及到四個方面:商品所有權的轉移、貨幣的支付、有關信息的獲取與套用、商品本身的轉交,即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這四個部分都與傳統情況有所不同。商流、資金流與信息流這三種流的處理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和網路通信設備實現。物流,作為四流中最為特殊的一種,是指物質實體的流動過程,具體指運輸、儲存、配送、裝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種活動。對於大多數商品和服務來說,物流仍要經由物理方式傳輸,因此物流對電子商務的實現很重要。電子商務對物流的影響也極為巨大,物流未來的發展與電子商務的影響是密不可分的。
二、電子商務對物流的影響綜述
由於電子商務與物流間密切的關係,電子商務這場革命必然對物流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個影響是全方位的,從物流業的地位到物流組織模式、再到物流各作業、功能環節,都將在電子商務的影響下發生巨大的變化。
(一)物流業的地位大大提高。物流企業會越來越強化,是因為在電子商務環境裡必須承擔更重要的任務:既要把虛擬商店的貨物送到用戶手中,而且還要從生產企業及時進貨入庫。物流公司既是生產企業的倉庫,又是用戶的實物供應者。物流業成為社會生產鏈條的領導者和協調者,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電子商務把物流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其提供了空前發展的機遇。
(二)供應鏈管理的變化。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實現了一體化,供應商與零售商、消費者三方通過Internet連在了一起,通過POS、EOS等供應商可以及時且準確地掌握產品銷售信息和顧客信息。此時,存貨管理採用反應方法,按所獲信息組織產品生產和對零售商供貨,存貨的流動變成“拉動式”,實現銷售方面的“零庫存”。
(三)第三方物流成為物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勞務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務的物流運作方式。它將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得到極大的發展,因為:(1)跨區域物流。電子商務的跨時域性與跨區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動也具有跨區域或國際化特徵;(2)電子商務時代的物流重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三、電子商務對物流各作業環節的影響
(一)採購。傳統的採購極其複雜。採購員要完成尋找合適的供應商、檢驗產品、下訂單、接取發貨通知單和貨物發票等一系列複雜繁瑣的工作。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採購過程會變得簡單、順暢。
網際網路可降低採購成本。通過網際網路採購,可以接觸到更大範圍的供應廠商,因而也就產生了更為激烈的競爭,又從另一方面降低了採購成本。
(二)配送
1、配送業地位強化。配送在其發展初期,發展並不快。而在電子商務時代,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來提供,B2B的物流業務會逐漸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其供貨方式也是配送制。沒有配送,電子商務物流就無法實現。
2、配送中心成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匯集中心。信息化、社會化和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運作的。

物流專業

專業特點

主幹課程:物流概論、採購與供應管理、採購項目管理、運輸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國際物流學、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採購過程演練、運輸實務、管理學、倉儲管理實務、物流配送中心設計、國際物流實務、成功學、創新學、素質拓展訓練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相近專業:工商管理 市場行銷 會計學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 商品學 審計學電子商務 物流管理 國際商務。
適應物流管理第一線崗位需要,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 具備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專門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在以工商企業物流為基本方向的領域內,會綜合運用物流管理理論,並以計算機為手段進行現代企業物流、物流倉儲配送等業務管理、物流企業基層管理、物流方案設計和市場化運作的技術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基本課題

  • 工商企業的物流管理課題
  • 通過物流活動的合理化和效率化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從而為企業的利潤增長作出貢獻。
  • 物流企業的物流管理課題
  • 作為社會化物流服務的提供方,如何以企業的物流需求為市場,開展代理物流經營事業
  • 政府方面的物流管理課題
  • 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
  • 如何創造現代物流發展的巨觀環境
  • 培育和發展物流市場,物流資源重組
  • 如何解決好物流與環境和城市發展的矛盾

自考課程

專業代號:A020228 ;專業名稱:物流管理(專科)
註:“標準號”為2002年以前使用
序號
類型序號
課程代碼
分類
課程名稱
學分
類型
考試方式
方向或備註
1
1
3706
公共課
2
必考
筆試
2
2
3707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4
必考
筆試
3
3
5361
專業課
物流數學
6
必考
筆試
4
4
5362
物流英語
7
必考
筆試
5
5
18
計算機套用基礎
2
必考
筆試
6
5
19
計算機套用基礎
2
必考
實踐考核
7
6
5363
物流基礎
5
必考
筆試
初級證書課程
8
7
5364
物流企業會計
5
必考
筆試
9
8
5365
物流信息技術
4
必考
筆試
初級證書課程
10
8
5366
物流信息技術(實踐)
3
必考
實踐考核
11
9
5367
物流案例與實踐(一)
4
必考
筆試
初級證書課程
12
10
5368
庫存管理(一)
5
必考
筆試
初級證書(四選一)課程
13
11
5369
採購與供應管理(一)
5
必考
筆試
初級證書(四選一)課程
14
12
5370
運輸管理(一)
5
必考
筆試
初級證書(四選一)課程
15
13
5371
倉儲管理(一)
5
必考
筆試
初級證書(四選一)課程
16
14
5372
4
必考
筆試
專業代號:B020229 ;專業名稱:物流管理(獨立本科段)
註:“標準號”為2002年以前使用
序號
類型序號
課程代碼
標準號
課程名稱
學分
類型
考試方式
方向或備註
1
001
0370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4
必考
筆試
2
002
04183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5
必考
筆試
3
003
04184
線性代數(經管類)
4
必考
筆試
4
004
00009
3005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6
必考
筆試
5
005
00015
3022
英語(二)
14
必考
筆試
6
006
00043
3011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4
必考
筆試
7
007
05374
物流企業財務管理
5
必考
筆試
8
008
05375
物流案例與實踐(二)
4
必考
筆試
中級證書課程
9
009
05376
庫存管理(二)
5
必考
筆試
中級證書(四選二)課程
10
010
05377
採購與供應管理(二)
5
必考
筆試
中級證書(四選二)課程
11
011
05378
運輸管理(二)
5
必考
筆試
中級證書(四選二)課程
12
012
05379
倉儲管理(二)
5
必考
筆試
中級證書(四選二)課程
13
013
05373
物流企業管理
5
必考
筆試
中、高級證書課程
14
014
05380
供應鏈管理
4
必考
筆試
高級證書課程
15
015
01574
物流管理軟體操作(實踐)
4
必考
實踐考核
16
016
06999
畢業論文
不計學分
必考
實踐考核
17
201
05363
物流基礎
5
加考
筆試
初級證書課程
相關說明
開考方式
面向社會
報考範圍
全省
主考學校
課程設定
必考課程16門,共79學分;選考課程0門,共0學分;加考課程1門,共5學分;

自考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學歷、身體健康狀況、居住地等限制,均可根據本人的實際情況報考,但考生在申請本科畢業時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專科學歷。

就業前景

作為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可在物流企業、港口、海關、貨運公司、商貿企業等就業,就業前景良好。今後一段時期,除儲存、運輸、配送、貨運代理等領域的物流人才緊缺外,相關的系統化管理人才、懂得進出口貿易業務的專業操作人才、電子商務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資金周轉以及成本核算等相關知識和操作方法的國際性物流高級人才將更吃香。物流專業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缺口達60餘萬。據了解,目前最為搶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現代經濟貿易、運輸與物流理論和技能,且具有紮實英語能力的國際貿易運輸及物流經營型人才,他們的年薪最高可達100萬元。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立、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物流產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新興的產業部門,將成為本世紀重要產業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從中央到地方以及許多市場意識敏銳的企業,已把物流作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把現代物流理念、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現代物流模式引入國家、地方經濟建設和企業經營和管理之中。但是我國的物流教育仍十分滯後,造成了現代物流綜合性人才、企業尤其是流通企業改造傳統物流與加強物流管理、城市規劃物流系統運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作技術操作等現代物流人才嚴重匱乏,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就業背景
到2016年為止,連續5年上榜為上海市就業困難專業
上海市教委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16年度本科預警專業名單,今年共有10個本科專業因在上海高校重複設定相對較多,在部分高校中連續多年招生錄取率和畢業生簽約情況不太理想,造成整體指標偏低,被列為2016年度預警專業,其中曾經非常熱門的新聞學、法學等專業均上榜。
上海市教委稱,為進一步最佳化上海高校專業結構,促進高校專業教育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前幾年試點公布本科預警專業名單的基礎上,鑒於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新聞學、旅遊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行銷、行政管理等10個專業在本市高校重複設定相對較多,在部分高校中連續多年招生錄取率和畢業生簽約情況不太理想,造成整體指標偏低,經市教委研究,將上述專業列為2016年度預警專業。

存在問題

一、企業對物流管理作用的認識不足
企業對物流管理的作用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刻,使物流管理在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中的作用不大。嚴重忽視了物流管理最重要的職能——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高水平地滿足顧客需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二、企業物流的管理模式落後
物流管理的體制結構不合理、不科學,物流職能分散,忽略供應 鏈的整合。客觀上使企業的物流仍然是一種分散的、初級的、低效的流通,使企業物流的中間環節過多,浪費嚴重。
各國或地區物流協會
歐洲專業物流協會(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ELA)香港物流協會(Hong Kong Logistics Association,HKLA)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China Federation of Logistics & Purchasing,CFLP)美國國際專業物流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ogistics,SOLE)美國運輸與物流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Transportation & Logistics,AST&L)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The Global Logistics Council of Taiwan,GLCT)台灣國際物流暨供應鏈協會(Taiwa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 Supply Chain Association,TILSCA)中國台灣物流協會(Taiwan Associ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TALM)馬來西亞物流師協會(The Society of Logisticians, Malaysia)(LogM)("Pertubuhan Pakar Logistik Malaysia", in Malaysian languag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