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茶

牛蒡子茶

牛蒡子,中藥名。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學名:Arctium lappa L.)的乾燥成熟果實。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惡實等。呈長倒卵形,略扁,微彎曲,長5~7mm,寬2~3mm。表面灰褐色,帶紫黑色斑點,有數條縱棱,通常中間1~2條較明顯。頂端鈍圓,稍寬,頂面有圓環,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基部略窄,著生面色較淡。果皮較硬,子葉2,淡黃白色,富油性。無臭,味苦後微辛而稍麻舌。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果序,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再曬乾。生用或炒用,用時搗碎。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散結,解毒消腫之功效。屬於解表藥中發散風熱藥。現代研究,牛蒡子還可用於防治糖尿病腎病;牛蒡果實含牛蒡甙經水解生成的牛蒡甙元具有抗癌活性。

綠茶是茶葉的一種。經殺青揉捻乾燥,大部分白毫脫落,浸泡後為綠湯綠茶。綠茶通過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四種:蒸青茶,烘青茶,曬青茶,炒青茶。

中國大部分名茶為綠茶,如台灣凍頂烏龍、福建鉄觀音、浙江龍井、江蘇碧螺春等。在清明之前,茶樹剛發芽時採摘的,為“明前茶”也稱為“蓮心”或“銀針”;在穀雨前採摘的,為“雨前茶”,茶葉已展開,也稱為“旗槍”;在立夏前採摘的為“三春茶”,已經有兩片葉展開,也稱為“雀舌”;立夏後再採摘,葉片已變厚,為“四春茶”,也可稱做“梗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蒡子茶
  • 原料牛蒡子10g、綠茶3g
  • 用途:風熱咳嗽、咽喉腫痛
  • 來源:傳統藥茶方
作用,用法,

作用

茶的食療作用早在我們的古人就有認識。如成書於戰國時期的《神農本草》就敘述了茶的藥性和作用:“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唐代的《本草拾遺》也記載了“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現今,飲茶的減肥、健美、美容作用已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牛蒡子茶牛蒡子茶
在《現代醫學對茶葉的認識和套用》一節里,列舉了茶葉的31種功用:
1、助消化。2、提神醒腦。3、延年益壽。4、降血脂、減肥。5、明目。6、利尿、消腫。7、抗菌消炎。8、抗動脈硬化。9、降血壓、防高血壓。10、防治冠心病。11、抗輻射。例如電視的輻射。12、安神、鎮靜、陶冶性情。13、營養劑。14、可治糖尿病。15、美容作用。16、防治貧血。17、抗疲勞、解疲勞的作用。18、醒酒、解酒毒。19、生浸解渴。20、防、抗癌。21、益氣增力。22、抗菌止瀉。23、解毒。24、增加人體的適應力。25、抗結核病。26、除異味、消口臭。27、升高白血球,治白血球減少病。28、抗病毒。29、保護牙齒。30、調節體液的酸鹼平衡。31、外用於消炎、抗菌等。

用法

原料:牛蒡子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