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鮃彈狀病毒病

此病首先在日本發現,主要危害牙鮃,從幼魚到成魚均可被感染。發病季節以冬季和早春,水溫10℃時為發病高峰期,死亡率可高達60% 。人工感染真鯛黑鯛稚魚有強烈的致病性,對虹鱒也具致病性。我國山東榮成工廠化養殖的牙鮃發現有此病症。

中文名稱牙鮃彈狀病毒病
英文名稱Hirame rhabdo virus disease
定  義由牙鮃彈狀病毒(Hirame rhabdo virus, HRV)引起的魚病。主要危害養殖的牙鮃、香魚幼魚及黑鯛。病魚體表及鰭充血,腹部膨大,肌肉和內部器官出血,造血組織及脾臟內實質細胞大面積壞死。
套用學科水產學(一級學科),水產生物病害及防治(二級學科)
病原,症狀,流行及危害,診斷方法,防治方法,

病原

該病病原為牙鮃彈狀病毒(Hirame rhabdovirus virus HRV)。

症狀

病魚體表和鰭充血或出血,腹部膨脹;解剖病魚,肌肉出血,腹腔內有腹水,生殖腺淤血,其結締組織充血或出血,嚴重患病魚腎臟壞死。病魚體色變黑,動作緩慢,靜止水底或漫遊於水面。體表及鰭充血,腹部有腹水,肌肉、鰭基部可見點狀出血,生殖腺淤血,腦出血;腎臟造血組織壞死,細胞核固縮、破碎、崩解、消失,腎小管上皮崩解、壞死,黑色素大量沉積;脾臟內實質細胞壞死;腸管黏膜固有層、黏膜下肌肉層充血、腫脹,胃黏膜上皮、黏膜下肌肉層顯著出血;肝臟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肝臟實質細胞變性、壞死。

流行及危害

幼苗期和稚魚期易患此病,多發生在水溫低於15攝氏度時,水溫10攝氏度時為發病高峰期,死亡率可達60%。

診斷方法

根據症狀可作出初步診斷。牙鮃的細菌病也可引起體表充血或出血,腹部膨脹和內有腹水的病狀,但本病一般檢測不到病原菌,並且發病的水溫通常在15℃以下,15℃以上時疾病有自然停止的傾向。

防治方法

以防為主。平時儘量保持水溫、鹽度穩定,確保水質良好。
1、預防措施
(2)受精卵每立方米水體用25克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含有效碘10%)浸浴15分鐘。
(3)工廠化養殖用水經紫外線或臭氧消毒,也可用含氯消毒劑或二氧化氯(如第3代魚蝦安)消毒(用法、用量按產品說明書)。
2、治療方法
提高養殖水溫至15℃以上,可有效地防止此病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