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系氏族文化遺址

父系氏族文化遺址

父系氏族公社,。1959 年山東泰安縣大汶口發現了距今 5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同樣類型的文化遺址在以山東、蘇北、皖北為中心的地區也有發現,通稱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約五六千年前,處於母系氏族公社階段,中晚期距今四五千年,處於父系氏族公社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父系氏族文化遺址
  • 大約: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晚期
  • 時間:1959 年
  • 距今: 5000 多年
特點鮮明的陶器,大汶口墓地,隨葬豬頭說明私有制已出現,龍山文化,精美玉器,部落聯盟的重要集合地,

特點鮮明的陶器

大汶口文化以特點鮮明的陶器為主要特徵,除夾砂紅陶和泥質紅陶外,中晚期灰陶、黑陶開始增多,並有少量硬質白陶。農具以石器為主,大量使用磨製精緻的穿孔斧、刀、鏟、錛、鑿等石器,還有骨鐮、蚌鐮,中晚期出現了有肩石鏟、大型有段石錛、石鎬頭和鹿角鋤。家畜飼養較為發達。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中出土有豬、狗、牛、雞等家畜禽的骨骼。墓葬盛行用豬隨葬(整豬、半隻豬、豬頭或下頜骨)。

大汶口墓地

大汶口墓地約 82 萬平方米,1959 年第一次發掘,揭露面積 5400 平方米,發現了 133 座墓葬和 1 座橫穴式陶窯。墓葬均為長方形土坑,14 座有木質葬具痕跡,其中包括四壁疊放原木、頂部用原木鋪排的木槨式葬具,絕大多數死者頭向朝東。合葬墓共 8 座,其中雙人合葬 7 座,3 人合葬 1座。大多數墓有隨葬品,以陶器為最多,代表性器類為鼎、豆、壺、罐、杯、鬹、盉、尊、瓶等。隨葬石器磨製規整,還有作為禮器的玉鏟和玉質飾件。骨、角、蚌器中有精緻的透雕象牙梳、筒、琮等。大多數死者指骨附近發現有獐牙鉤形器,或穿孔的龜甲,這可能是當時的一種習俗。隨葬品中還有一些動物骨骼,應是祭食,以豬骨最多。墓地中 43 座墓隨葬豬頭、豬下頜骨共96 個,最多的 13 號墓內有 14 個。

隨葬豬頭說明私有制已出現

有人認為,豬頭是私有財產的象徵物,隨葬豬頭說明私有制已出現。墓葬有大、中、小型之分。在墓葬的規模、葬具、隨葬品方面極不均衡,有的墓簡陋狹小,僅能容屍,隨葬品極少或空無一物。而有的墓卻十分寬大,如大汶口 10 號墓,有結構複雜的葬具,死者佩戴精緻的玉石飾物,隨葬玉鏟、象牙器和近百件精美陶器,還有獸骨、豬頭和可能是“鱷皮鼓”殘留下來成堆的鱷魚鱗板。

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距今約四千多年前。以 1928 年最初發現於山東章丘縣龍山鎮而得名。典型龍山文化(又名山東龍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山東省中部、東部和江蘇淮北地區。以黑色陶器群為顯著特證。陶器普遍採用輪制,壁薄而均勻,造型規整,器表多素麵磨光,器形以袋足器、三足器、圈足器較多。典型器物除突出地存在著以鬹為代表的少量白陶外,大量的是磨光發亮的黑陶,其中的蛋殼黑陶高柄杯,有的器壁僅厚 0.5 毫米,還加以鏤孔和裝飾纖細的劃紋,製作工藝達到了古代制陶史上的頂峰。有些黑陶器上刻劃複雜的雲雷紋、獸面紋等紋樣,這類精緻的陶器,絕非日常用具,可能是一種顯示尊貴身份的禮器。

精美玉器

龍山文化遺址中,還發現了一定數量的精美玉器,如陰刻獸面紋玉錛、三牙璧及鳥形、鳥頭形等各種玉飾,其較高的工藝水平表明當時制玉工藝已專業化。這些都是在社會產生階級分化後,適應某種特殊需要而生產出來的。龍山文化已發掘墓群約 300 多座,半數以上的墓無隨葬品,有隨葬品的一般數量也不多,少數墓葬隨葬品十分豐富。在山東泗水尹家城遺址發掘出一座典型龍山文化迄今規模最大的墓,東西 5.5米,南北 4.3 米,有棺有槨,隨葬有精緻的成組陶器,如白陶帶蓋鬹,磨光黑陶帶蓋鼎、盆、壺、甗等,還隨葬了 20 余塊狗的下頜骨,以及估計為禮器殘件的遺物,如鱷魚鱗板及陶質小部件。墓室內還有 3 個人頭及少量的肢骨、脊椎骨等。1979—1982 年,1983—1985 年考古工作者陸續在遼寧省喀左縣東山嘴和牛河梁發現了距今五千多年的紅山文化大型古建築遺蹟群(紅山文化:是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因 1935 年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後遺址的發掘而得名),包括祭壇、“女神廟”遺址及泥塑偶像群和群山上的“積石冢”。祭壇在喀左縣東山嘴,建築基址為長方形,占據了整個遺址。東西長 11.8 米,寬 9.5 米。遺址選在面對開闊河川和大山山口的梁頂,並且基址內有成組、成群立石組成的石堆,還有泥塑人像群出土。

部落聯盟的重要集合地

在 5000 年前,無論是興修還是使用這樣大型的祭祀場所,都不是一個氏族或一個部落所能承擔和專用的,從規模看,這應是部落聯盟的重要集合地。女坤廟遺址,位於牛河梁主梁北山丘頂,廟由一個多室和一個單室兩組建築物構成,頂蓋、牆體採用木架草筋,內外敷泥、表面壓光或施彩繪。在遺址中還發現了專門供奉的泥塑偶像群,泥像雕塑極為逼真,其中有一尊接近真人大小的彩塑女神像,頭部基本完好,出土時顏面呈鮮紅色,眼眶、面頰尤顯,唇部塗朱,雙眼均嵌淡青色圓餅狀玉片為睛。整個臉面對稱規整,形象生動。從出土泥雕群像之間大小和體態差別判斷,似已形成有中心、有層次的“神統”,這是人世間等級差別的反映。積石冢作為墓葬,其特點是以石壘牆、以石築墓、以石封頂。這批大型建築遺蹟,特別是祭祀遺蹟,是迄今所發現時代最早的一處。壇、廟、冢的發現,為我們研究五千年前上層建築範疇的等級關係、宗教祭祀,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生產力,提供了珍貴資料,可說是當時社會的縮影。通過祭壇、神廟可看到國家出現的曙光,先民的腳步也正在邁入階級社會的門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