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素需要量

營養素需要量

人體每天都要從飲食中獲得所需的必需營養素。不同的個體,由於其年齡、性別、生理及勞動狀況不同,對各種必需營養素的需要量可能不同。一個人如果長期攝人某種必需營養素不足,就可能產生相應的營養缺乏的危害;如果長期攝入某種營養素過量,就有可能產生相應的毒副作用。因此,必須科學地安排每日膳食,以獲得品種齊全、數量適宜的營養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養素需要量
  • 外文名:nutritional requirement
  • 解釋: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需要的營養
  • 研究方法:人群調查和試驗室研究
概念,影響因素,

概念

營養素需要量(nutritional requirement)是指機體為了維持“適宜的營養狀況”,在一段時間內平均每天必須“獲得的”該營養素的最低量。所謂“適宜的營養狀況”是指機體處於良好的健康狀態,並且能夠維持這種狀態。“獲得的”營養素量可能是指攝入的營養素量,也可能是指機體吸收的營養素量。群體的需要量是通過個體的需要量研究得到的,在任何一個人群內個體需要量都是處於一種分布狀態。
機體如果由膳食中攝人某種營養素不足時,首先動用組織中儲備的該營養素,維持其相關的生理功能。當組織中儲備的營養素已經耗空而仍得不到外界的補充,機體就可能出現臨床上可以察知的功能損害,例如血液化學方面的改變。缺乏再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明顯的與該營養素有關的症狀、體徵,發生營養缺乏病。可見,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可以有不同的層次標準,機體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對營養素的需要量也可以有不同的水平。
預防明顯的臨床缺乏症的需要,滿足某些與臨床疾病現象有關或無關的代謝過程的需要以及維持組織中有一定儲存的需要是3個不同水平的需要,所以,在討論營養需要量時應當說明是指何種水平的需要量。
人群對某種營養素的需要量是通過測定人群內各個體的需要量而獲得的。研究方法包括人群調查和試驗室研究。由於生物學方面的差異,即便是一組年齡、性別、體質量和膳食構成都相似的個體,他們的需要量也未必完全相同。所以,我們不可能提出一個適用於人群中所有個體的營養素需要量,只能用人群內個體的營養素需要量的分布狀態的機率曲線來表達攝人量不能滿足隨機個體需要的機率變化。
為確定一個人群的營養素需要量,首先必須了解該群體中個體需要量的分布狀態。如果果資料充足,應儘可能以“平均需要量±標準差”來表示。
如前所述,營養素“需要量”可能是指需要由膳食中攝人的量,也可能是指機體需要吸收的量。有些營養素吸收率很低,需要由膳食攝入的量遠高於機體需要吸收的量.在討論時就必須明確是需要攝入的量還是需要吸收的量。例如鐵的吸收率只有膳食攝入量的5%~15%,一個體質量65kg的成年男子,每天需要吸收鐵0.91 mg,而他需要攝人的鐵則應為每天需要吸收鐵0.91mg,而他需要攝入的鐵則應為每天6.1-18.2mg(隨膳食類型而異)有些營養素的吸收率很高,如維生素A、維生素C等。通常可以吸收膳食中攝人量的80%~90%。所以在實際套用中就沒有必要區分是需要攝入的量還是需要吸收的量,而籠統的稱為營養素需要量。
能量需要量不同於營養素需要量,人群的能量推薦攝人量等於該人群的能量平均需要量,而不是像其他營養素那樣等於平均需要量加兩倍標準差。假定個的攝入量與需要量之間並無聯繫,當某一群體的平均能量攝人量達到其推薦攝人量時,隨機個體攝人不足和攝人過多的機率各占50%。而當某一群體的平均蛋白質攝人量達到推薦攝人量時,隨機個體攝人不足的機率儀為2%~3%。因為個體間需要量的差異相當大.推薦的攝人量只能建立在某種機率的基礎上。能量推薦攝入量等於該人群的平均需要量;而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的推薦攝人量是能滿足第95百分位的需要,或97%~98%的個體需要的水平。

影響因素

營養素需要量除了受年齡、性別等生理因素影響之外,尚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1.必需營養素前體物質的影響 在膳食中有些必需營養素的前體物質對某些必需營養素的需要量有影響,如果膳食中這些前體物質含量充足,在體內可以節約由這些前體物質合成的必需營養素,減少這些營養素的需要量。例如,對於成人而言,食物中含有充足的能在體內合成苯丙氨酸和蛋氨酸的前體物質酪氨酸和半胱氨酸,則苯丙氨酸和蛋氨酸的需要量可適當減少。色氨酸是煙酸的前體物質.所以膳食中含有豐富的色氨酸,則煙酸需要量可適當減少。
2.膳食營養素的不平衡的影響
膳食中某些營養素的含量過高或過低,有可能影響其他營養素的需要量。例如,羊或豬的飼料中過量的鎂可增加鐵的吸收,從而可預防貧血,而過量鐵則可抑制鎂的吸收。膳食中某些必需營養素的需要量可受膳食中宏量營養素比例的影響。如膳食中維生素E的需要量隨膳食中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脂肪增加而增加。硫胺素主要功能是作為α-酮酸羥化酶的輔助因子發揮作用,而α-酮酸來源於糖類及支鏈胺基酸的代謝。因此,硫胺素的需要量取決於膳食中脂肪、糖類、蛋白質的相對比例。
3.遺傳缺陷的影響
維生素不能轉變成輔酶形式的遺傳缺陷個體可發展成為嚴重的維生素缺乏病。現已知的有生物素、鈷胺素、葉酸、煙酸、吡哆醇、硫胺素等利用缺陷。其中有些疾病可以通過服用大劑量相應維生素得以減輕,但劑量反應與疾病類型,
4.藥物和營養素相互作用的影響
許多情況下,藥物與營養素的相互作用可使營養素需要量增加。如作為維生素拮抗劑或損害礦物質吸收的藥物,均可導致營養素吸收不良。這些藥物和營養素的相互作用或損害代謝功能的藥物,都會影響營養素的需要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