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消瘦症

營養消瘦症

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是一種因缺乏能量蛋白質而引起的營養缺乏病,這是目前開發中國家較為嚴重的一種營養缺乏病。該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在經濟落後、衛生條件差的地區尤為多見,是危害小兒健康、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營養消瘦症就是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症臨床表現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養消瘦症
  • 外文名:nutritional marasmus
  • 別稱:消瘦型PEM
定義,臨床症狀,治療手段,預防措施,

定義

營養消瘦症也稱消瘦型PEM。是一種多見於嬰幼兒的極度消瘦症,是由於長期攝食過少引起的。由於長期進食太少,機體處於飢餓和半飢餓狀態,尤其是能量不足,只能靠消耗自身組織來供給能量,以維持最低生命活動的需要。該型營養不良多見於母乳不足、餵養不當、飢餓、疾病及先天營養性不良。

臨床症狀

營養消瘦症在嬰幼兒中常見,患兒體重降低,常低於同齡兒的60%,皮下脂肪減少或消失,肌肉萎縮,但不水腫。若營養不良情況加重,則臨床可能表現皮下脂肪消失、肌肉萎縮、明顯消瘦、急躁不安、表情淡漠、明顯飢餓感或食欲不振,常伴有腹瀉、腹壁變薄、腹部凹陷呈舟狀、肝脾腫大,常易合併感染,並常伴有維生素缺乏症等。

治療手段

採取綜合治療,除增加營養外,要注意護理和防止併發症,以下為常見的手段:
1. 增加營養 蛋白質和熱能供給應逐步增加,蛋白質從1.3g/kg體重,漸增至3.5g/kg體重;熱能從35~50kcal/kg體重漸增至100~150kcal/kg體重。並注意維生素A、B1、B2、PP、C的供給。
2. 加強護理安排好患兒活動,注意衛生,防止褥瘡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
3. 藥物及其他治療 有腹瀉脫水者應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有肺和胃腸道感染應予抗生素;重症可輸小量全血或血漿,必要時可給助消化藥;促使紅細胞生成應補充硫酸亞鐵
4. 積極治療併發症 併發症可加重病情又可能是發病原因,故要積極防治肺炎消化不良貧血佝僂病、腸道寄生蟲病等,也是治療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的重要環節。

預防措施

1. 提倡母乳餵養,對確不能進行母乳餵養者,應採取正確的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應滿足嬰幼兒的營養素需要;
2. 合理安排膳食,適時添加蔬菜、水果,對兒童儘量增加動物食品、乳品,注意食品多樣化和合理調配;
3. 合理安排兒童生活制度,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注意衛生,預防疾病,特別傳染病和腸道寄生蟲病的防治;
4. 定期體檢,注意對兒童生長發育的監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