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與凝固

熔化與凝固

國中物理必考,屬於物質相變的知識範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熔化與凝固
  • 外文名:Melting and solidification
  • 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
  • 固體可分為晶體非晶體兩類
  • 易錯點:物體吸收熱量時,溫度不一定升高
  • 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
基本簡介,熔化與凝固,易錯點,探究熔化與凝固的條件,知識和技能基本要求,知識要點,實驗探究,擴展,

基本簡介

熔化與凝固

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
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
常溫下空氣處於氣態,酒精處於液態,銅處於固態。
根據固體熔化的不同特點,固體可分為非晶體兩類。晶體具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化時溫度持續上升。固體熔化時要從外界吸熱
晶體熔化的溫度叫做熔點,熔點會受大氣壓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例如,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凍的熔點為0℃,當壓力升高時,凍的熔點也會相應提升,當壓力下降時,凍的熔點也會降為0℃以下。不同晶體的熔點不同。同一個晶體的凝點與熔點相同。
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放熱,且溫度不斷下降,非晶體沒有固定熔點
炎熱的夏天,放在碗裡的冰會慢慢熔化,在冰熔化的過程中,溫度不變
炎熱的夏天,鋪有瀝青的路面會變軟。這是因為瀝青是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受熱後會逐漸變軟。
蠟在熔化時溫度會持續上升。
冰在熔化時溫度會保持不變。
熔化與凝固熔化與凝固

易錯點

物體吸收熱量時,溫度不一定升高。()

探究熔化與凝固的條件

知識和技能基本要求

1:知道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2:知道熔化,凝固的含義,能區分晶體和非晶體。
3:根據實驗記錄,會畫出熔化曲線,並了解熔化曲線的物理意義。
4:會查熔點表。

知識要點

1: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作熔點。
2: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3: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熔化時有固定的熔點,非晶體熔化時沒有固定的熔點。
4: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這個溫度稱為晶體的熔點;液態晶體凝固時溫度不變,這個溫度稱為晶體的凝固點。同一種晶體的凝固點與熔點是相同的。
5:物質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

實驗探究

1:實驗開始時燒杯中的水,可用40℃左右的溫水,待測物質的溫度升到40℃時,開始記錄,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固體完全熔化。再過兩分鐘後,停止加熱。
2:應選擇較細的試管,以增大海波的受熱面積,且裝入試管中的海波不宜過多。
3:對海波的加熱應較緩慢,為此可在燒杯中加一支溫度計,用來監測燒杯中水的溫度,一般應使試管內、外溫度計的示數差保持在2—3℃左右。
4:將記錄的各組數據分別用點標在方格紙上,並將這些用平滑的曲線連線起來。
5:分析論證:從描繪出的圖象容易看出,海波經過緩慢加熱,溫度逐漸升高;當溫度達到48℃時,海波開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雖然繼續加熱,但海波的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熔化後,溫度才繼續上升。
蜂蠟的熔化過程則不同。由圖象可看出,隨著不斷加熱,蜂蠟的溫度逐漸升高,在此過程中,蜂蠟由硬變軟,最後熔化變液體。

擴展

1888年,奧地利萊尼茨爾的科學家,合成了一種奇怪的有機化合物,它有兩個熔點。把它的固態晶體加熱到145℃時,便熔成液體,只不過是渾濁的,而一切純淨物質熔化時卻是透明的。如果繼續加熱到175℃時,它似乎再次熔化,變成清澈透明的液體。後來,德國物理學家列曼把處於“中間地帶”的渾濁液體叫做液晶。它好比是既不像馬,又不像驢的騾子,所以有人稱它為有機界的騾子.液晶自被發現後,人們並不知道它有何用途,直到1968年,人們才把它作為電子工業上的的材料.
該熔化非彼溶化,該熔化是指對晶體類的物質加熱,變成高溫度的液體
晶體的熔點/攝氏度
物質
熔點
物質
熔點
物質
熔點
金剛石
3550
1064
0
3410
962
固態水銀
-39
純鐵
1535
660
固態酒精
-117
各種鋼
1300-1400
327
固態氮
-210
各種鑄鐵
1200
232
固態氫
-259
1083
硫代硫酸鈉
48
固態氦
-27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