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乃積小品選

焦乃積小品選

《焦乃積小品選》是一本焦乃積編寫,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的書籍。

《焦乃積小品選》精選了焦乃積同志的30個小品。這些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格調高雅,集思想性、知識性、娛樂性於一爐的小品節目.大大地增強了幽默藝術的社會功能,打破了小品、相聲難於表現時代重大主題的條條框框。作品大都具有深邃的思想、精湛的寓意、嫻熟的技巧、迷人的魅力,標誌著小品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進入了社會和藝術殿堂.取得了可與相聲、獨幕劇(正劇和喜劇)等藝術品種並駕齊驅的地位。李希凡說:“小品節目與小品文一樣,形式雖小,但可出大家,藝壇上能出焦乃積這樣的小品大家,是很不容易的。”

基本介紹

  • 書名:焦乃積小品選
  • ISBN: 9787503322488
  • 頁數:188頁
  • 出版社: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 第1版 (2010年2月1日)
  • 開本:16
  • 正文語種: 中文
編輯推薦,媒體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編輯推薦

《焦乃積小品選》經典中的經典。
《打撲克》、《烤羊肉串》、《我想有個家》、《笑比哭難》、《孫二娘開店》、《追星族》、《假爸爸、真爸爸》、《默默的軍禮》。
我們不能忘記經典,小品曾帶給我們無窮歡樂。

媒體推薦

焦乃積小品中喜劇小品占主要地位喜劇性帶有大眾性、通俗性,但它不是庸俗性在舞台上的效果是笑,但笑後讓人深思這幾十個戲是當前小品創作領域裡非常好的精品。
——李希凡
焦乃積的小品比較注意刻畫人物形象有很高的概括性,很講究語言藝術人們看後笑聲不斷。
——康洪興
焦乃積作品不但叫人笑而且引人思索和反思他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他能夠根據演員特點寫戲。
——田本相

作者簡介

焦乃積(1931-2005),1931年12月出生於黑龍江省肇東市,祖籍遼寧省蓋縣。1947年入伍.後參加抗美援朝.歷任俱樂部主任、師文工隊隊長,原鐵道兵政治部宣傳部創作員、原鐵道兵政治部文工團歌舞團團長及總團副團長。因軍委撤銷鐵道兵編制於1982年離休,1986年被聘為中央電視台文藝部藝術指導,連續7年春節晚會的總體策劃和藝術指導。電視劇《夜幕下的哈爾濱》作者之一。寫有90多個小品。作為一名軍旅作家,曾多次立功和受獎,1988年獲解放軍總政治部頒發的“老有所為精英”獎。他把自己的畢生獻給了所熱愛的藝術事業,同時也得到了業內同仁及廣大藝術愛好者的認同,被公認為小品藝術的開拓者。

目錄

序:新時期小品藝術的開拓者
笑比哭難(喜劇小品)
孫二娘開店(戲曲小品)
追星族(喜劇小品)
四菜一湯(喜劇小品)
洪峰到來的時候
毛澤東與侯寶林
二號首長
我想有個家
劉官章打電話(喜劇小品)
電腦與豆腐腦(喜劇小品)
學播音(相聲小品)
明月照我心
導演的故事(喜劇小品)
速笑診療所(相聲小品)
陳毅請客
清官難斷家務事(戲曲小品)
烤羊肉串(喜劇小品)
錄像點的故事(紀實小品)
拆遷變奏曲
八月中秋拋彩球(歌曲小品)
紅邦裁縫
鬥雞比武(武術小品)
白字縣官(喜劇小品)
糊塗官斷案(喜劇小品)
金蘋果行動(抒情小品)
打撲克(喜劇小品)
急診(喜劇小品)
村長
假爸爸·真爸爸(喜劇小品)
默默的軍禮
中央電視台“專家、學者暢談焦乃積小品創作專集”摘要
後記

序言

於素萍大姐與我商量,她要為著名藝術家焦乃積編一部《焦乃積小品選》,要我幫她出出主意,爭取將書盡善盡美地印出來。得知她的這一想法,我喜出望外,迅速做出將竭盡全力幫她把書印好出好,並且還要寫一篇全面介紹、評價焦乃積平凡而壯麗的藝術人生的序言的許諾。對此事我之所以能做出如此迅速而積極的反應,那是由兩個責無旁貸決定的。第一,喜劇小品是新時期發展最為迅猛,觀眾最為喜愛的藝術新品種,焦乃積是眾所公認的小品藝術的開拓者(有人甚至稱他是小品大王)。退休之前我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當代文藝研究所負責人十多年,對焦老的小品創作進行過長期的跟蹤和研究,介紹、評價焦乃積的喜劇小品創作,對於我來說,那是責無旁貸。第二,焦老是我的同鄉,關東的黑土地,渤海遼東灣舒心的海水、海風,鑄就了我們傻大黑粗的關東大漢的強健體魄和相同的性情與藝術情趣,我們雖是年齡相差近一輪的忘年交,但在事業上卻是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我從他的創作實踐中悟出的藝術之道比從書本上看到的更實際更有用;從他的光明磊落、豪爽俠義的人品中更加深刻地懂得了一個執筆為文的人應該具有怎樣的情操和品格。一句話,焦老是我事業中難得的良師益友,為這樣的良師益友的作品寫序,那更是責無旁貸。

後記

他的突然離去,實在讓我招架不住。晃若天快塌下來了,腦子裡一片空白……冥冥中我步入書房,翻閱著他留下的那些照片,感謝他給我留下了這么多影像的好東西。我翻看著,似見到他在笑,在思考,在打電話,在聽京劇唱片,在唱京劇,他太喜歡京劇啦……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整理他的照片,並做了一個縮編版掛在客廳,我每天看著這些照片。仿若他與我們同在,他仍然生活在我們中間。
我翻閱著他留下來的大量文稿,似覺他仍然端坐在書房的書桌前,大白天的拉上窗簾,開開檯燈,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也許在營造一種舞台演出的感覺,似如喚醒或保持創作的靈感。此時,我只輕輕地給他送去一杯茶,放在桌角,再輕輕地出來,給他關上房門;間或他也許走出書房,在十幾平方米的客廳踱來踱去,兩隻手背在身後不停地轉動十根手指,(他每每思考都是這個特定的動作)。我打趣他說:“頂瓜啦?”(行內俗語,意即思路不通暢了,暫時寫不下去了)他便回說:“嘿嘿,項瓜了。”做個鬼臉,便又回到書房……
他熱愛生活,他的藝術創作離不開體驗生活。他說如果沒有生活,根本他什麼也寫不出來。鐵道兵文工團鼎盛時期的小舞劇《魚水情》、《雪中送炭》等就是他帶領創作人員下部隊採風(體驗生活)回來後創作的。巧妙的構思;過硬的班子;大家擰成一股繩,集體的智慧,發揮出超常的能量,結出豐碩的果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