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第四版)

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第四版)

《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第四版)》屬國外電子與通信工程教材系列。作者是美國的阿格拉沃爾(Dharma P. Agrawal)和曾慶安(Qing-An Zeng)。

基本介紹

  • 書名: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第四版)
  • 作者:[美]阿格拉沃爾(Dharma P. Agrawal)曾慶安(Qing-An Zeng)
  • 原版名稱:《Introduction to Wireless and Mobile Systems(Fourth Edition)》
  • 譯者:譚明新
  • ISBN:9787121285974
  • 類別:電子與通信
  • 頁數:476
  • 定價:89.00元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開本:16開
圖書內容,目 錄,

圖書內容

本書系統、全面地介紹了無線移動通信的基本理論。在闡述了機率論、數理統計、排隊論與話務理論之後,逐步分析了無線移動通信所涉及的各個主題,包括無線移動信號的傳輸、信道編碼技術、蜂窩的基本概念、多路無線接入、多址技術、調製技術、信道分配技術、通信系統的設計、網路協定、現有的蜂窩系統、IEEE 802系列技術、Ad Hoc網路與感測器網路無線網路的安全性問題與隱私問題、衛星通信系統,並在最後一章介紹了近年來無線移動領域的最新進展。為了加強對書中概念的理解,各章都給出了開拓思維的實驗與開放性項目。
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第四版)

目 錄

第1章 緒論
1.1 蜂窩系統的發展史
1.2 蜂窩系統的特點
1.3 蜂窩系統基礎
1.4 蜂窩系統的基礎設施
1.5 網路協定
1.6 IEEE 802.11
1.7 Ad Hoc網路
1.8 感測器網路
1.9 無線MAN、 LAN、 BAN和PAN
1.10 無線網路的安全性和隱私
1.11 衛星系統
1.12 近年來的研究進展
1.13 本書的章節安排
1.14 參考文獻
1.15 習題
第2章 機率、 統計與話務理論
2.1 引言
2.2 機率與統計的基本理論
2.2.1 隨機變數
2.2.2 累積分布函式
2.2.3 機率密度函式
2.2.4 期望值、 n階矩、 n階中心矩、 方差
2.2.5 一些重要的分布
2.2.6 多個隨機變數
2.3 話務理論
2.3.1 泊松到達模型
2.4 基本排隊系統
2.4.1 什麼是排隊論
2.4.2 排隊論的基礎
2.4.3 肯德爾記號
2.4.4 利特爾法則
2.4.5 馬爾可夫過程
2.4.6 增消過程
2.4.7 M/M/1/∞排隊系統
2.4.8 M/M/S/∞排隊系統
2.4.9 M/G/1/∞排隊系統
2.5 小結
2.6 參考文獻
2.7 習題
第3章 移動無線信道的傳輸特性
3.1 引言
3.2 無線電波的種類
3.3 傳輸機制
3.4 自由空間的傳輸特性
3.5 地面傳輸
3.6 路徑損耗
3.7 慢衰落
3.8 快衰落
3.8.1 信號包絡的統計特性
3.8.2 瞬時幅度的特性
3.9 都卜勒效應
3.10 時延擴展
3.11 碼間干擾
3.12 相干頻寬
3.13 同頻干擾
3.14 小結
3.15 參考文獻
3.16 實驗
3.17 開放性項目
3.18 習題
第4章 信道編碼與差錯控制
4.1 引言
4.2 線性分組碼
4.3 循環碼
4.4 循環冗餘校驗
4.5 卷積碼
4.6 交織器
4.7 Turbo碼
4.8 ARQ技術
4.8.1 停等式ARQ方案
4.8.2 返回N幀的ARQ方案
4.8.3 選擇性重傳ARQ方案
4.9 小結
4.10 參考文獻
4.11 實驗
4.12 開放性項目
4.13 習題
第5章 蜂窩系統的相關概念
5.1 引言
5.2 小區所屬的範圍
5.3 信號的強度與小區參數
5.4 小區的容量
5.5 頻率復用
5.6 如何構成簇
5.7 同頻干擾
5.8 小區分裂
5.9 小區扇形化
5.10 小結
5.11 參考文獻
5.12 實驗
5.13 開放性項目
5.14 習題
第6章 多路無線接入技術
6.1 引言
6.2 多路無線接入協定
6.3 競爭型協定
6.3.1 純ALOHA
6.3.2 時隙ALOHA
6.3.3 CSMA
6.3.4 CSMA/CD
6.3.5 CSMA/CA
6.4 CSMA/CD與CSMA/CA的比較
6.5 小結
6.6 參考文獻
6.7 實驗
6.8 開放性實驗
6.9 習題
第7章 多址技術
7.1 引言
7.2 多址技術的概念與模型
7.2.1 FDMA
7.2.2 TDMA
7.2.3 CDMA
7.2.4 OFDM
7.2.5 SDMA
7.2.6 多址技術的比較
7.3 調製技術
7.3.1 幅度調製
7.3.2 調頻
7.3.3 FSK
7.3.4 相移鍵控
7.3.5 四相相移鍵控
7.3.6 π/4-QPSK
7.3.7 正交幅度調製
7.3.8 16QAM
7.4 小結
7.5 參考文獻
7.6 實驗
7.7 開放性項目
7.8 習題
第8章 信道的分配
8.1 引言
8.2 靜態信道分配與動態信道分配
8.3 固定信道分配
8.3.1 簡單的信道借用方案
8.3.2 複雜的信道借用方案
8.4 動態信道分配
8.4.1 集中式動態信道分配方案
8.4.2 分散式動態信道分配方案
8.5 信道的混合分配方案
8.5.1 信道的混合分配方案
8.5.2 信道彈性分配方案
8.6 特殊系統結構的信道分配
8.6.1 一維系統的信道分配
8.6.2 復用分區時的信道分配
8.6.3 各個小區重疊時的信道復用
8.7 系統的建模
8.7.1 基本建模
8.7.2 預留信道的建模
8.8 小結
8.9 參考文獻
8.10 實驗
8.11 開放性項目
8.12 習題
第9章 移動通信系統
9.1 引言
9.2 蜂窩系統的基礎設施
9.3 註冊
9.4 切換參數與基本支持
9.4.1 影響切換的參數
9.4.2 切換的基本支持技術
9.5 對漫遊的支持
9.5.1 歸屬地代理、 異地代理、 移動IP
9.5.2 骨幹路由器中的路由變更
9.6 組播
9.7 超寬頻技術
9.7.1 UWB系統的特性
9.7.2 UWB信號的傳輸
9.7.3 UWB技術的現狀及其套用
9.7.4 UWB與擴頻技術之間的區別
9.7.5 UWB技術的優點
9.7.6 UWB技術的缺點
9.7.7 UWB技術面臨的難題
9.7.8 未來的發展方向
9.8 毫微微蜂窩網路
9.8.1 技術特性
9.8.2 棘手的問題
9.9 小結
9.10 參考文獻
9.11 實驗
9.12 開放性項目
9.13 習題
第10章 網路協定
10.1 引言
10.1.1 第1層: 物理層
10.1.2 第2層: 數據鏈路層
10.1.3 第3層: 網路層
10.1.4 第4層: 傳輸層
10.1.5 第5層: 會話層
10.1.6 第6層: 表示層
10.1.7 第7層: 套用層
10.2 TCP/IP協定
10.2.1 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
10.2.2 網路層
10.2.3 TCP
10.2.4 套用層
10.2.5 採用貝爾曼福德算法的路由選擇
10.3 無線TCP
10.3.1 對無線TCP的需求
10.3.2 有線TCP的局限性
10.3.3 無線環境的解決方案
10.3.4 鏈路層協定
10.4 第6版網際協定
10.4.1 從IPv4轉換到IPv6
10.4.2 IPv6的頭部格式
10.4.3 IPv6的特性
10.4.4 IPv6與IPv4之間的區別
10.5 小結
10.6 參考文獻
10.7 實驗
10.8 開放性項目
10.9 習題
第11章 現有的無線系統
11.1 引言
11.2 AMPS
11.2.1 AMPS的特性
11.2.2 AMPS系統的運行
11.2.3 AMPS電話系統的一般流程
11.3 IS-41
11.3.1 簡介
11.3.2 支持的各項處理過程
11.4 GSM
11.4.1 頻帶與信道
11.4.2 GSM的幀結構
11.4.3 GSM系統採用的識別號碼
11.4.4 GSM系統的接口、 平面和層
11.4.5 切換
11.4.6 簡訊服務
11.5 IS-95
11.5.1 功率控制
11.6 IMT-2000
11.6.1 國際上的頻譜分配方案
11.6.2 第三代蜂窩系統提供的業務
11.6.3 統一的第三代系統無線移動通信
11.6.4 多媒體信息服務
11.6.5 通用移動通信系統
11.7 小結
11.8 參考文獻
11.9 習題
第12章 IEEE 802.11技術與無線接入點
12.1 引言
12.2 信息的下行傳輸
12.3 上行鏈路的信息傳輸
12.3.1 上行鏈路上含有RTS/CTS的信息傳輸
12.4 802.11系列協定的變體
12.4.1 IEEE 802.11b
12.4.2 IEEE 802.11g
12.4.3 IEEE 802.11n
12.4.4 IEEE 802.11ac
12.5 飛機上的WiFi接入
12.6 小結
12.7 參考文獻
12.8 實驗
12.9 開放性項目
12.10 習題
第13章 Ad Hoc網路
13.1 引言
13.2 MANET的特性
13.3 套用
13.4 路由選擇
13.4.1 路由選擇的要求
13.4.2 路由選擇的分類
13.5 表驅動式路由選擇協定
13.5.1 目的節點序列距離矢量路由
13.5.2 MANET中簇的構成
13.5.3 簇首的選擇
13.5.4 簇首網關交換路由
13.5.5 無線路由協定
13.6 按需路由選擇
13.6.1 Ad Hoc按需距離矢量路由選擇
13.6.2 動態源路由協定
13.6.3 臨時排序路由算法
13.6.4 基於聯合的路由選擇協定
13.6.5 基於信號穩定性的路由選擇
13.7 混合式的路由協定
13.7.1 區域路由選擇協定
13.7.2 魚眼狀態路由協定
13.7.3 具有組移動性的MANET的路標路由選擇
13.7.4 位置輔助路由選擇
13.7.5 方位輔助定向泛洪
13.7.6 相對距離微發現Ad Hoc路由選擇
13.7.7 能量感知路由協定
13.8 多徑路由選擇協定
13.8.1 移動Ad Hoc網路中的按需多徑路由協定
13.8.2 Ad Hoc按需距離矢量備份路由
13.8.3 分離多徑路由
13.8.4 快取和多徑路由協定
13.8.5 鄰接表多徑路由
13.9 車域網
13.10 網路仿真器
13.10.1 ns-2和ns-3
13.10.2 其他的網路仿真器
13.11 小結
13.12 參考文獻
13.13 實驗
13.14 開放性項目
13.15 習題
第14章 感測器網路
14.1 引言
14.2 無線感測器網路固有的自適應動態特性
14.2.1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所做的WSN工作
14.2.2 WSN的其他套用
14.3 WSN的功能單元
14.4 感應區、 通信範圍和感測器的配置
14.5 隨機部署的感測器網路
14.6 在固定位置安放感測器
14.6.1 定期部署的感測器網路
14.7 網路特性
14.7.1 感測器網路的分類
14.7.2 WSN中MAC協定的基本原理
14.7.3 感測器網路中的平面路由選擇協定
14.7.4 定向擴散
14.7.5 信息協商感測器協定
14.7.6 COUGAR
14.8 感測器網路中的分層路由選擇
14.8.1 分簇式路由協定
14.8.2 低能量自適應分簇層次結構
14.8.3 門限敏感能量有效網路
14.8.4 周期性門限敏感、 能量有效感測器網路的自適應協定
14.9 設計感測器網路時碰到的問題
14.9.1 感測器的資料庫
14.9.2 協同信息處理
14.9.3 感測器信息系統中的低功耗採集
14.9.4 感測器網路中的多徑路由
14.9.5 服務差異化
14.9.6 多徑路由差異化服務
14.9.7 能源洞問題
14.9.8 數據匯聚
14.9.9 作業系統的設計
14.10 小結
14.11 參考文獻
14.12 實驗
14.13 開放性項目
14.14 習題
第15章 無線LAN、 PAN、 BAN和MAN
15.1 引言
15.2 ETSI高性能區域網路
15.3 家庭無線網路
15.4 Ricochet
15.5 無線個人區域網路
15.6 IEEE 802.15.1(藍牙)
15.6.1 藍牙系統的結構
15.6.2 IEEE 802.15.3
15.6.3 IEEE 802.15.4
15.7 ZigBee
15.8 無線體域網
15.9 微波接入全球互通
15.9.1 MAC層
15.9.2 MAC層細節
15.9.3 特定業務會聚子層
15.9.4 公共部分子層
15.9.5 物理層
15.9.6 物理層細節
15.10 採用網狀網路的WMAN
15.11 採用3GPP與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 LTE)的WMAN
15.12 採用長期演進和長期演進增強系統的WMAN
15.13 小結
15.14 參考文獻
15.15 實驗
15.16 開放性項目
15.17 習題
第16章 無線網路的安全性與隱私
16.1 引言
16.2 加密技術與解密技術
16.2.1 加密技術
16.3 無線通信系統的安全性
16.3.1 蜂窩電話的安全性
16.3.2 LTE網路的安全性
16.3.3 基於WiFi的AP網路的鑒權
16.3.4 Diffie-Hellman協定
16.3.5 橢圓曲線加密算法
16.4 防火牆與系統的安全性
16.5 移動自組網的安全性問題
16.5.1 安全性方法
16.5.2 入侵檢測
16.5.3 MANET中IDS的指標
16.5.4 MANET中入侵檢測與回響的移動代理
16.5.5 基於靜態資料庫的入侵檢測體系結構
16.5.6 MANET中的簇入侵檢測系統
16.5.7 記錄模組
16.5.8 MANET中的自私
16.6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安全通信
16.6.1 隨機配置的WSN中兩個感測器節點之間建立共享對稱密鑰
16.6.2 用二元多項式在兩個感測器之間創建共享密鑰
16.6.3 入侵檢測方案
16.7 分散式DoS攻擊檢測
16.7.1 協方差分析法
16.8 小結
16.9 參考文獻
16.10 實驗
16.11 開放性項目
16.12 習題
第17章 衛星系統
17.1 引言
17.2 衛星系統的類型
17.3 衛星系統的特性
17.4 衛星系統的基礎設施
17.5 呼叫的建立過程
17.6 全球定位系統
17.6.1 GPS的局限性
17.6.2 GPS的受益者
17.7 高級GPS與增強型911
17.8 利用衛星接入網際網路
17.9 小結
17.10 參考文獻
17.11 實驗
17.12 開放性項目
17.13 習題
第18章 無線技術的最新進展
18.1 引言
18.2 SIM卡
18.3 按鍵通話技術
18.3.1 PTT的網路技術
18.3.2 iDEN蜂窩網路中的PTT
18.3.3 非iDEN蜂窩網中的PTT: PoC
18.3.4 目前業務的局限性
18.4 RFID
18.5 認知無線電
18.6 綜合業務系統的移動性與資源的管理
18.6.1 移動性管理
18.6.2 資源管理
18.6.3 資源管理的最新進展
18.7 雙層可視化感測器網路
18.8 多媒體業務的各項要求
18.8.1 媒體編解碼器
18.8.2 檔案格式
18.8.3 超文本傳輸協定
18.8.4 媒體控制協定
18.8.5 會話發起協定
18.8.6 多媒體簡訊服務
18.9 定向天線與智慧型天線
18.9.1 天線的類型
18.9.2 智慧型天線與波束的產生
18.9.3 智慧型天線與空分復用多址
18.10 無線多節點網路中編碼的套用
18.11 時滯容錯網路與移動機會網路
18.12 第五代及以上的蜂窩系統
18.13 低功耗設計
18.14 可擴展標記語言
18.14.1 超文本標記語言與標記語言之間的關係
18.14.2 WML: 將XML用於無線手持設備
18.15 安卓、 iOS、 iPad、 iPhone和iPad
18.16 物聯網、 萬維物聯網和社交網路
18.17 小結
18.18 參考文獻
18.19 開放性問題
18.20 習題
附錄 愛爾蘭B表
縮略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