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木倫遺址

烏蘭木倫遺址

烏蘭木倫遺址,是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簡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烏蘭木倫景觀河北岸。遺址發現於2010年5月,總面積20000平方米,海拔1293米。發現於2010年5月,2011年正式發掘。經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測定,該遺址時代為距今約3萬年至7萬年,屬於第四紀晚更新世。目前出土4200餘件人工打制的石器,3400餘件古動物化石,以及大量灰燼、木炭、燒骨等組成的用火遺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烏蘭木倫遺址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烏蘭木倫景觀河北岸
  • 占地面積:20000平方米
  • 發現時間:2010年5月
介紹,專家鑑定,考古歷程,

介紹

烏蘭木倫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康巴什新區康巴什烏蘭木倫景觀河北岸。發現於2010年5月,總面積20000平方米,海拔1293 米,遺物堆積為呈灰綠色的河湖相三角洲沉積。遺址目前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鄂爾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共同開展考古和研究工作。遺址時代經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測定為距今約3至7萬年,屬於第四紀晚更新世。截至2011年9月底,遺址第一地點共出土3400多件古動物化石。鑑定表明,其動物群屬於“晚更新世薩拉烏蘇動物群”。

專家鑑定

我國考古專家認為,烏蘭木倫遺址的年代為舊石器時代中期, 在我國該階段的遺址相當稀少。
烏蘭木倫遺址是繼1922年法國人發現薩拉烏蘇及水洞溝遺址之後,在鄂爾多斯地區的一次史前文化的重大發現。其年代距今3至7萬年,恰好填補了距今7至14萬年的薩拉烏蘇遺址和距今3.8至3.4萬年的水洞溝遺址的中間缺環,三處遺址形成了一個舊石器時代中期至晚期的完整序列,在內蒙古地區乃至華北舊石器考古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價值,再一次證明了鄂爾多斯草原是早期人類進化的重要舞台之一。同時,遺址文化內涵中反映出的一些具有西方舊石器時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特點的石器,表明鄂爾多斯地區曾是中西方舊石器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區,預示了烏蘭木倫遺址在東亞乃至歐亞大陸古人類演化和舊石器文化發展研究中具有的重要潛在價值。該遺址對於研究鄂爾多斯高原的地質學、古環境學、古人類學、古生物學等有不可替代的科學價值,將對東亞史前史和第四紀研究產生重要影響。

考古歷程

2010年6~9月,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和鄂爾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組成聯合考古隊,對烏蘭木倫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試掘。2011年獲國家文物局批准,進行了正式發掘。此次野外發掘和室內資料整理工作實行高標準、嚴要求,採用專業、科學和細緻、完善的工作方法,吸收了國內外先進經驗並有所創新。兩年的發掘中共出土4200多件石製品,工具包括鋸齒刃器、凹缺器、各類邊刮削器、適於裝柄的各類尖狀器、鳥喙狀器、錐、鑽、刀、石片、盤狀器、雕刻器、鏃等類型。遺址第2層和第6層發現的多組石製品證明該遺址曾是古人製作工具的場所,也證明了遺址的原地埋藏屬性。在遺址第2地點的探溝中出土了石製品和疑似披毛犀腳印的遺蹟。
烏蘭木倫遺址
遺址出土的動物化石有披毛犀、馬、河套大角鹿、巨駝、牛、倉鼠和兔。烏蘭木倫動物群明顯屬於晚更新世“薩拉烏蘇動物群”,帶有明顯的草原特點。它們生活的時代處在晚冰期較暖的時段。這一時期水草豐美,非常適宜人類居住。遺址各文化層中出土的大量破碎的骨化石上有很多人為切割、砍、剝片、修理的痕跡,骨片和製作成型的骨器數量相當多,反映出生活在該遺址的古人類在氣候變化中所採取的與狩獵活動密切相關的新的生活方式。
2011年4~9月,在烏蘭木倫河上游的考古調查中發現了舊石器地點50多處,採集到石製品上千件。這些器物的類型異常豐富,特別是加工精美的有歐洲莫斯特特點的尖狀器和刮削器等,說明烏蘭木倫河流域是烏蘭木倫古人類生存、繁衍、打獵、打制石器的基本區域,在這裡曾經生活著人數眾多、活動範圍廣闊的族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