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斯曼(雕塑家)

烏斯曼(雕塑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烏斯曼,全名烏斯曼·索烏(Ousmane Sow),是非洲雕塑家,有"非洲羅丹"之稱,他的作品曾在法國、日本、德國、瑞士、比利時、美國等世界多國展出,其中有些雕像存列在塞內加爾、法國及日本的城市廣場。

12月1日,著名雕塑家烏蘇曼·索烏(Ousmane Sow)的家人告知媒體,索烏已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逝世,享年81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斯曼
  • 外文名:Ousmane·Sow
  • 國籍:塞內加爾 
  • 出生日期:1935年
  • 逝世日期:2016年12月1日 
  • 職業:雕塑家
  • 主要成就:被稱為“塞內加爾的羅丹” 
烏斯曼·索烏(Ousmane Sow)是當今非洲最著名的雕塑家,有"非洲羅丹"之稱,他的作品曾在法國、日本、德國、瑞士、比利時、美國等世界多國展出,其中有些雕像存列在塞內加爾、法國及日本的城市廣場。 2007年底,72歲高齡的索烏被《青年非洲》雜誌評選為"以各自方式構建當今與未來非洲的100名人物"之一。
烏斯曼
索烏1935年出生於達喀爾一個商人家庭,自幼喜愛雕塑。1957年父親去世後,性格剛烈的索烏隻身闖蕩法國,靠打零工過活,1958年開始在巴黎學習護士專業。由於不願接受雙重國籍,1965年,他放棄在法國的工作,回到塞內加爾,在一家醫院當運動療法師。1968年,他二度返回法國,在巴黎郊區自辦私人診所。工作之餘,索烏頻繁光顧巴黎各藝術博物館,細心揣摩羅丹等雕塑大師的作品,並開始自學雕塑及卡通片拍攝。 1978年,他徹底返回塞內加爾,邊幹著運動療法的老本行工作,邊鑽研雕塑技藝。1984-1987年,他用了4年業餘時間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組作品《努巴人》。這組作品由12件雕像組成,表現的是蘇丹南部地區努巴族的摔跤者。1988、1989年,該組作品先後在達喀爾法國文化中心和法國馬賽博物館展出。
1989年,年過半百的索烏決定徹底棄醫從雕。近30年的從醫經歷使他對人體結構了如指掌,為日後的人體雕塑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索烏鐘情人物創作,特別擅長創作反映非洲和印第安等遊牧民族爭強好鬥的系列作品。他的創作填補了前人在這類題材上的空白。索烏對他的創作理念解釋道:斗是為了得到你所喜愛的女人,斗是為了爭奪地盤,斗是一種生存和了解他人的方式。因此,非洲是一個爭與斗的戰場。索烏的創作靈感主要源於電影和歷史故事。他對人物創作追求形似與真實,但又不同於現實。他創作的雕像一般都大於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創作時,他從不找模特。
專職從藝後,索烏的傑作接連不斷。如1989年,創作了《馬薩伊人》(Les massa?s)(一組6件作品),主要表現生活在肯亞坦尚尼亞一帶的馬薩伊族鬥士的形象;1990-1991年,創作了《祖祖人》(les Zouzous),由4件作品組成,其中名為"祖祖族締造者"的7人雕像是作者雕琢的第一件帶有敘事情節的作品;1993-1994年,推出了《頗爾人》(les Peuls)(一組5件作品),主要反映散居在西非的頗爾族人的家庭及日常生活;1994-1999年,創作了由14件作品組成的《印第安戰役》(Little Big Horn),該系列作品通過23個印第安戰士和8匹馬的不同造型,逼真地反映了印第安戰役,堪稱一部地道的敘事作品。1999年春,索烏在緊鄰羅浮宮和法蘭西學院的巴黎塞納河藝術橋畔成功地舉辦了個人雕塑作品展,35件大型作品吸引了三百多萬過往觀眾駐足觀看。從此,他一舉成名。後來,此展中"公羊與少年相爭"的雕塑作品被置放在達喀爾索韋托廣場。
烏斯曼
2001年,受國際奧委會的委託,他創作了《起跑線上的運動員》(le coureur sur la ligne de départ)。該作品長期存列在瑞士洛桑奧林匹克運動會博物館中。同年4月,為慶祝非洲大陸跨入新世紀,受塞內加爾總統瓦德的委託,索烏和塞著名建築師皮埃爾·古迪亞比·阿特巴共同完成了聳立在達喀爾濱海大道上的大型紀念建築"第三千年門"。其中"吹號女兵"的雕像為索烏所創。該建築中有小中大三座門,分別代表第一、二、三千年及其歷史發展進程。被稱為"親愛的媽媽"的"吹號女兵"坐在第二千年門上,吹響號角,呼喚非洲大陸的同胞們團結起來,攜手邁向第三千年。
2002年,索烏根據"世界醫生組織"的要求,為"廢除割禮、拒絕悲慘日"創作了維克多·雨果的雕像。後又根據法國貝桑松市(雨果的出生地)的要求將該雕塑鑄成銅像,於2003年10月17日矗立在貝桑松市的人權廣場。
根據索烏的雕塑澆鑄的銅像作品還有《短髮舞女》、《站立的摔跤者》、《母與子》、《坐著祈禱》。
目前,介紹索烏的畫冊及DVD影視片有:《烏斯曼·索烏》、《面向太陽》、《烏斯曼·索烏,1999年藝術橋》。
小說家烏斯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