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困境中的希望

烏托邦困境中的希望

《烏托邦困境中的希望:布洛赫早中期哲學的文本學解讀》一反漢語學界把布洛赫簡化為烏托邦思想家的慣常做法,堅持在現代性的語境中品味布洛赫的哲學思想,呈現出別開生面的全新意蘊。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布洛赫(ErnstBloch,1885~1977)不僅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20世紀現代西方哲學的一員大將,其重要性堪與海德格爾、阿多諾、薩特等人比肩。但布洛赫的著作向來被公認為不可解讀的天書,迄今均未翻譯成中文,相應的研究文獻更是鳳毛麟角。該書填補了這一學術空白的努力。

基本介紹

  • 書名:烏托邦困境中的希望
  • 定價: 30.00 元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8
版權資訊,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目錄,文摘,

版權資訊

書 名: 烏托邦困境中的希望作 者:夏凡
出版時間:
ISBN: 9787802117747
開本: 32
定價:

內容簡介

作者深入布洛赫的心路歷程及其歷史語境,對其早中期的主要著作《烏托邦精神》、《當代遺產》和《希望原理》進行了細緻的文本學解讀,從而勾勒出布洛赫哲學思想的輪廓和風貌。

作者簡介

夏凡,男,1972年生,江蘇省南通市人。先後於南京大學獲得理學學士(1993年)和文學碩士(1999年)學位,200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和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理論,曾在《哲學研究》和《哲學動態》等雜誌發表論文十餘篇。

編輯推薦

《烏托邦困境中的希望:布洛赫早中期哲學的文本學解讀》是在作者通過答辯的博士學位論文“具體烏托邦的實現難題——布洛赫希望哲學的文本學解讀”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全書共分6個章節,主要對布洛赫早中期哲學的文本學進行了解讀,具體內容包括布洛赫的心靈史、希望哲學出場的文本路徑、希望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暖流”、“具體的人本主義”與抽象實踐觀之悖謬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目錄

叢書總序
第一章導論:恩斯特布洛赫,無人認領的“遺產”
第一節烏托邦的終結與布洛赫的被遺忘
1.“歷史的終結”?還是“人權的終結”?
2.我們為什麼需要布洛赫?
3.猜不透的布洛赫之謎
第二節布洛赫生平與學術思想述略
1.早期(1885—1918):烏托邦精神的追尋
2.中期(1919—1955):置烏托邦於馬克思主義之中
3.晚期(1956—1977):走向一種新人本主義哲學
第三節霧裡看花:布洛赫哲學研究的現狀
1.基調:烏托邦思想家
2.烏托邦主義與彌賽亞主義
3.布洛赫哲學的人本主義特性
4.譜寫布洛赫思想的五基音
第四節布洛赫哲學的文本特徵與研討對策
1.史詩體系,概念叢生
2.碎片文體,動態邏輯
3.對“史詩”和“碎片”的策略:歷史語境深層解讀法
第二章(序曲)從《烏托邦精神》到《希望原理》:布洛赫的心靈史
第一節廣義的人本主義:青年布洛赫的意識形態襁褓
1.彌賽亞主義和猶太知識分子:“1914的一代”
2.政治彌賽亞主義,或反資本主義的浪漫主義立場
3.人本主義的譜系:齊美爾、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巴拉、諾斯替
第二節人本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烏托邦精神》中的初次相逢
1.戰爭,革命,《烏托邦精神》
2.人尚未存在:布洛赫的思想原發點
3.馬克思主義共和國不能沒有音樂
第三節《當代遺產》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揮和發展
1.重思法西斯主義:非當代性矛盾和文化剩餘物
2.餘波:表現主義一現實主義論爭
3.布洛赫從《烏托邦精神》走向《希望原理》的原初語境
第三章(呈示部)希望哲學出場的文本路徑
第一節小白日夢和《希望原理》的問題式
1.破題:布洛赫的“希望”和“原理”
2.現代人本主義:《希望原理》的問題式
3.小白日夢的類型學與人本主義
第二節精神分析批判:希望是回憶的對立面
1.人是諸多欲望的存在:布洛赫的邏輯起點
2.單一原欲論批判:從飢餓本能到革命旨趣
3.革命的白日夢和反動的夜夢
第三節現象學和存在主義批判:希望和畏懼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1.畏懼作為希望的缺席
2.現象學的引進與情感的分類問題
3.顛倒了海德格爾:人是希望的動物
第四章(展開部)希望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暖流”
第一節尚未意識與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變革
1.尚未意識和天才青年馬克思
2.尚未意識遇到的抵抗:對自由王國的遺忘
3.馬克思主義: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黎明起飛
第二節馬克思主義的實質是“具體的烏托邦”
1.抽象的烏托邦和具體的烏托邦
2.具體的烏托邦的第一個特徵:反擊惡存在的主體
3.具體的烏托邦的第二個特徵:現實可能性的視閾
4.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烏托邦功能
第三節戰鬥的樂觀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核心
1.烏托邦的實現難題與悲觀主義
2.兩種實現概念和兩種樂觀主義
3.“戰鬥的樂觀主義”三範疇:前線、新異、終極
4.馬克思主義的冷流和暖流
第五章(間奏)“具體的人本主義”與抽象實踐觀之悖謬
第一節布洛赫解讀馬克思哲學的獨特模式
1.《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試金石
2.《提綱》的分組問題和人本學框架的初步設定
第二節抽象的實踐:從“生產”向“勞動”的還原
1.勞動: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礎
2.異化的消除:人和歷史的根本問題
3.實踐: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歸宿
第三節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的絕對命令?
1.為改變世界而解釋世界:實用主義批判
2.馬克思沒有消滅哲學
3.歷史的“支點”是勞動的人
第六章(再現部)希望與歷史:自由王國的“人性證明”
第一節“我”的希望——此時此地的真實存在
1.當下瞬間的黑暗與烏托邦終極
2.打破黑暗的希望和積極烏托邦的原型:至善
3.希望的歷史辯證法:無——尚未——虛無或全有
4.把握今朝:救贖的彌賽亞瞬間
第二節“我們”的希望——人和自然同一的自由王國
1.是自由王國,也是直行道
2.馬克思使事物雙足站立:世俗化論批判
3.千秋家國夢:作為家園的自由王國
結束語:布洛赫之謎的一種猜法
1.布洛赫:處於盧卡奇和薩特之間的過渡環節
2.《希望原理》:人本主義版的《保衛馬克思》
3.只有一個海倫能夠拯救我們:布洛赫的當代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文摘

第一章導論:恩斯特布洛赫,無人認領的“遺產”
第一節烏托邦的終結與布洛赫的被遺忘
1.“歷史的終結”?還是“人權的終結”?
一度被宣判為“腐朽”、“垂死”的資本主義,不但奇蹟般地存活了下來,而且意氣風發地邁人了全球化時代。面對此情此景,弗雷德里克·傑姆遜黯然寫道:“現在已經沒有人認真思考有什麼東西能夠代替資本主義的了,就好像在全球性生態災難的境況下,自由資本主義也仍然是一個注定存在下去的‘實在’。”①據說,歷史已經“終結”。在20世紀晚期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後,一位叫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的日裔美國學者不失時機地發表了《歷史的終結和最後的人》一書,以啟示錄的派頭宣布:“人類在接近千年的終點時,威權主義政治和社會主義計畫經濟充分顯出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敗相。”現在,“自由民主制度和市場經濟乃是地球上不同地區和文化共同擁有的唯一一致的願望”②。照福山看來,作為歷史進步的終極目的,資本主義已經大獲全勝,黑格爾描繪的自由理念終於走完了艱辛的歷程,實現了自身,於是歷史終結了。換句話說,人類從此永遠停留在自由民主制度和經濟一技術統治的人間樂園。
我們知道,自由、民主及“天賦人權”這些關於人類解放的口號,最初是資產階級啟蒙運動提出的,原本是與資產階級的特殊階級利益聯繫在一起的意識形態符號。隨著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戰場上的“勝利”,在“歷史的終結”、“意識形態的終結”(丹尼爾·貝爾,1955)之時,“人權”已成為最大的意識形態話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