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夜啼·山行約范廓之不至

烏夜啼·山行約范廓之不至

《烏夜啼·山行約范廓之不至》這首詞是辛棄疾寫自己醉後獨自在山裡行走的情形。極寫作者醉眼朦朧,暈頭轉向,事物模糊的醉態;也反映出獨行山中的寂寞心情和盼望范廓之快來的願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烏夜啼·山行約范廓之不至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烏夜啼
  • 作者:辛棄疾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烏夜啼
山行,約范廓之不至
江頭醉倒山公。月明中。記得昨宵歸路笑兒童。
溪欲轉。山已斷,兩三松。一段可憐風月欠詩翁

作品注釋

①范廓之:一作范開之,即范開。辛棄疾的學生。為辛棄疾收集編輯第一個集子,即《稼軒詞甲集》。
②山公:山簡,字季倫,晉人。《世說新語·任誕》篇:“山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離。舉手問葛強,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強是其愛將,并州人也。
③一段:一帶。可憐,作可愛解。詩翁,對范郭之的尊稱。

作品譯文

我醉倒在江邊上,這正是月光明亮的時候。記得在昨天晚上歸來的路上,兒童還笑我醉了。小溪要轉,山已經斷了,只看見有兩三棵松樹。這一帶的風光實在叫人可愛,可惜我在欣賞這美景的時候,就是少了你這位詩翁。

作者簡介

辛棄疾,生於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愛國詞人。他出生時家鄉已被金所占領,二十一歲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轉江陰簽判,他不顧官職低微,進《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具體分析南北政治軍事形勢,提出加強實力、適時進兵、恢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大計,均未被採納。後任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湖北轉運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等,任職期間,都採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豪強以利國便民。後被誣落職,先後在信州上饒、鉛山兩地閒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胄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烏夜啼·山行約范廓之不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