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尊者諱

為尊者諱

為尊者諱:古代避諱的一種,是指古人在取名或者說話時,避開能代表尊者的字或號。

出處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此語出自《春秋公羊傳·閔公元年》,這是孔子編纂刪定《春秋》時的原則和態度。這一態度是儒家“禮”文化的體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為尊者諱
  • 外文名:暫無
  • 拼音:wei zunzhe hui
  • 性質:古代避諱的一種
  • 出處:《春秋公羊傳·閔公元年》
  • 體現:儒家“禮”文化
詞義,出處,例子,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為親者諱,

詞義

為尊者諱:古代避諱的一種,是指古人在取名或者說話時,避開能代表尊者的字或號。

出處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此語出自《春秋公羊傳·閔公元年》,這是孔子編纂刪定《春秋》時的原則和態度。這一態度是儒家“禮”文化的體現。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是孔子編纂《春秋》的原則和態度。
所謂為尊者諱恥,當時禮崩樂壞,王室衰微,諸侯常侵凌周王,此周王之恥,無故受恥,人所不欲,故聖人諱之。比如《春秋·成公元年》:秋,王師敗績於貿戎。《公羊傳》曰:孰敗之?蓋晉敗之。然則何為不言晉敗之?王者無敵,莫敢當也。《穀梁傳》曰:不言戰,莫之敢敵也。為尊者諱敵不諱敗,為親者諱敗不諱敵,尊尊親親之義也。然則孰敗之?晉也。《鹽鐵論·世務篇》曰:春秋王者無敵,言其仁厚,其德美,天下賓服,莫敢受交也。意思很明確,為尊者諱以示尊尊之義,不尊尊則令不一出,令不一出,則天下大亂。然而《史記·太史公說》述董仲舒的話說: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也說春秋“譏天王以致太平”。比如《春秋·僖公二十四年》:冬,天王出居於鄭。《公羊傳》曰:王者無外,此其言出,何?不能乎母也。魯子曰:是王也,不能乎母者,其諸此之謂與!《禮記·曲禮下》曰:天子不言出。鄭玄注曰:天子之言出,諸侯之生名,皆有大惡。君子所遠,出名以絕之。<春秋傳>曰,天王出居於鄭,衛侯朔入於衛,是也。意思很明確本來天王不論到哪裡都不能叫出,但是周襄王不能事母,故而聖人貶之用了一個出字。
所謂諱,並非避而不言,孔子曾讚美董狐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諱是孔子表明自己態度的一種方式,為尊者諱以示尊尊,為賢者諱以示賢賢,為親者諱以示親親,人有恥而不忍明書,此孔子之忠厚。春秋不虛美,不隱惡,獨於字詞間斟酌以示褒貶,諱中見直,故春秋不僅是一部偉大的經學著作、史學著作,也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
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為親者諱並不是名字上避諱。比如孔子壯年以後大體生活在周敬王時期,周敬王名匄,《春秋·襄公八年》:晉侯使士匄來聘。孔子之父名紇,《春秋·襄公二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臧孫紇出奔邾。

例子

中國古代講求“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即避諱名字。
為尊者諱

為尊者諱

俗語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是指避田登的名諱;

為賢者諱

古人把孔子的“丘”字念成了“區”;

為親者諱

司馬遷把《史記》中所有諱其父的“談”字都去掉了。古時候有很多關於避諱的趣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