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腹主動脈瘤

炎症性腹主動脈瘤的概念於1972年首先被人提出。其特徵是伴有動脈瘤周圍組織的慢性炎症和明顯纖維化。常與十二指腸、輸尿管、左腎靜脈、下腔靜脈等緊密粘連。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腫瘤科
  • 常見發病部位:腹部
  • 常見症狀:腹部、腰背部疼痛,貧血、食欲不振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腹主動脈瘤的存在是炎症過程的始動因素,幾乎所有動脈硬化性腹主動脈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應,臨床上切除炎症性腹主動脈瘤後,其炎症反應會消退。有人認為腹主動脈瘤壓迫後腹膜腔淋巴管引起淋巴液淤滯和後腹膜水腫,刺激纖維化發生;也有人認為炎症性腹主動脈瘤是一種局部自身免疫反應,是動脈硬化斑塊中的蠟質滲漏至周圍組織作為變態反應原引起的;另有人認為主動脈滋養血管的栓塞引起中膜損害導致了炎症性腹主動脈瘤的形成。

臨床表現

炎症性腹主動脈瘤幾乎都有症狀,多為腹部、腰背部疼痛,有時誤診為腹主動脈瘤破裂。病人可有體重減輕、血沉增快;輸尿管受累可引起輸尿管梗阻,出現腎積水,長期可導致腎功能受損,甚至演變為尿毒症;十二指腸受累可出現腸梗阻,並且有貧血、食欲不振等表現;腹部觸診可觸及搏動性腫塊。有人將腹主動脈瘤、輸尿管向心偏移和血沉增快三大臨床表現其歸納為炎症性腹主動脈瘤“三聯征”。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可有血沉增快和貧血等,此外應做血BUN、Cr及腎功能檢查。
2.其他輔助檢查
(1)X線平片腹部正、側位片 可發現動脈瘤壁的蛋殼狀鈣化影,且常見炎症性腹主動脈瘤有椎體浸蝕徵象。
(2)B超檢查 可發現腹主動脈瘤壁顯著增厚,其前方和側方有低回聲暈環,需與動脈瘤周圍血腫相鑑別。
(3)CT掃描 對診斷炎症性腹主動脈瘤價值較大,典型表現為鈣化的腹主動脈瘤壁前面和側面有環型軟組織密度影,易誤診為腹主動脈瘤周圍血腫,注射造影劑後可得到增強,但密度略低於主動脈內血液,有人稱此表現為“燈罩征(Mantlesign)”。
(4)經靜脈腎盂造影(IVP) 可發現輸尿管的向心性偏移和(或)腎積水。如腹主動脈瘤患者有此表現應考慮炎症性腹主動脈瘤的可能。
(5)主動脈造影 有時可見主動脈分叉角度增大及腹主動脈瘤壁的不規則像,對診斷和確定手術方案有一定幫助。

診斷

如果腹主動脈瘤病人血沉增快、體重減輕,有腹痛及輸尿管梗阻、腎功能改變時,結合B超、CT及靜脈腎盂造影(IVP)的特徵性表現常可做出診斷。

治療

炎症性腹主動脈瘤雖有動脈瘤壁的纖維化增厚,但因後壁薄弱仍可發生破裂,手術切除炎症性腹主動脈瘤是惟一的根治方法。
1.手術治療
動脈硬化性腹主動脈瘤一樣切除腹主動脈瘤,行人工血管置換術。術中對與動脈瘤壁粘連的輸尿管的處理仍有爭議。如術前已有輸尿管梗阻造成腎積水,並損害腎功能者,應先行經皮腎造瘺術或通過透析治療改善腎功能。有人認為輸尿管粘連引起的梗阻可在腹主動脈瘤切除後緩解。輸尿管松解術可增加手術難度而無此必要;有人認為術後激素治療可使粘連消退,梗阻解除;但也有學者認為輸尿管松解術可使腎積水病人腎臟迅速復原和恢復功能,並減少輸尿管梗阻的復發,因而主張炎症性腹主動脈瘤術後常規用B超、CT或IVP定期隨訪觀察以及時發現和處理晚期輸尿管合併症。
2.激素治療
有人認為炎症性腹主動脈瘤切除後套用激素可促進炎症反應和纖維化的消退,甚至提出除腹主動脈瘤徑增大或先兆破裂時需手術治療外均可用激素治療;但也有人認為激素治療無確切療效,甚至可導致破裂,並延遲傷口癒合,引起吻合口動脈瘤等不良後果
臨床的做法是一經診斷為炎症性腹主動脈瘤即用激素治療使體溫和C反應蛋白降至正常(CRP<2mg/dl)再行手術,術後根據情況決定是否用激素治療。對於無法切除的炎症性腹主動脈瘤即採用激素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