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藋(灰藋)

灰藋(灰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灰藋,正名:藜,別名小藜、小葉藜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於荒地、路旁等土地上,單一或多枝,葉互生,花簇細而疏,花期4-5月,全草有去濕解毒,解熱,緩瀉之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灰藋
  • 拉丁學名:Chenopodium album L.
  • 別稱灰菜
  • 二名法:Chenopodium album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中央種子目
  • :藜科
  • :藜屬
  • :藜
  • 分布區域:分布遍及全球溫帶及熱帶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功用主治,性味,藥理作用,相關選方,藥材鑑別,化學成分,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莖直立,粗壯,具條棱及綠色或紫紅色色條,多分枝;枝條斜升或開展。葉片菱狀卵形至寬披針形,長3-6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鈍,基部楔形至寬楔形,上面通常無粉,有時嫩葉的上面有紫紅色粉,下面多少有粉,邊緣具不整齊鋸齒;葉柄與葉片近等長,或為葉片長度的1/2。花兩性,花簇於枝上部排列成或大或小的穗狀圓錐狀或圓錐狀花序;花被裂片5,寬卵形至橢圓形,背面具縱隆脊,有粉,先端或微凹,邊緣膜質;雄蕊5,花葯伸出花被,柱頭2。果皮與種子貼生。種子橫生,雙凸鏡狀,直徑1.2-1.5毫米,邊緣鈍,黑色,有光澤,表面具淺溝紋;胚環形。花果期5-10月。
灰藋
灰藋

生長環境

分布遍及全球溫帶及熱帶,中國各地均產。生於路旁、荒地及田間,為很難除掉的雜草。

主要價值

功用主治

灰藋,去濕,解毒。
灰藋(圖5)灰藋(圖5)
治瘡瘍腫毒,疥癬風瘙。
①《本草拾遺》:主惡瘡,蟲、蠶、蜘蛛等咬,搗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作浴湯,去疥癬風瘙;燒為灰,口含及內齒孔中,殺齒匿甘瘡。
取灰三、四度淋取汁,蝕息肉,除白癜風,黑子面酐,箸肉作瘡。
子:炊為飯,香滑,殺三蟲。
②《醫林纂要》:去濕熱。
③《四川中藥志》:能清熱退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
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選方】治紫癜風:灰藋(不拘多少,燒灰,用紙襯淋取汁,煉令如膏約兩匙許)、雄黃、丹砂、膩粉、麝香、蝦蟆灰、石硫黃、礬石灰各一錢。
上八味,將七味同研如粉,與煉了灰藋濃汁搗煎如膏塗之,乾即易,膏硬以醋潤之。
(《聖濟總錄》灰藋塗方)

性味

灰藋,甘、苦,涼。
①《本草拾遺》:味甘,平,無毒。
②《救荒本草》:味微苦澀,性涼。
③《醫林纂要》:甘,寒;赤灰者,有小毒。

藥理作用

灰藋可供食用,也可作飼料或藥用。生長在日本的變種灰藋對蚯蚓有先興奮後麻痹作用,其最小有效濃度為水浸劑0.5%,醇浸劑1%;水浸劑排蟲率為33%。食灰藋後經日光照射,可致“灰藋日光過敏性皮炎”。有謂此病似與女性內分泌變化有關。曾報導綜合207例植物-日光性皮炎患者,其中因食灰藋發病者日8例,占42.5%。用維生素B12肌內注射治療效果較好。用生長在日本的變種灰藋濃縮水煎液,醇浸液,醚浸液,多量注入兔皮下,也會引起對日光和紫外線的過敏反應,不但在注射局部,且在遠隔部位亦有潮紅、水腫,甚至皮下出血和壞死,同時還有貧血及體重減輕;此可能系因灰藋葉中感光物質進入體內,再經日光照射所致。豚鼠飼食試驗,未見類似病症。將灰藋的70%醇浸劑用於蛙、蟾蜍、鴿、小鼠、豚鼠、兔等,對呼吸先興奮後抑制,終因呼吸麻痹致死;亦有降壓和抑制心臟的作用;能增加平滑肌器官的運動,對末梢血管主要是收縮;對骨胳肌和運動神經常呈麻痹作用;但連續用於兔和小鼠,可逐漸產生習慣性,使麻痹作用減弱,同時耳殼、四肢、尾根等處發生充血、浮腫、出血等症狀,且可因紫外線照射而增劇。

相關選方

⒈治痢疾腹瀉:灰藋全草一至二兩。煎水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⒉治皮膚濕毒,周身發癢:灰藋全草、野菊花,等量煎湯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藥》
⒊治疥癬濕瘡:灰菜莖葉適量,煮湯外洗。
⒋治毒蟲咬傷,癜風:灰菜莖葉,搗爛外塗。
⒌治齲齒:鮮灰菜適量,水煎漱口。
⒍治白癜風:紅灰藋五斤,茄子根莖三斤,蒼耳根莖五斤。上藥曬乾,一處燒灰,以水一斗,煎湯淋取汁,卻於鐺內煎成膏,以瓷合盛,別用好通明乳香半兩,生研,又入鉛霜一分,膩粉一分相和,入於膏內,別用煉成黃牛脂二合(兩),入膏內調攪令勻,每取塗摩所患處,日三用之。《聖惠方》
註:③方以下出《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全草灰黃色。葉片皺縮破碎,展開後完整葉通常具3淺裂,裂片具波狀鋸齒。花序穗狀腋生或頂生。胞果包在花被內,果皮膜質,有明顯的蜂窩狀網紋,果皮與種皮貼生。
顯微鑑別
①葉下表皮及嫩技表皮具毛,腺頭球形,直徑60-100μm。
②葉肉細胞含眾多草酸鈣簇晶及砂晶。胞里在掃描鏡下觀察,呈圓形,中央有一稍突起的果柄,由此環繞呈放射狀排列的蜂窩狀果皮細胞。

化學成分

全草含揮髮油。葉的脂質中68%是中性脂肪,內含棕櫚酸、甘四烷酸(Carnaubicacid)、油酸亞油酸谷甾醇、甘九烷(Nonacosane)、油醇(Oleylalcohol)、等。根含甜菜鹼(Betaine)、胺基酸甾醇油脂等。種子含油5.54-14.8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