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居道人

火居道人

流傳在中國民間各鄉鎮的道教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居道人
  • 地區:西北地區
  • 組織形式:團體
  • 信仰:道教
火居道人是西北地區對皈依道教有一定道術且有家室併兼有一定社會職業(以農為主)的一類人員的地方稱呼。
概念
定義
火居道人的特徵
火居道人的分布
火居道形成時間、背景
火居道人的宗教職能
綜述
主要參考資料:
概念:火居道人是西北地區對皈依道教有一定道術且有家室併兼有一定社會職業(以農為主)的一類人員的地方稱呼。
定義:廣義指天師道(正一道)道士。
狹義指全真道士在民國初由政府宣布,允許結婚的一種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也稱全真火居。
火居道人的特徵有師承關係、有一定道術且在家設神位,每日禮拜、誦經,可取妻生子,平日從事一定社會職業,道觀有法事或廟會即主動前往。
火居道人的分布:寶雞蟠龍山三清殿、王母洞;五聖宮;。
榆林佳縣白雲觀、甘肅、寧夏、青海等地。
火居道形成時間、背景
寶雞火居道
寶雞古稱陳倉,地處關中平原西部,東連中原,西接甘肅、青海、寧夏,南通四川、漢中等地。處於西安、蘭州、銀川、成都四個省(區)會城市的中心位置,自古就是中原通往西北、西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也是歷代兵家必爭的政治軍事重地。在陝西,宗教氛圍濃厚,先後有十多種道教教派在陝傳播,並經寶雞走向西北,其中陝西的三個半道教叢林在陝乃至全國影響甚大,其中對寶雞地區影響較大的有:
一、 天師道:約於公元184年前,張道陵創天師道於陝西漢中,由張魯進行改革後在漢中地區延續了近30年。曹操西征,張魯降曹,道眾隨其北遷,天師道在北方得以廣泛傳播。魏晉時期,天師道已傳入甘肅等地。以正一道名義再次傳入甘肅是在明代,肅莊王朱愥在蘭州大力扶持道教,蘭州曾有正一道八大家之說,其中田氏門徒有肅王所賜靈寶印尚存。漢中、寧夏、西寧等地正一道多來自明代、清代江南移民。
二、 全真道:丘處機曾在寶雞潘溪宮、磨性山隱修七年、在隴縣龍門洞修六年並創全真龍門派。又因遠赴蒙古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為他學識、修養所折服,尊他為“丘神仙”,令他“掌管天下出家人”,並赦免全真門下道士差役、賦稅,使得全真道從此在陝西乃至全國迅速發展。全真之首馬丹陽曾修於寶雞長壽山,馬丹陽擅長針灸,長壽山道觀有馬丹陽祖師醫藥碑尚存,馬丹陽在寶雞、岐山、隴縣、鳳翔、平涼、華亭等地傳道多年,信眾頗多。
三、 三豐派:元末明初,因張三豐曾隱修於寶雞金台觀,明朝政府曾歷經兩朝約26年,尋訪“真仙”張三豐足跡,使得“真武”崇拜升溫,道教再度興盛。
民國以來,寶雞地區戰火紛飛、軍閥盤剝、匪患不斷,自然災害接連發生。大約從1914年到1930年前後,寶雞經歷了兩次大的天災,“十八年年饉”、急性傳染病“虎烈拉”的流行,及連續幾年的洪水、地震、冰雹、春降黑霜麥苗盡枯、倒春寒凍死莊稼、狂風吹枯田禾等自然災害,加之軍閥、官府、匪霸橫行,使寶雞地區人口急劇下降,生存下來躲過災難的為了度日,多舉家外逃求生,有些村子幾乎全村盡空。
天災人禍,道觀多有廢棄,道士流落民間。這時在陝北已實行“火居制”,寶雞地區隨之效仿。解放後,又經“土地改革”、“反右鬥爭”、“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革命”等運動,宗教活動難以正軌,使得“火居制”形成的火居道人成為寶雞地區乃至西北道教生存的獨特方式。
陝西榆林白雲山火居道:
一、 民國初,陝西省政府在全省農村組織載桑養蠶發展經濟,
並向各縣下撥技術培訓經費。佳縣政府收到經費後,既不組織載桑養蠶,也不實施培訓。次年,省府派員到各縣視察此項工作落實情況。佳縣政府聞訊,為了敷衍塞責,就誘騙、許諾道觀,由道觀出資建一批窯洞,作為“桑蠶實驗場”,從附近學校租借來學生,假扮“桑蠶學校”學生,將道觀神殿作為臨時教室。此事敷衍過去後,為了不失信道觀,當地政府、士紳聯合呈文,說:白雲山同其他道教名山不同,實際同民眾很接近,大部分實為佃戶,加之經濟生活較好,為避免生事,應允許他們結婚,省府很快批准,白雲觀道士除無力成家者外,從此變為火居。結婚後,即在山下另行建房居住,並不攜眷入廟,子弟世襲為道士。1938年,陝甘寧邊區人民政府宣布,再次允許道士結婚,成家後的道士仍可住道觀。此習一直沿用。
二、 佳縣白雲山道士屬道教全真派系。自清代以來其儀范與北
方道士有很大區別。首先,全真道是以出家苦修為基本制度,以滿發、大領、圓口黑布鞋、白布高筒襪、住廟清修、素食、戒食葷腥為基本儀范。清代滿人入關執政,要求漢人剃髮蓄辮,但特許全真道士仍然保留滿發,並飾以巾冠。清朝建立後,頒布剃髮令,由於明末李自成退出北京,以陝西為根據地,陝北又是兩軍交戰的重要戰場。剃髮令受到已降漢人的強烈抵抗,延安參將王永強起兵占領延安、榆林等19個州縣,後來均被清軍剿滅。在這種背景下,剃髮令在陝北得以執行,佳縣白雲山道士不了解全國全真道士被允許保留滿發的制度,因而服從清政府規定,一律剃髮蓄辮,從此不知巾冠為何物。其頭戴之巾,本屬九梁巾,為南方正一道士所常用。久之,白雲山道士不明就裡,誤認為其為帽子。
至民國年間改行“火居制”,加之廢除清代的道官管理制度,白雲觀的儀范愈加混亂,與俗人無異,道士清修名存實亡。為了求得生存與民間信仰合流成為首選。這種宗教現象被朝山信眾逐漸接受並向關中地區傳播。
白雲山獨特的全真火居制度,有兩個明顯的特點:1、白雲觀自建觀以來,一直沒有吸收女性道士即“坤”道出家,所謂道士成家也僅限“乾”道即男性道士。2、全真道士成家近代也有,但在北方只是個別道士個人行為,向佳縣白雲觀這樣,經地方政府批准,在全體道士中施行,卻是極為罕見的事。
火居道人的宗教職能:主持齋醮、去除疾病、驅邪鎮魔、占卜解簽、主持廟會等,茲分述之:
去除疾病類:
1、醫藥術:利用中草藥、針灸、艾草等為信眾治病,並藉此宣傳宗教。
2、抽籤處方:是將中醫處方選若干種類,編製成簽,借神靈賜藥的方式患者抽得後,由道人與以解簽即抄方。
3、畫符吟咒:是利用符號和語言治病的一種方式,比如:祝由。
4、跑城:是象徵在“陰曹地府”劫獄以治病,當有病人久治不愈時,家人認為病人靈魂被陰司拘捕,便採取跑城的辦法以求挽病人生命。由法師設壇、誦經、投文,祈求患者病癒,然後再廣場畫好的城池點上燈盞,選定時辰由法師拿劍領跑,救出患者靈魂。
5、招魂:是以靈魂可以離開人體的“靈魂出竅觀念”為基礎,的一種與疾病、生死、他界觀念相結合的道術,也叫“招魂術”。
齋醮類:
1、祈祥道場:是為活人祈福納吉的平安道場.
2、超度亡靈:親人亡故,恐其亡靈在地府內受罪,即請經師設壇念經,祈禱消災、驅邪逐疫。
驅邪類:
1、驅疫:是以相信瘟疫、惡鬼、災難可以被驅趕走而離開人體或住所而進行的活動。
2、鎮魔:過去有些村子因為傳染病流行或出現人、畜突然死亡或發生某些意外,則認為“莊子犯了煞”、“太歲土神降臨”、“魔鬼入莊”等則由道人設壇,祈求神靈收斂鬼怪,賜福降祥、保莊平安。
占卜類:
1、 神判:是借神意裁決是非爭訟的活動,其法有“上刀山”、下油鍋“、”踩鐵鏵“等。
2、 抽籤算命:是利用八卦理論預測人或事情的發展變化。
主持廟會類:由信眾選舉有一定道術和威信的火居道人為會首,主持本地區道觀修繕、節日、朝山等事項,是一種民間信仰與宗教結合產生的宗教負責人。
其他類:擇吉、相宅、看風水等。
區別全真道:必須出家修行,不結婚。
正一道:可結婚、可住廟。
火居道:在家設神位,每日禮拜,有社會職業,兼從事道教神職。
綜述:火居道是在有濃厚宗教氛圍的地區、由特定歷史時期而產生的一種宗教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他延續、發展了宗教,對廣大民眾的身體健康、精神主導、民族團結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認隨著時代發展他也或多或少摻雜了一些迷信色彩,作為一種現象、一種形式他畢竟出現過,我們要準確看待並吸取其有用部分並引導他走向正軌。
主要參考資料:
1、中國道教史,任繼愈主編。
2、中國道教大辭典 華夏出版社
3、方春陽《三豐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
4、王光德、楊立志《武當道教史略》華文出版社,1993
5、當代道教 李養正 東方出版社 2000
6、谷葆主編《西北通史》第四卷,蘭州大學出版社,
7、西北道教史 樊春光 商務出版社 2010
8、寶雞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7
9、寶雞史話 梁福義 陝西旅遊出版社 1990
10、中華廟會事典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4
11、西府民俗 李福蔚 陝西旅遊出版社 2000
12、論醫中儒道釋 薛公忱 中國古籍出版社 1999
13、寶雞道教史 寶雞政協內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