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滿族中學

瀋陽市滿族中學

瀋陽市滿族中學,我國唯一的一所城市滿族中學。他具有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380年前的明末清初的愛新覺羅氏子弟學校(宗室覺羅學堂)。

瀋陽市滿族中學占地12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610平方米,其中教學樓6000平方米,學生公寓3000平方米,體育館1000平方米,還設有現代化設備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學生微機室、 電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樂器排練室、舞蹈排練室、教師電子備課室、多功能會議室。圖書館藏書52000冊,學生閱覽室180平方米,各種報刊、雜誌百餘種。瀋陽市滿族中學現有教職員工122人,學生930餘人,共有24個教學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瀋陽市滿族中學
  • 占地面積:12600平方米
  • 建築面積:12745平方米
  • 教職工:94名
  • 地址:瀋陽市瀋河區南關路122-1號
歷史沿革,校園文化,校訓,校徽,教學條件,特色教育,

歷史沿革

瀋陽市滿族中學建校原址曾是清初愛新覺羅氏子弟學校(宗室覺羅學堂),距今約380年
清初太宗天聰五年(1631年)皇太極頒布《讀書令》(即《勸學令》)下詔要求諸貝勒大臣子弟就學讀書,“使之習於學問,講明義理,忠君親上”。此詔一頒,促成了就學熱潮,此為滿洲貴族宗室子弟教育的開始。
崇德元年(1636年),盛京滿族教育規模有所擴大,建立學校,考取儒生,凡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子弟皆入學。為盛京八旗官學之始。
康熙三十年( 1691年),正式設立盛京官學,在盛京城八旗駐防左右翼各設一學。到雍正十年(1732年),每翼官學又增加盛京內務府學生30名。康熙皇帝來東北祭祀三陵,駐蹕盛京(瀋陽),召見了官學的學董、學監和有功名的教習,並親書“天潢維城“大字匾額賜給八旗官學。維城二字取自《詩經.大雅》中的“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天潢“取自曹植文中的“分支若水,疏派天潢“。用“天潢“代表皇族,“天潢維成“代表皇族無論遠門近支都是國家的屏障。 高宗乾隆二年(1737年),盛京宗室覺羅(從太祖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輩份開始算起,然後按嫡旁親疏,分做“宗室”和“覺羅”兩大類。凡屬塔克世本支,即努爾哈赤及嫡親兄弟以下子孫,統統歸入“宗室”;塔克世叔伯兄弟支系的以下子孫,統稱 “覺羅”。)由於皇族子弟不斷增加,於是,於天佑門外(今小南門外,五愛服裝城)設立宗室覺羅官學,因入學學生均為皇族,又簡稱宗學(民眾稱之為皇學),宗室覺羅共為一學,凡20歲以下,10歲以上願入學者,分清、漢書肄業,兼習騎射,不限額數。後改設宗室學一所,覺羅學一所,二學共用房42間。每學額設學生10名肄業。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因兵事宗室覺羅皇學停辦。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盛京將軍趙爾巽奏請清廷在其地改辦學堂,清廷詔準,並取康熙 “天潢維城”匾額“維城“二字命名,定名為官立維城兩等國小堂,九月十六日開學,招高初等學生共四個班,全為皇族子弟,供給頗優,堂內規律及其嚴整,稱為諸校之冠。
民國元年(1912年)清政府滅亡,作為清朝皇族子弟讀書的官立維城兩等國小堂,被改為奉天省公立籌邊學校。
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頒布《七項教育宗旨》,提倡尊孔讀經奉天各校恢復中國小讀經一科,這期間,官立維城兩等國小堂也由籌邊學校正式改為奉天省立第四中學。
民國八年(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在北平爆發,奉天地區師生和愛國人士及市民奮起聲援,奉天省立第四中學的部分師生也加入這一愛國行動行列當中。這一行為,引起政府的極大不滿,並遭到鎮壓。同年九月,奉天省立第四中學被遷至大東門外甲等農業學校舊址,並改名為高師附中,十二月被迫停辦。
民國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出兵攻占瀋陽,繼而占領東三省,建立偽政權。
康德元年( 1934年)八月十四日,由部分愛新覺羅家族人士發起,偽滿皇帝溥儀,大臣熙洽、吉興等以個人名義捐資,在原盛京宗室覺羅學校舍恢復奉天維城學校,董事長溥傑,副董事長寶熙和吉興,校長慶厚。
偽康德八年(1941年)十二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奉天第七國民高等學校、維城學校和大同實業學院等學校的一些教員,因有“反滿抗日”思想而被捕。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初,日本帝國主義者推行“教育一體化”,維城學校奉命改為維城國民高等學校,不久又強行將奉天維城學校與南鄰大同學院(系日本人辦的私立學校)合併,成為偽省立第十二國民高等學校。至此維城學校結束。
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1949年3月在瀋陽小南門外維城中學的校址成立瀋陽市第九中學,學生有滿族、漢族以及其他民族,在此之前,上溯到清朝初年,這裡一直是滿族學校,學生都是滿族人。
1962年瀋陽市第九中學遷出,瀋陽市第八中學遷入。
1988年11月,瀋陽市民委和瀋陽市政協部分代表向市政府提出建議,建議在原奉天維城中學的校址恢復成立瀋陽市滿族中學。1991年8月30日,關於恢復成立瀋陽市滿族中學的建議得到正式批覆,瀋陽市第一六四中學與市第八中學互換校址後(兩校址南北並鄰,現兩校址均被占建成為五愛市場服裝城),根據市教委[1991]42號檔案 ,第一六四中學編號撤銷,改名為瀋陽市滿族中學。
同年在操場東側新建五層教學樓,於1992年竣工投入使用,建築面積 2966平方米。
1991年建校時有教職工99名,定編87人,其中任課教師55人,校級幹部4人,中層幹部7人,行政工作人員18人,勤雜工人3人。趙仲元任校長。
1994年3月,區政府決定滿族中學搬遷至南關路122-1號,在新校址新建六層教學樓。於1995年3月投入使用。當時配套設施還不完全。1995年4月起陸續建成宿舍樓、體育館、生活用房等,1996年全部竣工。新校址占地面積12600平方米。操場面積5000平方米, 建築面積12745平方米,其中教學樓6000平方米,實驗樓2000平方米,學生公寓3000平方米,體育館1000平方米,其他745平方米。
1999年3月,由於招生政策的變化,民辦公助學校改變原來的體制,由原來的校中校變為獨立辦學,與公立學校脫鉤,維城高中搬遷至第八中學的校址。新瀋陽市第八中學撤銷,全校學生和教師併入滿族中學。
1999年秋季,瀋河區教育局同意瀋陽市滿族中學可以在全區範圍內招收滿族籍學生,學校滿族學生比例不斷提高。
1999年10月國家民委教育司領導到瀋陽市滿族中學視察,聽取了校領導的民族教育匯報,對學校逐漸提高滿族教師和滿族學生比例表示滿意,對學校的工作給予了肯定。
瀋陽市滿族中學

校園文化

校訓

學校從《康熙庭訓》中提煉出體現民族精華的“勤、慎、精、敏”作為校訓,並結合時代的發展賦予它新意。勤即勤勞儉樸、勤勉好學;慎即誠實守紀、謙虛謹慎;精即鑽研求真、精益求精;敏即敏銳果敢、開拓創新。
校訓校訓

校徽

學校發動全體師生共同設計滿族中學特色校徽標識,標識懸掛在教學樓的上方。標識的主體是滿文的“滿族”字,變化成龍的造型,在龍的兩側伸出一對羽翼,象徵滿族中學的騰飛;標識底部採用綠色圓盤製作,代表希望,代表綠滿校園;標識正中是“滿族中學”四個字的漢語拼音縮寫;整個標識採用四種顏色,象徵滿族的八旗,充滿濃厚的滿族特色。學校標識圖案已收入瀋陽市七年級美術教材中,並於2012年成功註冊為國家專利標識。
校徽校徽

教學條件

瀋陽市滿族中學占地面積12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745平方米。學校共有94名教職工,其中專業技術人員84名,中學高級教師39名,中學一級教師37名,中學二級教師8名。
滿族中學數位化校園於2012年底初步建成,實現了校園網路暢通,無線網路在校園全覆蓋,教室之間實現了雲上班班通,建設了20間多媒體教室,教室內配備了電子白板,大螢幕電視、無線音頻和無線網路等,配備了現代化的錄播教室,實現了自動錄製、自動編輯、現場直播等功能,配備了數位化美術教室,數位化實驗室,實現了理化模擬實驗數位化。完善了學校的校園安全監控網路,真正的實現了校園內外無死角。學校還建設了自己的FTP,實現了數字資源的存儲和共享,校園網站的搭建,成為學校對外宣傳的平台和視窗。
為創建校園溫馨的讀書環境,學校在每班教室和走廊東廳設立開放式圖書角,所有圖書供師生自由取閱。閱讀桌椅分為紅、黃、藍、白四種,代表著滿族八旗的四種顏色。2013年,瀋陽市滿族中學與遼寧省圖書館簽訂合作協定,共同決定在瀋陽市滿族中學建立流動圖書站,由遼寧省圖書館無償為瀋陽市滿族中學提供500本圖書供師生們閱讀。如今,學校正在進行整體改造,2014年將建成700平米現代化圖書館。
瀋陽市滿族中學以創辦優質民族學校為目標,堅持“為每個學生創造適合教育”的辦學理念,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活動。

特色教育

一是開展學生選修課活動,培養學生多種才能。為提高學生組織能力,培養團隊精神精神和相互合作意識,學校開展豐富多采的選修課。學校已開設的科目有揚琴、琵琶、古箏、竹笛、二胡、中胡、中阮大阮、笙、電子琴、剪紙、美術壓桿筆、籃球、足球、羽毛球、珍珠球、滿語等十四種課程。
二是開展讀書活動,創建書香校園。滿族中學與遼寧省圖書館簽訂“流動圖書閱讀”協定,省圖向滿族中學投放500餘冊圖書,供師生閱讀。同時完善班級圖書角、校園圖書角,開展學校及班級的讀書評比活動和讀書講座,為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習興趣進行了有益探索。
珍珠球珍珠球
三是開設書法課,提升學生國學素養。滿族中學開設每周一節軟筆書法課。學校安排專任教師進行授課,使書法這種中國文化精粹得以發揚和傳承。學生在學習書法的同時,感受到方塊漢字獨特的線條美和構造美。
四是以珍珠球運動為抓手,深入開展民族特色活動。滿族中學充分利用“瀋陽市珍珠球培訓基地”這一特色,大力開展珍珠球活動。學校的珍珠球活動案例在國家教育部組織的陽光體育案例評選中獲得最高榮譽優秀案例獎,滿族中學也是瀋陽市唯一一所獲得這個獎項的學校,同時姚江寧校長代表瀋陽市滿族中學在國家教育部陽光體育大會上做現場經驗介紹;在遼寧省體育局組織的體育傳統學校的評選中,瀋陽市滿族中學被評為2012—2015年的遼寧省體育項目傳統學校,體育教研組被評為遼寧省優秀體育教研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