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錦廂

濯錦廂

濯錦廂 四川成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自隋唐以來,成都的大慈寺文殊院、寶光寺、昭覺寺四大古剎,名震遐邇,海內揚名。然而,在成都南郊,還有一座雄偉的寶剎,曾一度聲威顯赫,香火大旺,冠於上述四大寺之首。它就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崛起的、由藏王敕封的黃教廟宇——近慈寺。四川省成都南郊石羊鄉境內的近慈寺是成都市唯一的密宗禪院。這裡原名濯錦廂,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由梵安寺沙彌吳某即智澗和尚捐宅建寺,召徒奉佛,並侍養母親,故名近慈寺。後毀於火,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真悟和尚重建。

基本介紹

簡介,濯錦廂是四大寺之首,寶剎歷史,近慈寺地理位置,近慈寺位於成都南郊的石羊場附近,佛教聖地近慈寺,寶剎發展,濯錦廂是近慈寺原名,濯錦廂歷史悠久,氣勢宏偉,幾經修復,魅力依舊,

簡介

濯錦廂是四大寺之首

濯錦廂是近慈寺原名 四川成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自隋唐以來,成都的大慈寺文殊院寶光寺昭覺寺四大古剎,名震遐邇,海內揚名。然而,在成都南郊,還有一座雄偉的寶剎,曾一度聲威顯赫,香火大旺,冠於上述四大寺之首。它就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崛起的、由藏王敕封的黃教廟宇——近慈寺

寶剎歷史

四川省成都南郊石羊鄉境內的近慈寺是成都市唯一的密宗禪院。這裡原名濯錦廂,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由梵安寺沙彌吳某即智澗和尚捐宅建寺,召徒奉佛,並侍養母親,故名近慈寺。後毀於火,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真悟和尚重建。
大慈寺大慈寺

近慈寺地理位置

近慈寺位於成都南郊的石羊場附近

近慈寺位於成都南郊的石羊場附近,寺外,阡陌縱橫、流水淙淙;寺內,松柏參天,幽深靜寂。仿西藏喇嘛寺特色建築的藏經樓,巍然挺立,金碧輝煌。漢藏人民的友誼結晶——譯經院,寬敞典雅,闌靜古樸,異花名卉,應時而放。在這窗明几淨的庭院,曾經有過許許多多青年人將藏文佛經譯成漢字,培養了大批通曉藏語的人才。

佛教聖地近慈寺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近慈寺,搭齋入寺的僧人有八百多人,常年香菸繚繞,法號不絕。暮鼓晨鐘,木魚聲聲,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每逢農曆正月初八會供日,從成都出南門,就可以看到朝佛上寺的人們,車水馬龍,絡繹不絕。這近慈寺聲威遠揚,成為名副其實的佛教聖地。
近慈寺之所以能獨樹一幟,立竿而起,這是與寺廟的創始人、奠基者能海法師的精心營造,苦心哺育分不開的。
海能法師是半路出家的和尚,俗姓龔,名學光,字緝熙,四川綿竹縣人。他早年考入四川陸軍速成學堂,與劉湘還有同窗之誼呢。回來在川軍任職團長。從軍不久,他辭職削髮為僧,皈依
三寶。在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的資助下,他帶領能言善寫的高僧十餘人,仿效唐僧西天取經,從成都出發,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到達西藏拉薩,皈依康薩仁波為徒。在西藏時期,他悉心學習藏語,鑽研黃教佛經,歷時三載。之後,他帶著大量藏傳佛教典籍回到成都。當時正值抗戰勝利,在劉文輝的支持和鼓動下,舉行了盛大的迎接儀式。那個陣式啊!從漿洗街至石羊場,數萬教徒和善男信女,燃燈捧香,獻花供果,手捧哈達,頂禮膜拜,歡迎能海和他隨帶的聖經。這次的盛會,使得近慈寺和能海法師頓時名噪蓉城。
能海法師治廟頗有法度。八百僧眾除管理廟務的僧人外,一半以上的僧眾,專門研習佛經和藏文,並由拉薩派出的活佛傳經講學。許多僧人從學文化入門,最後達到熟諳藏文藏經。誦經習文之餘,所有僧眾都要參加寺廟五十畝自耕地的勞作,荷鋤杖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能海法師治廟法規森嚴,每天臨晨丑時,僧人聞鼓而起,身披袈裟,在能海的帶領下,上殿誦經,直至天明,從不懈怠,外來的掛單僧人也不例外。如峨嵋山萬年寺的普超法師、成都愛道堂的隆蓮法師,入寺進修,都要遵守舊例,早起晚睡,參禪悟性,研究佛學。
為了宏大佛法,海能召集能工巧匠,繪製各種佛像兩百餘尊。藏經樓上的宗喀巴大師像,堪稱藝術珍品。仿製雕塑的全身黃教大威德,由西藏活佛親手塑成,面善心慈,栩栩如生。

寶剎發展

1949年秋天,四川解放前夕,遁跡空門的能海法師再度過問世事,親自前往鄧錫侯的駐軍地勸其棄暗投明。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能率部起義,和平解放成都,也有能海法師的一番苦心喔。成都解放以後,能海又勸說熟悉藏語的僧人還俗,送他們跟隨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十八軍進藏,充任翻譯。他還委託隆果法師和哈桑上書達賴,曉以大義,為和平解放西藏也作出過他自己的努力。
1953年,中國佛教協會成立,能海被選為副會長。其後又當選為第一、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濯錦廂是近慈寺原名

濯錦廂歷史悠久

乾隆十五年(1750)又經遷修後屬文殊院南莊。1938年能海法師由西藏來蓉住錫於此,擴大了原有範圍,增植花木、果樹,一時香火極盛,僧眾達200餘人。近慈寺的建築莊嚴幽靜,進山門,照壁是伽蘭殿,中塑關羽像;再進是彌勒殿,三進是大雄殿,塑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及脫紗的釋迦,毗盧佛像。

氣勢宏偉

四進是大威德殿,有銅鑄大威德像,其像僅次於北京北海白塔下的銅像;最後是大師殿及藥師樓,殿塑黃教主宗喀吧大師及弟子開初傑、吉超傑佛和銅鑄佛像三十餘尊。藥師樓藏有龍藏經、續藏經、磧砂藏經、頻伽藏經和藏文寫經多冊。在藥師樓的小護摩壇里有日本、印度和國內各地鑄的銅佛像近百尊,還有瑪瑙、香爐等藝術文物。譯經院裡藏有大批經笈和經板。在沙彌堂、大護摩壇、金剛院、加學堂、學戒堂、學士堂和居士寮等院裡植有許多如梅、桂、曇花、無花果等珍貴花木。

幾經修復,魅力依舊

此外,還有明萬曆三十年、清乾隆二十二年鑄的鐵鐘、鐵爐和乾隆四十二年的遷修碑記一通,1953年市人民政府還撥款對整寺院進行維修,文物得到妥善保存。但由於十年浩劫,所有的塑像、銅像、碑刻、經笈、藝術文物均蕩然無存,寺院已被兩廠分占,僧眾安置在附近的鐵像寺.僅能見到原建築結構,能海法師的禪房(住地)、藏經樓等,雖內在不同以往,但外表依舊,風貌還依稀可辨,是成都市政府明令保護的文化單位。仍有古色的寺院感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