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陸蛙

澤陸蛙

動物名,屬無尾目 Anura,叉舌蛙科 (Dicroglossidae。分布於山東、河南、陝西、西藏、四川、雲南、貴州、湖北、安徽、江蘇等。吻端鈍尖,鼓膜明顯;背部皮膚有數行長短不一的縱膚褶,褶間、體側及後肢背面有小疣粒;指、趾端鈍尖;脛跗關節前達肩部或眼部後方;背面一般為灰橄欖色或深灰色,雜有深色斑紋,上下唇緣有深色縱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澤陸蛙
  • 拉丁學名:Fejervarya multistriata
  • 別稱:狗烏田雞
  • 二名法:Terrestrial Frog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Anura
  • :叉舌蛙科 Dicroglossidae
  • :陸蛙屬 Fejervarya
  • 分布區域: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香港等
識別特徵,形態特徵,鑑別特徵,生活習性,種群狀態,分布,

識別特徵

雄蛙體長40mm,雌蛙46mm左右。頭長略大於頭寬或相等,吻端鈍尖,幢孔橫橢圓形,眼間距很窄,為上眼瞼的1/2;鼓膜圓形。背部皮膚粗糙,顳褶明顯,無背側褶,體背面有數行長短不一的縱膚槽,褶間、體側及後肢背面有小疣粒;體腹麵皮膚光滑。指、趾端鈍尖無溝;後肢較粗短,脛跗關節前伸達肩部或眼部後方,左右眼部不相遇或僅相遇,脛長小於體長之半;趾間近半蹼;第五趾外側無緣膜或極不顯著;外蹠突小。背面一般為灰橄欖色或深灰色,雜有褐黑色斑紋;上、下唇緣有褐黑色縱紋,四肢背面各節有褐色橫斑2~4條,體和四肢腹面為乳白色或乳黃色。
澤陸蛙澤陸蛙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38~42 mm,雌蛙體長43~49 mm。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尖,瞳孔橫橢圓形,眼間距很窄,為上眼瞼的1/2; 鼓膜圓形。背部皮膚粗糙,無背側褶,體背面有數行長短不 一的縱膚褶,褶間、體側及後肢背面有小疣粒;體腹麵皮膚光滑。指、趾末端鈍尖無溝; 後肢較粗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肩部或眼部後方,左右跟部不相遇或僅相遇,脛長小於體長之半,外跖突小,趾間近半蹼,第五趾外側無緣膜或極不顯著。背面顏色變異頗大,多為灰橄欖色或深灰色,雜有棕黑色斑紋,有的頭體中部有一條淺色脊線; 上下唇緣有棕黑色縱紋,四肢背面各節有棕色橫斑2~4條,體和四肢腹面為乳白色或乳黃色。雄性第一指婚墊發達,具單咽下外聲囊,咽喉部黑色; 有雄性線。卵徑1 mm左右,動物極棕黑色,植物極灰白色。第35~36期蝌蚪全長平均33 mm,頭體長13 mm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200%; 背面橄欖綠色,體背、尾部有深色斑點; 頭體橢圓略扁,尾部較弱,尾末端略細尖; 唇齒式為Ⅰ:1+1/Ⅲ; 下唇乳突中央約缺5個乳突位置。
澤陸蛙澤陸蛙

鑑別特徵

本種與海陸蛙Fejervarya cancrivora相似。但本種體長小於60mm;第五趾無緣膜或極不明顯;有外蹠突;雄蛙有單咽下外聲囊。生活於淡水水域。

生活習性

生活於平原、丘陵和2000米以下山區的稻田、沼澤、水塘、水溝等靜水域或其附近的旱地草叢。
該蛙生活於平原、丘陵和海拔2 000 m以下山區的稻田、沼澤、水塘、水溝等靜水域或其附近的旱地草叢。晝夜活動,主要在夜間覓食。繁殖期長達5~6個月,4月中旬至 5月中旬、8月上旬至9月為產卵盛期; 大雨後該蛙常集群繁殖;雌蛙每年產卵多次,每次產卵370~2085粒,產卵多少與年齡有關,卵群多產在水深5~15 cm的稻田及雨後臨時水坑中,卵粒成片漂浮於水面或黏附於植物枝葉上。蝌蚪生活於靜水域中。
澤陸蛙澤陸蛙

種群狀態

該蛙分布區甚寬,其種群數量很多。受脅等級:無危LC。

分布

河北、天津、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文縣)、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墨脫南部阿波爾)、海南、廣東、香港、澳門、廣西; 國外分布於印度(北部)、越南、緬甸、日本(南部島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