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育土

潛育土是指礦質土表至50 cm範圍內出現厚度至少10 cm有潛育特徵的土壤。相當於土壤發生學分類中的草甸土潮土、林灌草甸土、沼澤土。其形成的主要條件:一是低洼的地形;二是土壤水分飽和;三是有機物質的存在。由化學還原過程和有機質的厭氧分解過程共同作用形成了潛育土。潛育特性是潛育土的主要診斷依據:按體積計,50%以上的土壤基質色調比7.5Y更綠或更藍,或無彩色,或有少量銹斑紋、鐵錳凝團、結核或鐵錳管狀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潛育土
  • 外文名:Creep soil
  • 本質:礦質土表有潛育特徵的土壤
  • 形成條件1:低洼的地形
  • 形成條件2:土壤水分飽和
  • 形成條件3:有機物質的存在
  • 形成過程:化學還原和有機質的厭氧分解過程
  • 特性:土壤基質色調比7.5Y更綠或更藍
釋義,特點與形成條件,特點,形成條件,分布,

釋義

潛育土是指礦質土表至50 cm範圍內出現厚度至少10 cm有潛育特徵的土壤。相當於土壤發生學分類中的草甸土、潮土、林灌草甸土、沼澤土。其形成的主要條件:一是低洼的地形;二是土壤水分飽和;三是有機物質的存在。由化學還原過程和有機質的厭氧分解過程共同作用形成了潛育土。潛育特性是潛育土的主要診斷依據:按體積計,50%以上的土壤基質色調比7.5Y更綠或更藍,或無彩色,或有少量銹斑紋、鐵錳凝團、結核或鐵錳管狀物。

特點與形成條件

特點

潛育特性是潛育土的主要診斷依據:按體積計算,50%以上的土壤基質色調比7.5Y更綠或更藍,或無色彩,或有少量銹斑紋、鐵錳凝團、結核或者鐵錳管狀物。

形成條件

其形成的主要條件:一是低洼的地形;二是土壤水分飽和;三是有機物質的存在。由化學還原過程和有機質的厭氧分解過程共同作用形成了潛育土。潛育土的成土作用主要有有機物質積累、腐殖質積累和潛育作用。本區潛育土多處高寒,其成土作用又具有高原的特殊性。

分布

本類土主要分布於阿壩藏族自治州的若爾蓋、紅原、松潘、阿壩、壤塘等縣,其中若爾蓋、紅原兩縣面積最大,且集中連片,是我國潛育土分布的代表性區域之一。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色達、德格、理塘等縣也有較大面積分布。所在地形主要為寬谷盆地內河、湖灘地,一(二)級階地和洪積扇。其海拔高度大都在2 000mI以上,尤以3 400--4 200 m範圍內居多。成土母質為沖積物、湖積物和洪積物。由於潛育土與泥炭土在同一高度帶內呈復區分布,故兩者所處的區域氣候(以若爾蓋、紅原的氣象記錄為代表)基本一致。以濕生植被為主,伴有濕中生和沼澤植被的植物。在若爾蓋、紅原地區,以木里苔草占絕對優勢;而石渠、色達地區,則以黑花苔草和青藏苔草較多。地處高寒的沼澤,都是由無數個丘狀草墩組成,草墩問常積水生長沼澤植被,草墩上遍布苔草,較高處還伴生濕中生植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