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泳

潛泳

潛泳是指身體在水下,不做呼吸游進的泳姿。潛泳是在水壓加大、長時間屏氣和劇烈肌肉動作的條件下進行的。潛泳的姿勢有很多,但大多只採用蛙式潛泳(業餘常用)和蝶腿潛泳(職業常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潛泳
  • 外文名:Skin diving
  • 類別:泳姿的一種
  • 特點:身體在水下,不做呼吸游進的泳姿
基本含義,姿勢,綜述,腿部,臂部,臂腿配合,奧運會,發展歷程,起源,高手,生活,戰爭,

基本含義

一種實用的游泳,即身體在水下游進。潛泳有潛深和潛遠、使用器材(氧氣瓶、腳蹼等)和不使用器材的區別,這裡講的潛泳是不使用器材的潛泳。潛泳是在水壓加大、長時間屏氣和劇烈肌肉動作的條件下進行的。科學實驗證明,水下每深10米會增加 1個大氣壓,同時深吸氣時屏氣會增大肺的內壓,阻礙肺的血液循環,因而回心血液減少。所以在沒有供氧裝備的條件下進行潛泳,不能在水下停留過久,否則可能引起神經系統機能失調和頭暈現象,甚至會失去知覺,發生生命危險。
潛泳潛泳
潛泳的姿勢很多,但多採用蛙式潛泳。蛙式潛泳技術和水上蛙泳技術稍有不同。蛙式潛泳要求軀幹和頭的姿勢始終保持水平,但兩臂開始划水時要稍低頭,以防止身體浮起。蛙式潛泳的划水動作,由兩臂向前伸直分開,同時向側下方划水,屈肘,向後加速划水至大腿時結束。向前移臂時,收手屈肘,掌心向上,使手掌與前臂沿軀幹下方前移,經腹、胸、頭部向前伸直。蛙式潛泳腿的動作比一般蛙泳的腿收得少,兩腿分開也較小。腿和臂的配合是收腿和臂前伸動作幾乎同時開始,蹬水和划水結束後身體成一直線向前滑行,然後作下一循環動作。潛泳時,身體應保持在水下一定的深度游進。在較混濁的水中潛泳時,特別要注意安全。潛泳在生產、軍事以及救護溺者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實用價值。
水下潛泳水下潛泳

姿勢

綜述

蛙式潛泳要求軀幹和頭始終保持水平,但是兩臂開始划水時要稍低頭,以防止身體上浮。

腿部

潛泳的腿部動作和蛙泳腿的動作只有很小的差別,即收腿時屈髖較小,腿向兩側分開的角度小。

臂部

1、划水動作:潛泳的划水動作和蝶泳划水相似,只是兩手掌之間的距離稍大一點,並且手掌轉動的方向沒有多大的變化,幾乎完全垂直與水面。
2、移臂動作:當划水結束並滑行一會兒之後,兩手從大腿兩側外旋,沿腹部、胸部前伸,至頭下時,手掌開始內旋,掌心轉向下方,在頭前方伸直,準備下一個划水動作。

臂腿配合

臂划水時和划水結束後,兩腿自然伸直併攏,在水裡做行動作。移臂時收腿,臂移至胸前向前伸的同時蹬腿,兩臂伸直時蹬腿結束

奧運會

1900年奧運會增加了潛泳比賽。
潛泳潛泳
1956年第16屆奧運會起蝶泳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規則還允許蛙泳可以在水中潛游,由於在水下游進不受波浪阻力影響,水平姿式好,阻力小,速度比水面蛙泳快。於是在1956年第16屆奧運會上,幾乎所有蛙泳運動員都以長劃臂的潛水蛙泳參加比賽。
第16屆奧運會後,國際業餘游泳聯合會重新修改了蛙泳規則,取消潛水蛙泳,只允許在出發和轉身後做一次長划水的潛泳動作,然後每個動作頭部都要露出水面。

發展歷程

起源

在古代,潛泳是一門很實用的個人技術,廣泛套用於勞動生產和軍事鬥爭。那時候沒有先進的設備支持,潛多深、游多遠全憑憋在胸中的一口氣,評判也簡單,站在水邊一目了然。當然,隨著深度的增加壓強不斷加大,身體自然吃不消。《南漢書·後主記》記載,南漢後主劉鋹“募兵能採珠者二千人,號媚川都。每以石縋索系兵足,入海五、七百尺,多溺死。久之,珠充積內府。”這兩千人都應是潛泳高手,徵召入伍的唯一目的就是下海採珠。由於潛得太深,超過人體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少人因此溺水身亡。潛泳在軍事作戰方面也很有用處。至少在危急時刻,能夠保證自己安全脫身。《資治通鑑》記載有一胡姓將領在交戰時乘坐的戰船被燒,他披著沉重的鎧甲,在水下潛行數十米,“乃得登岸”。這胡將軍的經歷和《射鵰英雄傳》里的歐陽克倒是十分相似,只不過是把石頭換成了鎧甲。
潛泳潛泳

高手

潛泳高手首推江南百姓,他們依河傍湖而居,生產生活與水密切關聯,“吳越之士,號為水仙”之語足以為證。據《列子·說符篇》記載,“白公問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吳之善沒者能取之。’”意思是把石子扔進水裡,善於潛泳的吳人能給撈回來。這裡的吳,大致是指江蘇南部地區。沒,即為潛泳。
潛泳潛泳
古人習慣上把會潛泳的人稱呼為“沒者”或者“沒人”。蘇軾在《日喻》里說過,“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歲而能沒矣。”此外,潛泳還有“打沒頭”的說法,清代王應奎在《柳南隨筆》中記載說:“世有善泅者,往往能伏水底,謂之打沒頭。”
潛泳的主要功用是撈東西。在這方面較早組織大規模活動的,當數秦始皇。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巡遊歸來經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一聲令下,上千人噼里啪啦地跳下河,潛入水中四處搜尋,那場面可謂壯觀。

生活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潛泳兼有勞作和娛樂的成分。談遷在《北游錄·紀聞上》記載,漁夫在春夏時節截流取魚,再“入水捕魚,口噉一,手捕其二”。本來可以用漁網等設備批量捕撈,省時又省力,可偏偏潛下水去摸,就是為了顯擺個人能耐,圖個好玩,找點樂子。想想看,魚依水而生,在水下恣意竄行,且身上濕滑,潛泳者不拿任何器具,單憑一雙手在水下捉魚,還是一次三條:嘴裡叼一條,手裡抓兩條,潛泳水平之高,可見一斑。
如果說潛水捕魚是個娛樂身心的活動,潛到更深的地方採挖珍珠則要危險得多,甚至有性命之虞。《南漢書·後主記》記載,南漢後主劉“募兵能採珠者兩千人,號媚川都。每以石縋索系兵足,入海五七百尺,多溺死。久之,珠充積內府”。

戰爭

潛泳的主要作戰用途當然不是逃生,而在於發動奇襲,類似蛙人或者兩棲特戰隊,擔負著水下偵察、偷襲和其他特殊作戰任務。這些潛泳戰士不僅具備高超的潛水技能,還要具備極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在水下潛行偷偷逼近敵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從而贏得勝利。五代末年,後周與南唐開戰,有個張永德將軍命令善於潛泳者在夜色的掩護下潛游到敵方船下“縻以鐵鎖”,再率兵發動總攻。由於敵船被捆綁在一起,不能自由進退,激戰中敵兵大部落水溺死。打了勝仗的張將軍十分高興,解下金帶賞給這些蛙人英雄,以示表彰。
潛泳潛泳
若是想增援友軍,又不讓敵軍發覺自己的軍事意圖,潛泳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全唐文》里有相關記載,在一場援救被包圍於城中的兄弟部隊的戰鬥中,有弩手善游者五百人,夜裡沿著河渠前進,靠近城池的時候,全體“沒於水中”,潛進城裡。包圍在城外的敵人絲毫沒有覺察,第二天依舊發動強攻,不想卻中了埋伏,成了這五百個弩手的活靶子,死傷無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