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莊(江蘇省泰州市潘莊村)

潘莊(江蘇省泰州市潘莊村)

潘莊村,地處江蘇省姜堰區淤溪鎮沈馬公路北側,葉馬公路西側。北依俞垛鎮葉甸村,南臨甸夏村,西靠三垛村,東接孫莊村。據說明代時,莊西頭有個寺廟叫真武廟。附近住著“三王五丁一劉半”人家,莊名曾為真武廟。1926年打倭子時期,改為潘王莊,1949年為潘甸鄉,1954年更名為潘莊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為潘莊大隊,1962年劃分成潘南村、潘北村。2001年行政村合併為潘莊村。全村現有2665人,耕地3300畝,下轄22個村民小組。

潘莊人傑地靈,數百年的歷史變遷,讓這裡留下許多文化積澱;如200多年前的“滾蓮湘”,和溱潼會船相媲美的九莊盛會( 3月24日),虎膽英雄張秉粟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英烈事跡讓潘莊在里下河一帶留下了深刻印象。

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該村乾群戰天鬥地,奮發圖強,在這片可愛的家園率先調整種植結構,試行瓜果蔬菜立體種植。1993年,全村辣椒麵積擴大到1500畝,成為全縣有名的辣椒生產基地,產品除銷售到京、滬、寧等大中城市外,還遠銷到日本、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該村又瞄準國內外市場,加大勞力輸出力度。全村近百人遠洋在外從事建築、電子、服裝等產業。近6萬噸位70多艘大鐵船常年穿梭在海南、上海、浙江等國內主要湖港。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60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莊
  • 人口:2665人
  • 耕地:3300畝
  • 人均純收入:9600元
潘莊村,地處江蘇省姜堰市淤溪鎮沈馬公路北側,葉馬公路西側。北依俞垛鎮葉甸村,南臨甸夏村,西靠三垛村,東接孫莊村。據說明代時,莊西頭有個寺廟叫真武廟。附近住著“三王五丁一劉半”人家,莊名曾為真武廟。1926年打倭子時期,改為潘王莊,1949年為潘甸鄉,1954年更名為潘莊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為潘莊大隊,1962年劃分成潘南村、潘北村。2001年行政村合併為潘莊村。全村現有2665人,耕地3300畝,下轄22個村民小組。
潘莊人傑地靈,數百年的歷史變遷,讓這裡留下許多文化積澱;如200多年前的“滾蓮湘”,和溱潼會船相媲美的九莊盛會(3月24日),虎膽英雄張秉粟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英烈事跡讓潘莊在里下河一帶留下了深刻印象。
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該村乾群戰天鬥地,奮發圖強,在這片可愛的家園率先調整種植結構,試行瓜果蔬菜立體種植。1993年,全村辣椒麵積擴大到1500畝,成為全縣有名的辣椒生產基地,產品除銷售到京、滬、寧等大中城市外,還遠銷到日本、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該村又瞄準國內外市場,加大勞力輸出力度。全村近百人遠洋在外從事建築、電子、服裝等產業。近6萬噸位70多艘大鐵船常年穿梭在海南、上海、浙江等國內主要湖港。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600元。
滾起蓮湘唱潘莊
淤溪鎮潘莊村的“滾蓮湘”,據傳已有200多年歷史,已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說起這種富有地方色彩,男女老少百看不厭的民俗表演形式,里下河的人都熟悉潘莊農民王常山。他的“滾蓮湘”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據說他的師傅是一位精通蓮湘技巧的武僧,而這位武僧的師傅又是一位名叫劉振喜的當地人。
“打蓮湘”起源於我們里下河的舞龍,由於我們這裡過去是十年九澇災,人們對龍十分崇拜敬畏,從而形成了“打蓮湘”的主題。“打蓮湘”又稱“滾蓮湘”,而每招每式則是臨摹天龍騰雲駕霧的英姿,如龍出水、龍戲水、龍騰飛、龍翻身等動作在“滾蓮湘”過程中都有體現。潘莊的“滾蓮湘”不同於外地,其特點就在於“滾”,外地也有蓮湘表演,但都稱之為“打”,而潘莊“滾蓮湘”表演定會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滾蓮湘”的人手執蓮湘,在自己身體的各部位滾擊敲打,讓蓮湘在身上流轉滾動。他們還會在地上滾,表演的人邊打蓮湘邊在地上做各種翻滾動作,既雅致秀美、嬌柔纖細,又熱情豪放、陽剛質樸。“滾蓮湘”的動作變化較多,它形式自由,讓人感到活潑可愛,再加之它道具簡便靈巧,往往表演時再穿插動聽的地方小調,氣氛濃烈和諧。
“滾蓮湘”表演內容分為“上八盤”、“下八盤”,招招式式別具一格,每個八盤都有不同名稱,如向前叫做“前八盤”,向後則稱之為“後八盤”,兩個動作交換時可以蓮湘擊地動作作為銜接。“上八盤”動作分為:1、龍出水;2、龍伸展;3、龍滾背;4、龍戲水;5、龍滾腰;6、龍騰飛等八項,上八盤動作在表演時,都是在賞腰部向上擊打,故名上八盤。下八盤動作分“龍滾腿”、“龍經腿”、“跪地龍滾腿”、“龍翻身”等。表演下八盤時,演員都要在腰以下滾動擊打。“滾蓮湘”的高潮是最後的“龍翻身”,表演者坐地擊打蓮湘,再在地上滾動翻身,蓮湘隨著滾動分別擊打胯、腿等部位,隨著悠揚動聽的音樂,亦如此蛟龍飛舞,進入仙境。
“滾蓮湘”主要器具有蓮湘,服飾有白毛巾、中式對襟上衣,可選擇綠色鑲邊,淺黃色綢腰帶,綠色中式褲,圓口布鞋等,音樂器具一般是二胡、琵琶、三弦等。
“滾蓮湘”的伴奏音樂不拘一格,一般的民間小調、秧歌調以及民間樂曲、歌曲等都可作為伴奏曲調。
潘莊流傳的“滾蓮湘”與外地不同,這是因為王常山老人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改革。他的打法動作輕盈,舞姿優美,節奏明快,轉換自如,沒有固定的伴奏曲調。他喜歡的伴奏曲調大都以“三弄”、“西板”、“楊柳青”、“四季遊春”、“賣雜貨”等樂曲。王常山的蓮湘梅花越打越快,越打越舒展,越打越精彩,也讓人越看越享受。他從站打、翻打到跪打,直至臥打、滾打,給觀眾以熱情奔放、勇往直前的感覺和藝術享受。聽潘莊的前輩們介紹:大躍進期間,他的蓮湘曾經轟動了省內外,不少外地的文化幹部以及本地的文藝愛好者都前來登門求藝,當時,一位姓洪的公社社長專門把他安排到公社,讓他安安心心向人們傳授蓮湘藝術,此舉為繼續發揚蓮湘藝術起到很大作用。1959年秋,泰州縣舉行民眾文藝表演,王常山的“滾蓮湘”獲得了一等獎和節目挖掘獎。為此,他被留在縣裡繼續排練,縣裡還專門安排16名女演員在外圍陪打,讓他一人在中心進行滾打表演,在全省民眾文藝調演時,喜獲表演特等獎、節目挖掘獎和組織獎三大獎項,後來還參加全省巡迴表演。
1984年,王常山的“滾蓮湘”又參加了《中國文藝十大集成》舞蹈調演,又獲多項獎。1985年,“滾蓮湘”被入選《中國民間舞蹈集成》。
在獲得多項榮譽以後,王常山並不滿足,他和有關專家一起繼續鑽研發展蓮湘藝術。民間舞蹈家李強、舞蹈家李道功都為此做出了很大貢獻,“滾蓮湘”不僅成為了健身蓮湘,而且被介紹到國內外演出。1995年,王常山去世以後,在市文化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滾蓮湘”仍然在演,因為這種獨特的表演形式,人們是百看不厭,我們相信許多年後,人們也一定還會喜愛這種表演形式。
人傑地靈數潘莊
1、虎膽英雄張秉粟
張秉粟1926年11月生於潘南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死於2007年12月。少時讀過三年私塾,青年時因受國民黨反動派的欺壓,於1943年8月參加了新四軍聯抗部隊。194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年初,隨著革命鬥爭形勢的不斷變化,他所在的部隊接連兩次上升到三分區特務團和蘇中軍區特務五團。在這期間,部隊時常主動出擊在泰興的馬甸、永安、口岸地區以及泰縣、海安白米、曲塘地區、東台的富安、梁垛、六家窯、時堰地區、溱潼的青墩、沙崗子等地區與日本鬼子、國民黨稅警團和偽和平軍等打過好幾次伏擊戰鬥。雖然每次規模不大,戰果不怎么顯著,但每次戰鬥對部隊戰鬥的提高都能得到很大的鍛鍊和進步。那時部隊中有一個順口溜,打鬼子叫做啃骨頭,打國民黨稅警團叫做吃卜頁,打偽和平軍叫做吃豆腐。1945年4月,他所在的團與新四軍52團,江高團等兄弟部隊在高郵三垛河地區和2000多偽軍、200多日本鬼子進行的一場殊死戰鬥。張秉粟與鬼子進行激戰時,身上兩處負傷,由擔架隊搶救到蘇中後方野戰醫院治療。半年之後,身體康復出院後,回到了家鄉溱潼縣葉甸區政府繼續養傷休息做榮軍。
1946年秋蔣介石發動內戰,向我解放區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進攻。毛主席為了保持我軍有生力量,開始進行北撤。這時縣委副書記王向明同志要張秉粟負責領導葉甸、周莊兩個區三十多個幹部家屬和子女進行提前北撒轉移到興化與鹽城交界地區的安豐、大港一帶進行安全疏散隱蔽,等到前方形勢好轉再回家鄉。其中有一位已上了年紀的軍旅級幹部父母,要他特別關心照顧好。為不負所望,他出色地完成了這次北撤隱蔽任務。不久,他又回響黨的號召,在榮軍中帶頭重返前線,這時縣委副書記王向明指示張秉粟和周莊區原游擊連連長湯銘同志負責葉甸、周莊兩個區的情報工作,湯銘任站長,他任副站長。這之後沒有多久,被調到溱潼團情報站任情報組長,負責周莊、港口、泰州的敵情動態工作。一度時期曾把他調到江都情報站任情報組長。江都團打到西後,在里華地區打了一個大勝仗,消滅了泰州下來的國民黨正規主力部隊近一個營。由此,江都團的戰鬥力不僅有了很大提高,而且部隊的士氣也有了極大的鼓舞。此時,張秉粟又奉命調回到溱潼團情報站繼續擔任情報組長,仍然負責周莊、港口、泰州三大據點的敵情動態工作達三年。這期間,為了準確了解和掌握敵人的駐軍活動情況,他積極配合溱潼團、江都團和分區五團等兄弟部隊,並為部隊做嚮導帶路到港口、泰州附近夜襲敵人,打擊偽自衛隊,保全隊和北五鄉還鄉團。捕捉偽保長,拔除偽鄉公所等。1948年上級指示地方武裝為了保障淮海戰役的勝利,一定要牽制和拖住泰州國民黨湯恩伯一百軍的部隊北上增援準海戰役。我地方武裝這時積極出擊,深入到泰州附近的老魚行、橋頭、魏家垛、南家頭、害家舍等地進行了括大風、打土豪、產墩子、填塘子活動。張秉粟和他的戰友在害家舍消滅了偽自衛隊武裝分子,繳獲二十多支步槍。在魏家垛,由於偽鄉長負隅頑抗,被打傷。同時將地主、土豪家裡的糧食全部分給了窮人。後來張秉粟又爭取利用原淤溪鄉偽副鄉長王秀鼎為部隊做嚮導,帶路到南五莊的周家莊、楊莊、朱莊等地一下子抓到了四、五十個土豪地主和偽鄉保長。有一次在靠近港口的上溪,他們的一個連埋伏在莊西頭,把港口下來的偽自衛隊和還鄉團二十幾條船隻突然打翻沉了一半,敵人見勢不妙,全部跳水游到岸上逃回了港口據點。在董家潭部隊去了一個營拔掉了偽鄉公所,自衛隊員紛紛丟下槍枝狼狽逃竄,這次繳獲步槍二十多支。在馬莊、華莊把偽自衛隊和還鄉團打敗退縮回港口據點。這一年,他領導的地方武裝頻繁出現在泰州、港口附近。敵人聞風喪膽,紛紛捲縮在據點裡,不敢輕舉妄動。為牽制拖住敵人北上增援起到了積極作用。張秉粟對泰州、港口一帶的地形、河道、村莊比較熟悉,加之對敵人的活動規律有所了解。港口、泰州的敵人對他恨之入骨。泰州的偽縣長和港口偽區長經常揚言,如果有人能活捉掉到張秉粟的話,獎賞一百擔大米,打死的話,獎賞八十擔大米。他父親曾被敵人抓去過,敵人對他使用過種種刑罰,打得他死去活來,在沒有辦法情況下,只得採用誘惑的方法,將他父親又放了回來,說明敵人也怕張秉粟報復,留下了後路。
1949年初,情報站奉命調到揚州學習,整編上升到華東警備第七旅司令部情報總站。春節後,張秉粟又奉命帶了兩個通訊員深入到江邊地區各個洲上對鎮江、丹徒、諫壁、大港江南沿江地區的國民黨防守部隊進行了三個多月的周密偵察。4月23日,上級指示他帶領一個武裝偵察班協同三個軍的前衛偵察營提前突擊渡江。張秉粟的戰船到達江面中心時,當夜凌晨時分,突然發現敵人3艘軍艦從上游猛衝下來,我人民解放軍快速進行渡江南下,這時敵艦上的炮火瘋狂地射向幾十條渡江戰船。我渡江大軍置生死之外,一邊頏強反擊,一邊快速前進,終於勝利地渡過長江天險,到達了鎮江,與情況總站勝利會師。在鎮江駐守時間不長,張秉粟奉命配合鎮江地區各縣兄弟部隊進行了連續三年的剿匪工作,時任溧高地區情報分站站長。剿匪工作結束後,1952年被調到溧水縣人民武裝部任科長。1956年調到江蘇省司令部情報處,作戰處,組織動員處當參謀。1963年調到揚州市人民武裝部任組織動員科長。1970年調興化縣人武部任副部長。從軍30多年來,張秉粟先後榮立過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受表彰三次。1955年全軍實行軍銜制,他被授予上尉,1958年晉升大尉,1964年晉升少校。1976年轉業到地方縣團級單位揚州機械廠和冶金工業部揚州冶金機械廠任黨委副書記、副廠長。1981年經地、市委批准離休,定為正縣行政十五級,享受副廳級生活待遇。1990年被揚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離休老幹部先進個人稱號。在他60歲壽辰時,原泰縣縣委書記、人武部政委周洛特致送了一副書法給他:“秉粟同志:革命事業無限忠,堅戰溱興震太東,四化雄心獻餘熱,坦誠直率軍人風。”
蒼勁有力,用宣紙裱好的四句評語正是戰鬥英雄張秉粟一生的光輝寫照。
2、抗戰功臣楊喬國
悲壯慘烈的十九路軍1937年9月13日松滬保衛戰中擔任參謀的楊喬國戰鬥失利後,曾攜妻小三口來到潘莊隱居一段時間。為了改變潘莊面貌,他曾獨資修成了圓門橋。現已列為姜堰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5歲的老人袁啟賢等至今還在議論,這位楊先生雖然是國民黨的大富,但和我們老百姓卻是好朋友。
隱居期間,恰逢袁啟賢的伯父袁質秀結婚,楊喬國為了考考這位曾經出版《論語教育原理》的文學專家,就半開玩笑地出了上聯:“腳踏踏板腳踏腳”,袁質秀一時被楊先生難住了,但很快他就對出了下聯:“頭枕枕頭頭枕頭”,對出來以後,引起鬨堂大笑。在此期間,稅警團正好到潘莊來騷擾,他們在潘莊封路打壩,但鄰隊的一位軍官聽說他過去的上司楊喬國在潘莊時,馬上表示要拜訪楊喬國,又不知道楊先生住在哪裡,時年十歲不到的袁啟賢自告奮勇為那位軍官帶路。到了楊喬國先生住所時,那個人站在門外連門都不敢進,還是袁啟賢向楊先生通報以後,那個人才敢於進門,向楊喬國問安、回報情況。當楊喬國斥責他們在潘莊有擾民行為時,那個人馬上把部隊撤出了幾里路。後來據說楊喬國不僅擔任過姜堰的參議員,還擔任過中央文史館館員。
3、巾幗英雄魏喜子
在潘莊這塊土地上,還有一位永遠值得人們紀念的女英雄。她叫魏喜子,1947年參加了新四軍七縱隊的活動,她以販賣蔬菜為掩護走東莊奔西莊,做地下聯絡工作,當時潘莊和葉甸一線都統屬葉甸區政府領導,魏喜子住在葉甸莊附近,為了便於接頭,她在居住的住房後牆上專門開了一個視窗,如果有敵人來,她就在窗上放上一盞燈,在夜間點亮,如果沒有敵人來,她就不放燈不點燈。1948年7月28日,魏喜子在國民黨反動派潘甸鄉一個保長的情婦那裡得到訊息:廣武鄉反動武裝自衛隊第二天要去柳林寺一帶“掃蕩”,得到情報後,她立即趕到葉甸區政府報告,這時區幹部已全部去下河中心區何官莊開會。魏喜子馬不停蹄又趕緊划船往何官莊,在行至黃單莊時,因情況緊急用力過猛,劃漿柄折斷,魏喜子為了不耽誤時間,把船臨時寄放在一個親戚家,一路飛奔,逢河遊河,連過7條河,終於在晚上趕到了何官莊。得到這一重要情報後,上級連夜與溱潼縣獨立團一連和江都縣獨立團七連聯繫,在潘莊附近花子墳設伏。第二天上午敵人進入伏擊圈,輕重武器一齊開火,這次戰鬥俘虜敵人30多人,繳獲機槍一挺,步槍20多支。
8月中旬,魏喜子因內奸告密被敵人殺害。
4、同心協力打土匪
在潘莊老人的記憶中,1926年的剿匪活動特別令人難忘,一夜之間,48名土匪被打死,充分說明了潘莊人同心協力的大無畏精神。據健在的88歲老人王湘等人回憶,當時潘莊一帶四面荒田,俗話說荒田土匪多。在1926年過冬前一天,一股土匪來到和潘莊鄰近的陸莊,他們搶吃搶喝,甚至還姦污了當地的一位還未圓房的新娘子,在陸莊形成民憤。由於陸莊人少,有人以激將法說土匪,你們在我們小莊上為非作歹不為本事,有能耐你們去潘莊。當時潘莊莊子大,人又多,本想嚇走土匪的這句話,反讓土匪們當了真。第二天土匪糾集了48人,結夥來到潘莊,進莊以後,他們仍然是搶吃搶喝,無惡不作。情況被莊頭張德友知道後,張德友馬上發出通知,號召全莊人行動起來,和土匪作鬥爭,並承諾懸賞敲鑼通知的鄉親,如被土匪打死打傷,他以10畝地負責撫恤其家人。聽到通知後,全莊幾百名勞力拿起武器,緊急集合,和土匪展開了激戰,48名土匪很快被剿殺在潘莊的大河小溝里。為了防止土匪報復,張德友又讓各家各戶連夜出動,撐船的撐船,滾溝的滾鉤,拉網的拉網,把48個土匪的屍體全部埋葬到花子墳。事后土匪們前來報復,怎奈死無對證,加之當地的一位韓姑奶奶乾兒子在泰州當縣長又從中周旋,這件事最後只得草草了事。以後人們還把這次剿匪活動稱之為“打艾子”。
幾十年來,說起這件事,周邊鄉鎮以及鄰村人都會誇獎潘莊人齊心協力,勇斗頑匪的精神,而潘莊的這種精神也一直激勵著他們奮發向上,奮力拚搏,直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潘莊人參加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時,他們也都是團結一心,勇爭一流,一直都是縣水利工程團的標兵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