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口

潘家口

潘家口地處河北遷西縣境內的潘家口水庫里,有一段世上獨一無二的“水下長城”奇觀。建於500多年前的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是明代長城的兩個重要關隘,是當時中原通往北疆和東北邊陲的咽喉要道,這一帶的長城共有墩台21座,敵樓160座,長約5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潘家口
  • 所屬地區:河北寬城
  • 地理位置:滿族自治縣 
  • 面積:33700k㎡
  • 長度:50公里
  • 朝代:明朝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15元
  • 建議遊玩時長:2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秋季最佳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潘家口水下長城,潘家口水庫,工程簡介,防洪標準,歷史運用,門票價格,交通提示,歷史中的潘家口,

潘家口水下長城

1975年國家在這裡修建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潘家口水庫蓄水後,水位超過了長城高度,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淹沒於水中,從此這段歷經五百年滄桑的長城便隱身水下,成為聞名遐邇的“水下長城”。因連年乾旱、潘家口水庫水位急劇下降,在20世紀末,隱身水下20多年的“水下長城”曾經露出水面,向世人一展風采;最近由於潘家口水庫的蓄水量從19.5億立方米減少到3億多立方米,庫區水位下降了42米,“水下長城”得以再露真容。
潘家口
潘家口
潘家口

潘家口水庫

工程簡介

潘家口水庫位於河北省唐山市與承德地區的交界處。壩址以上控制面積為33700k㎡,占全流域面積的75%(灤河全流域面積為44600 k㎡)。壩址以上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4.5億立方米,占全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的53%(全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6億立方米)。灤河具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來水量在時間分布上很不均勻。一年之內的來水量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內,往往可占全年來水的80%以上;另外,來水量的年際變化懸殊,如一九五九年潘家口站實測徑流量為74億立方米,而一九七二年僅10億立方米,相差七倍多。所以潘家口水庫是開發灤河水利資源,調節徑流,除害興利的重要控制工程。
潘家口
潘家口水庫平均每年調節水量19.5億立方米,相應的保證率為75%,調節流量為68立方米/秒。
灤河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洪水峰高量大,一九六二年潘家口站實測最大洪峰流量達18800 立方米/秒,而枯水季節時,最小流量尚不到3 立方米/秒。潘家口水庫起到了攔蓄洪水削減洪峰的作用。今後再遇較大洪水,如一九六二年洪水18800 立方米/秒,可削減到10000 立方米/秒,減少下游洪水災害,並確保下游京山(北京—山海關)鐵路橋行車安全。
潘家口水利樞紐工程包括潘家口水庫大壩、下池樞紐、兩座副壩和壩後式水電站。潘家口水庫是整個引灤工程的源頭,主壩壩頂高程230.50m(大沽高程),正常蓄水位222.00m,設計洪水位224.50m,校核洪水位227.00m,汛限水位216.00m,防洪庫容9.7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9.5億立方米。以供水為主,結合供水發電,兼顧防洪和水產養殖,為多年調節水庫總庫容29.3億立方米。
潘家口水利樞紐工程分兩期施工。一期工程自一九七五年十月主體工程動工,至一九八五年基本竣工。一九八八年七月通過國家驗收。一期工程的主要建築物有:主壩一座,副壩兩座,壩後式電站一座15萬kw常規機組一台和220千伏高壓開關站一座。二期工程於一九八四年夏季開始動工興建,主要建築物有閘壩一座,5000kw常規機組兩台,9萬kw蓄能機組三台。
潘家口水庫主壩為砼低寬縫重力壩,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壩頂長1039m,最大壩高107.5m,最大壩底寬90m,大壩中間部分設有18孔溢洪道,用15×15m弧形鋼閘控制,溢洪道最大泄洪能力為53100 立方米/秒。四個底孔,用4×6m弧形閘門控制,
兩座副壩均為土壩,西城域副壩,脖子梁副壩一般情況不擋水。
壩後式水電站總裝機42萬kw,其中一台15萬kw常規機組,三台單機容量為9萬kw的抽水蓄能機組。220千伏高壓開關站位於主壩後灤河右岸,其中常規機組主變容量為18萬千伏安,抽水蓄能機組主變每台容量為10萬千伏安,以220千伏高壓經開關站輸入京、津、唐電網。
下池樞紐由閘壩和電站組成,有效庫容1000萬立方米,屬日調節水庫,與潘家口電站抽水蓄能機組配合使用。

防洪標準

潘家口水庫: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度汛指標:水利部水管(1989)11號文批准,潘家口水庫按千年一遇設計洪水標準度汛。

歷史運用

潘、大兩水庫自80年投入運行以來,最大一次洪水發生在1994年7月1日,相當於二十年一遇洪水,簡述如下:
1994年7月13日,灤河流域遭受了有資料記載以來第二位,潘、大兩水庫投入運行以來第一位的大洪水,潘家口水庫最大入庫洪峰流量9870 立方米/秒,由於潘、大兩水庫調度合理,汛前將潘家口水庫預泄水位至207.00m,為下遊錯峰8小時,保住了樂亭小埝,使小埝內十二萬人口的村莊,二十多萬畝土地安然無恙,保住了國家投資1600萬元的白龍山電站,為下游減輕了損失。
通過“94.7”特大洪水可以看出,灤河下遊行洪標準偏低,障礙嚴重“94.7”洪水,潘家口入庫洪峰流量9870 立方米/秒,在設計上僅相當於二十年一遇的洪水,但由於1962年以後,灤河一直未發生大洪水,從而使河道行洪能力大大下降,河道中住戶、耕地、各類水產養殖業、水利工程等很多,給我們的洪水調度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94.7”洪水如按設計要求泄洪,沿線損失和水利工程破壞程度將難以構想,所以灤河清障及防洪標準偏低的問題應當及時解決。同時應加強對灤河錯峰的研究工作,避免盲目錯峰給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三水庫帶來不必要的行洪壓力。
潘家口
潘家口

門票價格

不需門票

交通提示

京瀋高速公路豐潤出口下道往北行至遷西縣城,由此西行到三屯營鎮後往北行至灑河橋,再往東北走不遠即可到達遷西縣喜峰湖景區。 乘火車從唐山站下車後,換乘唐山至遷西的長途汽車,遷西縣內有汽車可直通喜峰湖景區。

歷史中的潘家口

潘家口古稱盧龍塞。相傳,宋代曾有一潘姓將領在此駐守,因此而得名,民間還傳說宋將潘仁美曾駐守這裡。  潘家口新關建於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舊關無考。灤河水從此由關外流入關內。兩岸山峰聳立,山勢非常險要。關內有城堡,為明萬曆年間修築。土城高二丈二尺,周長二百一十九丈六尺。明清時派重兵駐守,曾有都司駐於此,後改千總,後又改把總。 “自有盧龍塞,煙塵飛至今”。從漢、晉、南北朝到隋、唐、遼、金、元等朝代,潘家口一直為軍事要道。元以後,由於喜峰口修了官道連通關內外,此後潘家口交通斷絕,均走喜峰口。有史以來,潘喜兩關戰事總是聯在一起,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征烏桓盧龍塞。東晉永和十年(公元350年)前燕慕容雋由潘家口進攻中原,於薊稱帝,並刻石嶺上,以記功事。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四月,魏伐北燕出盧龍塞。公元553年秋,北齊文宣帝高洋率軍擊契丹,經盧龍塞至平安(今吉林延壽縣)大勝。隋朝天皇三年(公元583年)幽州總管陰壽率兵騎數萬出盧龍塞擊東突厥,破高保寧於黃龍(今吉林農安)。公元1123年遼都統蕭乾入盧龍塞,攻破景州(今遵化),宋將郭藥師大破其眾。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蒙古部落兀良哈侵犯潘家口。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蒙古數萬騎兵進犯潘家口,渡灤河西進,大肆掠奪遵化、遷安、玉田等地而出。  今城堡已拆毀,為水庫淹沒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