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良哈(蒙古東部的稱呼)

兀良哈(蒙古東部的稱呼)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兀良哈三衛是明朝人對寧王的部屬蒙古東部的稱呼,又名朵顏三衛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泰寧衛朵顏衛福余衛指揮使司,統稱朵顏三衛。因朵顏衛地險而強,且為兀良哈人,故以兀良哈概括三衛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兀良哈
  • 地區:漠北蒙古東部
  • 別稱朵顏三衛
  • 包括:泰寧衛、朵顏衛、福余衛
元亡,漠北蒙古族分為三部:居於西遼河、老哈河一帶者,為兀良哈部;居於鄂嫩河、克魯倫河一帶及貝加爾湖以南地區者,為韃靼部;居於科布多河、額爾齊斯河流域及準噶爾盆地者,為瓦剌部。
泰寧衛的蒙古語名“罔流”(或往流),即翁牛特部,首領系遼王脫脫(成吉思汗末弟鐵木哥斡赤斤四世孫)之後。福余衛自稱我著(或我著),女真語密林之義,也惠寧王之後,科爾沁等部淵源於此。朵顏衛曰五兩案,即兀良哈異譯,創始者脫兒豁察兒乃成吉思汗功臣折里走之後,為喀喇沁、東土默特二部的始祖。三衛所轄區域以嫩江為中心,東起烏裕爾河,西至洮爾、綽爾兩河流域。
明朝建立後,為儘快穩定國內局勢,鞏固統治,明太祖朱元璋對蒙古族人採取招撫政策,“有才能者,一體擢用”。不久,兀良哈部的原元遼王、惠寧王、朵顏元帥府相繼請求內附,明太祖遂於其地設定大寧都司營州諸衛,冊封己子朱權為寧王,統領諸衛。然而,實力最為強大的蒙古韃靼部不斷東進侵擾兀良哈部,明朝隨即派兵征討。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朝又於兀良哈部所在地設定泰寧、朵顏、福餘三衛指揮使司,泰寧衛: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設衛,地在元泰州(今吉林省眺安縣)一帶。朵顏衛: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設衛,在額克多延溫都兒(今內蒙古扎賚特旗北),溯兒河(今內蒙古興安盟境內綽爾河,和田清認為即今挑兒河上游支流鳥蘭灰河)一帶。福余衛: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設衛,在今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附近的瑚裕爾河流域。委以阿北失里等兀良哈部首領為各衛指揮使同知,三衛皆隸寧王朱權統領。
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自北平(今北京)起兵靖難,欲取代建文帝朱允炆。他擔心寧王擾其後方,燕王一人先入大寧城談判,從官稍稍入城,陰結諸胡並思歸之士,瀕行寧王餞送郊外,伏兵擁寧王去,遂詔諸胡及護衛官校,皆從寧府畢發,而城為之空。其後,大寧棄與朵顏諸虜,而行都司遷保定。
四年後,燕王統兵攻入南京(今屬江蘇),稱帝,是為明成祖。即遣百戶裴牙失里等人返回兀良哈部通報。永樂元年(1403),再遣指揮蕭尚都持敕書往諭。燕王稱帝後,恐諸王尾大不掉,乃將寧王遷入內地,安置於南昌,又改都司為行都司,遷至保定。因兀良哈三衛在靖難之役中“從戰有功”,明成祖把大寧衛之地賜予兀良哈。二年,兀良哈部首領脫兒火察等二百九十四人隨蕭尚都返朝,進獻良馬。明成祖因而命脫兒火察為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哈兒兀歹為都指揮同知,職掌朵顏衛;安出、土不申同為都指揮僉事,職掌福余衛;忽剌班胡為都指揮僉事,職掌泰寧衛;其餘首領各授指揮、千戶、百戶等官,並賜誥印、冠帶、白金、鈔幣、衣物。此後,兀良哈三衛向明廷朝貢不絕。明成祖亦視兀良哈三衛為外藩,以拱衛京師。“居則偵探,警則捍衛,發給牛具、種、布帛、酒食良厚”。四年冬,因三衛地區饑荒,兀良哈部民請求以馬易米,明成祖命官署視馬匹優劣,倍價易米。
此時,蒙古韃靼部勢力正盛。懾其兵威,兀良哈部秘密依附韃靼,開始侵擾明朝北邊,且不斷假借賣馬入明邊境偵探虛實。明成祖聞訊,下詔責問,令其以馬贖罪。十二年春,明廷於遼東接收兀良哈三衛所獻馬三千匹。明成祖敕令守將王真,每匹馬付布四匹。然兀良哈三衛又叛明,依附於韃靼部首領阿魯台。二十年,明成祖親征韃靼部,擊潰阿魯台所部後,返回途中,於屈烈河大敗兀良哈部軍,斬首無計。遭此重創後,兀良哈部眾紛紛降明,明成祖下令,一律釋放,不準殺戮。
明仁宗即位後,對兀良哈部繼續採取招撫政策,“赦兀良哈罪”,且“詔三衛許自新”,洪熙元年(1425),三衛首領阿者禿歸降明朝,明仁宗授其千戶,賜鈔幣、衣物、鞍馬等,對以後再來的歸降者,一律依此賞賜。
未幾,處於困境中的韃靼部首領阿魯台率領屬下東走兀良哈部。在其挑唆下,兀良哈三衛屢屢侵擾明境,於永平(治今河北盧龍)、山海關(今河北秦皇島東北)間大肆擄掠。宣德三年(1428)九月,明宣宗親率三千精兵追擊。明軍出喜峰口,於寬河與兀良哈三衛軍激戰。明宣宗於陣前親自張弓,射死其前鋒三人。隨即,明軍兩翼並進,大破三衛軍。兀良哈三衛軍士望見黃龍旗,紛紛下馬拜罪請降,皆被明軍生擒。明宣宗下令處置兀良哈三衛領兵首領後,班師回朝。此役使兀良哈三衛軍精銳受挫,三衛首領皆謝罪入貢。明宣宗對他們撫慰依舊。七年秋,明宣宗又以朵顏衛首領哈剌哈孫、福余衛首領安出、泰寧衛首領脫火赤等人能長期恭事明廷,分別加賜金帛等物。
正統年間,兀良哈三衛頻頻興師,屢犯明遼東、大同(今屬山西)、延安(今屬陝西)境,被獨石口(今河北赤城北)守將楊洪擊敗,生擒兀良哈首領朵欒帖木兒。不久,兀良哈部又依附日漸強盛的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且相互勾結,共同對抗明朝。其間,又與位於其東面的建州(治今遼寧新賓西南)兵聯合,進駐廣寧前屯。明英宗對兀良哈三衛的叛服無常十分憎惡,正統九年(1444)春,明英宗命成國公朱勇與恭順侯吳克忠領兵出喜峰口,興安伯徐亨領兵出界嶺,都督馬亮領兵出劉家口,都督陳懷領兵出古北口。各路人馬均為精兵萬人,分兵追剿擾邊的兀良哈三衛兵,捕獲擾邊者甚眾,奪回被其擄掠的人畜。
然而,兀良哈部雖依附瓦剌部也先,卻為也先所利用。借泰寧衛首領拙赤與遼東肥河衛首領別里格有隙,于格魯坤迭連戰敗之機,瓦剌又分兵截殺。兀良哈三衛因此陷入困境,更加緊對明朝邊境的侵擾,以劫掠財物、人口。
十二年春,明總兵曹義、參將胡源、都督焦禮等將領統兵分巡東北邊境,恰遇三衛兵入寇。明軍迎擊,斬殺三十二人,生擒七十餘人。其後,瓦剌首領賽刊王、也先相繼出兵兀良哈部,朵顏、泰寧二衛不敢應戰,福余衛首領竟走避腦溫江。至此,三衛實力日漸衰落,既畏懼瓦剌,然毫不敢背叛;卻每年依舊朝貢明廷,以此換取明帝的賞賜;更因時常遭到明朝邊將剿殺,時刻尋機報復。十四年夏,大同參將石亨等人“復擊其盜邊者於箭豁山,擒斬五十人,三衛益怨”。隨後於秋季與瓦剌相勾結,大舉入侵明境。明英宗倉促北上親征,於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南)被俘。
英宗弟、郕王朱祁鈺在兵部尚書于謙等重臣擁立下,即帝位,是為景帝。景泰初年,明廷仍經常遣使赴兀良哈三衛詔諭、撫慰。然三衛已先受也先意旨,數次遣使在沒有約定時入貢,以窺探明朝守備虛實。不久,也先又逼迫朵顏衛所部遷徙他地。三衛皆不堪忍受瓦剌肆虐,遂向明朝秘密傳遞瓦剌情報,且請求屯駐於靠近明朝邊境處。景帝不允。故而,兀良哈三衛又倒向韃靼部,與其首領孛來暗中交往,充當其嚮導。每遣使入朝,要與孛來使臣相見,見明廷待韃靼厚,便請求加賞,未得應允,兀良哈三衛首領大怒,與孛來關係日趨緊密。
成化元年(1465),兀良哈部三衛派九萬兵隨孛來大舉入侵遼河地區。不久,兀良哈部又西附韃靼部毛里孩,東結海西兵,多次出兵關內劫掠,雖數遭明守將擊之,仍侵擾不已。十四年,韃靼首領滿都魯發兵入攻三衛,大肆擄掠。三衛首領力不能支,皆走避至明邊境。迫於飢困,三衛首領請求明廷恢復馬市,以易糧食等物品。明憲宗下詔,允許恢復三衛馬市。二十二年,韃靼別部首領那孩統兵三萬,入攻大寧(治今內蒙古寧城西)、金山(今內蒙古哲里木盟東),渡老河,攻殺三衛首領伯顏等人,掠人畜萬計。三衛部眾為避戰亂,“相率攜老弱,走匿邊圉”。明邊守將劉潺報告朝廷,明憲宗詔令邊關守將,向三衛避難部眾發放芻糧,給予優撫。
然兀良哈三衛仍擾邊不止。弘治初年,常盜掠古北(今北京密雲東北)、開元(今遼寧開元北)等地。明守將張玉、總兵李杲等設計誘殺來馬市交易的三衛民眾三百人。兀良哈三衛首領因此而北結韃靼脫羅幹部,請求出兵為其復仇。其後,屢屢進犯廣寧(今遼寧北鎮)、寧遠(今遼寧興城)等地。未幾,兀良哈三衛再遭韃靼首領小王子的侵擾,三衛首領紛紛向明邊關守將請罪,以避戰禍。明孝宗隨即應允,卻不料三衛“陽為恭順”。朵顏衛都督花當依仗實力較強,數次向明廷請求增貢加賞,未獲準,積怨甚深。
正德十年(1515),花當子把兒孫率千騎拆毀明鮎魚關,闖入馬蘭谷大掠。明參將陳乾戰敗陣亡。把兒孫又分兵三路,騷擾明邊。明武宗聞訊,命副總兵桂勇阻擊。花當不敵明軍,撤兵,屯駐於紅羅山,將把兒孫藏匿後,遣其子打哈等入朝請罪。明武宗下詔,釋罪不問。
把兒孫死後,其子伯革入明朝貢。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詔令伯革承襲其父爵。然打哈系花當子,卻不得官爵,遂大怒,發兵劫掠冷口、擦崖、喜峰等邊關。至二十二年冬,兀良哈三衛與韃靼部合兵,屢犯明境。明朝數員守將陣歿。明世宗因此下令罷馬市,禁止與三衛部眾市易。此後,兀良哈三衛更與明廷交惡,明北邊頻頻告急。
萬曆初,朵顏衛實力益強,首領長昂藉此要挾明廷加賞,未獲應允。長昂遂糾集部眾闖入明境,盜掠財物,又攔截諸部族入貢明廷使臣。十二年(1584),長昂與土蠻合兵,再度大舉入攻明境。明守將李松急請朝廷派兵圍剿長昂,朝議不從。長昂益發跋扈自恣。十七年,其與韃靼東、西二部合兵,入寇遼東,擊敗明將李成梁所部。
明朝中晚期,朵顏衛分布廣闊,東自大鹼場(今遼寧喀左),北至西拉木倫河,西迄延慶州四海冶(今北京延慶東),南達寬城(屬河北);福余、泰寧兩衛的居地東達遼河中下游,最南端可至海城一帶,東北一部分到松花江流域,西南至小興州(今屬河北灤平)與朵顏衛一些部落參錯居住。明朝授三衛首領以都、都指揮、指揮、千百戶等官,決定其更襲和升遷,並頒給敕書,以憑朝貢。規定三衛每年兩貢,每次各五百人,由喜峰口出入,貢物有馬、駝等物。永樂初,還在遼東開東原和廣寧(今遼寧北鎮)等地設立馬市,與三衛市易馬匹。儘管三衛時而寇掠明之邊地,但總的說來,他們尚能服從明朝中央政權管轄。
弘治、正德年間(1488年—1521年),朵顏衛首領花當(即和通)勢力自遼東遠達於宣府(今河北宣化市)邊外。由於三衛屏捍,自立三衛至嘉靖年間的一百五六十年中,平灤諸州未遭蒙古侵擾之禍。明清戰爭中,三衛先後服屬於清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