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溪畲族鄉

漳溪畲族鄉

漳溪畲族鄉位於河源市中部,地處東源縣北部,東鄰上莞鎮、南連駱湖鎮、西接黃沙鎮、北靠船塘鎮。區域面積68.24平方公里,下轄10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20368人。10個村中有2個為畲族村(上藍、下藍),畲族人口6910人,約占總人口的33.9%。屬半丘陵半山地石灰岩地帶,地型呈龜背型,中間高,四邊低,一條小溪自南往北流經6個管理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漳溪畲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廣東河源市東源縣
  • 下轄地區:轄1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
  • 電話區號:0762
  • 地理位置:位於河源市中部,地處東源縣北部
  • 面積:144平方公里
  • 方言水源音-客家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
  • 著名景點:黃龍巖,汶水塘
  • 車牌代碼:粵P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水文,人口民族,自然資源,社會事業,民俗文化,四月初九,汶水塘捕魚節,風景名勝,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清代屬河源縣永順都駱湖約轄地。清至民國,分屬連平縣、和平縣、河源縣三縣管轄。
1949年歸河源縣管轄,成立漳溪鄉。
1958年屬船塘人民公社,1961年7月析出設立漳溪人民公社。
1983年改設區。1987年撤區建鄉。1993年改為鎮。1999年7月建立畲族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漳溪畲族鄉轄上藍、下藍、群星、中聯、井貝、東華、井口、日光、嶂下、鵲田等10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漳溪畲族鄉位於東經114º55',北緯24º26',地處新豐江水庫(萬綠湖)上游,東接上莞鎮,南接駱湖鎮,西、北接船塘鎮。鄉政府駐地漳溪社區居委會,距東源縣城60公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 8.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5千米,總面積68.42平方千米,水域面積0.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漳溪畲族鄉在燈塔盤地規劃區內,地勢東南高、西北底,屬半丘陵半山地石灰岩地帶。漳溪鄉地勢呈龜背型,蓄水量少,夏秋兩季農作物容易受旱。

氣候

漳溪畲族鄉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0.4ºC,最低溫度0ºC至1ºC,最高溫度39ºC。年均降水量1550-1630毫米。

水文

漳溪畲族鄉境內屬新豐江水系。漳溪河自南往北流經6個行政村流入船塘河。河道全長10.1公里。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993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92人,城鎮化率4.5% 。另有流動人口364 人。總人口中,畲族人口6880人,約占總人口的34.5%。
2013年未,總人口20020人。10個行政村中有2個畲族村(上藍、下藍),其中畲族人口6910人,約占總人口的34.2%。

自然資源

漳溪鄉資源豐富,有耕地面積13433畝,有山地面積在6889.3公頃,有山林面積4752.4公頃。其中經濟林590公頃,水源涵養林1049.4公頃,水田保護林187.9公頃,商品用材林3515公頃,森林儲量共29190立方米;該鄉屬石灰岩地帶,石灰石蘊藏量大,據初步勘測,達億噸以上。全鄉中聯、鵲田等4個村都有粘土,總蘊藏量為0.8億噸。
下藍畲族村地理環境優越,交通、通訊方便,有豐富的石灰石、磷礦、粘土和黃泥資源,現辦有多家紅磚廠、石場、水泥廠,年產水泥近10萬噸

社會事業

該鄉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和教育教學設施日趨完善。米駱線和順船2條縣級公路通過該鄉。現有中國小12所,初級中學1所,全鄉校舍面積1.1萬平方米,其中1990年以來新建面積10000平方米;現有圩鎮面積9300平方米,東西南北走向街道各1條,合計750平方米。

民俗文化

四月初九

畲族歷史悠久,民族文化獨特,有畲族舞蹈、畲族鑼鼓等。每年農曆四月初九是畲族的民族傳統節日。是日,上、下藍兩村畲民屠豬宰牛,殺雞宰鴨,瞻仰“藍大將軍”。村民們還排著長長的隊伍,抬著“藍大將軍”的神牌及大白馬,鳴槍放炮,敲鑼打鼓沿村遊行,所經之處與各家男女老少在家門迎接,以求避邪消災保平安,整個村莊洋溢著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

汶水塘捕魚節

原來默默無聞的只限一村的“捕魚節”,在08年大年初五經央視新聞播出,聲名大振。每年大年初三,都會舉辦的“捕魚節”,引來眾多外地遊客前來參與和觀賞。據當地村民介紹,中聯村大年初三舉辦的捕魚節這項活動是由他們的祖輩相傳下來的,具體年代不詳,迄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了。“魚”與“余”同音,寓意“年年有餘”,“捕魚節”的興起歷經幾百年而不衰,與這民俗文化有著緊密聯繫。
聲勢浩大的捕魚節,場面相當壯觀。村中的一口“汶水塘”面積有10多畝,長年有活水注入,生長的魚肥美且不見腥。捕魚節當天,中聯村1000多村民齊齊參與,事先報名發有一張“捕魚證”。一家大小或夫妻結伴、或兄弟組隊、或父子父女上陣組成的一個個捕魚小分隊,隨著醒獅繞場一周和點燃鞭炮後,主持人一聲令下,大家爭先恐後躍入水中。不管天有多冷,村民們全然不顧,熱情地投身到水塘中進行捕魚比賽。一時間,被驚動的魚群紛紛躍出水面,捕魚者揮動手中魚網,來回穿梭,很快就有收穫。從魚塘中捕到的魚,不管大小均歸各家所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如果捕獲塘魚數量最多、重量最大的前三名村民,還可獲得村委會的物質獎勵。
如今,這裡每年春節期間開展的“捕魚節”活動,吸引了一批來自廣州、深圳等地的遊客前來參與和觀賞。漳溪“捕魚節”己成為當地有影響力的客家傳統節慶,這個古老的節慶,適逢盛世重獲青春,今後必將大放異彩,成為河源客家民俗文化獨具特色的又一奇葩。

風景名勝

黃龍巖
黃龍巖畲族風情旅遊區位於距河源市區59公里的東源縣漳溪畲族鄉高嶂山脈,占地約20平方公里,由高嶂山、獅型地水庫和黃龍巖洞、側身岩、燕岩石等七個溶洞以及畲族文化展覽廳、畲族風情表演等項目組成。黃龍巖溶洞深60米,洞內面積約3900平方米,以幽、深、奇、險而素有“地下龍宮”之稱。洞內共有九廳十八彎,可分為群獅堂、九龍廳、水簾洞、古井底、九重門、情侶閣、百仙宮、瑤池室和靈宵殿等,這個龍洞以“奇、深、險、幽”著稱。奇就奇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造作,使得洞內的各式石筍、石花、石屏、石柱、石鐘乳,有的像獅、像龍、像人,千姿百態,景色奇絕。險就險在,整個溶洞,深達60米,從上到下,洞套洞、岩連岩、廳連廳。洞大而深,與世隔絕,神秘莫測,特別幽靜,洞內冬暖夏涼,是靜心養神的好地方同時展現給人們一個瑰麗朦朧的奇幻世界。碧波蕩漾的獅型地水庫和“禾雀花”等許多嶺南罕見的奇花異草也是景區內一道絢麗的風景。
景區內的畲族圖騰展廳和畲族風情表演可讓人領略到獨特的畲族風情文化。
汶水塘
在河源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東源縣漳溪畲族鄉里,有一條稱為“中聯村”的客家村落。
來到中聯村汶水塘,有如進入另一番天地,四周竹林環繞,旁邊一棵很少見的百年檳榔樹,如一個守護神。遠遠的東桃嶂山遙遙相望,近處雞犬聲鳴,好一處世外桃源。
據當地村幹部講,汶水塘有大大小小几十個泉眼向外泛水。汶水塘的水量百年不變,不論漳溪畲族鄉乾旱還是多雨,水溫也比較恆定。
汶水塘的旁邊還有一個利用水力榨油的老油坊,它五十多年前還在發揮作用,退出歷史舞台也是最近幾十年的事了。汶水塘的附近就是整個漳溪畲族鄉水稻、花生的主產區,汶水塘的水蔭澤了群星村、中聯村等地。
汶水塘的出名大多緣於這裡出產的魚。汶水塘塘面面積有幾十畝,水深達到2米,是養魚的好地方。由於這塘里養的魚好吃,無魚腥味、還有油、味道清甜。不管是鯉魚、鯇魚,都不同於一般地區的魚。塘里養的魚聞名槎城。很多農戶家門口都有一口漁塘,水全都是從汶水塘引水的,專門養魚,這裡出產的魚在整個河源地區供不應求。
漳溪畲族鄉政府也很重視汶水塘的發展。如今通往汶水塘的晴雨路也已經修好了,投入資金20多萬元。據鄉政府負責人介紹,準備搞好汶水塘的旅遊規劃,把它建成漳溪畲族鄉的又一旅遊景點。
黃龍巖與汶水塘的“未解之謎”
黃龍巖、汶水塘有如漳溪畲族鄉的兩顆明珠,相互輝映。當地老百姓講,提到黃龍巖,就不能不提汶水塘。為啥?這其中有一個緣故。據中聯村最老的老人講,當黃龍巖洞裡還有水的時候,村里人在黃龍巖往裡面倒了一竹筐稻殼,三天三夜之後,這些稻殼從汶水塘裡面泛了出來。村里人都感到驚奇,遂認為這汶水塘是小黃龍的“龍脈”。村里人都加以細心保護,怕污染池水,垃圾從來不往汶水塘裡面倒,這已形成百年不變的習慣,至今塘水清澈見底,魚蝦可見。

地圖信息

地址:河源市東源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