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水村(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民樂鄉下轄村)

漫水村(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民樂鄉下轄村)

漫水村地處甘肅永登縣西北部貧困乾旱山區,年均降雨量400毫米。漫水村支部共有黨員37名,村黨支部突出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以增收致富為基礎、以民主管理為為保障、以凝聚人心為關鍵,走出了貧困鄉鎮支部抓黨建的新路子,較好地發揮了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漫水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電話區號:0931
  • 郵政區碼:730300
  • 方言:蘭銀官話-金城片-蘭州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發展,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發展

漫水村黨支部堅持把組織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做為黨建工作的基礎,立足村情,大膽創新,大作洋芋文章,創出了“支部+協會”的致富路。民樂洋芋易種植、產量高、品質優,統稱“普貫山洋芋”,小有名氣,但因分散種、無規模、難收集,並沒有給當地農民帶來經濟效益。
漫水村支部圍繞洋芋走出了“三步棋”。
第一步,果斷決策建市場。2004年,村上根據地處兩鄉中心地帶的區位優勢,積極爭取鄉政府支持,廣泛動員民眾投資,建成包括206間鋪面總建築面積2472平方米總投資達110多萬的漫水農貿市場,同時,修建了儲存80噸洋芋的地窯4座。農貿市場的建成為洋芋購銷搭建了平台,突破了擴大洋芋產業的瓶頸,洋芋銷售量連年大幅增加,2004年銷售以洋芋為主的農產品4300噸,2005年銷售8700噸,2006年達到1.8萬噸。市場的繁榮,促進了結構調整,增加了民眾的收入,僅長期從事洋芋裝卸的農民120多人,年收入就達30多萬元。
第二步,積極推行“支部+協會”的工作模式。為了解決農民民眾資金缺乏、信息不暢等難題,支部推動成立了“民樂鄉洋芋行銷協會”,並成立了漫水洋芋協會分會,支部書記任會長,協會成員由洋芋販運大戶、種植大戶、洋芋經紀人等致富能手組成。協會堅持黨管協會原則,在資金籌措、信息交流、市場運作、技術引進與培訓等方面為民眾提供服務,是農民民眾在市場中處於有利地位。協會註冊了“普貫山洋芋”商標,辦理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認證書,為普貫山洋芋的大規模外銷、提高知名度和品牌保護奠定了基礎。通過“支部+協會”的形式,單個農民無力解決的困難得到了有效解決,使“普貫山洋芋”出現了產銷兩旺的好勢頭。
第三步,順應市場建工廠。為進一步解決賣難問題,增加洋芋的附加值,在支部的倡導下,協會會員採用股份制的形式,籌資50萬元,興建了年加工洋芋1.2萬噸、生產洋芋澱粉1300噸、產值達500多萬的民康澱粉加工廠,使洋芋的產業鏈更趨完整。漫水村種植洋芋10畝以上的大戶就有130戶,長年搞販運的200多戶,從事洋芋生意的經紀人20多名,“普貫山”牌洋芋已遠銷山東、河南、福建、廣東以及省內河西五地市市場。“挪動洋芋一個子,走活全村致富棋”。據不完全統計,僅種植洋芋一項全村人均增收就達500元以上,洋芋已經成為漫水村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洋芋產業的成功,增加了民眾收入,化解了村級債務,提高了黨支部的威信。

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31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小麥、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47.0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有44戶飲用井水,有4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4戶通電,有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6.36%和86.3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戶(分別占總數的63.64%和36.36%);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1輛。
全村建有小水窖4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畝,有效灌溉率為38.1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6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1.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02萬元,占總收入的42.82%;畜牧業收入49.41萬元,占總收入的54.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0頭,肉牛15頭,雞350隻);林業收入0.74萬元,占總收入的0.81%;第二、三產業收入1.34萬元,占總收入的1.47%;其他收入0.61萬元,占總收入的0.67%。農民人均純收入3236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6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種植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往縣內。2007年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9.4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23%,該村發展畜牧業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4戶,全村人口195人,其中男性99人,女性96人。其中農業人口193人,勞動力10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0人,白族1人,漢族184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7人,五保戶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回龍山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碧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1人,女黨員6人,團員17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