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水村(湖南麻陽苗族自治縣漫水村)

漫水村(湖南麻陽苗族自治縣漫水村)

漫水村與麻陽縣城隔江相望,全村轄五平方公里土地, 348戶,1447人。2009年從縣城至村北修通了一座錦江大橋。2007年被縣規劃為縣城東新區,縣行政中心將蒞居該村東北面地帶。距懷化市60公里,枝柳鐵路穿境而過,209國道連線村公路,是一個田氏苗族聚居村,是中國盤瓠文化故都,他們保留著濃厚的苗族生活習俗,除苗家飲食文化外,這裡的民間花燈、龍燈、儺願戲及祭祀禮儀,婚喪嫁娶民族特色鮮明。村內的盤瓠廟宇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距今已有 600餘年歷史,廟中供奉盤瓠大王神位,盤瓠浮雕栩栩如生,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還有兩漢古墓群,香爐鼎古窯遺址。這裡的五月盤瓠祭、盤瓠龍舟節、爬刀梯、山歌對唱等,都是盤瓠文化的承傳、延續和發展,苗家古老習俗的延伸。

這裡有始建於明代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的盤瓠古廟(是中國蘇州崇拜的圖騰),是盤瓠文化研究基地,有幽宓深玄的西漢古墓群和香爐鼎古窯遺址,有絢麗多姿、古樸濃郁的花燈、儺戲、廟會等民俗民風活動。 這裡的盤瓠龍舟風采讓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嘆為中國民間一絕。1998年,懷化市委宣傳部把“盤瓠文化”作為“五溪文化建設工程”之一。2000年湖南省苗學學會把漫水村定為文化村,以其為主要內涵。該基地共分水陸四大塊,包括盤瓠文化活動中心,水上龍舟活動中心,盤瓠州娛樂中心及青山寺旅遊中心,是一個集山水觀光、河濱娛樂、旅遊消費為一體的文化勝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漫水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地理位置:湖南麻陽苗族自治縣
  • 人口:1447人
歷史,文化,經濟,交通,

歷史

漫水盤瓠廟原建於明代永樂二年(1404年),原址在漫水村後叫四星塘的大路邊。這條大路古時是貴州銅仁方向經麻陽通往辰溪、瀘溪、沅陵的必經驛道,傳說過路抬轎、騎馬的達官貴人、商賈、學子,到廟門前不下轎、馬,就會狂風大雨,非常顯應,嚇壞行人。於是,當地田姓村民,就在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遷廟至現址,現廟與縣城對映,接西晃余脈,碧波盪古剎,百舸爭流水,古木蔭修竹,蠻風融夷俗,鐘聲迎香客,風光痴遊人,成為五溪地域遠古盤瓠文化現象保留較完好的遺蹟。

文化

盤瓠是苗、瑤、畲等族共同敬奉的民族圖騰,盤瓠敬奉分布區域遍及湘西、黔東北以及渝、鄂交界的苗區和瑤、畲族聚居區。經過歷史的滄桑後,湖南麻陽仍完整地保留了原始的盤瓠文化承載空間。
2006年6月,《麻陽盤瓠祭》被收錄於《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題記
盤瓠祭,祭盤瓠,祭天下蠻族祖先

盤瓠祭起源於遠古的盤瓠圖騰崇拜和盤瓠神話。盤瓠神話傳說最早文字記載見於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東晉史學家、文學家乾寶《搜神記》和范蔚宗《後漢書·南蠻傳》等書都有類似的記載,至今麻陽民間流傳的盤瓠神話與古籍記載的大體相同。
《後漢書·南蠻傳》載:“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賜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色,名曰盤瓠。下令之後,盤瓠遂銜頭造闕下,群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盤瓠。盤瓠得女負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處險絕,人跡不至。”“經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盤瓠死後因自相夫妻……其後滋蔓,號曰蠻夷”,“今長沙、武陵蠻是也”。《風俗通義》又載:“計盤瓠不可妻之以女,人曰:‘可將犬覆缸內七天可變人也’。帝依之以行。期間,公主憐夫饑渴提時開缸,龍犬果是人膚。但顱欠之。帝仍以女配盤瓠。”這些記載是荒誕不經的,但與麻陽民間“龍犬娶公主”、“龍犬化人形”等傳說驚奇地相似,實際上卻反映了湘西五溪地區信奉犬圖騰的影子。
“武陵蠻”又稱“五溪蠻”,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武陵有五溪,……悉是蠻夷所居,故謂此蠻五溪蠻也。”五溪蠻,主要由苗族先民組成,是以盤瓠為圖騰的民族部落,故史書又稱“盤瓠蠻”。五溪,歷史上說法不一,但諸說中辰、酉二水是共同的。麻陽(錦江)位於辰水中游,因此麻陽苗民是五溪蠻的一部分,屬“盤瓠之種落”。
麻陽盤瓠祭多以盤瓠廟為文化活動依託。目前,已經查明的盤瓠廟(民間多稱“龍王廟”、“三座大王廟”等,一般不直接稱呼“盤瓠廟”)及其遺址18處,分布於麻陽境內錦江河沿岸11個鄉鎮。由於歷史和戰爭的原因,麻陽盤瓠廟多重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其中高村漫水、蘭里新營、郭公坪陳家坡保留完整,並以漫水盤瓠廟最具特色。
據傳,漫水田姓農人耕作田間,小憩時發現左近龍船寮梁頂有龍歌書,拿來傳唱,感動盤瓠神,於是最終落址漫水。後來,漫水田姓族人遭遇瘟疫,祖神託夢划船可免災,果然病人上船劃兩趟即病癒。為感恩,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漫水人在村後四星塘建“龍王廟”,並年年划龍舟紀念祖先。光緒十七年,漫水盤瓠廟遷現址。現廟坐北朝南,面積102平方米,共兩間,東面與北面是鰲頭式風火磚牆。東間正堂,正面內牆壁建寶台,寶台正中豎有“本祭盤瓠大王”(居中)、“本祭新息大王”、“本祭四官大王”三塊石碑,寶台上空安放一對金光閃閃的龍頭。殿前照面枋上有一塊0.5m2呈扇形的木刻浮雕圖案,圖案左正中刻有一龍頭、狗耳、牛身、狗尾(上翹)、虎爪,麒麟形狀的“龍犬”,“龍犬”右顧立在一塊呈山洞形的岩石上;“龍犬”左上方飛舞四隻蝙蝠。此為盤瓠崇拜“圖騰”,國內外專家認為該圖騰是世界僅存的盤瓠圖騰。文革“破四舊”時,盤瓠廟側龍舟寮及龍舟被搗毀,盤瓠廟被用作生產隊倉庫,才免遭毀滅。(漫水以外的麻陽盤瓠廟,大多也是在“破四舊”時毀壞的。)1981年土地承包到戶時,漫水清理倉庫,恢復了古廟。1992年農曆五月,漫水民眾遍邀臨近村寨,整修龍舟,高唱龍歌、擊鼓競渡。麻陽盤瓠祭,逐漸得到恢復。
五月祀,祀五月,祀五溪辰水變遷
“且消停來慢消停,慢慢消停將歌吟。別人划船端陽節,漫水划船有根本。……”一曲《漫水龍歌·根源歌》(又名《路程記》)述說了“三座大王”(盤瓠大王、新息大王、四官大王)的來歷:三座大王原住在辰州府的沅陵縣木官上,後來溯辰水進入麻陽,先在蘭里鎮新營停留,龔、王二姓建了祖廟;繼上行,在麻伊口安了神位;再上行,張姓在綠溪口鄉沅郊建“龍王殿”;又上行,文姓在岩角坪建廟祭祀數百載,漸漸冷落。文姓族人龍船寮建在漫水田姓棉花地旁,田姓族人傳唱龍歌,感動盤瓠神,於是最終落址漫水。《漫水龍歌·根源歌》記載了苗族從沅水遷入辰水的大致經過,這實際就是一部苗族辰水遷徙史書。每年舉行的五月盤瓠龍舟節里,“龍下水”(請盤瓠廟中龍頭、龍尾,安放水上龍舟上)後,盤瓠龍舟要做的首先是沿錦江河追尋祖宗遺蹟。農曆五月十二到十四,是為期三天的參神期,每天卯時,首司虔誠討筶,早飯後,鳴炮開船,攜帶香紙,沿河參拜臨近數十里水路的廟宇庵堂。
凡盤瓠曾落腳駐留或建有盤瓠廟的地方,必全體下船進廟上供,齊唱《根源歌》,緬懷祖神公德,當地村寨苗民必殺豬設宴招待聚餐。 遇伏波廟(祀東漢伏波將軍馬援)或道、佛等諸神廟宇及神靈遺址,船不上岸,但須在相距參神處200米時,就緊鑼密鼓,船頭的8對橈子指空豎立,揚頭對參拜處栽跟斗,繼雙腳原地奔跑,8名橈手丟錢紙於河中,餘人禁聲,儀式完畢,齊喝“劃!”,鑼鼓齊鳴,劃往下處。盤瓠廟
舊盤瓠廟舊盤瓠廟
龍舟賽,賽龍舟,賽麻陽龍歌浪漫
盤瓠祭歷經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沉積,麻陽盤瓠祭歷經數百年的地域人文交融,演變成為富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現象,每年舉行的五月盤瓠龍舟節,是麻陽盤瓠祭最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動。整個活動,儀式古樸,聲勢浩大,場面宏闊,觀眾如潮,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到十七結束,共歷時17天,龍歌演唱(五老或歌師領唱,每兩句,數百男聲合唱尾三字,並拉尾音:“爺——!老祖爺!”)貫穿始終。 開神門(農曆五月初一)。意為預先向祖神發出參加活動的邀請。主事首司“五老”,四更起床,家生旺火,三杯清茶飲後,穿起青衣長衫,頭包筍殼絲帕;到五更天,鳴第一遍鑼,召集百十個龍舟橈手。卯時,開盤瓠廟門,燃火把照亮廟堂,禁聲,首司掐訣討筶(卦),眾人合力就廟中石槽盆、石凳殺豬一頭。鳴第二遍鑼,上五供,敬36盅酒,參拜祖神數遍後,歌手成二縱隊排列兩邊。繼而大鼓大鑼,大號齊鳴,炮竹聲中敞開大門,首司五老同唱《開神門歌》:“五月初一開神門,開而不開見得真。當初不是凡間馬,我是三座大王神。……”繼唱《根源歌》。歌畢,由等候的各家各戶給盤王敬酒,放鞭炮,直到下午五點,擺上10餘桌酒宴,划拳唱歌,各盡所歡。
唱大戲(農曆五月初二至初十)。方圓百里苗民及遠道遊人,不辭路途辛苦,紛紛趕赴盤瓠龍舟節會。為酬謝來客,盤瓠廟臨近村寨多組織各類戲班,搭台演出娛樂。演出劇種有地方傳統儺堂戲、辰河高腔、陽戲及麻陽地方自創劇種——麻陽花燈戲。
 龍下水(五月十一)。恭請盤瓠廟中龍頭及龍船寮龍船下水。首司“五老”,四更起床,家生旺火,三杯清茶飲後,穿起青衣長衫,頭包筍殼絲帕;到五更天,鳴第一遍鑼,召集所有族人。卯時,開
龍下水(唱龍歌)龍下水(唱龍歌)
盤瓠廟門,燃火把照亮廟堂,禁聲,首司掐訣討筶(卦),男子合力就廟中石槽盆、石凳殺豬兩頭。接著舉行三項儀式:
1、拜神(拜壽)(8:00—10:00)。鳴第二遍鑼,將解剖後的兩頭全豬擺上貢桌,上五供,敬36盅酒,參拜祖神數遍後,歌手成二縱隊排列兩邊。繼而大鼓大鑼,大號齊鳴,炮竹聲中敞開大門,首司五老同唱《敬壽歌》:“大王誕生高辛時,來到漫水永樂春。永樂二年來到此,代代相傳到如今。……” 2、游神(10:00—12:00)。拜神後,鼓鑼號鳴,五老端著三大王牌位,手拿香把,領隊前行;4人抬盤瓠圖騰,8支大號、120人劃旱龍舟、24人舞龍燈、12人舞草龍燈、30面大旗隨後。4面大鼓齊擂,鞭炮不停,請盤瓠大王游觀後代子孫的村莊,乞求祖神保佑。游畢,回廟側龍舟寮集合,在兩隻龍舟前頭共同中餐,呷泡湯稀飯。
3、請神(14:00—16:00)。在龍舟寮前設貢桌,五老叩拜兩隻龍舟,掐訣請神(請龍舟下水),勝筶(陰陽卦)到手,揚頭、掌艄、鑼手、鼓手上船到位,200橈手圍扶兩隻龍舟兩側。五老高唱《請神歌》:“請神三杯上馬酒,子孫今日來請神。今日請神花船上,要到水上去觀景。……”歌畢,鑼鼓喧天,將船抬下水,將龍頭龍尾裝好,蜈蚣旗插上,橈手在船上坐好,兩隻“花船”(盤瓠水龍舟俗稱)平頭劃向江中。當天,在錦江河中龍船潭(水流相對較緩,長期用來劃龍船的江中河段,俗稱“龍船潭”)里划船上下八趟後,船靠岸,舉村寨共享晚餐會,當天晚餐最少50桌,參加人員包括外鄉、外縣的和本地參加活動的鄉民。
參神日(農曆五月十二至十四)。每天卯時,首司虔誠討筶,早飯後,鳴炮開船,攜帶香紙,沿河數十里緬懷盤瓠祖跡。 尋祖途中,錦江兩岸的苗民在河邊碼頭設貢桌,擺幾百個棕子粑粑和香菸、鞭炮,備兩面大蜈蚣旗,按照自己需求製作求子、求財、求平安、求好年成等內容的信旗,恭立河岸迎接盤瓠龍舟,俗稱“接茶”。為酬謝主家,龍舟歌手根據所求(岸上貢桌信旗所寫“求子”之類內容),選擇歌詞,回唱《謝茶歌》:“……年老之人得茶吃,五臟調和血脈勻。做工之人得茶吃,身強力壯有精神。……幼男細女得茶吃,易養成人無災星。茶的根本由此起,依古流傳到如今。……”還有《求子謝茶歌》、《病茶歌》等。接茶時,岸上男女老少爭相以事先準備的麻纖交換“龍鬚”(請神前,掛在龍頭上的麻纖鬍鬚),戴在脖子或手上,作為免災符;很多人抱小孩上龍船倉里洗澡(不生瘡),接喝“龍涎”(隨船首司沿龍頭倒下的水,傳說可治腸胃病)。接茶的人絡繹不絕,盤瓠龍舟橈手起早貪黑忙個不停。
龍舟賽(農曆五月十五至十六)。鄰近每個村寨出一隻龍舟,數十乃至上百艘龍舟齊集龍船潭競技。競渡前,所有橈手都須持橈參拜盤瓠廟,龍舟集體面向盤瓠廟方向鳴炮示意。兩隻盤瓠龍舟則游而不競,其他龍舟也可與其相戲,但盤瓠龍舟絕對不能獲勝,否則是對坐“花船”觀光的盤瓠神的不敬。期間,錦江兩岸遍插五色蜈蚣旗,盤瓠廟外坪地蠟染幡旗林立,如潮觀眾雲涌而致,大端午盛會達到高潮。
回神日(農曆五月十七)。請盤瓠神回歸神位的日子。當天要舉行三項儀式:
1、搶神(比發人)。上午10點,兩隻盤瓠龍舟劃到距離盤瓠廟左近接龍亭。先由首司五老將豬頭、五貢及香宴在接龍亭擺好,亭子兩邊插蜈蚣旗八面,大鑼、大鼓、大號、鞭炮齊全。五老在接龍亭掐祖師訣法式,兩隻龍舟在對岸用繩子連緊並齊。待雙方揚頭把香紙燒完,鞭炮一響,兩隻船分開,齊向接龍亭奮進,接龍亭的鼓、鑼、號、鞭炮齊鳴,至兩船攏岸方止。五老用稻草量船(由於船勢兇猛,且允許船頭水手離船拉船,所以龍舟往往滑岸上數尺),那隻船居前3寸,就諭示該船水手多發一房人。
2、掃瘟神(劃倒船)。據傳,倒劃盤瓠龍舟能掃除瘟病,因此,每年龍舟上岸前都要劃“掃瘟船”。搶神儀式完畢後,兩隻龍舟頭向上游、尾朝下游排齊,艄櫓橫放船尾,揚頭翻倒跟頭,手掐八卦訣,口念咒語,橈手面對船尾,邊劃邊吆喝,直到龍船洲頭。眾人立船上唱《掃瘟歌》:“天溫地溫神趕去,天財地保送子孫。麻衣孝服神趕去,百年長壽送子孫。……”然後,橈手面向船頭,向盤瓠廟快速靠岸。
3、回神(請神回廟)。岸上的大旗招展,香案齊備,炮聲隆隆,鑼鼓接應,廟內20面幡旗、60面方旗布置就緒。兩隻盤瓠龍舟一攏岸,幾百人即將船抬進龍舟寮。所有劃手集中盤瓠廟內,待大堆的紙、大把的香燒得最旺時,五老高唱《請神回廟歌》:“請神三杯上馬酒,請回下馬酒三巡。今日請神廟堂內,各坐各位受香燈。……”歌畢,全體水手享用兩頭豬,廚子早已辦好了佳肴,大家喝得酒醉飯飽,才各回各家。
1995年6月.麻陽應“第一屆世界龍舟錦標賽”組委會邀請,三次奔赴岳陽參加國際性、全國性民間龍舟風采展示大賽“麻陽漫水盤瓠龍舟”長27米,漫水村多個運動健兒,身穿蘭色印有“龍犬”圖案的服裝,頭戴狗頭帽,臉戴盤瓠面具,英姿煥發,一舉奪魁、榮獲“第一屆世界龍舟錦標賽、民間龍舟風采展示大賽”世界一等獎.94、98年榮獲中國民間龍舟風采展示大賽優秀獎,並獲第一、第三名。漫水盤瓠龍舟已載人世界龍舟文化史冊。自此“麻陽漫水盤瓠龍舟”一舉成名,成為各級大型慶典活動必選節目。在麻陽盤瓠文化基礎上創作的“盤瓠圖騰”雕刻石柱永久矗立於湖南省城、懷化市麻陽的文化公園或廣場。

經濟

主導產業以柑橘,有養殖戶,盤瓠文化旅遊,全面完成通組到戶的道路硬化和綠化工程。漫水建造柑桔園地1000餘畝;因地制宜大種蔬菜、瓜果;利用豐富的水資源及庭院養殖雞、鴨、鵝、魚。2003年,已年產柑桔150萬斤;桃梨瓜果、蔬菜200萬斤;孵化小雞10多萬隻,出欄雞鴨30多萬羽,年純收入800餘萬元。全村收入在80年代基礎上翻了5番,人平純收入達2480元。

交通

距懷化市60公里,枝柳鐵路穿境而過,209國道連線村公路,距包茂高速公路5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