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姑虎耳草

漆姑虎耳草

多年生密叢墊狀植物,高0.9-1.5厘米。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醫藥用品,

形態特徵

多年生密叢墊狀植物,高0.9-1.5厘米。莖極短,長3-9毫米,被褐色捲曲腺柔毛。基生葉具柄,葉片近長圓形,長3-4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稍鈍,無毛,葉柄長3-4.8毫米,僅邊緣具褐色捲曲長腺毛;莖生葉肥厚,線形,長4.9-6.8毫米,寬0.8-1毫米,僅邊緣基部具褐色捲曲腺柔毛。花單生於莖頂;花梗長0.7-3毫米,密被褐色捲曲長腺毛;萼片通常直立,卵形至近橢圓形,長2.1-2.6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鈍或急尖,無毛,有時僅邊緣基部具少許褐色捲曲腺柔毛,3-4脈於先端不匯合;花瓣黃色,卵形至狹卵形,長3.4-4.4毫米,寬1.5-1.9毫米,先端鈍,基部狹縮成長0.7-0.8毫米之爪,3脈,無痂體或具不明顯之2痂體;雄蕊長1.5-2.9毫米,花絲鑽形;2心皮中下部合生,長2-2.9毫米;子房近上位,近卵球形,長約1.5毫米,花柱2,長約1.4毫米。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 300-5 500米的高山灌叢草甸、高山草甸和高山碎石隙。合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庫茂恩)和錫金。

分布範圍

產我國西藏南部。印度北部、不丹、錫金、尼泊爾也有。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苦,寒;清熱退燒,治肝炎、膽囊炎等病。

醫藥用品

【藥材名】漆姑虎耳草
【拉丁名】Saxifraga saginoides Hook f et Thoms.(原植物漆姑虎耳草)
【名稱考證】松吉斗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虎耳草科植物
【藥用部位】漆姑虎耳草的全草。
【性味歸經】苦、寒。入肝。膽二經。
【功效主治】清熱利濕。用治濕熱留滯、蘊結中焦、熏蒸肝膽、膽液外泄、浸漬肌膚、身目俱黃、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厭惡油膩、噁心嘔吐、小便深黃、大便乾結、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一30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