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德坤

滿德坤

滿德坤(1778~1838) 字載夫,。清嘉慶五年(1800年)武科舉人,接連考中進士,殿試中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授予二等侍御職務。曾任直隸提標游擊署保定營參將、江南漕標中軍副將、湖北鄖陽鎮總兵。道光十八年(1838年)秋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滿德坤
  • 外文名:Man DeKun
  • 別名:載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滕州市西崗鎮柴里村
  • 出生日期:1778年
  • 逝世日期:1838年
  • 職業:武狀元,湖北鄖陽鎮總兵
  • 主要成就:清嘉慶五年(1800年)武科舉人
    殿試中第一甲第二名(榜眼)
    二等侍御職務
    直隸提標游擊署保定營參將
    江南漕標中軍副將
    湖北鄖陽鎮總兵
史料記載,人物生平,

史料記載

李其鏖 滿心廣懷芝
黑虎轉世誠虛妄 夢境屬實奕代傳
據《清史補遺錄》、《滕縣誌》(清道光二十六年版)、《中外歷史年表》和《滕縣柴里滿氏族譜》等書記載:滿德坤、字載夫,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生於山東省兗州府滕縣柴里村(滕州市西崗鎮柴里村);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鄉試得中第三十八名武舉人;翌年恩科殿試聯捷,嘉慶皇帝欽點為第一甲第二名武科榜眼(二十三歲)北京中國檔案館、北京大學、全國總工會圖書館存有德坤公有關史料和畫像。清國史九冊518-519,清國史館傳包2126-1號卷七十七均有滿德坤列傳。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存有升任湖北鄖陽鎮總兵官,道光十三年正月初九日到任日期手跡。

人物生平

滿德坤的祖上,可上溯到元代的滿迪,世居山西。迪公,字惠公,號吉軒,元至治太原進士,曾任山東嶧州奉訓大夫都水監丞,嗣官承務郎益都路同知嶧州刺史(元朝益都路總官府治所曾移到蕃陽),因老解組寄寓嶧,贈魯郡侯崇祠鄉賢(載嶧縣誌)。其次子虢,賈商,去安徽宿縣未回,長子彪,孫滿階、滿升於明洪武二年,奉明太祖命墾荒,遷居滕西六十里滕城鄉窯子頭,自號滿家大莊。至隆慶元年,因降水為災改漕於二年,始散居滿口、土山留莊、溫家堂、柴里等處。家道中落直至清代再度崛起——滿兆麟(貢生,貴封武顯將軍)其妻張氏聰穎賢淑,生長子滿德坤(次武庠生德坦,三德墉,浙江錢清場鹽大使,四德塏,四川梁山縣知縣)。
清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午時(公元1778年),系滿德坤的誕辰。這一天,滿德坤的祖父滿泳,端坐於廳房院中的南書房讀《春秋》。他十分愛讀這部最早的編年史,特別沉醉於這部史書中“寓褒貶、別善惡”的所謂“春秋之筆”。他讀興正濃,忽感心緒稍有不寧,隨掩卷步出南書房,向府門外走去。他坐在府門前的一塊條狀“漢石”上,放眼長空,一派天高氣爽,風和日麗的晚秋景色,毫無秋風蕭瑟、冷落淒涼的感覺。
泳公閉目養神,回味《春秋》之句,忽見從正南方跑來一黑、一白兩隻猛虎。眨眼工夫,兩隻虎已並列蹲坐於府門之前。接著,二虎相互轉頭對視,似在竊竊私語。霎時,黑虎竄入府門,直奔後院;白虎則順著門前街道向村東跑去。泳公於此被驚醒,瞠目四顧,並無猛虎,原來是南柯一夢。滿公先是覺得夢境蹊蹺,繼則意識到吉祥之兆。他正在琢磨不定之際,一仆女欣然來到滿泳面前稟告道:“向老爺報喜!少夫人給您添了一位孫子。”泳公點頭示意,輕聲說:“我早知道啦。”接著暗想:“這孩子或許是黑虎‘星宿’下凡吧?”
為了驗證白虎東去的下落,滿公即刻派傭人去村東詢問,看誰家此時亦喜生貴子?經探詢果然得悉柴里村東首,李府×××,於是同一時辰生一男嬰。(據傳說因鄰人柴氏嫉妒破壞致使未能及第,僅是一儒士)
此事,說起來似屬虛亡,然確有此夢境,決非臆造,迄今仍有人在訴說這件往事。滿德坤食量驚人,力舉千斤,膂力超常,一百二十斤重的鐵桿大刀,揮舞起來如舉鵝毛。善騎射,非強弓不挽,習射靶,必走馬回身,箭無虛發。準此,也許真的是黑虎星下凡吧?姑且記之。
少年即有凌雲志 醉酒胯下夾死馬
滿德坤出生時身體長大,幼時穎悟異常。六歲入塾,四書五經,過目成誦。十歲時已長成高大少年,其父延名師教習武藝,盼望他有朝一日蒙受浩蕩皇恩,青雲直上,光宗耀祖。滿德坤秉承父訓,勤學苦練,因之大有長進,槍、刀、劍、戟、錘、叉、斧……十八般兵器無所不精;且性好讀書,才思敏捷,古今兵法,爛熟於心,文韜武略,集於一身。十五歲時便考中武庠生,享譽鄉里。十八歲時已是身長八尺,腰大十圍,面闊口方,聲如洪鐘,英武倜儻,力大無比,猶如鐵塔神人一般。更難得的是,他從小即仰慕英雄豪傑,處處多仿效古代聖賢的嘉言懿行,心懷匡世之志,一心嚮往能成為一名威風凜凜的沙場良將。
滿德坤早年定親於同邑楊氏水磨莊太學生印文詔公女。楊家本一方豪富,土地多達千頃,門楣高懸“千頃牌”。某日,滿德坤去水磨莊省親,楊府請來一位武舉人作陪,席間少不得談些真英雄文治武功,大丈夫安邦定國之事,從孟賁搏牛,到項羽舉鼎,更有那謀士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直說得滿德坤豪氣千丈,躍躍欲試。忽然有人提示說:“楊府內現有一匹烈馬,兇猛異常,無人敢騎,滿相公可敢一試?”此時滿德坤已喝得五斤陳釀,食得十斤肉食、軸餅,正直五內翻滾熱血沸騰之時,遂發一聲吼:“牽來我看看” 。隨即起身走到後花園邊的馬廄旁,果見一匹白色大馬,膘肥體壯,雪雕玉琢一般。那馬見滿德坤等人到來,頓時昂首天外,咴咴大叫,狂跳不已,不知作何之想。滿德坤示意讓武舉人先來一試,那武舉人早嚇得躲在一旁,連連擺手。滿德坤一時興起,早三步飛躍,牽馬猛跨在馬背上,那馬如同遇上了托塔天王,越發狂跳不已,橫衝直撞,呼啦啦衝到村邊的大路上,滿德坤猛一抖韁,那馬忽然前蹄豎起,團團旋轉,險些將滿德坤顛下馬來。滿德坤怒從心頭起,連擊三拳,身縮尺許,那馬倒退了三步,嗦嗦作抖,將至路拐處,滿德坤突然猛挽馬韁勒馬迴轉,挺身將雙腿猛地一夾,那馬一聲哀鳴,倒在了地上,頓時絕氣而亡。滿德坤遂嘆息一聲:“原來是一匹不中用的劣馬……”楊府上下,一個個目瞪口呆,隨即相互嘆息一番。驚動了村民,紛至沓來觀看,楊太公見狀急忙走上前來,連連贊道:“德坤真乃神人一般,一匹劣馬何足惜哉?”事後,楊太公專門派人去蒙古購來一匹白色駿馬,一張八百斤開力的大力紫藤雕弓和大刀一把送給了滿德坤,並鼓勵他繼續習武,以便將來為國效力。
公車途中救村姑 總督御前薦英才
滿德坤以山東第三十八名武舉的資格,於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春(乾隆年間,改為每年三月會試)。擇吉日起程,進京參加全國武舉會試。時值仲春,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氣候宜人。滿乾坤馬不停蹄,急急趕路,生怕耽誤考期,不幾天已到達直隸省境內。這裡山色秀麗,林壑尤美,蒼藤古木如畫,山溪清澈見底,風光迷人。滿舉人沿著依山的陽光大道緩轡徐行,欣賞大自然景色,品味“天造地設”之神奇。他正沉浸在如醇釀的風光之中,忽聽不遠處哭聲夾吶喊聲,震天動地,滿德坤立即猛抖絲韁,快馬加鞭,直奔吶喊聲的村落。但見男女老少正高聲呼喊:“救人呀!救人呀……”滿德坤勒韁下馬,問村民發生了什麼大事?村民異口同聲地回答:“山賊百餘人,搶走×××員外的小姐,我等無力阻擋,因此呼喊求救。”滿德坤問:“山賊盤踞何處?”老員外搶先回答:“大西北方向,離此地約五十餘里的山寨里,一座高山的峰頂就是賊巢,險要得很呢!”滿德坤聽了之後忙道:“請你派兩名壯年引路,我去追殺山賊,救回被搶走的小姐。”話音剛落,即有兩位壯士挺身而出,願作前驅。這時員外已命僕人牽來鞍轡齊備的駿馬兩頭,兩位壯士翻身跨上坐驥,躍馬先行,滿德坤緊隨其後,直奔賊巢而去。
他們一行來到賊人盤踞的山下,只見山勢險峻,雜木叢生,僅有一條曲折一路通向山頂。此時山賊嘍羅蜂擁而至,擋住了去路。滿德坤怒髮衝冠,揮刀直指眾嘍羅,高聲叫道:“誰敢阻擋,立斬不赦!”眾嘍羅見眼前馬上大漢;猶如天神下界,威風無比,早已嚇得四散奔逃,哪還敢阻攔啊!滿德坤不屑與嘍羅糾纏,策馬直趨山頂賊巢。
再說那個山大王剛剛回至老窩,尚未安置好搶來的姑娘,更沒有坐下來休息片刻,滿舉人已來到他的面前。只見那山賊身材高大,賊眉鼠眼,滿臉橫肉,一派凶煞之相,不禁怒火中燒,不悄問話,舉刀便砍。那個山賊尚未醒過神來,人頭已然落地,了卻了他作惡劣的一生。這就是壞人應得的下場吧。
此時,小姐正在哭泣,嚇得渾身發抖。她正準備拚死抗爭,傾全力來捍衛自身的清白。就在這危難之際,得到救助,感動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只是泣不成聲,伏地叩頭而已。這時隨行二位壯士趕到,急忙扶起小姐,緩緩走下山來,並於附近村莊借到轎車一輛,並車夫一人,套上山賊的馬匹,扶小姐上車,二壯士騎馬隨侍前後,踏上返回村寨的原路。
老員外及全村人等,已聽到救出小姐的訊息,都到村外迎接小姐及大恩人滿德坤。大家歡呼雀躍,不約而同地伸出大拇指,讚揚滿德坤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真是俠肝義膽,不同凡俗。
老員外一邊吩咐仆女護送小姐回府,賞謝車夫驅車速回,一邊急趨滿德坤面前,躬身施禮,說不盡的感恩之情。並一再挽留:“權宿舍下,翌日登程。”滿舉人下馬還禮,聲稱為民除害,是熱血男兒應盡之天職。此時,夜幕降臨,已是滿天星斗,月上東山,況且員外盛情難卻,遂與其隨行人等,留宿員外府中。
老員外命家人備辦上等美酒佳肴,款待貴客。席間,老員外方始問及:“壯士尊姓大名,哪裡人士,去向何方?”滿德坤答道:“鄙人世居山東滕縣,姓滿諱德坤。今歲逢科考,特赴京城會試。路經貴地,驟聞呼救之聲,故趕來相助。蒙員外破格款待,滿某實感榮幸!”員外避席施禮道:“原來舉人到此,多有不恭,還望原諒。”
飯後,賓主繼續暢談,十分投機。滿德坤身材魁梧,氣宇軒昂,儀表不凡。性格豁達,談笑風生,極富英雄氣概。員外暗自欽佩:此人日後必成大器。遂對滿德坤說:“直隸總督溫承惠與我有親戚關係,我即去寫封信,你可持此信晉見溫總督,他對你會鼎力相助的。”說罷,員外請滿舉人休息,遂拱手告退。
翌日晨,早餐畢,滿德坤接過書信,即向老員外辭行,又踏上去京城的大道。到達京城後,即持信晉謁溫承惠。溫總督果在比武場上,乘機向嘉慶帝進言,極力保舉滿德坤,並歷數其武功超群,膂力過人之事例。復以滿德坤確係文武全材,故被欽定為:“一甲二名補授二等御前侍衛。”溫承惠也就成為滿榜眼的保舉恩師。
原來,溫總督是老員外的外甥、員外前不久上表陳情乞骸骨,經聖上恩準,返里頤養天年。員外小女姿色出眾,山賊頓生野心,故進寨搶親。這才派生出“公車途中救村姑”的故事,並由此得識溫承惠。如此巧遇,也許是“氣數使然”吧。
殿試飛刀得榜眼 御前侍衛帝王側
清廷取士,文武並重。康熙年間,飲定每三年一次武舉,並確定了武進士出身的授官司制度。雍正皇帝繼位以後,更為崇尚武功,尤重武科取士,特諭確定武舉狀元一等侍衛;榜眼、探花授二等侍衛;二甲十三名授三等侍衛,令戴孔雀翎;三等記名三十六人,俱授藍翎,自此成為定製。屆時,皇帝親臨瀛台紫光閣閱視武舉殿試外場比武,爾後於太和殿主持內試(策論),欽定傳臚……
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春,滿德坤以山東第三十八名武舉人的資格,進京參加全國武舉會試。
武舉會試照例先考外場,內容有騎射、步射、開弓、舞刀、掇石等;再考內場,考試內容只有“策論”,而且是次要的,只作參考用。會試的成績分場外、場內二科記分,對外場弓馬技勇者,分別編排為“單好”和“雙好”。三月中旬,嘉慶皇帝親臨瀛台紫光閣,主持武舉殿試。各省武舉子的名單及其此前會試的各項成績,均登記在黃冊上,陳列在紫光閣內,以備嘉慶帝御覽。競技場上旌旗林立,一面面繡著:“振武”、“敷文”字樣的旌旗迎風招展。八旗親軍、護軍中,眾多武藝高強者,都全副武裝,肅立在試場周圍,使試場的氣氛顯得莊嚴肅穆。各省舉子們挽強執銳,神勇非凡,人人握靈蛇之珠,個個抱荊山之玉,專等在皇帝面前一展技藝。
三聲禮炮過後,殿試正式開始,無非是馬步、騎射、揮刀、舞劍、滾地雷,諸色花樣,無多新奇。滿德坤第三個上場。只見他從容翻身上馬,輕輕挽馬搭箭,當馬過靶心時,立即發射,首發中的。接著又撥轉馬頭,馬才躍出幾步,便來個左開弓,第二支中靶心,贏得場內外一片喝彩聲。等滿德坤馬射連中三發時,嘉慶帝看得格外入神了,似乎在為這位勇士接下去的三發提著心似的。滿德坤沒有讓皇上失望,接著三發又連中靶心,全場頓時歡聲雷動。嘉慶皇帝高興地在滿德坤名冊上重重地打了個最優的符號。其時,滿德坤的保舉恩師直隸總督溫承惠正侍奉左側,見嘉慶帝龍顏大悅遂奏道:“滿德坤不但精於騎射,而且力大無比,在鄉間曾有‘醉酒胯下夾死馬’的美譽”。嘉慶帝正在興頭上,遂問了個詳細,隨即說道:“朕有一匹五花馬,可謂千里良駒,只是兇猛異常,一般人難以接近,滿德坤可敢一試?”
溫承惠見嘉慶帝詢問,便斗膽替滿德坤應承下來。“好。傳諭御馬監,將朕的五花馬牽來,讓滿德坤一試。”
原來一年之前,蒙古國王忽爾罕送給嘉慶皇帝一匹高大健壯的五花馬。此馬雖好,但性情暴躁,兇猛無比,咬食人肉,一年間竟有三名馬夫被其咬死,令人談之色變,望而生畏。後來的馬夫想了個辦法,在高大厚重的漢白玉石板上挖了個洞,豎立在馬槽旁,將馬頭從洞中伸出飼養……
須臾,兩名馬夫給馬戴上了鐵籠嘴,配上鞍韉,小心翼翼地將馬牽到場地上。眾人一看,果然是一匹好馬,頭小腰細,膀寬腿長,黃緞一樣的馬身上,長著無數灰黑色的斑點,俗稱“五花駒”,儼然一匹踏雲追風的千里神駿。嘉慶帝將滿德坤詔至案前問道:“滿德坤,這匹五花馬兇猛異常,你可敢騎?”滿德坤見狀,忙答道:“謝皇上,滿生願一試,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好”,嘉慶帝點頭稱許。滿德坤將馬接下,三兩下便除了鐵籠嘴,那馬非但沒有驚悸暴跳,而昴首嘶鳴,溫馴地將頭貼在滿德坤的胸前,好像在說,“壯士配寶馬,我的主人,快上來吧!”滿德坤用手輕輕撫了撫馬首,又理了理馬鬃,隨後翻身上馬,踏雲追風般在場內馳騁一回,復挽弓射箭,皆三射三中,場內復又響起如雷的掌聲。滿德坤下馬來在嘉慶帝面前跪拜。嘉慶帝欣然說道:“滿德坤真神人也!這匹馬就賜給你吧,但願你將來能效命於疆場……“滿德坤急忙叩頭謝恩,爾後將馬牽到一旁,眾舉子紛紛鼓掌,並向滿德坤投來羨慕的目光。
殿試的第二天,嘉慶帝又觀看了滿德坤的張弓、舞刀、掇石比試。滿德坤力大無比,將一口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揮舞的銀光閃閃,呼呼生響,令嘉慶帝眼花繚亂。正在緊要關頭,只聽“嗖”的一聲,寶刀像一條白龍飛上樹梢,接著便“鐺啷”一聲掉在了地上。正當觀者驚愕之時,只見滿德坤雙手叉腰,伸出右腿,用右腳尖猛地一挑,又將寶刀挑在了空中,滿德坤一個鷂子翻身後,伸手在空中將寶刀接住,復又揮舞了一回,搏得全場一片喝彩。接下來的掇石比試,滿德坤將千斤“扣石”掇舉了數回,直搏得滿場喝彩,綜合成績排在前三名。
三月十四日一早,金碧輝煌的太和殿前,整整齊齊地站著滿朝文武百官,一百二十名武進士都身穿公服,頭戴三枝九葉頂,侍立在大紅漆飾的階石上,等候皇帝傳臚。須臾,嘉慶皇帝緩緩來到太和殿,朝拜山呼完畢,親自宣布:
嘉慶六年辛酉恩科武進士
第一甲一名姚大寧,授頭等侍衛。正二品;
第一甲二名滿德坤,授二等侍衛,從二品;
第一甲三名李耀庭,授三等侍衛,正三品。
滿德坤文武兼備,何以沒有得中第一甲一名武狀元,據說初進京時,滿德坤即與廣東南海舉人姚大寧甚是投緣,二人神勇不相上下,遂結為莫逆之交,滿德坤曾默許姚大寧是科奪魁,姚大寧舉千斤石較穩慢,而滿德坤抓舉千斤石較快,姚大寧奪得是科狀元。這也是情勢使然,友誼使然也。只可惜姚大寧卻因舉石過力受了內傷,在衣錦還鄉的路上,終因傷勢過重,吐血而死。滿德坤遂被補為頭等侍衛,從此在御前大臣的統領下,御駕左右,盡忠效力(任期嘉慶六年至嘉慶十一年,清國史館傳包2126-1號)。
力舉千斤一聲吼 威震故里美名揚
滿德坤得中榜眼被補為頭等御前侍衛後,得賜“御前侍衛府”金字匾牌一塊,御批耕田三百畝,白銀三千兩,在京師和柴里各敕建“御前侍衛府”一處。
訊息傳至滕縣,仕宦鄉紳及親朋鄰里紛紛趕來祝賀,古滕大地一片歡騰。不久,“御前侍衛府”建成。“御前侍衛府”前豎起了四根高大的旗桿,標誌著滿氏宗族的顯赫和榮耀,同時,也給古滕增添了無盡的人文風光。
據《滕縣柴里滿氏族譜》記載:在修築滿氏祖塋時並樹碑,因碑體十分高大,僅碑頂(俗稱碑帽)就有一千多斤,置之碑頂十分困難。工匠們想了個辦法,將碑體樹起後,用土將碑體掩埋大半,爾後再用人工將碑頂置於碑上。那日清晨,適逢滿德坤到祖塋散步,見七八個工匠費了好大的力氣難以將碑頂托起,滿德坤不禁好笑,隨即說道:“閃開,待我將它拿到頂上。”說完,便挽起衣袖,俯身去搬那巨石竟然沒有搬動。滿德坤好不羞慚,隨即回到府上,將御賜盔甲披掛整齊,放了三聲鐵炮後縱身上馬又來到了祖塋場地,鳴炮,圍祖塋場地跑了三圈,黑虎星復了體,下馬後俯身雙手扣緊碑頂,發一聲吼驚天動地,將千斤碑頂高高舉起,穩穩地放在碑體上。頓時,風雲變色,松濤驟響,鳥雀驚飛,數百名圍觀者無不拍手喝彩,工匠們紛紛叩頭致謝。
侍衛拳打嘉慶帝 仁宗調出滿德坤
滿德坤隸屬於御前大臣的統領,隨侍御駕左右或輪值守衛宮門,效忠皇帝恪盡職守。
然而,在封建王朝時代,太監、宮女妃嬪等,在皇帝的卵翼下,是看不起任何人的,就連內閣大學士,也要敬畏他們三分。一個御前侍衛,根本不放在他們眼裡。因此,滿德坤在值勤守衛宮門時,常常無端愛到宮女等人的嘲笑或擺布。雖然心裡十分窩火,卻不敢怒形於色,或訴諸他們,更不能向皇上提及此等細瑣小事,只好深埋心底。再就是,嘉慶帝多次於夜間,飛越宮牆,私宿西宮。按照宮廷常規,皇帝宿宮,當由太監呈上放在托盤中的寫有后妃姓氏的牌子,由皇上任選其中之一,然後由太監去通報安排,這就是所謂“翻牌子”。
可是嘉慶帝既愛眾妃,更眷戀西宮,故而時常一夜連宿兩宮。雖說皇帝至高無上,總也不好意思公開破例。因此,只好靠自身練就的武功,飛身偷越宮牆。滿德坤每次看到,總是立即趨避,假裝不知。不過還是怕不巧頂撞上萬歲爺,招惹出是非來。由於上述兩種情況,滿德坤久有奏請聖上祈求外調的意願,然而,這卻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
內閣大臣劉西海,籍隸山東,是滿德坤的老鄉。有一天,滿侍衛親登劉府訪談,閒聊中,提及萬歲偷越宮牆,夜宿西宮的事,並吐露不甘久任宮中侍衛的想法。劉大人聽到這種情況之後,便走至滿德坤面前,俯首貼耳,竊竊私語一番,滿侍衛連連點頭稱是。
不幾天,又輪到滿德坤深夜宮門值勤,忽見嘉慶帝,輕車熟路,又飛身躍上宮牆。說時遲,那時快,滿侍衛一個箭步,縱身牆下,緊接著,腳跟踮起,腰腹猛合,施展輕功,嗖地一聲,躍上宮牆,將這位萬歲爺抓將下來,按倒在地,旋即抽出右手,舉起鐵拳,將要砸下,就在這個當口,仁宗皇帝發了話:“朕在此,休得無禮”滿德坤聽了,趕忙攙扶萬歲,接著雙膝跪地,口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奴才該死!”他俯首貼地,繼續訴說:“奴才只當刺客入宮行刺,不知萬歲爺駕臨。奴才有眼無珠,驚了聖駕,罪該萬死!”嘉慶帝自知行為不檢,滿侍衛忠於職守,怎好問罪?遂說:“起來吧,朕恕您無罪。”接著又說:“你做得很對,是個好樣的守衛者,忠心可嘉,寡人不過,夤夜宮中巡行,查看一翻而已,對此切莫聲張!”滿德坤唯唯卻步,連連躬身稱“喳”並再次叩謝萬歲恕罪之恩,然後護駕回宮。
嘉慶帝經過這翻戲劇性的波折之後,心想:“滿德坤不愧為忠臣,勇士,堪稱可靠守衛。但今後對自己這種私下行為,則多有不便,還是讓他出任地方官員吧”。於是不久,嘉慶十一年,滿德坤便奉旨調任直隸提標前營游擊署保定參將之職,擔負起大清王朝的軍事防衛重任(嘉慶十一年至嘉慶十九年,清國史館傳包2126-1)。
這就是劉西海對滿德坤耳語的錦囊妙計,果然實現了滿侍衛的外調宿願,也留下了“拳打嘉慶帝”的美談。代復一代,流傳至今,仍在訴說著這樁趣事。
湖南臨武營參將(嘉慶19年—嘉慶20年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第二冊651)。
直隸務關路參將(嘉慶20年—道光1年,清國史館傳包2126-1號)。
馳騁魯豫滅邪教 緝私江淮肅漕政
嘉慶十八年(公元一八一三年)天理教李文成林清等人在河南滑縣起事,有教徒數萬人,與山東、河北諸縣教徒相呼應,一時間聲勢浩大,危及京畿。
是年秋,天理教李文成率眾北上,京師告急。直隸總督溫承惠奉旨急調滿德坤率兵赴大名,駐防於南鄙。十月,清軍集結完畢,恰值李文成率眾撲來,滿德坤隨即揮兵激戰,數戰數捷,前鋒大振。眾教徒退保道口,欲渡河西進,奪取懷慶。滿德坤急率軍控制了河的上游,並將河中船隻盡皆焚毀,致使眾教徒難以西進。是時,河南告急,於是滿德坤率兵馳赴開封,擺開戰陣,迎擊徐成國數萬教徒的攻擊。徐成國將所部分為八股,各股互相連結,鑿壕築壘,布成犄角之勢,一時難以攻下。徐成國急欲與李文成合兵一處,因此極力向北推進。滿德坤緊急會同游擊將軍班荊布和督軍守備聶士文,採用分進合擊的戰術,督兵鏖戰,眾教徒力不能支,死傷不計其數,徐成國遂敗走古城,公輕騎掩其不備,生擒徐成國及其黨十一人。滿德坤率師北移,入直隸,退守保定。是年,嘉慶帝去熱河木蘭狩獵,李文成林清乘機入京城,勾通內侍劉金為內應,約定夜襲禁城。是夜,李文成林清率教徒教千人,打著“大明天順”、“順天保民”等白布旗,從東華門攻到景運門,由西華門打到養心殿,幸被皇次子旻寧(後為道光帝)及時發現,急調滿德坤率火器營保衛禁城,激戰多時,終將林清擒獲,李文成卻逃出京城。嘉慶帝聞報他猝駕還,急遣那彥成、楊遇春、滿德坤諸將追殺李文成李文成不支,率數十名教徒敗逃,至滑縣自殺身亡。至此,天理教終告失敗。事後,滿德坤因功升為江南漕標中營副將,賞戴花翎,掌理江淮漕務、軍防諸事(道光1年—道光3年,清國史館傳包2126=1)。
清朝開國以來,作為“天庾正供”的漕運,既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京城軍民賴以生存的糧源。歷屆政府對漕運都很重視,專門設立漕運總督,專司其事,康乾時期,治河治水得力,大運河水道深通,漕糧能由江淮直抵通州(今北京市通縣)。到了嘉慶年間,興修水利不利,黃河決口,淮河泛濫,運河水道日見淤塞,南糧北運極其困難。漕務更是腐敗,那些辦漕官吏,個個趨利謀私,他們設關設卡,強行勒索,諸如:過閘過淮費、盤壩起駁費、投文過堂費、漕糧入倉費等等。運弁旗丁藉此哄抬運費,加倍敲詐地方。地方官吏趁機中飽私囊,向百姓索加浮收。更為嚴重的是不法官吏,竟與江淮私商巨盜合謀霸漕,販運私鹽、茶、鴉片等違禁物品。江淮私鹽首富黃玉林,竟然買通皇親國戚,暗中制肘國家漕政。沉重的稅賦,巨額的浮收,逼得百姓紛紛奮起抗稅抗賦,江蘇的吳江、金壇等縣率先暴發了大規模的抗糧鬥爭。
如何平息抗糧鬥爭?怎樣解決漕運不暢?兩江(江蘇浙江)總督孫玉庭曾上疏嘉慶皇帝,針對朝中不同政見,聲稱“幫費不能盡裁,陋規不能盡革,浮收不能盡去”、應“酌定限制,八折收漕。”
滿德坤初任漕標副將,聞孫玉庭奏疏大為不妥,遂與文淵閣直學士姚文田同奏嘉慶帝,指斥孫玉庭的所謂“津貼定額”、“八折收漕”等都是虛名,並上書整肅漕務五則二十條。
道光三年秋,漕督魏某派滿德坤速去江寧,迅即查辦江西鉛山鹽幫西運的八萬斤私鹽、茶和鴉片等違禁物品。鉛山幫主孫玉龍本系兩江總督孫玉庭的族弟,早年即與黃玉林聯手,橫行江淮,訊息早有耳報神詳告。孫玉龍指揮八支船隊,各船配置了火器,在九江口設下了埋伏,專等滿德坤的到來,必欲除之而後快。
滿德坤趕到九江,了解了孫玉龍的行蹤,隨即率三隻快船,三十隻駁船,指揮著千名水手,沿江追剿。滿德坤勇立船頭,於九龍灣追上孫玉龍。一俟交手,滿德坤勇往直前,揮動一百二十斤的清龍寶刀,手弓射斃三人、傷三人、繳獲三首商船,孫玉龍見抵擋不過,急調船頭沖入蘆葦盪。滿德坤跳上了孫玉龍的快船一舉將孫玉龍擒獲,並收繳了所有的私船,查獲了孫玉龍與皇親國戚私營的大宗違禁物品,於淮陰碼頭將江淮鹽商黃玉林捉拿歸案。隨即通喻皇帝詔令:“各督撫及漕運總督,倉場侍郎通飭所屬,杜絕浮收勒折以清其源,裁革陋規以遏其流。倘有不肖州縣陽奉陰違,立即予辦。或運丁勒索州縣,沿途衙門勒索運丁,一併從嚴究治。務使官民旗丁均免擾累,以肅漕政。”一時間,江淮漕運整肅一新。但此事卻得罪了一大批王公大臣,紛紛指責滿德坤“急於事功”斷了國家的財路,漕督魏某和兩江總督孫玉庭上疏道光帝,彈劾滿德坤私受賄賂,並犯有擅殺之罪,滿德坤遂被免職,尋此前出師有功,被降為千總觀後效。滿德坤心知被人誣陷,卻有口莫辨(千總任期道光3年—7年,清國史傳包2126-1)。
天山告急如星火 南疆平叛建奇功
信奉伊斯蘭教的新疆維吾爾族,居住在天山南路部族,清朝時稱回部。十八世紀以來,回部貴族大小和卓兄弟無視大清王朝,亡圖分襲疆土,屢屢製造叛亂。所謂“和卓”,意為伊斯蘭始祖的嫡系後裔。維吾爾族封建主為稱霸南疆,每每以“ 和卓”自居,發號施令,儼然一方霸主。大和卓即指布那敦,小和卓指霍占集,本為同胞兄弟,兇悍無比,且武藝高強。
據《中外歷史年表》記載:“一八一一年八月新疆回民沙朵斯等以暗通大和卓木後裔玉素普被捕。”“一八一一年九月,塔什密里克回民孜牙墩結布魯特人謀據新疆南部,清政府遣兵擊俘之,處死。”維吾爾族人民痛恨大小和卓的橫徵暴斂,積極配合清兵平叛。是年底,大小和卓在西逃中被擊殺,而尚在幼年的大和卓之孫張格爾、孫女張玉茹卻在叛軍的攜持下逃到了阿富汗,被駐阿富汗的英國殖民者所收容。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四月,張格爾糾集維吾爾反動貴族,由英國派出的間諜充當顧問,並由英國提供大量新式武器,幫助其組織起叛軍一萬多人,秘密潛回南疆,再次公開舉行叛亂。為此,道光皇帝旨令駐疆參贊大臣慶祥和武凌阿迅速平叛,武凌阿早年在任山東總督時即與滿德坤友善,對滿武功向來推崇備至,於是申奏皇上,請求速派滿德坤來疆助剿平叛。道光帝準奏,隨即傳旨詔滿德坤晉京,詔見後方知滿德坤之被降職竟為孫玉庭漕督魏某及皇妃兄劉玉普誣陷所至,逐罷免了孫玉庭兩江總督職,恢復了滿德坤的原職,並著其即赴南疆平叛。此時,滿德坤守父喪尚未滿“五七”(即三十五天祭日),按古禮應守喪三年不理職事。但南疆告急,皇命在身,滿德坤遂決定帶孝出征,盡忠報國。
滿德坤告之族人,遂鳴炮祭祖,整頓鞍馬,滿德坤特意跨上御賜五花馬,帶領長子武庠生金宣,侄兒武庠生金諾及隨從數十人(號稱十八父子兵)去了保定鎮所。集結兵馬後,即頌詔起程,西去嘉峪關,折向青海湖,闖沙漠,過草原,飛越千里雪山,於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十二月抵阿克蘇,與楊威武將軍楊忠武、武凌阿會師,楊威將軍長公楊忠武,公偉其人,著換五品頂戴。此前,清政府已旨令:“陝甘總督楊忠武為欽差大臣,總攝新疆督軍,旋命湖廣總督長齡總統軍事。十一月,楊忠武懲辦歷任喀什噶爾參贊大臣之貪橫不法者。是歲自六月後,喀什噶爾、葉爾羌、英吉沙爾、和闐等地駐紮旗營官兵或死或俘,張格爾人喀什噶爾,發號施令,多唯安集延人之言是聽,因之四城之間民多懷不滿。”滿德坤兵至,正好派上了用場,旋被楊忠武置為中路前鋒,扼守喀什通關。
張格爾年方二十八歲,身體高大,廣眉深目,隆鼻大眼,武藝高強,自視甚高,且屢出狂言要直搗燕京,捉來道光皇帝餵馬。道光帝聞之震怒,傳旨定要活捉張格爾,要親見張格爾是何等模樣,因此,多次交戰均未曾殺得張格爾,讓其逃脫了。
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二月二十二日,滿德坤率兵進入大河拐,夜半叛軍突至,滿德坤迅即組織反擊,幾翻廝殺,方才殺退叛軍,至天明乃知為叛軍首領之一的渠邁曼底愛散等率五萬多人前來劫營。次日午後,師至洋阿巴爾特,渠邁曼底愛散復又率眾來攻,滿德坤一馬當先,吼聲如雷,率馬隊百人馳之搗其中堅,連斬數名叛將,眾叛軍隨之逃卻。二十四日兵至排子巴爾特,遙見布沙都爾等莊有伏,滿德坤指揮三路大軍進擊,並滿德坤率先登叛軍隱牆內,槍傷滿德坤持弓,滿德坤奮勇指揮剿擊,部下兵繼至搜叛軍殲之,北追至渾水河。二十七日又偵知叛軍數萬人據阿瓦巴爾特,大帥命滿德坤率馬隊潛出叛軍後,大兵夾擊,叛軍大潰。三月一日,張格爾與胞妹張玉茹率叛軍三千多人,乘機占據了喀什噶爾城。是夜,滿德坤再度組織攻城,張格爾見滿德坤驍勇善戰,城堡幾被攻破,遂命令張玉茹躲在城垛間用彈弓射殺滿德坤。滿德坤正在奮勇攻城,忽聽得 “啾啾”聲響,知有暗器飛來,遂急舉長弓迎之。只聽“鐺”的一聲,鉛彈射入弓背。再度攻城,激戰多時,終於一舉收復了喀什爾城。張格爾逃脫,張玉茹被俘,俘女見德坤公英偉,欲讓其誓言收妾,德坤公拒絕釋放。並立即組織修復城垣,查封叛產,寬厚不苛,安撫民眾,準備迎接張格爾的再次進攻。
五月二十六日,張格爾果然又率四千多人前來攻城,滿德坤奮勇殺出,揮動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迎戰張格爾,從辰時戰到未時,不分勝負,正酣戰間,突然馬的大肚帶開扣,滿德坤被閃下馬來。張格爾見狀正欲上前來擒,滿德坤仍從容揮刀奮戰,只聽得眾叛軍高聲喊:“拿活的”!忽被滿德坤之子金宣擋住砍殺數名叛軍,侄兒金諾急忙跳下馬來,迅速扣上大肚帶,滿德坤重新上馬,與張格爾繼續廝殺,張格爾見抵敵不過,遂落荒而逃,戰後敘功以都司補用(道光7年—道光9年,清國史館傳包2126-1)。
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正月初三,滿德坤守喀什鐵蓋山,預知正月初三張格爾來劫營,遂提前設下陷阱,並埋伏下三百名快刀手,外圍兵卒六千人,張網以待張格爾。張格爾果然這天率眾兵前來劫營,一時間火光四起,殺聲震天。不多時張格爾縱馬躍過陷阱,滿德坤早埋伏此地。預知張格爾必經之處。滿德坤遂挽起大力弓,猛地一箭射入張格爾坐騎右眼,那馬疼痛難忍,一聲長鳴狂跳將張格爾顛下馬來。滿德坤飛身上前,雙手死死抱住張格爾,二人扭作一團,翻上翻下雙方戰袍全被扯碎,眾清兵團團圍住,喊聲震天動地,這時滿金諾、滿金宣趕來,張格爾終於束手就擒打入囚車。眾叛軍見主帥被擒,無心戀戰,紛紛敗逃而去。
班師凱旋路萬里 午門獻俘得皇封
道光八年正月十八日(公元1828年),將軍長公楊忠武派滿德坤帶五千兵馬,將張格爾打入囚車,星夜兼程押赴京師。途中山高水險,常有風雪相阻,更有叛匪包抄堵截,試圖劫走張格爾張格爾心知此去必死無疑,幾次絕食,均為滿德坤好言相勸,保你不死,同輔大清,然到京後道光帝速斬之不可。如此走走停停,摸索前進,萬里長途,竟然歷時五個月,於五月初九日,才將張格爾押到京城,解送兵部。五月的北京,風清氣爽,麗日高照,永定門外兵將如雲,摩擦接蹱,老百姓傾城而去,爭相觀看滿德坤等人將張格爾押進京城。五月十一日上御午朝門,行受俘禮。是時,道光帝親見滿德坤,詢問生擒押運情形,對滿德坤文武忠勇褒獎有嘉。上午十時,午門上端儀仗鮮明,黃羅蓋高張,道光帝冕冠袞服端坐在御座上。一千多名殿前侍衛都披掛整齊,布佇列陣,各持刀、弓、槍、戟等分列丹階兩旁。眾文武參拜後,命滿德坤手執被綁著的張格爾隨長解大臣緩緩來到午門之下。滿德坤整冠拂袖跪奏道:“卑職江淮漕標中營副將滿德坤拜見皇上,祝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大清王朝自聖祖開基,天下承平,皇恩浩蕩,萬民仰賴,四海歸心。不意回疆逆裔張格爾開釁叛亂,妄圖做大,可謂螳臂當車,蚍蜉撼樹。吾皇隆恩浩蕩,威加四海,王師一到,所向披糜。今將回疆逆首張格爾獻俘於闕下,望吾皇聖裁。”
長解大臣某見張格爾昂昂然立下而不跪,遂飛一腳,將其踹倒。張格爾葡葡地上,氣喘喘吁吁。道光帝怒向張格爾,厲聲問道:“張格爾,你可知罪嗎?’張格爾怒視著道光皇帝,不置一辭。良久,他抬起頭來,面向西南以頭觸地,連連撞擊作磕頭狀,抬起頭時已是血流滿面,再一次憤恨地怒視著道光帝。道光帝見狀,揮手傳令:“斬”。只聽三聲炮響。已然追魂,早有劊子手閃在一旁一刀揮下,張格爾血濺午門,一命嗚呼。道光帝走下午門,急忙脫下身上的黃馬褂,親自給滿德坤披在身上,獎譽道:“滿將軍萬里擒逆首,勞苦功高,乃吾大清的幹才,朕特賜給你這件黃馬褂以御風寒,望珍存。”滿德坤穿上黃馬褂,急忙下跪謝恩,並一同隨皇上赴宴。席間說不盡的恩寵,道不完的豪華。滿德坤著實榮耀了一番。
事畢,滿德坤被授予山西蒲州(永濟)協副將,正二品(道光9年—13年清國史館傳包2126-1),道光帝特御書“威震南疆”四個大字贈與滿德坤,並贈與他貂冠和孔雀翎。金宣、金諾均授予千總。滿德坤之祖父朝樂公(以本生孫德坤)貴封武義都尉,配孔氏贈淑人;泳公(以孫德坤)貴贈武顯將軍,配上官氏,張氏贈夫人;其父兆麟公被贈為武顯將軍,誥封振威將軍,配張氏贈夫人(均見騰縣誌道光二十六年版卷二封贈表),並賜銀三千兩,敕建誥豐碑三通。
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滿德坤升任湖北鄖陽鎮(鄖縣總兵官(清國史館傳包2126-1)。鄖陽川楚要害,公令將弁勤練操,房縣有鐵場,為奸宄,逋逃藪,公咨請添設巡把總各一員。
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大閱總督訥桂以鄖陽鎮兵列第一而奏報朝廷。
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道光帝特詔見滿德坤,慰問有嘉並屢以克食賞賜。滿德坤對此感激涕零,回鎮後更加勤謹,整飭營伍,恪盡職守。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秋,滿德坤遇缺被預選為湖北提督(湖北提督羅世舉因老解組回鄉,補缺滿德坤),一等軍功加三等,國史有傳,未及就職卻偶染病(卸甲風:因穿盔甲練習武功後,卸盔甲而感冒),自知難以治癒,悽然謂軍吏曰:“吾馳驅三十餘年,兩經出師,身數十戰,無奇功可紀,猥蒙天恩,畀以專閫,涓埃未報,愧戾多矣。諸將共勉之。”未幾,於道光十八年九月十四日卒於鄖陽鎮所,享年六十一歲。“公為人長八尺余,腰十圍,大方口,吐音如鐘,在回疆回民爭指目呼為天朝大漢,性開達而沉厚,善撫士卒,士卒皆愛樂為用,故所向有功。”(滿公德坤傳,載縣誌)。
疆場功績著國史 塋域竟為青菜園
滿德坤病故後,道光帝賜金隆祭,敕準歸葬於柴里村西北支祖塋之側。時至洪秀全起義殘兵散落滕縣潛藏東山里,時時掠奪百姓財貨,柴里村民逃反到異地,殘兵曾連續三次劫掠,縱火燒了御前侍衛府及十八座樓閣,文物全然盜走、破壞。而滿德坤的墳冢亦被盜墓。斗轉星移,滄桑變遷,逮於特殊的浩劫年代秦火漫天,焚燒書卷,砸碑碣掘墳墓,德坤公墳墓被再次盜掘。旗桿石座,生產隊打成餵牛石槽,八百斤的習武掇石亦遭厄運失蹤;一百二十斤的青龍寶刀,留落於濟寧王清真保存(又雲在濟寧博物館珍藏);八十斤的大刀昔日由石廟村親眷王府借用鎮宅,尚未歸還,今存於王興德家;槍枝由呂坡呂府眷某昔日借之清賞亦未歸趙。嗟矜珍貴文物蕩然無存,唯德坤公之殘斷碑竭,今無聲地臥在柴里西村南大路北,水井旁。
滿德坤系大清王朝一員武將,一生服於社稷,除暴安良,平息邪教,肅漕政,興利除弊,平新疆叛亂,驅騁疆場三十餘年,身經百戰,數次受皇封,功績著於國史,古滕增輝。然其功績,庸才未著於《滕州史話》,但德坤公美名仍在古滕大地留傳頌揚……
今夫半閣村因採煤塌陷搬遷,公元一九九一年柴里西村後,田地連同滿德坤之塋兆,一同售予半閣村建新村,塋地竟成為半閣村民百家青菜園,此前柴里礦初建井時,柴里西村於塋域近處培窯燒磚,破壞了自然生態(經山東省博物館考古者堪察是古文化遣址,據說德坤公祖上最初卜塋安葬時即有文物出土)。惜哉!悲哉!誰人無語,唯杜鵑啼血,百鳥哀鳴,似在訴說當年的盛世,及……
滿德坤有子二,長金宣武庠生軍功敘議守御所千總,賞戴花翎。次金輅,監生候選知縣,孫六人。不知何故及三代後全失傳。女三、長適後掌大孔,次適亓家樓張(亦說卞家樓),三適嶧縣城西北白家樓孫。筆者懷慎終追遠之念,弘揚古滕歷史人文文化,有助於發展滕州文化事業,故謹記之也。
著作權所有 滿心廣懷芝
辛卯年臘月二十三日於滕州金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